康熙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同样割让了大片领土,算不算不平等条约?

虫草大王


这个问题……当然算。

1689年经过两次雅克萨之战的交锋,俄国终于同意和清朝进行边界谈判,并最终签订《尼布楚条约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边境条约,在条约中清朝首次采用“中国的称呼,而且对于我国而言,它有效的维护了我国疆域的完整,成功抵御了沙俄南下的脚步,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疆域框架。

但是这份边界条约到底平不平等呢?静夜史认为是不平等的,不过这个平等不是针对清朝,而是针对沙俄。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西伯利亚从来没有真正属于过中国。

今天的很多人提起西伯利亚总是痛心疾首,呼天抢地的同时,总不忘咒骂清王朝腐败无能,特别是康熙一纸《尼布楚条约就割让了西伯利亚400万、600万、甚至10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简直是罄竹难书,罪大恶极。

真的是这样吗?西伯利亚何曾属于过中国?

事实上在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之前,中原王朝无论是直接统治还是羁縻统治,势力从未真正到达过外兴安岭以北地区,明朝的努尔干都司同样如此。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静夜史认为主要是因为地形所限。

我们知道长城以北的地区对于小农经济为主的中原王朝已经不具备开垦的价值。所以这注定了长城以北的地区中原王朝只能采取羁縻统治的形式,而羁縻统治就必须照顾当地人口的生活方式。

东北地区和蒙古高原不同,这里的民族以渔猎为主。不过虽然生活技能比游牧民族多一些,但是他们生活的纬度同样不比蒙古高原高。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环境下,向南发展是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方式,这导致越往北人口越少。

而外兴安岭就是这些渔猎民族的最北界。

以外兴安岭为分水岭,地形分别向南北两个方向倾斜。南部地形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相对温暖。而北部地形区则属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寒冷干燥;而且受北极地区极地东风的影响,来自北冰洋的寒风会自北向南,一路吹到外兴安岭以北地区,这使得外兴安岭以北气候明显低于外兴安岭以南,根本就不适合渔猎民族的生存。

元朝作为发源于蒙古高原并完成中原一统的少数民族王朝,其最北端虽然在教科书上画到了北冰洋沿岸,但是实际统治区域也只是到达了贝加尔湖以北附近地区。

建国后,经过郭沫若等历史学者的考证,基本确定了我国少数民族的活动北界,即北纬58度线附近,这条线西起萨彦岭,东经贝加尔湖,东到外兴安岭,构成了横亘在我国文化区和西伯利亚之间的巨大分水岭。

所以地形决定了气候条件,而气候条件又决定了我国的羁縻统治区域难以越过北纬58度线继续向北推进。

因此在16世纪沙俄哥萨克到来之前,西伯利亚是真正意义上的无人统治区域。

很多人说西伯利亚,因为距离上接近我国,所以即使无人统治,也应该算作我国的领土,这是典型的强词夺理。如果这种理论成立,那么南极洲最靠近智利,智利就应该声称对南极拥有领土主权,这明显是站不住脚的。

既然西伯利亚不是中原王朝的传统统治区域,所以也就不是中原王朝的所谓失地,更没有割让土地的可能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尼布楚条约》不再是清朝的割地条约,而是清朝和沙俄争夺外兴安岭周边的分赃条约。

哥萨克作为雇佣兵式的沙俄武装,在沙俄鲸吞西伯利亚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些人肩负着寻找毛皮和温暖出海口的使命,不断在西伯利亚地区横冲直撞:1600年左右他们侵占了贝加尔湖西部和北部地区;1639年他们到达鄂霍次克海沿岸;1643年侵入黑龙江。

而此时的中原地区,正经历着明亡清兴的历史变局,清朝数十万八旗军队挥师入关争夺中原,对于外兴安岭周边地区无暇顾及,沙俄因此迅速侵占了黑龙江流域。

等到1685年,康熙决定对沙俄用兵,解决东北问题时,沙俄在黑龙江流域事实上已经侵占了长达40年之久。

对于沙俄而言,黑龙江是一个优良的出海通道,但是东北对于清朝而言,更是不可放弃的龙兴之地,所以康熙在东北的问题上,态度异常坚决。

但是清朝和沙俄在东北地区的力量却是非常不均衡的。

虽然沙俄人数较少,但是他们自北向南攻击,有地形倾斜助力,攻击难度较小;且气候越来越温暖,攻击动力更足,最重要的是他们在技术上比清朝更加先进;清朝虽然距离外兴安岭比沙俄本部近,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自南向北进攻需要克服后勤补给线长、气候越来越寒冷等一系列困难。特别是是当时准噶尔在西部虎视眈眈,漠北喀尔喀蒙古问题悬而未决的情况下,清朝用兵东北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而因为内外条件的严格限制,使得清朝在解决东北问题时,虽然取得了两次雅克萨之战的胜利,但是难以保住胜利成果,毕竟沙俄打得起,可以随时卷土重来,但清朝却耗不起。

所以为达成签约的目的,清朝不得不做出了较大的让步和妥协。

对于清朝而言,能够和沙俄划定边界线,就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胜利。当时的清朝也有借此机会一并划定贝加尔湖地区边界的打算,但沙俄予以拒绝。

《尼布楚条约》的结果是沙俄拆除雅克萨城,将兵力撤至外兴安岭以北,双方以外兴安岭作为两国边界。对于沙俄而言,这一条约将其从侵占40年的土地上赶走,是沙俄的巨大失败,条约本质是对清朝有利的。

不过清朝虽然借此将势力推进到外兴安岭以南,但是作为和沙俄的分赃条约,没有在分赃过程中获取更大的利益,同样也是非常失职的行为。

清朝的失职体现在当时的清朝缺乏专门的翻译人才,在没有专业翻译的情况下,康熙不得不任用传教士充当翻译。其结果就是传教士和俄国代表沆瀣一气,清朝在无形中做了冤大头。

另外,由于清朝没有专业的地图和测绘设备,使得谈判中不得不采用俄国做过手脚的地图,这使得清朝再次蒙受巨大损失。

可悲的是清朝在其后的边界谈判中,一直受制于这两个因素,这使得清朝多次赢得战场,却输在谈判桌。

如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我认为条约是平等的,但是谈判是失败的!

1685至1688年的两次雅克萨战争后,沙俄被迫提出谈判解决两国领土问题。 1689年,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了东部边界。按理说清朝作为战胜国,理应强势提出要求才对,然而清朝却准备了上中下三个“灵活”方案,而最后也只谈成了最差的下等方案,虽将收回了雅克萨和外东北,但却将尼布楚和贝加尔湖以东区域划给了俄国。


这个划,是双方平等谈判的结果,不能算割让,因为有强迫行为才能称为割让,但是作为战胜国的清朝却如此“大方、慷慨”的舍地也确实让后人气愤,尽管康熙这么做有他的战略考量(防止沙俄可能支持准格尔),但挟胜舍地之举却是客观事实。

《尼布楚条约》的签订明确划定了双方边界,俄国虽然没有如愿得到黑龙江及其港口,但是却永久获得了原本属于中国的尼布楚贝加尔湖流域。谈判结果双方应该说都不是很满意,都作出了让步,但是清朝作为战胜国,索回的领土却太少,过于和气,而俄毛子是地地道道的外来客、侵略者、战败国,却得到了平等谈判和讨价还价的权利甚至是蛋糕,可见这个谈判足够平等,而清朝方面有多失败。


值得一提
的是,条约中还有广大的待议区没有划定,然而最后也没有再议了,三个版本的待议区一个都没保住,清朝当局全部不了了之、拱手送给了俄国佬。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中国方面十分遵守条约,而俄国佬此后虽有收敛但并没有停止在外东北的持续渗透和探险。

在1858年沙俄正式入侵并逼迫清地方官签订《瑷珲条约》的多年前,俄国鬼就已经很大程度上渗透和盘踞在黑龙江北岸流域和库页岛了,库页岛上甚至上演俄日探险队碰头发生冲突,而满清却对自己的领土上发生这些事一无所知。如此薄弱的边疆统治力度与领土意识,终于在之后短短几年内就被沙俄忽悠恐吓下轻而易举的割占到了整个外东北、外新疆150万平方公里领土。


龙拳舞秀


又是这个问题,在此再回答一遍。

《尼布楚条约》并不是不平等条约,这是结论。纠正一个错误,尼布楚条约并没有割让任何领土,贝加尔湖一带在1620年前后就已经是俄国人的势力范围了,当时中国还处在明朝时期。在世界体系早期,无主之地遵循先占先得原则,这块地方本身就应该是俄国的领土。既然清朝从未占领过,何来"割让"之说。


实际上,不仅仅是贝加尔湖地区,就连黑龙江地区,清朝实际上在当时也没有牢固的控制,当地的鄂伦春族等部落,不过是定期向清朝皇帝纳贡而已。反而,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从国际法的层面上划定了外兴安岭以南为中国的领土范围,清朝顺势控制该地,从国际法层面遏制了沙俄对于东北地区的扩张。

因此,《尼布楚条约》的实质,就是沙俄和清政府对于西伯利亚南部贝加尔湖一带无主之地的划分,并不存在谁割让土地的问题。


另外,所谓不平等条约,是在近代国际体系诞生(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之后才出现的,其前提就是一方在另一方的逼迫下非自愿签订有损国家领土主权的条约,而尼布楚条约签订过程中,据俄国人记载,倒是清政府派出了武装使团,似乎在"逼迫"俄国人,所以现在俄国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对于俄国而言这才是不平等条约,因为毕竟很多地方是在已经被俄国占领的情况下划归清政府的。当然,这就是在胡说。

平定自愿条件下签订的并不叫不平等条约。比如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清朝和日本都不懂国际体系这一套,于是签订的条约就很有趣,内含诸如双方互相享有法外治权这种滑稽的"不平等"条款。

以上。


庭州行者


强调中学历史教科书对相关问题的表述,看起来显得有些幼稚,但实际上却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主流认识”。因为大学教材和相关学术研究,多是比较灵活自由的,往往带有较多的个人认识,而中学历史教科书,基本属于通识性知识。

从这一点来讲,即便是割让了大片领土的《尼布楚条约》,依然被视为一个平等条约。之所以这么定性,是因为在整个谈判和签字过程中,双方都是平等自愿的,没有一方强迫另一方,当时割让了大片领土给沙俄,其实是清政府自愿的行为。

当时康熙之所以在获得雅克萨战役的胜利后,对沙俄做出让步,原因在于想先稳住沙俄,以便权力平定噶尔丹。说白了,清朝是拿这部分领土,换取沙俄的中立,如果沙俄支持噶尔丹,清朝面临的形势会更为不利。

这么说并不是要给康熙洗白,也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在清政府与准噶尔部的较量中,其实并没有占到太大优势。而且当时沙俄在西北也表现出了支持噶尔丹的迹象。康熙派兵在雅克萨取得胜利,已经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这一点他很清楚,如果接来下两面作战,特别是沙俄与噶尔丹联合,那么将会面临巨大的风险。

或许在康熙眼中,是想着先拿一块肥肉稳住沙俄,然后尽快消灭噶尔丹,平定准部。然而,问题并没有他预想的那么简单。仅应对噶尔丹,便消耗了康熙大量精力,而对准部的平定,则是康雍乾三代才完成的事业。

平定准部以后,东北地区的疆域已经成了定局,而且乾隆也开始陶醉于既有的胜利之中,开始挥霍享乐。当然,乾隆后期即便再想收回《尼布楚条约》所割让的领土,是不是还具备这样的能力,还两说。

《尼布楚条约》的签订虽然有特定的历史背景,但受损失的却是中方。这一点,历史早已证明。近代以来,许多学者对这一所谓的“平等条约”也是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比如闻一多先生便认为它是一个不平等条约。

在我个人看来,在签订《尼布楚条约》时,清政府与沙俄是平等的,但在诸如割地条款的内容上显然是不平等的,尽管有特定的历史原因,却也不应忽视这一条款给我们造成的损失。


夕阳下的晚枫


1689年签订的《尼布楚条约》是一个双边条约,可以肯定的是清朝肯定吃亏了,但那是一片无主之地,清廷早以遗弃,后来俄国人在那里建立了尼布楚城和雅克萨城,清军打过来后,俄军伤亡惨重,要停火谈判,而康熙也很讲道理,知道这并不是一伙土匪强盗赶走就行了,而是两国之间的国事,最后以大国姿态进行谈判,结果是两国确定了边界,尼布楚地区划给俄国,雅克萨地区收回中国,此后迎来了150年的睦邻关系。

图为《尼布楚条约》规定的中俄边界。

游牧民族都是逐水草而居,黑龙江流域和它的支流都有我们的达斡尔人、鄂温克人、女真人等居住,那里盛产毛皮、药材和木材,满清入关前,努尔哈赤曾经营过此地,并在宁古塔设有章京,后来清军入关,随着政权的南下,居住在极北的民族也慢慢南迁,黑龙江以北流域慢慢人烟稀少,后来变成无主之地。

索额图,《尼布楚条约》的全权代表。

一直在找寻出海口的俄国人在17世纪30年代发现了黑龙江,并贯穿沃野千里的平原,最后注入太平洋,这对俄国人来说巨有重大吸引力,于是勘探驱赶之后,1650年建立雅克萨城,1657年建立尼布楚城,并以此为军事基地,沿河修筑城堡,四处烧杀抢掠,步步蚕食黑龙江。

签订尼布楚条约这一年,沙俄的彼得大帝正式掌握实权。

顺治时曾多次派都统、总兵剿过俄国人,但都打跑了又回来了,直到康熙即位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之后,1685年正式发动了对俄的北征,1686年俄国就遣使进行划界谈判,康熙当时已忙于对西北的噶尔丹,不愿在洋毛子身上多纠缠,就接受了俄国请求,经过16天的谈判,康熙以大国姿态同意了边界版图。


图文绘历史


为啥不算?

中华文明从公元前475年起,经历了2000余年的封建社会,到了朱明王朝的中后期,在江南(实际为苏杭地区)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作坊——这标志着中华文明开始了资本主义萌芽,朱明王朝却因为政治腐败、军事衰落,政权被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推翻,远在东北的满清民族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战术,在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的引领下,一举袭占中原地区而建立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满清王朝,其肩负的历史使命其实是将中华文明之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转化为机械工场,并一步步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

但可怜的爱新觉罗·玄烨小儿却继承了少数民族的落后传统和朱明王朝的享乐主义思想,继续排挤和打压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最终消亡了),从而中华文明错过了与西方争夺世界霸权的资格!

也间接预示了1840-1949年期间中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前兆!

小小的清俄《尼布楚条约》不过是开启中华不平等条约的钥匙🔑而已!发明者就是爱新觉罗·玄烨小儿(年号:康熙),执行者:索额图(爱新觉罗·玄烨小儿的国丈)!

PS:没有先进的生产力(当时是资本主义)怎么全面的发展经济,如何快速的增长财政收入呢?没有雄厚的资金收入,如何保证强大的军事实力!!!








鲁舍盾


《尼不楚条约》应该算是有史以来最平等的条约,康熙打败了沙俄,大清是胜利者,而最终又割让给了沙俄土地。换句话说,大清打胜了,却又要赔给别人东西。这种现象看似不正常,但实际上对当时的形势加以分析,就不难理解。

雅克萨以及以北的地区,最早确实属于中国领土。那时,朱元璋打击蒙古军,蒙古统治者是一路北逃,一下子逃到了今天的黑龙江一带。这才算是逃过了朱元璋的明军的追杀,及至后来,大明亡国,女真后金兴起,打进了中原,建立满清。

而此时,雅克萨地区虽属中国领土,但迫于太过苦寒之地,又离京城甚远,大清一时根本很难染指这个地方。如若不是沙俄在中国领土上烧杀抢掠,为非作歹,康熙也不会下令去打击沙俄侵略者。而当时主要的问题却是康熙要去平定葛尔丹,一时半会还真顾不上去真正打沙俄。

而康熙最为害怕的即是沙俄和葛尔丹联和起来,这样康熙就要腹背受敌了,所以康熙希望打击沙俄力求速战速决,这样就能腾出手来,去打葛尔丹了。故此,当康熙得知雅克萨之战胜利的时候,就迫切希望能和平谈判结束这场战斗,以免节外生枝,再生祸端。

而对于割让大片领土给沙俄,就是康熙所派遣外交的人,外交工作的失败了。本来我们是得胜方,最有底气谈判了,却被沙俄摸透了大清的以求速决的心理,一再要求割让领土,否则就不答应。外交官员也怕康熙交给的差事给办砸了,就草草签定了合约。

由此,历史上就出现了奇怪现象,明明是胜利方,却仍要赔给失败方领土,怪哉!


清峰徐来89


这个问题说过很多次了,《尼布楚条约》是中俄两国瓜分无主之地的条约,压根就不是什么不平等条约。

在很多无知的人看来,《尼布楚条约》是不平等条约,因为清朝只划走了黑龙江,没有要尼布楚以及贝加尔湖一带,所以就是割地,就是不平等条约。

解决这个问题的前提,就是要了解为何清初黑龙江流域是无主之地,为何清朝会承认俄国对贝加尔湖的占领。

实际上,清初的重点领略地区在南方,而非东北,清朝对于东北各个索伦部落没有太多的管理,只是令其定期缴纳贡品并且招募雇佣兵而已。但是当清朝发现沙俄也进入了黑龙江流域并在该地施加影响力之后,冲突不可避免。最后,解决了三藩和台湾的康熙,终于腾出手来去同俄国争夺黑龙江流域的控制权,但是除了炮兵以及藤牌兵之外,清军只集结了两三千索伦八旗作为主力。

两次雅克萨之战后,中俄各派代表前往尼布楚就边界问题谈判。根据俄方资料,清朝将黑龙江的全部兵力派去了尼布楚,组成了一支规模庞大的武装使团,并以武力胁迫俄国让出了他们盘踞了六十余年的雅克萨。所以,俄国人觉得《尼布楚条约》他们亏成了狗。

至于贝加尔湖,沙俄早已将其军事占领并实际控制,所以清朝也承认了这一事实。而且《尼布楚条约》仅仅是中俄东段边界的条约,不涉及中段。

而且,《尼布楚条约》意义重大,整个清朝都认为《尼布楚条约》是开疆拓土的武功。只不过在无知者看来,整个西伯利亚都应该是中国的。

全文完


北洋海军炮手


不算,因为在康熙之前没有实际边界问题,天子管天下,有人的地方就该归天子管,那个时候是实际控制区域,实际控制说白了就是控制人,北方多游牧民族,人是游动的,边界是比较模糊,没人的地方没有所谓的控制,所以没有确定的实际边界线。像朝鲜那是相当于大清附属国,就和当时行省制划分区域差不多的地方。

但是到了康熙时代不太一样,康熙知道世界很大,天子的统治从有人的地方就归我管,变成在我地盘上就该听我的。这才开始有疆域边界线。尼不楚与其说是“割地”,倒不如说是分地盘。那边是你的,这边是我的。但是到了乾隆不知道为什么就只想着享乐,却没想过开疆扩土,所谓“十全老人”,不过是自卖自夸。



因满清王朝是皇权独尊,在人才的培养上没有下功夫,运用上又不放心,多民族没有形成一条心。管理上也不在行。所以形成了在治国和管理上力不从心,鞭长莫及。《尼布楚条约》应该是算不了了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