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阅读?

孤帆147957945


有一句老话叫做,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古人也曾说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里的知识是前人经验的总和。当你阅读一本好书,并吸收其中精华,理解其中的知识,也就相当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看待这个世界,视野也将更加开阔。

伏尔泰就曾说:“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但是现在很多人走出校园,进了社会就不再读书了。归根结底就是觉得读书太麻烦,太耗时间,今天就和大家讲一下,怎么读书才能既高效又不会用很多时间。


1、只在书中摘取自己需要读的信息来读

如果一本书的重要内容只占这本书的20%,这20%中最重要的仅有4%。最开始就找出书中最核心的4%,这样取得的效果要好得多。


当我们带着问题去读一本书的时候,且剔除掉自己不需要的信息,只读那最关键的内容,读书效率就会一下子提升很多。


具体做法:想好问题,然后再在书中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如何寻找问题操作步骤

(1)明确读书目的

(2)概览序言、目录、后记——大概了解书中内容

为什么目录可以反映全书架构?因为作者是按照目录草案来完成全书撰写的。

所以想要掌握一本书的大概内容,就要看目录。

阅读后记,可以增强和书之间的联结,了解当时作者的境况

(3)确定问题


2、有时间意识

大家有没有发现,下班前的工作效率往往是最高的,因为大家不想工作做不完,然后还要留下加班,影响自己回家休息。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也可以利用这个时间观念。当我们更有时间意识的时候,读书效率也会更高。比如当我们开始看一本书之前,强制规定自己多少时间内读完,不要觉得这本书无所谓可以慢慢看,这样看书时间无形之中就会大大加长。但是如果给自己一些时间压力的话,就能缩短阅读时间。


3、并列读书法

很多低效率读书的人,往往会每次只读一本书。但成毛真《同时读10本书》:““超并列”读书法,不是每次就读一本书,而是在不同场所读不同的书,在一天的时间里同时阅读几本书。”


很多人觉得,一次性读好几本书,大脑难道不会发生混乱,反而一本都读不好吗?其实不是的,在我们的学生时代,我们读书上课,也不是每个学期只上一门课,只同时读一本书。我们也会读好几门课,但是不同的课之间,也会相互贯通。


其实读书也是一样的,虽然有的时候,我们同时在读不同领域的是,但是我们偶尔也会发现,不同领域之间的知识也能相互贯通。


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是不是觉得阅读变得更加简单了呢?不如去试试看上面讲到的方法吧,于都会事半功倍的!!


鱼悦在读书


一、阅读一本书的基本步骤(观点取自《如何阅读一本书》):

第一步:快速浏览书籍的四个内容:序言、目录、作者简介、和主题相关的篇章。通过这些,能快速掌握一本书的轮廓,并对这本书是否值得读做出判断。

第二步:如果这本书确实有价值,就可以进入第二步,也就是快速翻阅,把握核心框架和主要内容。遇到不懂的地方,不要过多停留。

第三步:如果翻阅的过程非常有收获,就可以进入第三步。即:分析阅读。①搞清楚书的结构,找出重点章节,明确核心问题;②认真阅读,做笔记或者画图辅助自己理解;③做出评价,即便不同意作者的观点,如果能整理出反对的原因,这次阅读也是有益的。

二、提升阅读速度的4个基本方法:

方法一:略读。只挑选重点段落的重点句子阅读,繁琐的论证过程或详细解释课选择性跳过(一般重点句在段落前后一两句上)。

方法二:查找性阅读。如果阅读前你已经有了想要获得的内容、解决的问题,可以直接去书中寻找答案——借助目录索引,直奔相关章节,其他章节可以忽略。

方法三:引导阅读。比如用手指(或铅笔等)指着字,目光随手指快速移动。经过刻意练习,就能大大提高阅读速度。

方法四:扩大视野和感知,一眼识别十多个字(甚至一行、多行)。这也就是《精英特快速阅读记忆训练软件》中的方法,通过:①打开我们的视幅(视幅越大、一眼看到的文字、捕捉到的信息就越多);②提高焦点移动的速度(让眼睛可以在文字中快速准确的移动定位),以及消除音读(克服阅读中的发音);③提高整体感知能力(提高眼脑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④实际文章训练提升速读的理解能力(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实际阅读文章,强化速读能力);⑤......等的训练。最终实现眼脑直映式的高效阅读(看到文字,大脑快速反应明白其意思,也就是快速阅读基础上的理解和记忆),最终实现速读能力的提升。

具体可以去免费下载安装软件试用感受一下(手机、电脑都可以训练)

三、阅读学习的三点建议:

1、比记住知识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所以建议在阅读学习后,问问自己掌握这个知识了吗?掌握不是要你完整的背下来,掌握的基础是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或文字来表达,其次是能不能灵活的运用这个知识。

2、碎片化阅读和整块阅读。坐车等的一些碎片时间,建议用来读一些零碎的知识,比如一些公众号里的文章,或者娱乐消遣类的内容。周末、晚上、早上(能早起的话)等一些整段的时间,建议用来读成体系的、完整的作品。

3、阅读之后的整理很有必要。最好的方法就是以知识架构图或者直接用思维导图来整理,这样你不用整理太多的文字,整理起来也方便。当然,整理不是目的,只是方法,因为整理的过程实则是帮助你深入温习书籍的过程。整理同时也是为了方便之后的快速温习,因为遗忘是在所难免的(最好就按照遗忘规律来温习)。


每天学习一点


首先我是这样认为的,阅读目的分为信息和消遣,阅读之前你要弄清楚阅读目的,如果目的是信息,就比如非虚构类书籍,在拿到书时,就可以很明确地进行筛选阅读;如果目的是消遣,比如小说这些,就很随意了。

下面我介绍的方法是关于非虚构类书籍的阅读方法。

英国尼基·斯坦顿的《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技巧》在书中的第12章和第13章明确提出了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的方法。看看你是怎么阅读的,阅读受眼睛移动和环境的影响,看看你眼睛注视和辨识广度是多少,良好的坐姿、明亮的光线、视力、休息同样可以影响阅读的速度。

当在阅读一篇文章或书籍时,从头至尾读完,还是分段进行?这些都不是理想阅读方法,首先要决定内容的优先级,用浏览和略读找出文章的主旨句,然后运用七条略读规则找到你想要的信息,最后用SQ3R法再次回忆记录。


日本大岩俊之的《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我们都知道社会上存在一种“二八定律”,对于书也不例外,大岩俊之更说到一本书中只有20%的是重要内容,而在20%当中只有4%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只需要找出这4%的重要内容,然后集中火力去阅读,找出关键信息。

英国东尼·博赞先生著的《快速阅读》主要讲述的是各种速读法。首先书中提到阅读是由一个由7个阶段组成的过程,它包括以下步骤:1).识别 2).吸收3).理解 4).领悟 5).保留 6).回忆 7).交流。

接下来就是控制眼球的运动

然后就是创造理想的速读环境:1).光源布置和光线强度。2).学习资料方便易取。3).支撑身体的舒适椅子。4).桌子和椅子的高度。5).眼睛和阅读材料的距离。6).坐姿。7).环境。

接着就是引导眼睛

最后进入聚焦核心速读技巧(9种)1.双行平视2.可变扫视3.反向扫视4.“S”型5.“之”字型6.圈形7.垂直波形8.双边引导9.简单“S”型


火涅国度


伏尔泰说过: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的还很少。

每个人对读书的看法不同,而读书的目的总能不谋而合。读书最主要的目的是,获取知识和收集信息。身处信息爆炸时代,常常感觉到知识焦虑,越是读书越焦虑,总有新知识不断地刷新自己的认知。

在浩如烟海的书丛里,筛选书籍,高效获取信息变为己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读书是讲究方法和技巧的。



原尻淳一在著作《高效能阅读》里提炼了89条读书技巧,涵盖养成读书体质、沉迷读书技巧、速读技巧到解剖阅读等内容,从整体上帮助我们提升阅读质量。

根据成长的结构,《高效能阅读》把读书分成初级、中级、高级三种模式,下面将从三方面展开阐述,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读书水平“对症下药”。



一、读书初级篇

在过往的学习经历里,我们吸收的学习方法是“有始有终”,读书得从第一页开始。然而,原尻淳一先生却提出“读者权利十条”,完全颠覆了原本的读书观。是不是又感觉焦虑了呢?

Ø 不读的权利

Ø 跳读的权利

Ø 不读完权利

Ø 重读的权利

Ø 读不择书的权利

Ø 包法利证

Ø 读不择地的权利

Ø 随意选读的权利

Ø 朗读的权利

Ø 默读的权利

不善读书的人,往往会被“必须从头读到尾”的强迫观念所束缚。实际上,这样的读书方法使人抓狂,最后没有动力阅读。这一刻起,你可以使用“读者权利十条”释放内心的焦虑,大胆地采用合适自己的读法。

任何事物有多面性,读书方式也不例外。书只是展示作者思想的一种表达。只要有意识地从作者本人身上找到感兴趣的地方,就能切换到“读书是深入了解作者的手段”这一认识上。这种手段与目的的逆转,能够加深沉迷于读书的程度。

如何保持可持续读书的动力呢?《高效能阅读》总结三种刺激。第一种是激发“求知兴奋”;第二种是“促进读书的环境设定”;第三种是提高书店的利用率。

愉快的读书生活是“求知兴奋×环境设定×实体书店的刺激”的三位一体,刺激读书欲望以实现持续性的读书。

《高效能阅读》从根本上解决你的阅读烦恼,不仅是读书技巧,还有读书环境,内到外地刷新对读书技巧的认知,使你沉迷阅读无法自拔。

二、读书中级篇

我们在阅读一本书时,会习惯性地从头读到尾。其实,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高效能阅读》提到速度技巧。

当拿到一本书时,我们需要带着目的性去阅读。首先,进行浏览目录,选定该看的章节;然后根据目录,对特定章节进行“跳读”,同时对该看章节做好标记;最后,回到标记章节,进行详细阅读,写下自己的假设和笔记。

对于商业书籍,实现在一小时内读完,可以使用一种略读技巧。那就是阅读“标题”和“黑体字部分”,这些部分往往构成因果关系。长此以往,阅读同类型的书籍,便会在你的知识体系里形成网络。

三、读书高级篇

长时间专注特定的领域,具备深厚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这被称为“专才”。多领域具备一定水平以上的广泛知识和技能的人士,被称为“通才”。“专才”和“通才”在阅读领域储备不一样。“专才”注重专业领域知识,进行垂直领域阅读。“通才”注重平行领域知识,进行水平阅读。

在两种阅读上,原尻淳一先生提到“70:20:10模式”的“投资基准”。要有意识地阅读,专业领域书籍投入70%,可能会涉及领域的书籍投入20%,新领域的书籍投入10%。

通过类比的方法,把新的知识融入到原有的知识体系,找到两者的关联点,更好地使水平领域和垂直领域的知识贯通,不知不觉地形成你的“思考的主场”。

阅读前,为自己设定目标。假设你将会面对听众,把你阅读理解的内容讲解出来。因此,不仅需要对书籍内容的理解,还需要有自己的见解。

阅读的时候,对关键词句进行标记,写下自己的想法以及关联的句子。像用笔将书解剖一样地做标记,就可以对作为线索的信息进行取舍选择。

阅读的目的是获取知识,把他人的经验总结变为己用,无疑是好的。但,多读书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你会无意识中对书产生依赖,从而放弃自己思考。

总是使用交通工具,终将忘记如何走路。过度依赖多读,就会丧失思考能力。要活用多读带来的丰富信息,同时做到自己思考。

郑板桥: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有暴富儿,颇为用钱苦。没有思考的阅读,只会使你越来越焦虑。全盘接受别人咀嚼过的知识,并不能为你根本解决问题。当你在阅读时,善于思考和灵活运用读书技巧,把他人的知识变为己所用,你才能走得更快更远。


森林的小猴子


几个月前,我刚刚休完半年产假,回到工作岗位后,发现自己的思维跟不上节奏,阅读效率低,理解能力下降。同事五分钟看完的材料,我花十分钟都看不完,甚至出现过每一个字我都懂,但是连在一起组成一句话,我就理解不了的情况。

我一直安慰自己,是因为“一孕傻三年”。后来,无意中阅读了原尻淳一 写的《高效能阅读》一书,才发现是因为自己没有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这本书介绍的方法,我刻意练习了几个月,现在我的阅读效率最起码比自己以前高很多。

下面,我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高效能阅读》号称任何人都能实践的“完全阅读术”,精选了89个阅读技巧,涵盖了准备工作、笔记技巧、资料收集、信息库建立等方面。

《高效能阅读》强调以信息输出作为阅读目标的阅读方法。

首先,要有一个内在动机,驱动你阅读。每次开展阅读前,不妨问问自己,本次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为了收集某部分资料,那就不用理会无关的内容,直接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如果是为了了解作者的观点,那可以先快速浏览目录,找到你需重点了解的内容,进行细读,其余部分可以略读。简单来说,就是先明确阅读的目标,带着疑问开展阅读,这样子效率会提高。



其次,要进行类比阅读。如果你一个月要读5本书,你分别读了写作类的、营销类的、心理学的、名人传记、成功学的书籍,你会对各方面都有所了解,但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高效能阅读》一书建议70%的时间在专业领域的阅读上,30%的时间阅读其他内容,从而构建自己的专属知识结构。我之前为了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专门阅读了几本阅读类的书籍(高效能阅读、深阅读、实用性阅读指南、阅读整理术等书),看完那几本书后,我就对如何提高阅读效率有一个自己的见解。

最后,巧用技巧,收集归纳信息。读过的书,要归纳整理,才会发挥最大的作用。现在有很多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快速高效收集信息。如果你喜欢纸质版,你可以自行制作读书卡,把同一类的信息记录在一张卡片上;你也可以记录自己读书笔记,用一本专属的笔记本记录自己的阅读收获。如果你更喜欢用app、电脑程序记录,你可以用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手机的便签等随时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这里要提醒一下,信息记录后,要你多次翻阅整理,才会形成知识框架。

《高效能阅读》介绍的方法还有很多,涵盖了89个阅读小技巧,教你怎样筛选内容进行高效阅读,开展以信息产出为导向的高效阅读,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重点,提取核心信息,成为自己的经验,肯定有适合你的。


奔跑的嘉欣


可能是班门弄斧,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粗浅认识,希望能够做到抛砖引玉,欢迎大家一起讨论。我读书一般是这样安排的:

一是要精选书目。人生时间有限,平时还得上班工作,要养家糊口,不能浪费有限阅读时间。因此,我对所阅读的书籍进行了挑选,阅读书目主要分成以下三类:一是经典名著,这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精华,必须精读。比如《诗经》、《四书》、《史记》、《唐诗宋词元曲》、《四大名著》等,这是我们学习的必读书目;二是留心大家热议的、别人推荐的、自认感觉好的书目,比如《白夜行》、《放风筝的人》、《万历十五年》、《人民的名义》等畅销图书,看看这些书为什么会引起大家 的关注,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之处;三是国外的一些作品,这是我们了解国外文化的窗口,也是今后创作,做到融会贯通中外的途径,象这样的作品有《傲慢与偏见》、《茶花女》、《呼啸山庄》、《老人与海》、《百年孤独》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图书。以上的书籍只是我凭印象,简单的列举,没有进行专门的统计与分类。

二是要分配好时间。以前我都是买书看的,家里书太多都没地方放,后来我们单位正好搬到图书馆大楼办公,我也是近水楼台,借阅图书比较方便,每次能借书五本。我借书也是有考虑的,比如这五本书,我一般也是分类的,主要考虑阅读的时间分配与阅读的习惯。一般来说,可能是一本长篇小说、一本哲学历史

、一本社会现实类作品、一本诗词杂类短篇、一本古典作品。比如,近期我借阅了《活着》、《哲学的慰藉》、《2016年中国报告文学精选》、《先贤与中国》和《宋词三百首》。我是这样分配阅读时间的,白天时间稍长,就看长篇的《活着》;中途有碎片时间就看一首《宋词三百首》、《2016年中国报告文学精选》;晚上就看一些短文《哲学的慰藉》、《先贤与中国》,轻松休闲的。

三是要讲究阅读的连续性。比如这次读余华的《活着》,我是在看完他的《许三观卖血记》和《兄弟》作品后,被他力透纸背的雄健笔力与社会洞察力所吸引,所以想看他的其它优秀作品。把一个作家的主要作品看完,对作家的创作脉络与创作风格有更深的体会,从他作品里得到更多的启发。看其他作家作品也是一样,比如格非的《江南三部曲》,我也是分三次借阅读完,不必一次性借阅完,给自己有一定的思考与消化时间。

四是要做好笔记与写好读后感。不动笔墨不看书,我读书有个习惯,就是一边看书,一边勾勾划划,并摘录其中的佳句,一本书或者一套书看完后,如果感觉到有很多感触,会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的读书心得写好后,放在我的公众号与头条号发表,与大家一起讨论分享,深化了对书的理解。比如看完格非《江南三部曲》后,我写了一篇《追梦》,广受好评。

以上是我个人见解,相信大家有更好的方法,欢迎关注与留言评论,期待您的参与!


窗外的白杨


阅读这件事,我就走了不少弯路。


比如说曾经为了逼自己读书,我还和朋友赌过钱。


“赌局”是这样的:每星期须读完一本工具/专业书,还要能够转述给对方,并且能回答对方的疑问,这样算合格。不合格时,每本书给对方100人民币。


也许有人要笑,一个月就4本书还需要赌?


不瞒你说,本人即没做过学霸,也不是书虫,更喜欢看美剧韩剧和综艺,电影就连地域都不挑,所以静下心来看书,真的很难。


那么这样的我是赌赢了还是赌输了?嗯~~涉及到RMB的事情,怎么能轻易言败呢,哈哈。


但是要问读书的效果如何,显然就一败涂地。因为没过几个星期,连看过的是什么书都忘了。


直到这时我才明白,虽然我的出发点是好的——逼自己多看书,但我的目的变质了,变成了——为读完书而读书。


显然这种方法是不能再用了。


于是我找了很多讲阅读法的书籍,其中这本可以帮人轻松入门,它就是——《高效能阅读》。


《高效能阅读》共介绍了89个读书技巧,囊括了

从转变读书的体质到沉迷读书的技巧,从速读的方法到拓展读书截面的技巧等7大方面,把关于读书的所有事都做了细致的分类和讲解。全书的文字也很朴实,对于想要阅读的人无疑是本很好的阅读入门书籍。


作者原尻淳一也不是个天生的书虫。直到高中的最后一天,老师给的一份书单才改变了他。之后他开始放眼看世界,从世界史到多专业的涉猎,他现在的阅读量,在不包含杂志的情况下也达到每年300余本。为了高质量地完成这本书,他还把日本所有关于阅读的书籍都看了,再加上自己的经验,汇聚成了这本书。


我将按照如何入门阅读的步骤来讲述。


1. 如何改变阅读体质?


1.1. 上学的时候老师常说:“书要彻头彻尾、一字不落地全读完。”


于是毕业之后我们撕书,就是要亲手斩断那些强迫我们读书的噩梦,当然也断了我们再主动摸书的念想。


然而《高效能阅读》的第1个技巧,就是告诉大家——每个读者都拥有十条权利。


其中有“不读完的权利、随意选读的权利以及跳读的权利”

就是告诉我们,读自己的书,完全可以自己想读哪里就读哪里;没有意思了,不适合自己了,就可以把书合上。


1.2. 要相信书能为我们所用,就要调整我们和书的距离


从单纯的作为‘读者’和书二者的互动,调整为——以猎取知识为目的的前提下读书、在获取知识后、我们去生活中实践,这样三者的互动。


杨绛先生说过:“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
弗兰西斯·培根也说:“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我们相信书能帮忙,但也明白书并非万能。只有让书的智慧播撒到生活中,让我们也参与到书中去,如此循环,才算没有浪费读书的精力,才能增智。


2. 如何沉迷阅读?


都说《三体》好的时候,前60页我翻了多次也没看下去。


可这是小说啊,我真不想认输。于是在网上查了查,发现它来头不小。它是亚洲人首次获得世界大奖——雨果奖,而雨果奖通俗地说,就是科幻界的诺贝尔奖。


人嘛,总会觉得获得大奖的作品自己看不懂会显得LOW,于是这促使我看完了《三体Ⅰ》。观感就是那个游戏十分神奇,很想玩,但对于文革的部分没有新鲜感,而当时已经出了Ⅱ和Ⅲ,我很犹豫要不要看,于是又上网查。


国内的评价基本都是第2,3部比第1部要好,更巧的是高晓松在《晓说》里专门讲了4期。他不仅指出小说中提到的技术基本都是科学的,还对我很吃力的物理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而且给了让我读书的动机——在《三体Ⅲ》还未在美国出版时,奥巴马曾用总统特权要求出版社把稿子给他,并在书出版后拿多本送人。


查找资料并不费很多时间,却能帮助我们主动翻书,并且很有兴趣地读下去。


除此之外还可用的方法有:看作者的访谈、演讲、关注作者的社交媒体和亲友圈、以及看相关的书评。


因为出书也只是作者各种思想输出的其中一种方式。


3. 如何速读?


现实问题是我们忙得不行,该如何读书?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也有日本作家立花隆说:“掌握速读术吧。要想尽可能地在短时间内涉猎大量资料,非速读不能实现。”


大致步骤如下:


3.1. 先看目录&前言——对书的大致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有基本了解。

3.2. 对目录进行设想——作者在这个目录下会写什么?要是我写,我会写什么?

3.3. 速读想读的章节——看完目录后,不想读的部分使用跳读的权利;在想读的章节里迅速阅读。

工具书:章节名称+黑体字。

非工具书:章节名称+章节首段、每段第一句、章节末段。

3.4. 细读——在已经明了书的大致内容后,阅读想要仔细阅读的部分。


原尻淳一说:“速读的关键在于——快速进行关键词的发掘和假说验证型读书。”


这种速度法,能够帮助我们在1小时内读完任何一本正常厚度的书。


4. 如何扩展知识储备?


我们都有所长,这就是我们的知识主场。于是以此为中心可以发展两个方向——垂直和水平。


垂直阅读即是深挖我们的专业,将知识挖得更有深度;水平阅读即是多专业平行拓展,将知识扩得更有广度。


时间与阅读书目的投入比例可以参考谷歌的投资法则:70:20:10。


即70%用于充实现有主场知识,20%用于充实周边或许有用的知识,10%投资到全新的未知领域。


这里我想借用作者原尻淳一的老师对他说的话。“请下定决心,锁定一个主题。因为只要鼓起勇气锁定一个主题,就能形成思考的主轴。有个这个轴,所有的信息都会随之而来。许多学生都非常心急,以为必须要了解大量的知识才行,但实际上,深入思考一件事情的时候,是不得不同时思考其他的很多事的。这是因为,人的生活本来就是综合性的、整合性的。”


我们古话有“万变不离其宗”,就可以理解为专业的形态是多样的,但知识的本质是融会贯通的。当我们的主场知识稳固时,会了解到其他的知识也能丰富我们主场知识的奥妙,进而在知识里自由游弋。



读书这件事往大了说,是应试教育导致我们对书望而却步,往小了说,是我们错过了读书的乐趣。《高效能阅读》首先就打破了我们对读书的固有印象,其次让我们想起,读书是件有意思的事情,最后告诉我们,让读书更有益的方法。


开卷有益。然而,随意地翻吧,想读哪里就读哪里,就是高效了。


高龄邵女


在回答如何高效阅读的时候,我们最先应该想到的是我们为什么应该多读书?


也许你会说,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各种知识的更新换代,每个人都像是一块海绵一样希望尽可能多的吸收知识,以应对这个时代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以及压力爆表的竞争力。但是参加了各种各样的读书会,关注了种类繁多的公众号,似乎收集的书单越来越多了,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不仅步履缓慢而且还体会不到读书的快乐。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掌握高效率、高质量的阅读技巧。阅读是这个世间上最值得的投资了,为什么这样说呢,你看,作者把自己数十年呕心沥血积累的经验知识都放在了书中,而我们不需要像段誉一样还要掉入万丈深渊才能得到武功秘籍那样惊心动魄,我们只需要花几十块钱就能获得,所以要尽可能的多读,才能获得最大的回报。


那么面对如此多的“武功秘籍”,到底该怎样才能快速高效的掌握然后称霸武林呢,在

《高效能阅读》这本书中将给我们提供数十种阅读技巧和方法。这本书的作者通读了100多本关于阅读方法的书,总结出了89个阅读技巧,从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方法技巧的学习以及知识的实践转化,可谓是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层层递进,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读书水平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实践。


作者原尻淳一,从事面向大型制造商的新产品开发、营销等咨询工作,并担任企业的培训讲师,《高效能阅读》是他通读了100多本关于阅读方法的书,并且通过自己的实证总结出来最有效的阅读方法,适合不同阅读水平的人士进行学习,能够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从整体上提升阅读效率和质量。作者还与其他作者合著了《整理的艺术》《职业未来地图的画法》的书籍。


《高效能阅读》根据阅读者的阅读水平,从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提供了不同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下面我们将从培养阅读兴趣,速读技巧的学习,阅读知识的实践三个方面进行解读,帮助读者从一个不善读书的人变成一个读书的爱好者。



第一部分:培养阅读兴趣


不善读书的人往往有一个误区,就是手中所读的书一定要读完,哪怕是自己不感兴趣或者是读不懂的,还非要硬着头皮去读,这样只会让读书变得令人痛苦甚至是厌烦。


法国作家达尼埃尔·佩纳克在“读书权利十条”中说,读者有不读的权利、跳读的权利、不读完的权利、重读的权利,甚至是随意选读、朗读、默读的权利等。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阅读先要从意识上转变,想要培养阅读的习惯首先要以好奇心为原点,从感兴趣的地方入手。一个人的好奇心就是他做事情的内在动机,这就好像是机器的引擎,当引擎发动时,读书就好比是汽油,获得知识的愉悦感就会让引擎加速,当一个人能够通过知识感受到成长的喜悦时,他就会成为一个热爱阅读的人。


有了内在求知的好奇心,再加上外部的读书环境,就能够维持对阅读的热爱。比如打造一个家庭图书馆,随时随地都能够拿出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来阅读,放上美妙的音乐,沏上一壶茶香四溢的热茶,沉浸在阅读的世界里;再比如在搬家的时候搬到图书馆的旁边,不仅营造了阅读的便利条件,而且图书馆的报刊杂志会定期更新,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购书的费用负担;也可以定期参加大型书店举办的活动,遇见不同的书,不同的人,这是一场爱书人思想上的碰撞;此外还有其他很多的方式,都会让你保持对阅读的热爱。


如果说好奇心是持续读书的主引擎,那么营造读书环境就是副引擎,两者完美的结合,让读书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既能满足对知识的好奇心,也能获得沉浸在阅读环境中的愉悦感,阅读就会成为一件永远都不会厌倦的事情。



第二部分:如何快速阅读


在说这一部分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的是,速读的适用对象:商业书籍、新出版的书籍、社科系论文或者随笔等,不涉及小说等故事类文章。


速读的关键在于关键词的挖掘和假说验证。先把重心放在关键词的挖掘上,想要发现关键词首先要仔细阅读目录,通过对目录的阅读,哪些是关键词心中基本上也有数了,然后想象关键词所包含的意义,再接着就是快速的阅读关键词附近的内容,对刚才的假设进行验证,通过对比发现自己想的跟作者说的有哪些不同,这里就是需要关注的重点了。


原尻淳一在书中指出,速读的灵魂就在于快速、多次的阅读关键词附近的内容,并且通过假设验证来获得不同的角度和灵感。我们来看看具体的操作步骤是怎样的?


拿起一本书,首先要阅读目录,选定应该看的章节。主要是为了寻找到关键词,预测自己需要重点看哪些章节,如果自己是作者,自己会写什么内容。


然后对特定的章节进行跳读,在必要阅读的地方贴上便利贴。在商业书籍中,作者一般会给重点部分使用粗体字,来作为标志,通过这一步能够快速寻找到关键词,并且掌握全书的结构。


最后仔细阅读便利贴的前后部分。主要是把自己的假设跟作者的内容进行比照,看看差异在哪里,这部分就是产生不同视角以及观点的部分。


作者说,这方法虽然看起来麻烦,但是这是他自成一家的方法,通过多次的验证非常的高效,对于新出版的书使用这个方法差不多一个小时就能够读完。而且这个方法还可以帮我们筛选出哪些书适合,哪些书不适合,对于不适合的书,我们在阅读目录或者是特定章节时就可以发现,完全可以舍弃掉,不至于浪费时间。



第三部分、阅读知识的实践应用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运用,如果知识只是积累而不去实践,那充其量只是一个知识的搬运工而已。对于任意行业的从业人士而言,阅读一方面是为了提升专业知识让自己成为行业的专家,另外一个就是通过越界的学习获得不同领域的知识,来获得更广阔的视野。但不管是从哪个方面而言,知识都是需要在实践中获得成长。


通过水平型阅读成为行业通才,通过垂直型阅读成为行业专才。


所谓的通才是指不限定领域,在多方面都具备一定水平以上的广泛的知识和技能。想要成为通才那么需要在水平方向上阅读所有专业领域的书籍。


所谓的专才在业务上与其他人有着明显的差别,能够在特定的领域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想成为专才那么需要进行垂直方向上阅读,成为

专才应该是每一个职场人士的首要目标,因为这是他职场的主场


就像本书的作者原尻淳一,从业以来一直从事的是市场营销工作,所以作者也一直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进行垂直化的阅读,从市场营销战略轮、品牌管理论、客户管理论到市场调研等,“市场营销”就是作者职场的主场,最重要的是作者发现通过这样的阅读以及实践积累之后,在无意识中形成了“思考的主场”,这是他认识事物的基准。


那就意味着如果作者在其他领域遇到困难,就可以运用自己在主场中的思考模式来重新思考新领域所遇到的困难,通过思考其中的共同点以及差异点,面对的问题就可以获得很好的解决。


在《高效能阅读》中,作者建议应该把70%的精力

投入到跟现有业务相关的书上,20%投入到支持现有业务的其他领域的书籍上,剩下的10%投资到未知的书籍上。用三年的时间让自己成为所属行业的专才,积累专业的知识和经验,然后带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进入到不同领域,通过与不同领域知识的碰撞反过来加深主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这样通过垂直型阅读与水平型阅读的结合,让一个人的知识体系更加的立体化。


总而言之这本《高效能阅读》就像是一个阅读方法的指导手册,随便翻开就可以阅读到一个实用的技巧,不仅能够学到如何培养阅读的兴趣让我们终生享受阅读的乐趣、还有速度的技巧让我们再也不用面对浩瀚如海的信息而踌躇无措,还掌握了如何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让我们不仅仅是默记了菜谱而是学会了如何品尝菜肴的美味。


檀望读书


在如今知识经济时代,读书已经成为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项活动,而掌握适合自己的高效的阅读技巧,无疑是众多技能中最具有杀伤力的秘笈。人人都想掌握这门高阶技能,希望让知识快速的为我所用。

但,讲真,我们在读书过程中是否总会或多或少的遇到下面这些的问题:
读了后半部分就忘了前半部分,读了那么多书,压根没记住多少?

一句话读过去不知所以然,又反复跳回去再读,总感觉很吃力?

读到一半,读不下去就束之高阁了?

书倒是读了很多,但,好像没有用武之地?

套用现在很时髦的一句话:
听过许多的道理,确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看过很多的书籍,确不一定能改变你的人生。
所以虽然很想读书,很想从书中找到黄金屋、颜如玉。但总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掌握所谓的高效的阅读方法,真真正正的把一本书的精华吸收,并指导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让知识真正的改变命运呢?我自己很多年前最开始也经历了上面提到的几种病症,讲讲自己的一些见解和现在一直指导自己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要治病,我们肯定先要找到病因。先看一看阅读的几个误区:

1.贪多求快

在这个知识快消的时代,每天数以海量的信息向我们袭来,知识信息的纷繁芜杂让我们更加的陷入各种焦虑中,于是我们感觉什么都不会,什么都想要学,更要命的是还要速成的。今天老王说运用涨粉技巧他的公众号三天引流1W人,于是赶紧去搞了本《 软文营销从入门到精通》。明天小刘说他最新学习写作技巧,已经几篇文章成为10W+爆文,还拿到了不低的稿酬,于是又赶紧去买了本《完全写作指南》。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速成,这是典型的想快速拥有知识的焦虑和贪婪心态。

那些晒一年读上百本书籍的达人,想想就让人跃跃欲试,于是我们总是不得要领的追求快,总是浮光掠影般的读很多的书,好像真的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但,其实什么都没记住。更多的是浪费了原本就很宝贵的时间。我们每个人的精力都有限,越是浮躁,我们越需要冷静下来,让当下慢下来,未来才能更加快起来。

2.阅读不成体系

如今的碎片化知识很多,微博、微信、新闻、阅读APP,而我们又处于碎片化的时间中,所以导致人人都去“享受”这碎片化信息所带来的红利。的确,碎片化的知识让我们分分钟掌握一本书,一个技能的核心要点,这些精要主旨我们都可以直接拿来旁征博引,亦或是充门面。但,这种没有经过自己的思维体系融合加工而提炼出来的观点,你觉得除了复制粘贴,你学到了什么呢?徒劳错过了打磨思维的一个大好机会。
所以,在慢下来的同时,想想我当下一个时期(比如最近一两个月)主要遇到什么问题,可以通过读哪一类书来解决。找到自己的初衷
,而不是人云亦云去到处搜罗碎片信息。否则你将永远迷失在数以海量的碎片化知识中,这个观点抄一点,那个主旨引一下,永远没有自己的见解和思维。

我个人是提倡功利性读书的,比如我最近要解决拖延的不好习惯,于是我会搜集关于时间管理主题相关的书籍(关于书单基本上上豆瓣或者当当都会给出畅销书籍)。然后集中火力阅读,通过一两个月来进行时间管理主题的知识构建和实践。


3.因阅读而阅读

在学校里,我们都是被老师刀架到脖子上去读书,读完书后还会有大量的习题来辅助消化我们学习到的知识。


而成年人工作后,学习是一个自主的过程。没有人来监督和指导,所以我们很容易陷入读书的误区,因阅读而阅读,忘记了我们阅读的目的。很多人拿起一本书就开始雷打不动的从头读到尾,没有任何的记录和思考,漫无目的,权当是在完成一项任务。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记录、思考、拓展、应用,是决然无法将知识内化到自己的思维体系中去。

那么,认识到阅读的几个误区,我们又如何针对性的解决,从而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呢?

1 . 解决看书慢,反复翻看

很多同学这种感觉:看书感觉很慢,看了一段内容又不自觉的反复阅读。效率及其低下。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不够专注,容易分心
想一想我们上一次专注的做一件事的情形(解决一道数学题,亦或是LOL),是不是全身心的投入到事情中去,效率非常高效,全然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等到别人叫你吃饭的时候,你会情不自禁的说一句:时间太快了吧。

专注会高效的调动你的心智来处理你所做的事情。那么如何做到专注呢?这里给出几个个人经常关注和使用的方法。
  • 处理掉所有悬而未决的事情
任何没有解决或者找到好的归类的事情都会占据你的大脑,在你不经意的思考过程中袭扰你。比如看书的时候,突然想起好像有个快递还没取,或者今天有一通电话还没打等等。这些事情都会潜意识的干扰你的专注,让你分心。在我们进入阅读之前就把这些悬而未决的事情处理掉,或者按照时间管理来具体化这些事件,让它们有归属(比如晚上6点取快递,8点打电话等)。让大脑清空这些未处理的事情,或者找到归属。没有那些悬而未决的事来潜意识的影响你,你就很容易全神贯注。
  • 制造环境,培养仪式感
找到一个合适的时间点来看书,这个点对你来说是很高效的,比如早晨或晚上且心情也很愉悦,然后看书之前手机静音、关掉电脑,准备好纸笔,提前喝完水,上完厕所等。尽可能把所有在看书过程中有可能被中途打断你的事情一次性解决掉。郑重的对待所有你认为值得做的事情,去投入,去探索。

  •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们一贯认为那些在科学界,商业界,竞技体育界等取得非同凡响的人物,是拥有非凡的天赋, 但是《刻意练习》告诉我们这些所谓的有“天赋”的人,他们只是经过适度的接触和正确的训练,才有这些成就的。 比如音乐家莫扎特拥有完美的音高,是因为他在孩提时期,早期曾接受过某种音乐训练。 同样的,如果我们想在阅读这个领域里取得“成就”,那么
刻意练习阅读是必不可少的。有目的练习阅读使这件事更有目的性,考虑更周全,更为专注。
2) 读不懂,不理解
排除语言或者专业术语障碍,对于阅读内容难以理解主要是由于一段知识内容包含的信息太过庞杂烧脑,无法短时间内消化理解,而在你大脑还没有理解的时候,眼睛已经获取了下一段文字的输入。造成了处理速度跟不上你的接收速度,进而思维更加跟不上节奏。或者你跟随作者的思维去探寻一个问题,但是你没能很快的找到答案,大脑下意识的让你回读,以便再次寻求问题答案。 这个问题,有两个解决办法。
  • 放慢速度,细嚼慢咽,必须边读边思考,用时间来换取思考消化。
  • 继续保持节奏快速阅读,在读完之后,总体回顾思考,然后针对不理解的地方,有针对性的再次重复读第二遍、第三遍,每一遍的速度都相对之前较快。

两种方法,没有孰是孰非,分人分书,看个人哪种方式最适合和高效。
同等时间情况,反复读,可以加深对一本书籍的了解,也可以很快的抓主一本书的主旨,去粗取精。慢慢读,可以有充分时间思考理解,但也会产生一些弊端,比如遗忘,比如拖延,比如一本书可能一直读不完。 我个人是结合两者长处,慢下来的同时,如果遇到问题还是解决不了也继续读下去。然后再反复研读。还有一招就是看别人的书评,也能一定程度帮助你对于知识的理解。

2. 功利性阅读

即我们说的带着问题开展阅读,除了陶冶情操外,我们读书基本上都是想解决我们当下遇到的问题。

所以在阅读书籍之前,我们需要提出几个问题点(如我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作者如何阐述的这个主旨,有哪些具体的方法?如何有效的指导我的实际问题等等),然后抱着要从书中学习到解决我所遇到的问题的目的来读书,这样才能有目的,有重点。
用问题来驱动读书和思考,你的思维更专注,效率更高。你会下意识通过作者的思路去寻求问题的答案,不至于迷失在书海中。
比如我阅读《自控力》的时候初步想要从本书解决的问题:

3. 记录和思考

很多人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愿意去记录笔记,觉得太繁琐,耽误时间,效率低下。这是产生遗忘最大的症状。不要试图相信你的大脑记忆。人脑最擅长的本领不是记忆而是思考。人的短期记忆一次能记忆资料的数量有限,除非不断重复,否则几分钟后会被其他资料取代而忘记。短期记忆并非万能,一般而言能人脑短时间一次性能记住7项左右的事物。

所以阅读过程我们一定要做笔记或者记录重点。一方面记录笔记的过程会调动你的手脑迫使你进行多方位思考,防止走神。另一方面,笔记也为后续我们快速的温习一本书的重点提供很好的材料,不必再通读全书。同时,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偶然会灵光乍现,就需要我们快速的记录下来,方便后续快速的复原这个灵感场景。至于怎样才能做好读书笔记。网上也有很多好的方法。

(我的自控力影响力笔记)

4. 梳理知识

很多人在读完一本书后,笔记也做了,然后就不了了之。这还远远不够,要想更好的掌握一本书的知识,或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我们还需要将整本书以自己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画思维导图和写书评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 自己画思维导图和写书评,是对自我思路的整理。把思想整理为文字,这样既能锻炼写作水平,也会使思维更加清晰。结合你之前的笔记,试图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表述书中的逻辑框架体系。这样就能把作者的主旨观点以我们自己的既有水平融合起来,从而扩展了我们的知识结构,升级我们的认知。

5. 实践运用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真正的价值在于指导我们实践。所谓的读书无用论,根本点就在于没能有效的把书籍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不能产生价值。即使能够借用书中的主旨思想来指导自媒体写作,那也算产生了积极有益的价值。

有些指导性很强的书籍,比如如何写作、锻炼身体等,读完后就能立即指导实践。有些可能难以实践,比如经管方面的一些理论,如果不是从事这方面工作或管理,就很难直接运用,但是也可以变换思维寻找其他途径,如参加公益组织活动,管理社群等来实践自己学习到的知识。 这就是知识内化的过程,从书本上的知识,进而形成指导自己实践的技能。有了这个动作后,知识才算得上真正的力量了。


任何知识技能的学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实践、总结、反馈。愿我们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效法门,登上山巅,一览众山小。

以上就是我个人几年来总结并一直运用实践的一些阅读技巧和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麻烦客官点个赞吧:-))。

大瓶子W


前几天世界读书日,看到知乎有人强烈推荐《同理心文明》这本书,眼疾手快趁着读书日的优惠活动就买下了。


买来之后发现这本书上的文字简直秘密麻麻,随之去豆瓣看了一下发现评分也不高,瞬间“读欲不振”,也就不打算仔细读完。


面对这样“读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书该怎么办呢?


我的一个办法是读豆瓣的短评。


主要找一些具体的信息,比如“前半部精彩”、“不过熵账单的概念还可以”、“本书核心的两个词汇是同理心和墒账单”、“材料多的把重点盖过去了...就前几章提出的那个同理心和熵的关系特别值得思考”、“闪光之处,在于热力学定律、第二定律理论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第八章(标记)”。


根据这样要点,我阅读目的变成了:


1.搞懂熵账单和同理心的概念。

2.同理心和熵有什么关系?

3.阅读有关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的相关章节。

4.阅读第八章。


所以,阅读解决前两个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浏览、细读,具体需要阅读多少,得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而后两个问题,则有明确的章节阅读要求,只需去读就可以了。


这样的,应该可以将阅读量减小到1/5,但是能够了解的重点内容应该也不会太低。 总的来说,豆瓣还真的是对阅读有帮助的。


再举一例,平时我们喜欢说带着问题阅读,其实这些“问题”也可以结合豆瓣总结出来,然后再阅读中寻找自己的答案。


另外,从豆瓣上找问题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你的问题和别人的是相同的,那你读完的时候,可以拿自己的思考和别人的进行对照,还能丰富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