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美關閉所有北京院線,院線行業整體經營質量都出現下滑

星美关闭所有北京院线,院线行业整体经营质量都出现下滑

據《北京青年報》的報道,星美國際影院在北京的門店近期都已經停止營業。而在 12 月 6 日,星美也發佈了最新經營情況,旗下 320 家影院已經有 140 家已停業,還欠著員工工資、場地租金、版權費用 4 億港元。

星美的發展軌跡,是典型的在行業景氣期高速擴張,然後在行業增速放緩的時候為之前擴張過快埋單的案例。

2010 年的時候,中國電影總票房才 101 億元,但接下來幾年爆發式增長,到 2015 年達到 440 億,5 年增長 3 倍。但院線是從 2015 年才開始擴張。以星美為例,2013 年還只有 68 家影院、490 塊屏幕;2014 年增加到 90 家影院、700 塊屏幕;但2015 年增長超過 1 倍,達到 200 家影院、1400 塊屏幕;到2017 年又接近增加一倍,達到 365 家影院、2290 塊屏幕。

還不止星美不斷增加院線數量。在 2015-2017 年,全國影院數量從 2014 年底的 5598 家增加到 2017 年底的 9781 家;屏幕數量從 2014 年底的 24304 塊增加到 50776 塊。

但快速增加屏幕帶來的問題紛至沓來。

首先,由於影院數量多、競爭加劇、行業集中度低,放電影本身是沒什麼利潤空間的。2017 年,萬達、上影、橫店電影放映業務的毛利率也就 12.06%、-5.50%、4.66%;賺錢靠賣廣告、賣餐食、賣周邊產品等等。也就是,電影院有點像互聯網平臺,主要業務吸引流量,再靠其他辦法變現。問題是,互聯網公司是輕資產,院線是重資產,快速擴張的時候場地租金會相應大幅增加。

其次,票房增長放慢了。2015 年全國電影票房達到 440 億,但 2016 年只有 457 億,2017 年為 559 億,三年只增加 20%。但院線、屏幕數量都翻倍了,直接結果就是單店客流、毛利率降低。

2015 年的時候,萬達院線場均觀眾 40 人,到今年只有 22 人;同期,大地的場均觀眾也從 27 人下降到 17 人;金逸從場均 30 人減少到 20 人;星美從場均 23 人減少到 18 人。

店多了,要給的場地租金、員工工資、電影版權等成本增加了,但場均觀眾卻明顯減少,對院線的資金週轉壓力突然變大。萬達、中影、橫店、上影、金逸、大地、幸福藍海、星美 8 家院線公司的放映業務所產生的經營現金流從 2016 年的 16 億,在 2017 年大幅下滑到-10.31 億。

很明顯,院線在中國電影票房高速增長的後期才加快擴張,然後遇到票房增長放緩,屏幕多意味著行業競爭激烈,大家都賺不到錢。

而作為擴張速度最快、且在低線城市推行“一縣一院”策略的星美,首當其衝受到經營質量下滑的影響。有本事買,沒本事養,星美的資金極為緊張。2016 年底,星美賬上現金還有 6.25 億港元,到了 2017 年底,手上只有 9700 萬港元,大約 7000 萬人民幣;而且經營現金流為 11 億港元,但拿去開新院線的支出為 26 億港元。簡單說就是入不敷出。

又是一家擴張過快留下難以彌補的資金缺口從而崩盤的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