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夢為舸 向海而生,啟東將再上央視!


以夢為舸 向海而生,啟東將再上央視!

從無到有,滄海變成桑田的神話每天都在這裡真實地發生著。這裡的人們崇文重教、勤勞樸實,墾荒精神百年相傳。

從無到有

以夢為舸 向海而生,啟東將再上央視!

江蘇啟東,三面環水,形似半島,長江由此入海,黃海與東海在此分界,形成了三水交匯於啟東的獨特地理格局。然而,這一地理格局的形成迄今尚不足三百年。

清乾嘉年間,江海相接處因泥沙堆積,陸續漲出了13塊沙洲,歸屬臨近的崇明縣管轄,新長出的沙洲因與崇明島隔江相望,故被稱為外沙。

新漲的沙洲很快吸引了附近的農民前來墾荒創業,到了清末,十三塊沙洲與江北大陸相連一片,集聚於此墾荒經商者已達三十萬之眾。

崇明外沙於1928年獲准正式設縣分治。由於這片土地在江北大陸的最東部,沙洲接漲不斷,遂取其“啟吾東疆”之意,定縣名為啟東。

從鹽鹼沙洲到糧棉故里


以夢為舸 向海而生,啟東將再上央視!


1900年,晚清民國時期著名的實業家張謇在多次考察後得出結論:海灘鹽鹼地適合種植棉花。然而,由於海堤常被海潮沖毀,墾荒植棉無法順利進行。

為解決這一難題,在海堤上修築以直立式鋼筋水泥樁為柱,內加水泥板的擋浪牆,全長1560米。

以夢為舸 向海而生,啟東將再上央視!

此後,堤岸抵禦海潮衝擊的能力大大增強,堤內土地得以被改造為良田,移民得以在此安居,也為啟東成為“糧棉故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以夢為舸 向海而生,啟東將再上央視!

張謇還大力興辦教育,據統計,他一生共創辦了370多所學校。1920年,他為墾牧鄉高等小學手書校訓“體農用學,合群自治”,激勵學生重視農業、學以致用。

在張謇的倡導和感召下,八方移民同聚荒灘,不畏風險,不懼辛勞,十年努力,初具規模。一點一滴的實踐凝聚成可貴的墾荒精神。

在張謇身後,這種精神一直綿延不絕。

1963年,為了完成總理的囑託,解決物資短缺的問題, 啟東人民進一步興修水利,改善棉花種植條件。“並港建閘”就是當時水利壯舉,大大降低了水利災害發生的頻率,讓啟東在困難時期也實現了糧棉高產。

從收穫到創造

以夢為舸,啟東人始終在不斷創造新的海上傳奇!

以夢為舸 向海而生,啟東將再上央視!

在啟東海工船舶工業園長達18.3千米的沿江岸線上,船臺和塔吊組成的鋼鐵森林,猶如一個巨大的母體,孕育出一個又一個“大國重器”。

2014年,我國自主研製的絞吸挖泥船天鯨號在南海造島工程中大顯神威。

以夢為舸 向海而生,啟東將再上央視!

2017年11月3日,工業園推出了更先進的挖泥船——天鯤號,它的綜合實力比天鯨號更勝一籌,是亞洲最大、最先進的絞吸挖泥船。

以夢為舸 向海而生,啟東將再上央視!

這片土地融入了啟東先民墾荒的質樸和堅韌,融入了江海的博大與雄渾。

從無到有,是大自然的慷慨賜予。從沙土到良田,是先民辛勤勞作的回報。從貧窮到溫飽,從溫飽到富足,憑藉的是一代代啟東人拓荒者的氣質,從不滿足的他們,正在以求知和進取精神創造著新的奇蹟。

CCTV-10

2018.11.23 22:30播出

《中國影像方誌》啟東篇

以夢為舸 向海而生,啟東將再上央視!


用影像記錄當下,以地方表達中國

昨天的變遷,今天的影像,明天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