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高考改革後物理遇冷?

ta123456


有一位大學老師說:“我們學校甚至是化學系的教授,也特別看重物理成績好的學生,同樣是物理競賽和化學競賽一等獎的學生,化學系的教授寧願選擇物理競賽一等獎的學生。” 由此可見,物理學科在理工科中的地位和作用,雖然在專業方面,選擇物理學科能報考90%以上的專業,提升了物理的地位,然而實際選課中,各省市卻紛紛出現“棄物理”現象,可以說與改革的初衷嚴重背離,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擔憂。

一、物理學科為什麼會遇冷?

無論是先實行新高考試點的浙江、上海,還是第二批實行新高考的山東、天津等省市,物理學科選考人數少都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一般來說都是排名倒數,僅僅高於政治學科,以山東為例,選擇物理的人數是39.52%,不足40%。

為什麼學生不願意選物理?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物理難學:高中物理包括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和原子物理學等知識,這些知識雖然和現實有聯繫,但是卻非常抽象,而且學習方法各有不同,有些需要大學的高數做工具才能處理,這些都增加了物理學習的難度,單純考老師的講解很難學好,需要抽象思維好而且要做大量的題目才能學好,這對於多數學生,尤其是高一的學生來說,難度太大。

2、物理難考:新高考實行賦分制度,更是雪上加霜!由於大量的“學渣”不學物理,這就導致成績中等的學了物理就變成了“學渣”,比如你在一個普通高中,物理能考70多分,算是高分,但是在重點高中,學生考90多分甚至是100分的多的是,那麼你一旦選了物理,在賦分中就會處於不利的地位,很可能會低於卷面得分很多。理論上來說,如果你考了70分,但是屬於學習物理的倒數第一名,那麼在山東賦分就是21分。

這樣的話,學習差的不會選物理,學習中等的不敢選物理,一些成績較好的有可能會產生猶豫。

3、大學錄取規則有問題:物理不是必選的學科,而是選擇物理和其他一兩科中任意一科就能選擇該專業,比如下圖中的理科實驗班,選擇物理化學和生物中任意一門學科就可以報考,那麼學生自然會選擇自己有優勢的學科參加高考,而這一科很可能就不是物理,而是化學或者生物。同理,在財政學類專業中, 物理和歷史競爭時,多數可能就會選擇歷史了。

二、物理學科真的遇冷了嗎?

山東生教育廳前段時間發佈:“新高考山東物理棄選率達60%”不實!一文,對這個問題有了一個明確的解釋。

實際上,說物理遇冷並不太準確。因為之前文理分科,很多不適合學習物理的學生被迫選擇了物理,因此也上了一個層次低的學校,而在大學,他的專業可能用不到物理知識,如果當時他能把物理換成其他學科,就能上一個更好的學校。這也是新高考設計的初衷之一。

所以,雖然之前有60%的學生學習物理,但是真正喜歡學,有能力學的學生也是遠低於這個比例的。

而新高考中,真正的尖子生是不可能放棄物理的,他們會痴迷於物理,滿足於物理學習給他們帶來的成就感,而且有能力考出高分,對於尖子生來說,物理考高分可比政治簡單的多,更加穩定的考高分,而且更有機會選擇名牌大學的好專業。所以,新高考下,能選擇物理的學生,多數是想學物理而且有能力學好物理的學生,從這個角度看,40%的學生選擇物理也不少。

所以,現在新高考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讓一些成績中等的,想學物理而不敢選物理的學生敢於選擇物理。所以,大學專業要求方面做出進一步改革是當務之急,比如讓大學的絕大多數理科專業,要求必須選擇物理才能參加是一個解決途徑;3+1+2的新模式也是一個有益的探索。

我是“贏在高三”,如果你同意我的觀點,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按鈕,一起來探討!


贏在高三


我弟弟是高三。他選擇的是物理,化學,政治,對這個問題滿有感觸的。

我來談談這個現象的原因:

一,物理本身難度較大。會的人高分,不會的人低分,差距特別大。

二,現在賦分規則對物理化學類學科很不利。很容易拉開差距。考了95分的,很可能變成100分,考了90分的變成80分。遠高於其他學科類拉開差距。

三,就我個人而言,2012屆高考,我選的是文科,主要是物理不行。因為物理學科設涉及的知識相對複雜,必須搞懂搞透徹。因此,如果希望物理被選擇,在教育前期得加大對物理學科的投入。

最後,高考只能高分才能有機會進入理想學校。分數取向比較嚴重,會傾向比較容易比較容易拿分的學科。


曉釋說


本人浙南高二學生,物理選考

根據非官方統計本屆物理選考人數在30k左右,全省考試生共200k+,所佔比例不用我說。其他科目平均選考人數在85k左右

選考物理人數少直接導致賦分低,好學生難上好大學。但去年年末浙江省以退出補充政策,即人數不滿65k的科目賦分時按65k的基數進行賦分,所以對於物理考生會相對公平一些

至於物理選考的人數減少,放棄的大多是中等水平的學生,有實力,有自信或者是真的熱愛物理(比如我( ๑ŏ ﹏ ŏ๑ ))的學生還是會選物理的,可以說是起到了一個篩選的作用吧,只不過篩選的過頭了。所以對頂尖高校的工科專業影響不大,但普通重本的物理相關專業就有比較大的影響了,所以指明要求選物理才能報考此專業的多是名牌大學。


Russell205


我還是那句老話:冷靜地看!

凡事順其自然,順應潮流,未嘗不可,未必不是好事。過分強求,大驚小怪,並不可取,有時反而勞而無功。

現行,高考改革已成定局,從2018年起,全國各省市高中全部不分文理,從2021年起,全國各省市高考實行新模式,即3+3模式。


據不完全調查,很多學生的確不願選考物理,究其原因,就是覺得物理難學。

高中物理難學嗎?學生最有發言權!大多數學生說物理比較難,那就足以說明其真實可信。

這種現象可怕嗎?我倒是覺得並不可怕。高科技事業本來就是給一部分理工科尖子生準備的,科研技術就應該讓理工科特別好的學生去鑽研。大多數學生學不通物理,真的不應該再“趕鴨子上架”。



中國最不缺人,也同樣不缺人才。全國每年高考成績公佈後,理科生成績600分以上的達十幾萬!考入理工科、綜合類名校的學生更有幾十萬!這是多麼龐大的數據,這些人才如果著力培養成的話,中國的科研事業根本不愁後繼乏人。

總有一部分學生喜歡物理,鑽研物理。總有一部分名校要求學生必須選考物理。所以說,根本就不用擔憂,中國的科研事業一定會繼續高速發展。


海洋高考調研


高考改革後物理遇冷的情況之前已經預見到了,高考改為3+3之後,除了語文,英語,數學三科必選外,另外在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政治六科當中任選三科。



我們可以從學生和家長的角度進行選擇,物理是所有科目中最難的,甚至比數學難,這一點得到公認,之前被物理折磨的死去活來的學生總算有了選擇的餘地。

物理難,那麼就不容易考高分,這在高考競爭中尤為不利,儘管許多大學和專業要求必須學習物理,但是對於具體的某一個學生而言,如果不是學霸級別的,那麼最現實的問題是先考上大學,然後再挑專業。

如果算上物理考的總分很低,甚至不能被大學錄取,那麼學習物理的意義是什麼?所以普通水平的學生會優先放棄物理,選擇容易上分的科目,這必然導致大規模放棄物理的現象。

說一下危害吧。

中國近百年來飽受屈辱,為什麼?因為歐美在發展科技的時候,我們還在背八股文。文科學的再好,也不能改變科學技術差距所導致的國力衰弱,而落後就要捱打。

抗戰時期,哪怕你精通政治,歷史,那又怎麼樣,還能跟日本鬼子說理,讓他不要侵略中國嗎?不可能,靠的是國力。

日本有機槍,坦克,大炮,飛機,我們有什麼,只有血肉之軀,想造大炮,卻造不出來無縫鋼管,太多的例子。



美國為什麼能夠戰勝日本德國,因為技術先進,物資充足。你的炮打的遠,我的更遠,那麼死的就是你。

沒有物理,科技拿什麼領先,中國已經耽誤了一百多年,民國時期想要進行工業化,被日本打斷了,今天放棄物理,難道也要自己打斷自己的文明進程嗎?

高中所學的六科,如果按照重要性,我覺得應該是物理,數學,化學,語文。至於其他幾科,和這三科,真的沒有可比性


視野新觀


物理跟任意兩科組合都可以報考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大學專業,那麼為什麼選物理的學生還是這麼少呢?多數學生和家長還不瞭解高考的錄取規則。新高考錄取規則裡有一條很關鍵:學生報考大學專業時所選三門科目只要有一科符合大學該專業要求,就可以報考。例如某專業如果要求選考科目是物理、化學、歷史,考生只要學物理、化學、歷史中任意一科都可以報考該專業。學生選物理的必然減少,主要是物理太難了!

新高考另外一個規則也導致了許多考生放棄物理,那就是賦分制。賦分制不是你考多少分成績就是多少,而是賦分。賦分制將本省所有考生成績排隊,分21檔進行賦分(浙江目前是這樣)。學生不選物理也就更容易理解了。賦分啊,我物理成績本來不好,本來分數就不高,結果跟學霸一比較賦到的分比我考的分還低,我選擇退出。那沒有了學渣們墊高分數,學霸的高分也有可能被賦成低分,於是一部分學霸也會選擇退出。所以物理這科就很尷尬,學渣學霸紛紛退出,留下來的人越來越少越來越少。

部分高校已經意識到物理對理工科的重要性,在專業要求時,有的專業把物理從選考變為必考,這是一個調整,。還有沒有實施新高考的省份,也在研究應對措施,具體明年各省怎麼實施,我們拭目以待!



物理老師老李


一組數據顯示,浙、滬兩地新高考物理學科“遇冷”已是事實。2017年高考浙江全省有29.13萬考生,但是選考物理的只有8萬人。在上海,實行新高考改革第一年,選擇物理科目的考生也僅佔總人數的30%。


這股風氣也蔓延到了今年開始實施新高考的北京,學校的規則說明會剛結束,已經有不少家長在討論“能不能不選物理”。


選考物理的人數大幅下降的確是讓人挺擔心的一件事,物理對於自然科學的重要性,無需多言。因為報考人數的大幅下降可能造成未來人才的斷層也不是危言聳聽,物理界的擔心不無道理,這值得社會警惕。


這一部分原因是新高考造成的,原來數理化不分家,要考都一起考,現在採取新模式,物理就不一定是必考項目了,必然會造成參考人數的下降。相對於其他科目,物理學科比較難是主因。浙江的選考科目採用賦分制,這就意味著卷面分不是最終成績,要根據考生卷面分在所有報考學生成績的排名比例給出對應分數。考生基數越少,“賦高分越難”,於是學生和家長一合計,物理更不能選了。


可是會不會造成一些人擔憂的那種後果,還言之過早。少是相對而言的,30%從另一個角度說,也是理性的迴歸。畢竟數理化三門都考有一定的盲目性,也不符合大學區分專業的現實。文理分流一批、職業教育分流一批、興趣志願選擇又分流一批,也符合社會更細緻的分工、更精準的定位的發展方向。


把對物理興趣不大的人從必考中剔除出去,反而是好事,強扭的瓜不甜,志不在此,捆綁有何意義?新高考的目的也在於此,根據不同專業的需要,設置出更專業的要求,個性需求、多元選拔,是給考生減負,也是給高等教育篩選人才。能迎難而上選擇考物理的,至少不討厭物理。到了大學階段,興趣往往能在一個人的人生中起決定作用,所以,這種興趣的篩選比單純的湊人頭要有意義得多。


我們也沒有必要停留在人數的下降上,哪怕以30%的比例計,也不是個小數目,光一個浙江就有8萬人,這些人中,一定會有對物理學懷著痴迷心態的考生,也一定有將物理現象視為追求的學生。問題的關鍵是如何用好這批人,高考在改革,大學教育也得有所改變,要從追求數量轉變到追求質量上。培養好這30%,讓他們儘可能地成材,讓他們的夢想插上翅膀,而不是坐在在辦公室裡對著數字發呆。


所以,要下結論,不妨再等等,教育部門不妨做一個科學的評估,給出一個合理的警戒線,一旦超出就啟動修正機制。如果是因為政策本身的偏差引起的,就要及時作出調整。一些大學也完全可以根據自己專業的要求,對考生物理成績提出自己的要求,以彌補高考招生的不足。


應該反對的是出於功利思想去選擇該不該考物理。正像專家所說的那樣,除了少數文科專業外,沒有物理知識做基礎,大學階段很可能遇到學習阻礙。多學學沒什麼壞處。正因為難考,所以更容易拉分,正因為難學,所以對人的要求更高,真正的好學者不應該有畏難情緒。


犄角大王


外有美加日打中興、打華為、打我高科技和高端製造;內有上海、浙江等棄考物理,使我高科技、高端製造後繼無人;我們外要抗強權、內要做好自己!

高考改革是面對新科技、新時代的國家戰略,無疑是正確的,改革也是不可逆轉的,但上海、浙江的試驗確實出現了許多問題,應該著手解決問題,千萬不能把問題當經驗、當政績。

北京、天津、山東、海南的高考改革吸取了上海、浙江的經驗教訓,改革進行得比較順利。

招生象選婿、選妃沒有錯,但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自主招生一定要控制量;三位一體招生的量很大,浙江學生、家長反響非常強烈,應該慎重推廣。

高考改革關係到國家的人才戰略,關係千家萬戶,不容有失,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們基層瞭解情況的一定要發聲,要提出自己的建議。

為解決高考改革遇到的問題我提兩個方案:

1、3+2+1方案,這個方案認可度較高。

2、取消學業水平考試、取消高考,實行全國統一的畢業考試,考試合格准予畢業,不合格發肄業證書,轉年再考;

高校各專業採用3+3模式錄取新生。

這樣也就沒有選考問題、賦分博弈問題,學校恢復了正常教學秩序,學生得到了全面發展,考試減少了,負擔減輕了,學生、家長、老師、學校再也不受選考困擾了,高考改革難題也就解決了。

我們生活在一個偉大的國家、處在一個偉大的時代。每個人都說實話、辦實事,都盡到自己的義務,做好自己的工作,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國家就會繁榮富強!世界的希望在東方,未來屬於偉大的中國!


王學森高中物理


我覺得這是一件好事!

首先我要更正樓主的一個說法,芯片不行並不一定是物理不行,有些問題是工藝方面的,需要的是高端技術工人,有些是材料方面的,需要的是材料化學方面的人才,網上說的光刻機公司的老闆說過,把最先進的光刻機的圖紙白送給你你也造不出來!現實情況是最先進的光刻機的基礎物理原理我們的科學家都懂,但是材料和加工精度不過關都是白搭!戰鬥機發動機等等中國的很多高端製造業都在面臨這個情況!物理很重要,但是隻學物理是造不出芯片的!目前中國製造業面臨的問題恰恰都不是物理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理科方面長期單方面強調物理,曾經高考物理120,化學98,生物72分,現在看來效果並不理想!因為物理只告訴你怎麼做這個產品,而用什麼去做這個產品(化學),怎麼樣讓一個工廠長期出好產品(管理),再哪裡建研究所在哪裡建廠(地理)…………做好一個產品是需要所有科目齊頭並進的,大部分人的物理水平有初中完全可以了。


qqttdfb


作為高考改革的第二屆學生,對高考改革深有感觸。浙江高考改革的模式將文綜理綜改為七選三,並實行賦分模式,按照學生的排名來決定分數,譬如如果你原始分數只有80,但排名全省第一,那麼你就是100分。並且和英語內有兩次考試的機會。這裡我就不過多的介紹政策的了內容。就說他的利弊。首先採取賦分的制度之後,對於最高層次的學生來說拉小了差距,本來如果你實力強可以考滿分,即使人家不是滿分,但最後分數都是滿分,這對最高層次的學生其實是不利的,但是對於稍微弱一些的同學來說確是福音,即使有差距,但是你們和最高的同學=分數是一樣的,而且和後面的同學分數拉開較大,並且兩次機會給了失誤的可能,來衝擊高分。但正是這種多次考試的模式,加重了學生的負擔,兩次學考,兩次選考以及最後的高考一共五次考試,有些在外校考試的學生就得為自己的吃飯住宿考慮,而且也給學校的課業安排造成了一定困擾,搞得學生和老師家長十分的疲憊。而且從發展的眼光來看,這種模式容易使人趨利避害,選擇自己擅長的科目可以取得高分又進一步拉小了選考科目的差距,但很明顯,選擇理科的人數明顯少於文科人數,尤其是物理科目,由於競爭的激烈,很多學生放放棄物理。希望選擇其他科目來減小差距,這樣的做法對於個人來說是正確的,但是對於國家和社會來說有 是不對的,物理數學作為自然科學最基礎的學科,如果這樣下去肯定會讓全民的科學素養下降。並且我認為英語的分數過高,培養學習能力是教育的最基礎的目的,但是在教育的同時也要注重對自然科學的探索精神的培養,如果一味的只是為了單純的高考而學習,就是教育的悲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