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每年生产的粮食数量是怎样统计出来的?

钱定今生973



所谓粮食产量,是指当年某个地区的作物总产量,又称作粮食总产量,例如 2013年粮食总产和 2012年河北省粮食总产等。它根据农作物品种的不同可以分为谷物、豆类和薯类等,其中谷物包括玉米、小麦、大米、高粱以及其他 (如荞麦 、大麦等);豆类包括红豆、绿豆、黄豆等;而薯类则有甘薯、马铃薯等,不包括芋头和木薯。 对粮食产量的计算也根据作物种类的不同而不同,谷物类和豆类按脱粒和烘干后的原粮以国家标准含水杂率计算产量,马铃薯则按鲜薯重量 5:1折算产量。

中国粮食产量统计方法简述

1989年之前,主要依靠综合报表获取国家粮食生产数据,并在 1989年后抽样调查数据。国家统计局成立了全国调查总队,采用抽样方法计算农民的粮食生产和播种面积。主要的方法是:

①对于农民粮食播种面积,根据按耕地规模成比例原则,统计部门选择村民小组(村民小组代表),登记农民账户,或者由调查人员直接观察耕地地块;

②农民单位面积产量的获取方法是根据主要粮食作物的实际播种面积,统计部门选择单位区域进行收获、干燥、脱粒、水分测定和估计损失的样本图,计算该省主要粮食作物平均单位面积产量;

③农民粮食产量的计算,是作物的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和播种面积数据相乘。以河北省 2013年为例 ,该省粮食播种面积为6315.9hm ,粮食单产为 5327.9k m ,所以河北省粮 食作物产量 =6315.9hm X5327.9kg/hm 。


通过综合、定期统计报表系统,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向上级统计部门报告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数据,省统计局汇总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粮食总产量。 最后,所有调查总队收集全省粮食总产量的结果,然后将这个结果和基层数据一起上报国家统计局主管业务部门,国家统计局得出粮食总产量


祥子在俄罗斯种地


我国的粮食产量是由国家统计局自己的“抽样大队”完成的。





抽样大队通过足够多的、分布合理的、有代表性的“固定调查点”,统计各种作物播种面积相对变化;通过实际测产获得各种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是通过每种作物的播种面积和单产计算出来的(可不是将所有粮食都称一遍哟)。



所以,一般来说,“平均单产”是较为可信的。公布的数据比我们“感觉”低的多,如玉米亩产410公斤,而我们“感觉”应该是500-600公斤。这是因为全国有很多种低产田,盐碱地,还有受灾的地块,都要统计在内。

年际间产量的相对变化也很可靠。因为调查点相对固定,数据可以较好地反映“比去年多多少”或者少多少。

令人头痛的是“全国到底种了多少地”。你无法将所有地都量一遍。所以只能根据以前一个普查数据(在册面积)做基数,再根据抽样结果估计年际间相对变化。这个“在册面积”和实际面积会有差别,就像“有身份证的人”和实际人口有差别一样。例如黑龙江,实际面积比在册面积大得多。

2018年十月,国家统计局对2017年以前的玉米面积和总产量做了“修正”,修正幅度达20%,可见误差之大。



2017年玉米播种面积从5.31亿亩修正为6.36亿亩,增加了1亿多亩,增长20%。单产水平基本没动,因为面积的增加,总产量加了4318万吨。

这次修正的根据是什么,一直没见到官方消息。最大可能就是将“不在册”的土地转正了。

现在突然间多出4000多万吨粮食,对粮食市场有什么影响?答案:没有任何影响。因为这只是个统计“口径”问题。市场上该有多少粮食,还是有多少。只能说,过去对投放到市场上的粮食低估了,但是消费量也同比的被低估了,缺口不变。不信你就等着瞧,该进口多少粮食还是要进口多少,粮食价格也不会受任何影响。


种田博士后


我同学省x科院的,某省就不说了,每年夏秋两季就带着报表下去各县里,分管x业的副县长,x业局局长像招呼老爷一样招待他们,一条龙服务后,什么数字都由县里报,收了红包,土特产就返回省城,他说平时闲得死,就那段最风光,他也沉重的说,他也是农村出来的,确实对不起农民,对不起社会,但以个人的力量也很无奈,况且家庭也要他支撑,只能牺牲自己的良知,我们听了也是陪一阵苦笑。


深山老衲


行业造价编出来的!全国耕地大幅减少,粮贱农民拒种,何来粮食增产?

要靠灭绝人的转基因提高产量是农业部的恶招,农业部是不吃转基因的,它们只给国人吃!


用户我爱泾阳


应该通过各个粮食局上报吧,要不怎么知道啊得啊


伙棍稀饭陈星


坐在办公室想出来的


45196389


统计局有一帮先生,会推背图,能掐会算👊✌👌🤘🖐


紫元29168999


坐在办公室里研究出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