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宁:市场化母基金和数字普惠金融是支撑新经济的两大创新

本报记者 李晖 北京报道

“在以科技为驱动的新经济环境下,金融服务实体的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在此过程中,市场化母基金和数字普惠金融两大新金融创新可以支撑新经济的发展。”在由中国经营报社主办的2018(第十届)卓越竞争力金融峰会上,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在演讲时表示。

唐宁:市场化母基金和数字普惠金融是支撑新经济的两大创新

金融服务需要与实体经济特点相匹配

唐宁分析认为,过去10多年内,传统经济特点产生了深刻变化。以房地产、制造业、进出口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实物资产很多,且项目周期相对较短,每个季度都有比较充沛的现金流。这也使得与传统经济的特点相匹配的传统金融体系应运而生,表现为银行为主的融资体系、理财者熟悉的固收理财。

但新经济的重要特点是无实物抵押,都是数字化资产。“我们认为未来已经没有数字经济之外的非数字经济了。”在唐宁看来,科技创新类企业搞研发需要时间,且高风险,十年磨一剑才能打造出一家优秀的企业。“他们需要的是长期的、耐心的、不急功近利的钱,不是匹配到传统固定收益产品上的。”

唐宁认为,从上述需求和供给错配的现实看,需要通过股权和债权两个层面进行新金融创新。

数字普惠金融和市场化母基金机会巨大

具体而言,在债权方面,有更多通过数字普惠金融去支持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通过与亚马逊、二维活等企业服务平台合作,小商家数字化的运营信息、经营数据、交易数据在宜信自身的风控体系下,可以实现适时授信,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唐宁表示。

在股权层面,市场化母基金做到的是帮助受益于40年改革开放的创一代、富一代创造的巨大财富投资于消费升级、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行业。“我们的很多企业家、创一代过去的投资方式是投单一企业,投某个pre-IPO的机会,或投某个大牌大腕的团队基金等,但这种非专业投资个人投资于单一企业、单一基金风险是极高的。”

而母基金可以让高净值、超高净值客户的资金投入到其中,然后投向有不同特点、不同策略的基金,以规避风险,并达到更优回报。

此外,AI与母基金的结合也可以促进服务效能。据唐宁介绍,通过把机构多年积累的投研能力和三方数据结合,生成的知识图谱理论上可以实现无穷维度关联。“通过大数据工具实时捕捉,每秒可以处理1000万条数据项,因此可以做到每一秒钟都比前一秒更懂投资。”

据了解,在资金的高效运用上,宜信财富私募股权母基金过去几年中用0.6%的私募股权向整个市场投了1/4以上的独角兽。在唐宁看来,通过“老司机、老师傅”经验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力量,可以为传统经济创造的巨大财富与新经济对长期专业资金的渴求搭建桥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