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來臨?賣出奧凱航空!

初冬時節,北方的寒流令人瑟瑟發抖。

市場傳聞,華田投資將賣出手中的奧凱航空!

頂著中國第一家民營航空光環的奧凱此刻風雪交加。

難道民航業的寒流真的到來了?

01

民航業的寒流到來了?

今年的航空公司日子普遍不好過,如果說油價、匯率只是對成本造成很大沖擊的話,那麼市場環境的變化已讓航空公司感到陣陣寒意。

對於民營公司特別是小規模的民營航空公司來說,尚未形成規模效應,經營壓力較大。因此需要高槓杆推動企業擴張產生規模效應,可優質時刻資源又極難獲取,高槓杆所需資金又無處可得。

市場流動性收緊對股東方也產生巨大壓力,股東也可能隨時休克,沒有股東的資金支持,民營航空公司的擴張之路無法持續!

航空公司就是一個高槓杆推動成長的企業,市場資金面不再寬裕,寒冬必然到來!

一嘉之語曾在《告別黃金十年——民航業的冬天來了嗎?》一文中,這樣說過:

中國民航歷史上,從八十年代中期幾乎每過十年就出現一次航空公司成立浪潮。

第一次是1985、1986年間,第二次是1992年至1994年,這兩次大多是地方政府參與組建的地方航空公司,共成立了二十多家航空公司,因經營持續低迷,加上1998年的鉅虧,這兩批或被重組、或被兼併,再經過2002年的大重組,絕大部分航空公司已經被註銷,如八十年代組建的新疆航、中原航、浙江航、武航;九十年代組建的的南京航、福建航、長城航、天鵝航。

2004年至2006年,是第三輪興辦航空公司熱潮,成立了許多民營航空公司,經過2008年的鉅虧衝擊,其中的東星、翡翠航空都已註銷,民營的鷹聯則變了國資的成都航。

2013-2016年則是第四次成立航空公司浪潮,民營、國資、混合所有制形式兼而言之,不過由於行業整體形勢較好,到目前為止,這一批成立的航空公司還沒有面臨真正挑戰。

不過隨著供需兩端逐漸發生變化,成本日漸高企,如果未來匯率和油價保持高壓態勢,未來民航業還將會來一次重新洗牌。

洗牌或許已經開始!

02

奧凱航空將三度易主

2004年民航局放開新設航空公司大門,2005年,民航局出臺《國內投資民用航空業規定》放開民航業投資准入,首批民營航空奧凱、春秋、吉祥等公司相繼成立。

2005年3月奧凱航空成功首飛,成為國內首家飛起來的民營航空企業。

但奧凱航空的命運一路坎坷。

奧凱航空一開始走的是支線航空的道路,但現實是殘酷的,奧凱航空首飛一年後就發生股東變動。

2006年,奧凱航空的實際控制權轉至均瑤集團手中,王均金任董事長、法人代表。

2008年,股東與管理層之間爆發矛盾,最終引發了停航風波。

2010年,大田集團出資5億元收購奧凱航空100%股權,王樹生任奧凱航空董事長、法定代表人。

在大田集團的支持下,奧凱航空終於贏得了喘息之機,並在2016年與幸福航空進行整合,成功將旗下新舟60飛機全部甩包給幸福航空,自己則全部經營幹線飛機。

在此之後,奧凱航空也開始穩步發展,到目前為止,奧凱航空已擁有31架B737系列飛機。

不過進入2018年以後,奧凱航空與股東大田集團的日子均不好過。

大田集團遭遇困境

大田集團主要從事物流業,收購奧凱航空後,原本想在航空物流發展有所發展,後來航空物流並不好玩,奧凱曾經的貨機也被處理掉。

本來自身實力並不強的大田集團,原本還可以投入大量資源發展航空業,但這兩年在業務多元化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加上大環境的遇冷,資金壓力也較大,導致投向奧凱的資源開始減少。

目前華田投資持有奧凱航空94%的股份,大田集團創始人王樹生持有華田投資80%的股份,王樹生是奧凱航空的實際控制人。

按照胡潤百富榜的排名,王樹生以120億元的財富排名第286位,在民航之翼的富豪榜上排名第五名,但這只是紙面富貴而已。《2018年民航富豪排行榜》

物流業現在已進入強者恆強、幾大寡頭控制的階段,大田這樣的規模日趨邊緣化,與奧凱航空又並未如初期想象的那些形成協同效應,一旦市場遇冷,其經營情況可想而知。

奧凱航空遭遇寒冬

奧凱航空可能是民營航空遭遇幾大困難於一身的縮影。

一是股東的頻繁更迭。奧凱從創始股東到均瑤到大田,十多年間已變了三次控股股東。股東的變更必然帶來管理層變動,沒有穩定的股東與管理層,談何發展。

二是戰略的不斷搖擺。奧凱航空一開始從支線起家,後面又搞貨運,再後面又是干支結合,到今天才徹底拋棄貨機和支線,但這是這種戰略上的不斷搖擺,也貽誤了奧凱航空發展的良機。

三是主基地控制力不強導致競爭激烈。奧凱航空主基地在天津,但天津機場有國航天津公司、海航旗下天津航空,市場份額極度分散,競爭也異常激烈。同時奧凱航空的運力佈局也比較分散,在天津、西安、長沙、南寧、昆明等地都投放了一定運力,運力分散勢必帶來成本高而運價低的惡果。

成本在不斷上升,收入質量得不到有效提升,加上股東方的支持又難以為繼,奧凱航空的面臨的難題可想而知。

03

誰來收購奧凱航空?

市場傳聞收購方可能是鄭州中原國際航空控股發展有限公司,收購奧凱70%股權,成為新的控股股東。

鄭州中原國際航空控股是由建業控股、河南投資集團和鄭州發展投資集團分別持有40%、30%及30%股權,後兩者為國資背景。

河南一直謀求在航空方面的發展,這幾年鄭州機場的發展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貨運量已排名全國第七,客運量排名全國第十三;前幾天鄭州機場又獲得了國家開放第五航權的支持。

但在航空公司方面,河南人一直比較鬱悶。先是80年成立的中原航空後併入南航成為分公司,後來試圖引進深航旗下的鯤鵬航空因為伊春空難而被終止運營。

2013年南航與河南民航發展投資公司共同出資組建南航河南航空,不過時至今日,機隊規模只有31架。更重要的是這家公司河南方面的主導權極其有限。

沒有航空公司的支撐,鄭州在打造中國的中部航空樞紐方面可謂力不從心,能否徹底擊敗武漢、長沙等地,成為中國中部第一航空樞紐也很難說。

在這種情況下,河南地方收購奧凱航空的控制權也就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了!

04

控制權被轉出:奧凱航空已是第三家

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生了三家航空公司的控制權被轉讓的事件了。

9月份,幸福航空的獨資股東幸福奧凱股權轉讓,65%的股權轉讓西安航空航天投資公司。

11月份,烏魯木齊航空70%的控股權由海航轉讓至烏魯木齊地方國資。

12月份,奧凱航空的控股權尋求轉出。

這三家公司的情況各異:

幸福航空控股權被轉意味著支線航空難以為繼。

烏魯木齊航空控股權轉出則是股東海航的資金緊繃。

奧凱航空被出售則集自身經營與股東壓力於一身。

也許這只是冰山一角!會不會發生連鎖反應,我們拭目以待!

目前國內共有22家民營航空公司,下一家是誰?

附國內民營客運航空公司表。

寒冬来临?卖出奥凯航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