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記錄者:荷賽金獎得主鏡頭下的中國變遷

改革开放记录者:荷赛金奖得主镜头下的中国变迁

2014年4月25日晚,第57屆世界新聞攝影大賽(荷賽獎)頒獎典禮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舉行,賈國榮以表現體操比賽畫面的《槓上爭鋒》獲頒體育競技類組照一等獎。中新社記者 龍劍武 攝

(改革開放40年·記錄者)荷賽金獎得主鏡頭下的中國變遷

中新社北京12月11日電 題:荷賽金獎得主鏡頭下的中國變遷

作者 董婧佳

“在我的鏡頭裡,這三十幾年中,趕上了一波接一波的改革開放浪潮。”兩屆荷賽獎得主、長江韜奮獎獲得者、中國新聞社原攝影部主任賈國榮近日接受記者專訪,將記錄在他鏡頭裡的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難忘瞬間娓娓道來。

鄧小平的歡迎之手

在賈國榮的眾多新聞攝影作品中,有一張尤其令人疑惑:鄧小平高高伸出手臂,卻無人與他相握。“那是1988年,時任美國國務卿舒爾茨訪華,鄧小平與訪華團一行握過手後,依然站在原地伸著手。”賈國榮回憶說,在舒爾茨告知已經沒有團員了之後,鄧小平卻毅然往前走了兩步,始終伸著歡迎之手。“原來在遠處還有兩位美國隨團警衛人員,兩人笑著走上前,鄧小平在一片歡笑聲中與他們一一握手。”

改革开放记录者:荷赛金奖得主镜头下的中国变迁

1987年12月25日上午,鄧小平在北京會見阿拉伯也門總統薩利赫。中新社發 賈國榮 攝

“上世紀80年代,我進入外事新聞採訪,最直觀的感覺是,改革開放的開明、多元化精神在領導人身上體現得很明顯。”賈國榮說,比如鄧小平每次出場會見賓客前,都會先笑著向記者招手,“大國領導人的樸實與寬廣盡在細節之中”。

“我與小平登上《人民日報》頭版”

習慣了做記錄者的賈國榮,沒想到有一天自己和領導人的合照會登上《人民日報》頭版。1989年11月13日,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最後一次正式會見外賓。“我們記者向毛毛(鄧小平女兒鄧蓉)提出想在會見後和小平同志拍張合影留念,沒想到小平同志爽快答應。”賈國榮說,得到應允後,幾位女記者趕忙去化妝間整理,他自己則把2臺相機都換上新膠捲,調試好閃光燈。

改革开放记录者:荷赛金奖得主镜头下的中国变迁

1989年11月13日,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最後一次正式會見外賓後,賈國榮(後排左一)等記者與鄧小平合影。中新社記者 鄭瑞德 攝

令賈國榮沒想到的是,這次合影竟然登上了第二天《人民日報》的頭版,“在正中位置加框刊登了這張照片,這在中國新聞史上是第一次正式刊出領導人與記者合影的新聞照片。後來據人民日報的記者說,編輯部接到了很多電話,讚揚報道生動活潑,展現了領導人親民的作風,令人敬佩”。

“汪辜會談”其實握了4次手

1993年,“汪辜會談”在新加坡舉行,賈國榮隨團採訪。會談當天,兩岸代表各約10人相對而坐,記者們則在談判桌兩頭的隔欄外各形成了一兩百人的拍攝團隊。雙方坐定後,位居正中的汪道涵、辜振甫兩位先生起身,隔桌微笑握手。

“這一握就停不下來了。”賈國榮笑著說,記者們不停高呼“好,再來一次!”使得兩位先生先後朝兩個方向一共握了4次才“收手”。“這也恰恰反映了這次新聞事件的重要性,兩岸關係就是在這次握手之後漸漸暢通。”

改革开放记录者:荷赛金奖得主镜头下的中国变迁

1993年4月27日,汪道涵和辜振甫共同在新加坡舉行“汪辜會談”,這是海峽兩岸隔絕40多年後舉行的首次會談。中新社記者 賈國榮 攝

穿著晚禮服拍攝奧斯卡

在賈國榮的鏡頭裡,1986年,北京首次舉辦健美比賽;1988年,中國美術館首次舉辦人體油畫展,“18天吸引20餘萬觀眾”;1989年,法國模特在北京天橋上演“巴黎時裝之夜”;1991年,中國出現了第一位在國際比賽上獲獎的模特……“幾十年來,中國人的精神氣質、文化氣質,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愈發開放、多元。”

2006年初,賈國榮首次報道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但沒想到奧斯卡要求攝影記者必須穿晚禮服,我的第一反應是趕到華人婚紗店,選了套婚紗晚禮服。”賈國榮笑著說,雖然穿著晚禮服扛著機器拿著三腳架怪怪的,但這就是奧斯卡的攝影文化,“我們穿著莊重的時裝,來尊重電影文化、尊重電影人,也說明中國記者可以和世界記者一樣,共享同一種文化”。

改革开放记录者:荷赛金奖得主镜头下的中国变迁

美國當地時間2006年9月6日,中國海軍艦艇編隊駛進美國夏威夷珍珠港,受到美國海軍和當地華人華僑和留學生們的歡迎。中新社記者 賈國榮 攝

同年9月,中國海軍編隊訪問美國夏威夷和聖迭戈港,並進行中美海上聯合搜救演習。“我軍官兵登上美軍巡邏艇,在軍港裡穿梭參觀,在超市裡選購物品,兩軍互相瞭解,相處十分融洽。”賈國榮說,“隨著中國外交形勢越來越擴大和開放,外事採訪記者也拓展了很多新的領域,國家間交往越來越透明,也讓媒體和讀者們更深入地瞭解國際環境。”

中國最小鄉的蝶變

2017年10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向西藏玉麥鄉的卓嘎、央宗姐妹回信,稱讚他們父女兩代人愛國守邊的精神令人欽佩。這讓賈國榮想起了1993年的夏天,他在時任玉麥鄉鄉長桑傑曲巴的帶領下,翻越喜馬拉雅山,第一次走進這個“世外桃源一樣的中國最小鄉”。

改革开放记录者:荷赛金奖得主镜头下的中国变迁

8月30日,著名攝影家王文瀾、陳小波、楊紹明、賈國榮等(從左至右)在影展上相見言歡。中新社記者 毛建軍 攝

“當時的玉麥鄉只有1戶3人,60多歲的桑傑曲巴是鄉長,兩個女兒是他的左右臂。我們到時,兩個女兒正在放牧,空地上有一根旗杆,上邊飄著一面小小的五星紅旗。”賈國榮說,桑傑曲巴告訴他,邊防軍每年春秋季騎馬來巡邏兩次,這還是第一次接受到祖國記者的來訪,非常歡喜。大概10年後,賈國榮在駐美期間看到央視報道,修路後的玉麥鄉得到了新發展,“而今又是十幾年過去,桑傑曲巴老人早已去世,他的兩個女兒成了新聞人物,玉麥鄉樓房林立,遊人如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你問我中國這幾十年的發展變化,這戶人家就是最好的印證。”賈國榮說。(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