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何在位三十七年却没有立后?

teloon


大家都知道,史书上没有关于秦始皇册立皇后的时,只记载了他后宫的嫔妃非常之多,而秦国早在秦孝公之前就已经有立后的传统了,那么秦始皇为何一直没有册立皇后呢?

第一、嬴政亲政之前可能未婚

首先,据学者考证,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平均结婚年龄一般是男二十岁和女十五岁,这也就意味着秦始皇在亲政的前一年(即公元前240年)就应该已经结婚了。但是史书却没有关于嬴政大婚的任何记载,这也就说明,嬴政在亲政之前很可能没有正式结婚。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很可能与后族的政治斗争有关,即嬴政的祖母夏太后和华阳太后、母亲赵太后等有着不同的国籍,他们肯定希望嬴政能够迎娶自己的亲属以巩固势力,这就导致了他们之间并未达成共识,因而将嬴政的婚期一拖再拖。如果秦始皇在亲政之前便已经大婚,那么他自然就会册立皇后了。

第二、秦始皇的政治追求

正如上一点所说,不论嬴政迎娶的是六国中哪一国的贵族女子,都是这个国家的政治优势,就像秦国和晋国有通婚的惯例,所以两国的外交关系也一直都很好(即成语秦晋之好的出处)。但是秦始皇的终极目标是消灭六国啊,他不希望因为皇后的干预,阻挡他统一天下之路。

第三、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就开始四处派人寻找长生不老之药,通过史料的记载来看,秦始皇是确信自己可以实现长生不老的。那么万一他的愿望实现了,皇后也会长生不老吗?他与皇后所生的孩子要不要被册立为太子?带来的问题太多了,所以秦始皇不如干脆不立皇后、不立太子,将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到自己一个人手中。

第四、秦始皇有心理阴影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刚刚在蕲年宫举行冠礼,嫪毐便开始向他发起攻击,而嬴政正是在这场战斗中除掉了嫪毐并软禁了母亲赵太后,随后又放逐了吕不韦。赵太后和嫪毐以及吕不韦的胡作非为,对秦始皇留下了很大的阴影,很可能导致了他对女性产生了扭曲的观念。

所以,秦始皇虽然在位三十多年,却从来没有册立皇后的根本原因,应该还是在于政治斗争。


国史通论


众所周知,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而皇帝和皇后作为夫妻,通常是联系在一起。所以,既然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位皇帝,那么中国第一位皇后就应该是秦始皇他老婆。但事实上,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后是汉高祖刘邦的老婆吕雉。



因为秦始皇从登基到去世,他就没有立过皇后,别说皇后了,他连王后都没有!因为通常来说,皇帝的女人,那就是一国之母啊,纵观中国数千年封建历史,历朝历代,哪个皇后没有上史书啊,即使是后宫妃嫔,也大都会有着详细的记载。就算是在秦朝建立之前的秦国,其历史也不是只记载男性,不记载女性。

秦始皇的高祖母秦宣太后芈八子在历史上可是赫赫有名。秦始皇的母亲赵姬,名声差的一塌糊涂,也照样在史书上留下了记载。



但唯独秦始皇,他的后宫并没有在历史典籍中出现,更没有“立后”一事。

正史上所记载的和秦始皇有关的女人有且仅有四个,分别是嫡奶奶华阳太后,亲奶奶夏太后,母亲赵太后,巴蜀寡妇清。最有可能的寡妇清那时出了名贞洁啊,秦始皇当亲誉巴清为「贞妇」!

所以,从有限的历史资料上来看,秦始皇三十七年的帝王生涯,没有“立后”!



那他为何不“立后”呢?

这应该和他的母亲赵姬有关,这个女人的名声可不是一般的差啊!仅仅是他和吕不韦、嫪毐那些破事儿,就足以将秦始皇的脸都丢尽了。



所以秦始皇从小就讨厌后宫,甚至于看不起女人,进而专心于建功立业,以及长生不老。如此一来,秦始皇的后宫在历史上就没有太多的存在感,而能得到秦始皇认可,母仪天下的女人,更是没有出现。

当然,秦始皇肯定是有女人的,不然像扶苏、胡亥这些人是哪蹦出来的?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当初“大泽乡起义”爆发,起义军首领陈胜、吴广“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从这里来看,公子扶苏很可能有着楚国人的血脉,他的母亲很可能就是楚国的某位公主。而由于秦始皇灭亡了楚国,扶苏母亲便被刻意从历史上抹去痕迹。同理,其他各国与秦王和亲的公主们,也可能有此遭遇。



这估计也是秦始皇后宫没有什么记载的原因之一!

大家好,我是白话历史君,粗鄙之见,还请多多指正!


白话历史君


秦始皇之所以不立后无非这几点原因。

首先从秦始皇自身来说,秦始皇一生征战,按说一统天下成为千古一帝。应该找一个皇后(找多少个也无所谓)好好享受生活。但是秦始皇却从来没有立后。可能是秦始皇忙于工作。秦始皇当了皇帝并不是他政治生涯的结束。秦始皇每天都要处理的工作远超于当年。所以秦始皇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考虑立后的事情。

另外一点原因,就是秦始皇是千古一帝,那么秦始皇要立后,立的皇后也应该是千古一后。但是纵观大秦帝国,能够配的上秦始皇的女子根本没有。也就是说没有女子能够配得上秦始皇。

另外秦始皇一生都在追求长生不老。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老。自然不会去考虑立后的事情。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秦始皇的母亲对他的影响。秦始皇内心是有点反感女性掌权的。所以也就没有考虑立后的事情。


漫谈历史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一被他妈给整的有心理阴影了

秦始皇的母亲赵姬,始皇帝登上王位后他母亲赵姬为王太后。赵姬原本就是吕不韦小妾,现在她成了王太后,吕不韦成了相国,二人旧情复燃,频繁私通。

后来嬴政渐渐长大,吕不韦知道自己这么干会给自己引来大祸,所以他就又找了个人嫪毐来替代自己,自己则选择了和赵姬断绝关系。结果赵姬彻底放纵自己,身为王太后,居然和嫪毐连着生下两个儿子。

嫪毐也开始飘了,自称嬴政假父。居然还打算杀了嬴政,让自己的儿子当王。

虽然最后这一系列问题都被始皇帝解决了,始皇帝还顺势收拾了吕不韦,将朝政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但是这件事给始皇帝留下了不小阴影。

二没有人能配得上他

中国自古就是一夫一妻制,皇后就是始皇帝妻子,始皇帝是千古一帝,但是当时有哪个女人配得上千古一后?

三没有政治需求

古代一个君主立皇后,九成都是政治因素。要不是和别国联和,要不是安抚大族,要不就是立太子。

可始皇帝一统六国,六国都是他的,他没必要去联合其它国家了。始皇帝掌握秦朝军政大权,没必要去安抚一个家族。再说,始皇帝一直认为他能找到长生药,能永久统治人间,所以他对立太子的事也不上心,仅仅把扶苏当成自己后备继承人培养。

所以立皇后对于始皇帝来说没有一点好处,反而全是坏处。

立了皇后,自己的私生活肯定就会受到掣肘,更为关键的是,立了皇后,绝对会凭空冒出来一堆外戚,这帮外戚对现在的朝政是百害而无一利,始皇帝为什么要给自己找不自在呢?


守仁看剧


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何没有立皇后呢

自秦统一六国后,嬴政认为自己功过三皇五帝,采用"皇帝"作为称号,与此同时,他还订制了以皇帝的正妻为皇后的后妃制度,以此看来他还是有过立皇后的想法的!但在后来为何没有立后呢?后人总结有以下几点原因:

政务繁忙

秦始皇作为第一个一统天下的皇帝,建国之初,朝堂事务颇多,无心挂念后宫。为了稳定天下常年不在咸阳,巡游天下!



女性地位

古代,女子地位普遍低于男性,三从四德,《女戒》等都是用来束缚女子的工具!作为天下之主,秦始皇可能认为没有女子与如此优秀的自己匹敌,索性便不立皇后了!还有一说是始皇有一位心爱的女子,但在国家平定战乱后,女子已逝去了!



心理阴影

这就要说到始皇的母亲赵姬了!赵姬原为吕不韦的一名小妾,后来被送给秦国质子异人(这也是有人怀疑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孩子的原因),后诞下秦始皇,被立为夫人!嬴政即位后被封为帝太后!赵姬在后宫期间与吕不韦藕断丝连,后又与嫪毐生下两子,如此混乱的生活让秦始皇从小便养成了多疑的性格,对女人的印象也发生扭曲,可能是他不愿立后的根本原因吧!

这些只是后人猜测,具体原因如何,只有嬴政自己知道了吧!帝王的心思你别猜😂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记得关注我哦!为你带来更多历史见闻!点个赞再走呗谢谢大佬!


纳兰伈伈


秦始皇很另类,凡事都要标新立异,处处彰显他的与众不同,就连立皇后的事情也要搞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实仔细分析,秦始皇不立皇后的原因,还是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和客观依据。综合考虑,秦始皇还是看不起女人,一、自己的嫔妃没有一个能担起母仪天下的责任。二、因母亲赵姬的淫乱过往,让他不堪回首。所以他认为女人都上不了台面儿。


一、嫔妃不给力

秦始皇填充后宫的妃子,全是国破家亡的六国女子。而他心目中的女人应该是“主辱而臣死”的贞洁烈女,但不是在所有男人面前都是千娇百媚的淫荡妇人。可惜这些女子无一例外,都属于后着,她们为了取悦秦始皇,全都使出了洪荒之力。所以秦始皇可以为恪守贞操的女人立牌坊,也可以和这样纯洁的寡妇平起平坐。但是他的的女人,只可以和他颠龙倒凤、寻欢作乐,如果立做皇后都不够资格。因为他认为自己是三皇五帝都不能比肩的千古一帝,至高无上的皇后位置怎么能草草予人,最起码得门当户对。可惜这样的女人,秦始皇身边真没有。至于说秦始皇忙于征战,或是为求长生不老,贻误了立后的时机,基本都经不起推敲。


二、母亲的影响

在秦始皇的心目中,母亲是伟大的,赵姬也给了幼年赢政一个完美的形象。吕不韦和子楚逃回秦国后,曾经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在赵国渡过7年四处流浪的苦难生活。童年记忆对于秦始皇来说尽管是苦涩的,但幸好有母亲的朝夕呵护,让他也体会到了母爱的博大与无私。

可是父亲子楚去世后,母亲赵姬就坦露出了急不可耐的淫荡。她先是和老情人吕不韦重温旧楚,后有和猛男嫪毐肆无忌惮地淫乱,甚至乐此不疲的生儿育女。而这一切,秦始皇后全然不知。为了避人耳目,赵姬还搬到了清雅幽静的雍宫,完全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开山鼻祖作风。最可恨的是这个假太监嫪毐,欲壑难填,不但手下圈养门客数千,还有觊觎秦王皇位的野心。最后还公然起兵作乱,而之一切都是源自于那个不守妇道、不知羞耻的母亲。


所以,就连自己尊崇备至的母亲都让人大跌眼镜,自己怎么会再去轻易相信别的女人。索性众嫔妃们都平起平坐,也省的她们为了一个皇后的位置争的死去活来。另外还省去了外戚专权的麻烦。

少了争斗,多了清静,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这就是千古一帝的过人智慧。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婚姻历来都是一种政治博弈。从古至今,不管是王侯将相,还是下里巴人,结婚都是财力、社会地位、人才品貌等多方面的平衡,所以才有一句话“郎才女貌”、“天造地设”等词语。很多有人生智慧的大家族在嫁女或娶妻方面都有很多讲究,不一定高攀才是好事,“门当户对”的原则直到如今也还没有过时。

(爱情除外,结婚是一种结盟的仪式)

中国古称华夏,图腾乃是龙凤呈祥。一般认为龙是皇帝的化身,是阳性雄刚的力量;凤则是皇后的化身,是阴性母仪天下的慈爱。可实际上,龙既是雄性,凤也是雄性,龙凤琴瑟合鸣,难道是断背?其实不然,龙、凤所代表的乃是以龙、凤为图腾的部落,龙凤呈祥所体现的即是部落的融合。融合最直接的方式,即是婚姻,不管是战败求和,还是礼聘为婚,纳女都是最能体现双方关系密切的方式之一。婚姻产生的后代天然就具备了两个部落的利益,时间久了,自然而然就成了一家人。

既然婚姻中女方自带流量,那么女方娘家的势力背景越是雄厚,就越能为女方撑腰,在夺嫡之争立于不败之地。周幽王宠幸褒姒,就想废长立幼,结果平王的外公是申候,竟勾连了犬戎,攻破了镐京,周幽王死难。到了战国初期,秦楚由于都被视为蛮夷之邦,反而惺惺相惜,接连几代人都互通婚姻。楚地的女子嫁到了秦国,逐渐也形成楚人在秦国的势力集团,这一点在宣太后时达到了顶峰,楚人几乎占据了秦国的朝堂,外戚集团把持朝政。直到秦庄襄王,还不得不贿赂安国君的华阳夫人才得以被立储。秦昭襄王应该最能感受到外戚的掣肘,因为直到宣太后芈月去世后,昭襄王才开始亲政。

(秦宣太后芈月)

秦始皇扫灭六国,建成了煌煌的功业,首开大一统的封建专制的先河,没有任何先例可循。秦始皇的制度革命都被写进了秦法,逻辑严谨,事无巨细。有句话叫做矫枉过正,对于传承了千年之久的贵族封建制,秦始皇如不能以非常手段,实在不能获得制度革命的振聋发聩的效果。因此秦始皇的革命性的制度,更多是被设计出来的,并不是历史逐渐发展的必然结果,就如成文的法律条文,秦始皇设想出了最完美的专制方式——不封贵族、不立太子、不封皇后。如此,皇权之外,再也不可能形成另外一股势力。

可是秦始皇却忽略了一点,头重脚轻的政治秩序,虽然能够做到中央集权,却没有有效的制衡手段。一旦中枢发生变故,地方无力勤王。而且,这套政治秩序,只能雄强的君主才能驾驭,一旦主弱臣强,势必会造成皇权旁落。皇权本就孤家寡人,就如同荆轲刺秦,满大殿的文武官员,竟然只能眼睁睁看着秦王被荆轲追逐,因为他们都被解除了武器。

(荆轲刺秦)

所以秦始皇设计的封建帝制专制制度,是教科书一样的,缺少了容错机制。不立皇后,也就意味着后宫不能形成外戚集团,不能对皇帝形成掣肘。这说到底是秦始皇对他所建立的帝国和创建的制度太过自信了,他根本没有想过高高在上的皇权也需要结盟,而最佳的结盟对象即是后宫的皇后家族。很多人认为秦始皇不立皇后是因为心理障碍等原因,可是如何解释秦始皇不封功臣,不立太子呢?当然,秦始皇不希望宣太后那样的外戚势力再度出现在朝堂,对皇权形成制约。因为同样的原因,不止在宣太后时出现过,在秦始皇执政初年,又再一次在赵姬周围形成了嫪毐集团。嫪毐甚至还对秦朝文武说过“我乃秦王假父,汝安敢与我斗口?”虽然先秦时代民风淳朴,思无邪,但是嫪毐叛乱一事,却让秦始皇忍无可忍。秦始皇因此对后宫形成的权利中心心有余悸,也是理所当然。

秦始皇来不及想明白的事,秦二世也没想明白,因为秦二世也没有立皇后,秦朝因此就成了历史上唯一不立皇后的大一统王朝。汉朝建立后,刘邦出身平民,根基不深,如何能够压服众多的“布衣将相”是摆在刘邦面前的重要课题。刘邦需要结盟,不仅需要皇后的家族势力,也需要最核心的几个丰沛老乡的鼎力支持。因此,刘邦修改了秦始皇的金科玉律,封国并行,扶持起了外戚势力,打造了平衡的权利分享体系。如此,才有了汉朝400年天下。以后的中华帝国,基本都延续了汉朝的权利制衡的道路,皇权是最大的世袭家族势力,在皇权周围,还有大量的家族势力与皇权结盟,形成了共治的格局。龙凤呈祥作为一种融合的象征,也作为婚姻在权利制衡中的保障作用成为了中华的道德传统流传了下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