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思道讓十三阿哥辭掉鐵帽子王,可保一世平安,但是胤祥做了鐵帽子王,為何沒有事?

八零後勇往直前


只能說鄔思道這個人也有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鄔思道之所以會對雍正表現的很防備主要是從坎兒那裡得到的結論,當時他本來是給坎兒設計了一條自認為是活路的路,但是坎兒最終還是讓胤禛給滅了口。這使得鄔思道以為胤禛也如其他皇帝一樣冷酷無情,所以鄔思道才會想著奉勸十三爺辭掉鐵帽子王,但是顯然胤禛並沒有那麼狠。

從個性上看,胤禛這個人確實是有帝王之像。他屬於當斷立斷的類型,在對待坎兒的問題上確實狠了一點,但是回過來想則合情合理,因為殺坎兒的時候胤禛自己也自身難保,相當危險,為了以防萬一,他不得不殺了坎兒。而反過來在對待十三爺的問題上時候,這時候情況就不同了,這個時候的雍正沒有危險迫切感,他犯不著去殺了十三爺或者治十三爺的罪。

其次,時機未到。不管是十三爺或者胤禛都屬於過勞死,累死的。當時雍正定下了一套完整的發展國策:刷新吏治,火耗歸公,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當差,天下良田。而執行到前四步的時候兩人都死了,最後一步還得乾隆去實施執行。也就是說還不到兔死狗烹的時候。


優己


《雍正王朝》劇情中,鄔思道讓十三爺胤祥拼死辭掉鐵帽子王,可保一世平安,但是十三爺說道:“王不王對我來說已經無所謂了,不過這個鐵帽子卻難得呀。”

十三爺不願意辭掉鐵帽子王,主要是因為鐵帽子王相較於其他的親王郡王貝勒等爵位,有著眾多特權,特別是世襲罔替,隔代不降爵,是非常的難得不僅對於自己是一份莫大的榮耀,這份福音也能惠及子孫後代。同時,作為雍正繼位初期,皇帝身邊最值得信賴的幫手和兄弟,面對荊棘密佈的朝廷,十三爺也需要足夠的地位與足夠的官銜爵位才能壓得住反對的聲音,說白了還是為了雍正。

所以十三爺還是當了這個鐵帽子王,並且平安度過一生,和碩怡親王的爵位也順利世襲給了自己的兒子弘曉。究其原因,我讓你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十三爺在任上兢兢業業,甚至可以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來形容,正史中的十三爺做出的貢獻和功勞更是遠遠多於《雍正王朝》劇中的,為雍正時期的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但從自己的貢獻講,也配得上這個鐵帽子王的稱號,特別是相對於他後面的和碩醇親王奕譞以及和碩慶親王奕劻,簡直甩開了幾條街。

其二,十三爺經過康熙朝十年的圈進生涯,正如康熙所說的,自己已經懂得收斂鋒芒,通曉人情世故,懂得如何與人相處,更懂得如何與君相處,不論是對於自己皇帝哥哥的尊重,還是下棋輸半子,都能體現這樣一點,縱然自己是雍正奪嫡的支持者與功臣,卻懂得居功不自傲,這一點又遠勝於隆科多與年羹堯。

其三,雍正對於自己的兄弟並不是都像對八爺黨的那幾位似的那樣警惕與刻薄,劇中三阿哥誠親王胤祉享有御前免貴的特權,十六阿哥、十七阿哥、二十四阿哥等也都獲得了加封,受到了重用,只是八爺黨的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因為總與雍正對著幹,被除掉也是咎由自取,支持皇帝,支持雍正的,也都獲得很好的收場。

其四,雍正也需要自己有這樣一位信得過的兄弟,位高權重並且德高望重,既能幫助自己處理政務,又能樹立起朝中重臣的榜樣,平衡朝中勢力,特別是平衡與八爺黨的勢力平衡,進而有利自己政策的執行。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是一位近乎於“神”的人物,但是他的神在於能夠通曉康熙內心的想法,做的是康熙一面鏡子坦露康熙心中的想法,而雍正一直就是自己做自己,所以也就只有雍正才能瞭解自己吧。


雍親王府


先說此事的出處。

鄔思道選擇“半隱”,離開京城的時候,十三爺帶著酒來送別鄔思道。鄔思道順口問了一句,十三爺要進封鐵帽子王的事。十三爺說起此事,言語間很在乎這次封賞,覺得“鐵帽子”很難得。鄔思道也就沒有說什麼,上車要走。

不過,就在此時,十三爺的一句:“鄔先生,我們對不起您”,讓鄔思道感動。他們相識十五年,十三爺的“天性率真,行俠仗義”讓鄔思道佩服。於是,鄔思道說出了那句肺腑之言:一定要拼死辭掉鐵帽子王,才能保一世平安!

鄔思道深諳世事,知道跟天子交往“共患難易,共享樂難”。可惜,十三爺不信四哥胤禛會是這樣的“天子”。鄔思道給了十三爺一個暗示:明天,專一替四爺辦秘密差事的人恐怕就要被滅口了。

此時,十三爺還是沒表態辭掉鐵帽子王。於是,鄔思道又給了老十三一個建議:收斂鋒芒!

鄔思道給的“辭掉鐵帽子王”的建議,十三爺沒有聽從。但是,第二個建議“收斂鋒芒”,十三爺是嚴格執行了。

鄔思道的話,後來真的應驗了。十三爺知道坎兒等給四爺辦秘密差事的人,都被滅口了。胤祥理解了“與天子交往,共患難易,共享樂難”。四哥變成了皇帝,就不再是四哥了。

於是,胤祥在皇帝面前,自稱“臣”/“臣弟”。對於雍正,他每次都是畢恭畢敬的稱呼“皇上”,不再稱呼“四哥”。而且,在皇帝面前,總是卑躬屈膝,說話也委婉了很多,不再“口無遮攔”。

後來,雍正和十三爺下棋,十三爺再也不敢贏雍正。棋藝在阿哥中間拔尖的十三爺,每次都和雍正下個平局。雍正知道十三爺讓著他,於是雍正很惱火。雍正要的是“敢說敢為敢笑敢怒”的“拼命十三郎”;讓胤祥做他的“十三太保”!

此時,胤祥動之以情的說出了自己的苦衷。畢竟,在“奪嫡”之爭中,胤祥多次被人陷害。胤祥十幾年裡,如履薄冰,依然被康熙圈禁了十年!這十年,讓37歲的胤祥耗盡心力,頭髮都已經半白了。所以,已經沒有了“拼命十三郎”的勁頭了。

胤祥雖然“收斂鋒芒”,但是,依然能為雍正挑大樑。

胤祥在雍正登基之前,就是雍正的得力幫手。尤其是在康熙死後,胤祥奪取豐臺大營兵權,為雍正順利登基保駕護航。

雍正登基以後,胤祥依然會為皇帝賣命。當時,青海羅布藏丹增叛亂,老十三依然請纓去青海領兵平叛。胤祥這次請纓,其實,多半是出於表“忠心”。因為,胤祥的身體不行了。而皇帝手裡還有一個年羹堯可用,雍正肯定不捨得讓他去前線拼命。所以,雍正讓年羹堯前去平叛。

其實,老十三胤祥跟皇帝是“發小”。他對於雍正的瞭解,肯定更透徹,更深入。只要胤祥能擺正姿態,肯定能把雍正“哄好”。

最後,以上都是《雍正王朝》劇情。真實的歷史,鄔思道只是田文鏡的師爺。沒有參與“九龍奪嫡”的事,也沒見過老十三胤祥和老四雍正。二月河寫小說,也要尊重最基礎的歷史事實。所以,胤祥還是鐵帽子王,並且能善終。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因為鄔先生這裡說的,純屬無稽之談,甚至是個不折不扣的餿主意。

咱們先看看鐵帽子王是什麼:清朝的爵位實行降階繼承,即你爹是親王,你只能當郡王;你爹是郡王,你只能當貝勒;你爹是貝勒,你只能當貝子。。。這樣降下去,降得跟平民差不了多少。

《紅樓夢》裡的賈家,以及其原型曹家就是個很直觀的例子,祖宗位高權重,子孫官越來越少,以至於家裡越來越入不敷出,只有挪用虧空,最後被抄家。

但有種王爺不一樣,因為為國家立過大功,所以他的爵位可以不降階繼承,即世襲罔替,俗稱鐵帽子王。他的子孫可以一直享受親王待遇,比如享受親王的禮節,每年一萬斛米,兩萬兩祿銀。

除此之外還有嗎?好像沒有了。有說當了鐵帽子王,你以及你的子孫一直能當軍機大臣、宰相、大將軍嗎?沒有。有說當了鐵帽子王,御林軍、豐臺大營、西山銳健營就歸你及你的子孫管嗎?也沒有。

說白了,親王僅是種爵位,皇帝讓你當差,你就是位高權重,皇帝不讓你當差,你就是個啥事沒有整天提籠遛鳥的退休老幹部。鐵帽子也僅是保證你的子孫一直能享受親王級待遇罷了。對皇位增加不了一絲一毫的威脅。

你還以為這鐵帽子王,是五代時的開封府尹,唐朝時的天下兵馬大元帥啊,當了就是內定的儲君,跟皇帝構成競爭的關係。事實上,當了鐵帽子王其實是斷絕了自己這系繼承皇位的可能,畢竟別人的子孫都要慢慢降成平民,而你的子孫一直能當親王,就算雍正的子孫滅絕了,也應該讓別人繼承啊。反而更能讓雍正放心。

當年王翦出征要田宅,以打消嬴政的疑慮;蕭何看到劉邦殺功臣,就侵佔百姓的房屋自汙,以打消劉邦的疑慮。畢竟這點田宅就鐵帽子王的一萬斛米,兩萬兩銀子一樣,想靠這造反純屬搞笑。

皇帝讓你當鐵帽子王,好徹底消除你對皇帝的繼承權,你死活不當,這是想幹什麼

再者,鐵帽子可是好東西,誰給你的?當今皇上啊,因為你對他忠心耿耿,殫精竭慮。如果他被政敵弄下去了,你作為他最忠心的臣子,鐵帽子肯定會被砍下來,一起砍下來的還可能有你的腦袋。所以,你必然要和反對皇上的人做最堅決的鬥爭,你們成了一根繩上的螞蚱。現在倒好,你不接受鐵帽子,是想在皇上跟他的政敵之間左搖右擺嗎?

所以,欣然接受鐵帽子王才是最讓雍正打消疑慮的事。


待我施為地煞變


鄔思道是《雍正王朝》中神一般的存在,深黯帝王心術,智近於妖,輔佐皇子登上帝位卻不圖厚報。但他依舊是人而不是神,他的預言不一定都是完全準確的。鄔思道輔佐四阿哥胤禛奪得帝位後,選擇激流勇退,“半隱於市”,以保天年。臨別之際,十三阿哥胤祥特地趕來踐行。鄔思道問起晉封胤祥為

“鐵帽子王”一事,胤祥表示王不王無所謂,只是這“鐵帽子”卻難得。言詞中表現出對“鐵帽子王”頗為在意,鄔思道用揶揄的口吻說道:“鐵帽子王,世襲罔替,子子孫孫俱為王爵,好嘛!加上你一共有九位了。”

胤祥見他出言譏諷,不明就裡,問道:“你今天怎麼了,怎麼不陰不陽的。”鄔思道沉吟半晌,這才向胤祥說出了肺腑之言,讓他拼死辭掉鐵帽子王,才能保一世平安。胤祥大惑不解,他不相信四哥會幹出鳥盡弓藏之事。鄔思道見他不信,告訴胤祥,這番預言明日就能得到應驗,雍王府中專門替四爺辦秘密差事的人就要人頭落地。鄔思道這番話讓胤祥震驚不已,思緒萬千。他想不到一貫親近的四哥背地裡卻如此狠毒。不僅對立下大功的鄔思道沒有任何封賞,反而要斬草除根以絕後患,將坎兒等人秘密處決。

那自己替四哥在登基前做了那麼多的機密之事,最終的結果又將如何呢?可隨即鄔思道又對胤祥說,只要他收斂鋒芒,處處小心,皇上是不會對他下毒手的。胤祥聽從了鄔思道的收斂鋒芒的建議,自此以後謹慎小心,遇事消極,不強出頭,反而把登基之後舉步維艱的雍正帝給激怒了。雍正借下圍棋的名義把胤祥留了下來,卻看到胤祥落子謹慎,擺弄“和局”。雍正龍顏大怒,他極切的盼望當年那個敢愛敢恨敢怒敢笑的拼命十三郎重新振作,刷新吏治,矯治弊政,推行新政,力挽頹勢。胤祥被四哥一通訓斥,這才收起如履薄冰,畏君如虎的念頭,盡心盡力輔佐雍正。

他和老臣張廷玉,一文一武,相輔相成,成為雍正最信任的肱股之臣。胤祥極力彌合十四阿哥胤禵與雍正之間激烈的矛盾,帶病趕赴景陵勸解滿腹幽怨的胤禵。當八爺黨在朝會上提出恢復“八王議政”祖制的危爭關頭,聽弘晝說兵權被接管,又急忙趕赴豐臺大營,逮捕了八旗旗主安插在軍營中的將領,挫敗了胤禩等人企圖竄權亂政的陰謀伎倆。臨終之際,胤祥還給雍正提出警告,讓他注意防範三阿哥弘時。胤祥鞠躬盡瘁,任勞任怨,別無二心,因勞累過度,英年早逝,年僅45歲。雍正親擬諡號為“怡賢親王”

,還特許不用避諱,將名字中的“允”改回為“胤”,極盡死後哀榮

雍正做為有清一代最有作為的守成皇帝,自然不會對這樣一位功勳卓著、盡忠王事的兄弟實施加害行為。所以,鄔思道的預言只對了一半,只要胤祥收斂鋒芒,即便不辭掉鐵帽子王,也一樣能保得一世平安。


歷史茶坊


近段時間又在重新溫習《雍正王朝》,受益匪淺。

1,鄔思道是帝王術大師,情商極高,更懂得用人和用兵,深知兔死狐烹的道理。

2,鄔思道為雍正密謀,多為暗黑,秘密之事,而雍正貴為天下,自是光耀天下,行光明正大之事,無論如何,雍正不可能不收拾他,所以告老還鄉是圓滿結局。

3,十三爺不同,沒有參與前期的陰謀詭齬,只要處事低調,鑑於他和雍正的感情和情誼,不會有慘淡結局。

4,最重要的,當時雍正的敵人八爺一黨還在,對十三爺拉攏恐怕還嫌不夠(先後賜鐵帽子王,世襲罔替,鐵卷丹書),而八爺一夥瓦解後,十三爺也不幸歸西,所以就算有矛盾,還沒來得及暴露出來。





番茄愛娛樂


要搞清楚一個概念,《雍正王朝》的男一號是雍正。雖然鄔思道神通廣大,神似諸葛亮和劉伯溫一樣的人物。

但是,二月河筆下的雍正,他不是劉禪那種阿斗。雍正更像朱元璋,即使沒有劉伯溫替他參謀,照樣玩的轉。


鄔思道被雍正反擺一道,在電視劇和小說中不是一次兩次了。早期,鄔思道打心眼裡是很自負的人。覺得一切都在自己掌握中,雍正只要按他的計謀行事就行了。


結果清理刑部冤獄一案,雍正就用自己的方法解決了問題。雍正的這個小心機,讓鄔思道很是意外。

鄔思道力勸雍正不要接這個棘手的案子。結果雍正當著康熙的面,還是假模假樣的把案子給接了。

氣的鄔思道以為雍正是阿斗之才,扶不起的爛泥巴。其實是雍正有意向鄔思道隱瞞自己的真實想法,連夜對自己下狠手,故意讓自己得風寒病。既在康熙的面前表功、得寵,又擺了所有人一道。雍正的這股狠勁,讓鄔思道感到很意外。



後來鄔思道跟十三爺說:

“這個鐵帽子王,這……你要拼死辭掉,才能保你一世平安”“與平常人交,共享樂易,共患難難;與天子交,共患難易,共享樂難”。“明日我的話就能驗證啊,府裡專一替四爺辦秘密差使的人,恐怕就要……。不過十三爺你不用擔心,只要你收斂鋒芒,皇上是不會怎麼樣子的。”

鄔思道說的這些話,並不能說明鄔思道他說錯了。

因為府裡替雍正辦差的人,確實被雍正殺了不少。

十三爺也確實聽從了鄔思道的建議,在雍正面前畢恭畢敬,君臣關係分的很清。

電視劇中有一個細節,雍正未登基之前,十三爺跟雍正下棋,腿都是翹著的,一副飛揚跋扈的模樣。雍正登基之後,這哥倆再下棋時,十三爺都是弓著腰,一副恭維謹慎的模樣,連笑都是很勉強的假笑

只不過允祥這種刻意的謙遜,並沒有得到雍正的欣賞。因為,鄔思道和允祥忘了一個很關鍵的問題。雍正為人非常刻薄,當王爺時就沒有幾個能信得過的心腹。

而且,雍正他是一個想做一番大事的人,不管是整肅吏治,還是清理國庫,雍正都需要允祥的幫忙。

如果連十三爺都敢殺,誰還願意替他賣命幹活呢?所以允祥越是怕雍正,雍正反而會更加起疑心。也會覺得允祥是在找死。


雍正要的是能替自己辦事的人,不是逢迎拍馬的人。允祥很快就發現了這個問題,立即轉變態度,主動幫雍正挑擔子。

後來還有一段,是小說中的內容,電視劇中沒有拍出來。鄔思道從田文鏡處離開後,本想去江蘇幫李衛處理幾件案子。結果,鄔思道跟李衛細聊後才知道一個大秘密。

原來李衛一直跟雍正有密摺聯繫,而且鄔思道從田文鏡處離開後的動向,雍正也摸的是一清二楚。鄔思道就像籠中的鳥兒一樣,逃不脫雍正的手掌心。

小說原文是:

鄔思道又翻過一頁,卻是皇上的硃批。這硃批後面還有一段話,卻是針對鄔思道的:“鄔先生現在哪裡?聽說他到了湖廣,又沿江東下,可能已到了南京。爾一定要設法找到他,將此折讓他看看,聽聽他有什麼想法,再詳盡地報朕知道。告訴鄔先生,允祥很想他,朕也有事要垂詢於他。
他不必回家鄉了,就由你妥送至京,安置到怡親王府可也。看了皇上的這份硃批,鄔思道頭上冒出汗來了。想不到皇上原來答應讓自己“中隱於市”,竟是不可能了。鄔思道自言自語地說:“皇上有什麼事要垂詢於我呢?”李衛笑笑說:“先生,這事我可不知道,也沒資格知道。我這裡還有一份硃批,說請您在五月十五前,一定要趕到北京。但這份硃批,因為牽連著擒拿甘鳳池的案子,皇上沒說讓您看,我也不敢拿給您。您只管放心地走吧。兩位夫人,就住在我這裡好了,翠兒會好好侍候著的。

鄔思道原本想替李衛參謀幾件大事後,找一個鄉下地方徹底的隱居起來。沒想到李衛也是個人精,看見鄔思道自己送上門來了,就不能放他走了。不經意間,就把鄔思道的兩位夫人扣在了自己的總督府。鄔思道就算想跑,老婆還在人家那裡扣著,能跑哪裡去呢?

這件事也證明了,鄔思道太小瞧了雍正,也小瞧了李衛。能跟雍正混的人,都不是什麼善茬子。十三爺也是如此。


後來的劇情中,每次允祥想跟雍正提幾點意見時,必然要拿出那幾句老話先嗆雍正:

你是皇帝了,很多話不敢跟你說。你要說不讓我說,我就把親王爵位辭掉不幹了。看你聽不聽的進去!

心機,這都是心機。雍正、允祥在相互玩心機耍手段。李衛、田文鏡、乾隆、弘晝這些人也都在玩心機。而且都玩的不差,鄔思道反倒變得木訥了。

對於允祥、李衛、田文鏡他們來說,要想好好活著。就必須盡心盡力替雍正辦差,事情辦好了,小命才能留著。如果出工不出力,雍正要這些人何用?

允祥最後能被雍正高度評價,正是因為他摸準了雍正的心思。既按照鄔思道的意見,對雍正畢恭畢敬,恪守君臣的本分。又能在夾縫中求生存,替雍正攬事,助雍正推行新政,還能時不時的提幾句“勸諫”之詞。

對於這樣的允祥,雍正又怎麼可能怪罪於他呢?如果允祥只是畢恭畢敬,啥事都不敢幹。反倒覺得很不自然,太做作。雍正心機深,難免他會往別的方向去想。

所以說,鄔思道確實很老道。但是他接觸到的雍正,只是奪嫡的雍正。繼位後,想幹一番大事業的雍正,鄔思道並不瞭解。


Mer86


在雍正繼承皇位的頭幾年,有兩個大臣的身份最為顯赫,一是十三阿哥,另一個就是年羹堯。

十三阿哥能夠成為鐵帽子王,靠的是他與雍正之間的情誼和長達一生的擁立之功,而年羹堯靠的是西北的戰功,兩個人都為雍正鞏固皇位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在巔峰之時,兩個人都受到了豐厚的獎賞。



年羹堯先不說官銜上的賞賜,權力上已經獨攬西北大權,手握20餘萬兵馬,已然成為了西北王,而老十三手握北京城外的軍事力量,更是加封鐵帽子王,可以將自己的王位一直延續到未來任何一代,從權力到實力,兩位大臣都達到了巔峰,但頗為反轉的是,僅僅過了幾年的時間,老十三仍然穩坐泰山,年羹堯卻落了一個身死人亡的下場,兩個人究竟差了什麼呢?

在鄔思道臨走的時候,他曾勸誡前來送別的老十三,告訴他儘可能的別過於招搖並且一定要辭掉鐵帽子王的位置,老十三沒有接受他的建議,卻將自己的地位和雍正對他的信任一直延續到去世之後,難道在這一環節,鄔思道失算了?其實既有鄔思道料想到的一面,也有沒想到的一面,畢竟他的身份只是一個謀士,他可以有效地揣摩帝王心態,但他沒有能力去預估雍正皇帝對治國的宏圖。



老十三雖然沒有接受鄔思道的建議,辭掉那個耀眼的爵位,但可以肯定的是,接下來的很多年,老十三卻遵照鄔思道的提議收斂了自己俠王的鋒芒,不在像年輕時期輕易的為他人出頭,及時地轉換了他與雍正從兄弟到皇臣之間的身份轉換,比如說:

當他察覺到山西的諾敏在處理山西欠款事宜上存在造假時,面對雍正對諾敏的積極肯定,他沒有選擇說話。

在一次雍正在書房會見群臣的之後,雍正示意老十三留下陪他說說話,甚至就連身邊的太監李德全都心領神會地關上房門,可閉門之後的老十三,卻滿口都是國家大事,絕口不提他以雍正的私人感情,雖然惹來了雍正的不滿,但面對本來就已經轉換的皇帝與臣子之間的關係,雍正倒也無話可說。

年羹堯取得西北大捷,老八因為保障後勤有功獲得了賜座的殊榮,把年羹堯孩子過繼到名下的隆科多在朝堂上也是無比招搖,但與雍正關係更近的老十三卻只是躲在站立的群臣中默不作聲,繼續保持一個正常臣子該有的位置,隨後雍正讓年羹堯的部下卸甲,年羹堯的部下毫不理會,群臣也不敢說話,唯獨老十三站了出來喝斥的這些將領一聲。

。。。。。。

可以說,鄔思道的提議,老十三沒有接受外表,卻接受了實質,他沒有辭掉鐵帽子王,卻選擇繼續向普通臣子一樣,以低於王爺的狀態來侍奉雍正,這樣的狀態也仍然可以讓老十三穩坐泰山,可以說老十三的智謀雖然比不上鄔思道,但他的情商相比較鄔思道而言卻是毫不差。



但除此之外,正如上面所說,鄔思道也有失算的地方,也許他能掌握雍正的心理,但他無法掌握雍正對未來治理天下的設想,在雍正看來,先皇康熙治理天下時期留下的種種亂象,絕不能繼續維持下去,一定要大力整治,才能維護清朝未來的平安,所以雍正繼承皇位後,不顧大部分臣子的反對,開啟了一系列新政,自然也樹敵無數,在這一點上鄔思道是不可能想到的,畢竟他不是真正的帝王,更不是真正想治理天下的帝王,在大部分地方勢力陽奉陰違一起對抗雍正的階段,跟雍正一同打天下的老十三仍然堅決地站在雍正這一邊,雖然保持了低調,但每次在關鍵時刻,老十三為了雍正都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出手,可以說在年輕時期,老十三的俠王風範是針對所有人,而在雍正繼承皇位之後,老十三的俠王風範更多時間只針對雍正一個人,有這樣一個臣子為自己猛打猛衝,可打完之後又選擇回去低調做人,這樣的臣子和兄弟,雍正又豈能捨得去打壓?

可以說鄔思道可以善於揣摩帝王心術,但在官場上拼殺數十年的老十三,也同樣懂得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下生存。


遼寧資深球迷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輔佐雍正登上皇位,就要離開“搬隱”,十三阿哥前來送行,在凜冽的寒風中,鄔思道動情給十三阿哥,十三爺天性率真,我很佩服你的為人,我有一句忠告,望你一定辭掉鐵帽子王的封賞。

當時,胤祥非常不解,四哥做了皇帝,給這個忠心而且有功勞的弟弟一些封賞有什麼不對嗎?鄔思道見他猶豫,又給了一句忠告,只要十三爺收斂鋒芒,皇上對您也不會有事的。

在半信半疑中,鄔思道的馬車消失在胤祥的視線之中。

果然如鄔先生所料,第二天,雍王府裡面專一為胤禛辦事的人,已經看不到人了,驚的胤祥一身冷汗。

從此,十三阿哥開始謹慎小心,收斂鋒芒。

1.在稱呼上面,必成皇上,即使在私人場合,也不會像以前那樣叫四哥,言必稱皇上,自稱臣,或者臣弟。

2.與雍正下圍棋,必定讓雍正執黑子,不敢先走。雍正暗示胤祥,說他下圍棋在眾阿哥中是“大拇指”,而他是“小拇指”,但是每次雍正總能贏。胤祥只是低頭不語。

3.雍正發火了,說他已經不是當年的拼命十三郎。這時候胤祥又打起了感情牌,說自己性格單純,容易被利用,被人挖了一個坑,被康熙圈禁十年,年紀輕輕,頭髮已經白了,言畢,聲淚俱下,把雍正也感動了。這樣在雍正心裡產生對十三弟的愧疚之情。

4.胤祥在雍正登基當晚,曾用令箭掌管了豐臺大營,為雍正立下大功,但是軍權又是雍正所忌諱的,後來,沒有看到胤祥再去軍隊大營的影子,只在戶部任職,沒有軍隊職務。

5.胤祥被任命為總理王大臣之一,掌管戶部,積極推動雍正新政,與八爺黨勢力作鬥爭,成功阻撓八阿哥逼宮,想要恢復八王議政的企圖,調和雍正和十四阿哥的矛盾,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最後是累死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面。

胤祥已經明白鄔思道所說的,天子是共患難易,同富貴難,飛鳥盡良弓藏的道理,收斂鋒芒,沒有居功自傲,才保住鐵帽子王的爵位一直世襲八代,直到慈禧廢除。



小燦哥說歷史


因為允祥死的早。“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恭謙未篡時”,中國自古蓋棺定論。雍正刻薄寡恩,獨對允祥極佳。鐵帽子王是隻有立下多爾袞或者代善那樣的大功勳才能封賞,鐵帽子王位極人臣,功高震主。鄔思道以為雍正身體不好,必不永年,允祥“丘八王爺”出身,身體極佳,允祥肯定走在雍正後面。雍正刻薄寡恩,經過九龍奪嫡才登上帝位,為了保證帝位傳承平穩,在走之前一定會效仿朱元璋例,把所有有可能影響帝位傳承的人全部帶走。事實證明鄔思道沒有猜錯,老十四因為是雍正同父同母的親兄弟,在雍正母親的懇請和壓力下永久軟禁(乾隆帝位穩固以後才放出來);其他所有參與“九龍奪嫡”的兄弟全部被走在了雍正的前面。如果允祥在雍正晚期還是身體健康、大權在握,那麼雍正一定會想辦法送允祥上路,也許會禍及家人。但是允祥自己知道自己的身體不好,他和雍正不一定誰先走。事實證明鄔思道什麼都算到了,就是沒算到允祥身體垮的那麼快,允祥竟然走在了雍正的前面。結果先死的允祥死後極盡哀榮、蔭庇子孫。蓋棺定論,就是雍正一朝允祥權傾朝野又得善終,子孫均得蔭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