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與現代文化有衝突嗎?

鵬友程



慧芳山泉


儒家文化是封建文化。

現代文化是民主文化。

封建文化是落後的,保守的,腐朽的,為封建皇帝服務的。

現代文化是進步的,民主的,自由的,為人民服務的。

兩種文化水火不相容。

宣傳儒家文化就是肯定封建統治,就是對民主制度的否定,違背了人民的利益。

什麼時候儒家文化徹底在中國消失了,中國才是真正進步了。


濱哥


具體看一下儒家思想

和現代普世價值的比較:

國家主權 屬於君主

國家主權 屬於人民

國家治理方式 君主治理

國家治理方式 人民治理即民主

公權力特點 集立法司法行政以及地方政府於君主

公權力特點 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且地方政府由地方普選

國家治理原則 人治

國家治理原則 法治

各類人等 三六九等君主第一

各類人等 一律平等

儒家思想沒有人權概念

現代價值觀高度重視人權並以人權限制民主邊界

儒家思想強調道德修為一致性

現代價值觀道德修為由於信仰、民族習慣、文化特色等原因不要求一致,強調以法律為準則。

儒家思想是為專制服務的思想體系,被統治者認可到什麼程度?沒有其他思想就天下太平了。


透視線


儒家文化就是古代文化,就是歷史文化。中國歷史上有一個人為了統一中國,為了建立一個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大的國家,為了把很多國家都納入自己的統治範圍,把所有的書都燒了,把所有的歷史文獻都付之一炬。“焚書坑儒”,焚書坑儒才能統一中國,欲建立一個與地球一樣大的國家必須把所有的儒生都殺掉,活埋掉。這也叫有破有立,不破不立。這彷彿舊城改造。當下中國之所以能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也是因為能打破舊框框,能把舊房子拆掉。舊貌換新顏。每一棟房子,每一座城市,每一條衚衕都不可能永遠年輕,美貌如花。每一棟房子住上幾十年就變成危房了,每一個美貌如花的姑娘在婚姻家庭裡生活十年二十年就變成老太太了。城市要發展,必須把老房子拆掉,再建高樓大廈。很多有錢人覓到了新歡,就與以前的妻子離婚了。這就叫焚書坑儒。不焚書坑儒能有中國的崛起嗎?就連猴子也知道焚書坑儒。“猴子採包穀”,所謂猴子採包穀就是一邊採一邊扔,邊採邊扔。如果不扔就不能繼續採。為了要繼續採就必須繼續扔。不扔就阻礙了進步,阻礙了發展。所以說儒家文化與現代文化是衝突的。


FsY73926677


儒家文化是中國所有文化裡最腐朽的思想,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儒家的禮樂制度就是為了統治階級的利益制定的等級和秩序,禮就是等級,樂就是秩序,是治人的。

漢朝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鞏固統治階級的地位,從而得到了漢武帝的推崇沿襲至今。

中華文化璨若星河,應當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不能由一種思想長期統治,所以應該倡導儒家思想和當代思想相互融合,取長補短。


奇石哥雜談


兩者精華相和,兩者糟粕相頂。

和者益壯,頂者往死裡頂。

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與自由、平等、博愛相通相和;

如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的等級觀念與絕對平等自由的無政府主義相爭相鬥。

惺惺相惜,豺狼互鬥。

精華靚麗生命,糟粕轉化肥料。

各歸其道,咎由自取。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大河灣精靈


儒家文化和現代文化的根本上是有衝突的。

現代文化的核心是建立在每個正常個體都能個體自立和人人平等基礎上的,即承認每個個體都是具有獨立人格和獨立思想的、可以獨立做出理性選擇的個體,這表現在比如法律不是行為規範,而是社會公共契約,是公共議定的行為底線。每個個人為了保持社會有基本秩序交出了部分自由和權利,議定一個社會總體來說可以容忍的最低的下限。

所以每個個體的社會行為是隻要"法不禁止皆可行",這種社會秩序相對有了最大的包容性,這就給予了每個個體相對來說最充分的獨立和自由,充分激發個體的能動性。換句話說,首先無論個體向善還是向惡,在這樣的環境下主要都是自身針對所處立場權衡的結果;其次如何定義善惡也是個體自身判斷的結果。

而儒家文化不是這樣的。儒家的社會秩序不是眾人自願交出權力議定的,而是某個有話語權的聖人或團體制定的,即禮樂制度。而且這種秩序從朝堂到宗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無所不包,什麼階層的人應該穿什麼樣的衣服坐什麼樣的車行什麼樣的禮都是被安排好的,必須行禮如儀,否則就是失禮。這樣,個體並不能充分解放自身的天性、智力和能動性。換句話說,儒家文化中,何為好何為壞是他人告知的,衡量人善惡美醜的尺度也是他人告知的。

這種文化特性的外在表現就是家國一體和宗法制度。這樣的好處是,文化傳承極為穩定,兩千年來我們的文化不曾出現根本改變就是最好的證明。但缺點也正在於否定和禁錮個體,讓個體的創造力不能充分發揮,以至於文化因為無法應變而必然走向僵化,進而衰敗。

表象上,儒家與現代文明有一些個體修身上的共通之處,是因為人的個體與社會訴求畢竟有共通之處。而這些表象上的共通,正是基於訴求共通上的耦合,但是其本質上是不一樣的。

另外,現代文明和儒家文明還有一個相當大的不同在於,現代文化是面向未來的,即我們始終相信和堅持社會的發展是在越來越完善和進步,當下的問題都有機會在未來以新的思想和新的技術解決。而儒家是尚古的,儒家認為最好的時代是炎黃堯舜禹,其次是夏商周,因為回不去堯舜,所以才遵循周禮,以至於儒家思想廣佈的中華文化一個不好的現象,就是太多前輩殭屍和他們的思想對當下產生過於巨大的影響,而讓人們無法站在現實的立場中,用理性分析思考和權衡問題,這嚴重阻礙了我國各方面發展!


逍梟仔


文化這個概念,就是人類社會所創造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總和。這就不難理解,文化是靠傳承的。縱觀世界文化史,唯獨中國文化傳承保持了無間斷的特點。中國在春秋戰國時期,文化形成極大的飛躍。其文化成果被後人稱之謂“諸子百家”,到了漢代,大多學說遭到統治階級抵制,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學說得到重視,被譽為“儒學”。其實,在中國的歷史上,具有真才實學的“大儒”,並且為人類社會謀福祉的那些人,都是貫通“諸子百家”的學者。這是不是可以說明,一個真正能夠為社會做貢獻的人,他必須具備能夠融合各種文化的能力?如今的“儒學”,已經融入了“諸子百家”的學說。通常稱謂某一學者為“大儒”,他絕對不是一個只學孔、孟之道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文化的傳承與融合才是文化發展的源泉。


用戶2352353803044


儒家文化既有精華也有糟粕,儒家文化的精華不僅與現代文化沒有衝突,而且為文化源源不斷地提供用之不竭的養分。

文化具有很強的傳承性。現代人是過去人一代代繁衍哺育而來,必然傳承祖先的文化基因――無論現代人承認與否。

正因為如此,我們可以說,所謂現代文化,其實是古代文化的延續與發展,如果沒有古代的文化,也就無所謂現代文化。

那種歷史虛無主義和古代文化無用(糟粕)論,是歷史文化的無知和對人類歷史極端不負責任的。

現代人所要做得是:結合現代社會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求,辯證地接受和傳承儒家文化或古代文化的精華,更好地發展所謂現代文化,為社會發展進步提供文化正能量。


老者沙龍


"可以共學,未可適道;可以適道,未可立;可以立,未可以權。"從《論語》中的這段話,可以看到儒家文化,是堅持正道上講求權變,即所謂的持經達變,與時俱進的。所以從根本上講,與當今文化一脈相承,沒有矛盾。這只是戰略上的相同,作為戰術還需要靈活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