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唯一寫錯字的火車站,66年不改正,是哪個站?你怎麼看?

陽中華


火車站代表一座城市的發展和歷史,一般幾乎不會見到哪個火車站的站名寫錯的,而唯獨1952年10月投入使用的蘭州站的站名,總讓人誤以為是個錯別字,其實內有深意。

蘭州站的“蘭”字是上面的那一橫最長,下面兩橫很短,看起來就像是簡體字的“蘭”字倒著寫,寫錯了,也正因如此,讓每一個來到蘭州的人對蘭州站印象深刻。

正常來說,我們見到的火車站站名不是正規簡體字就是繁體字,比如蘭州站正規的寫法應該是如下圖這樣的:

而真實的蘭州站的“蘭”字卻給人一種寫錯了的錯覺,聽說曾還有人建議更正過來,但自1952年蘭州站開始使用至今已經過去66年了,期間還進行了多次火車站的改造工程,到2014年才有瞭如今的規模,但這個所謂的“錯別字”卻從沒有變過。

蘭州站的題字原本就是由中國近代著名的書法家,有“簡牘之父”稱謂的張邦彥所寫,張邦彥是甘肅天水人,家族自古就是著名的書藝傳家,他寫的字也包含了強烈的個人色彩在裡面。

而蘭州站這個所謂的錯別字,較真兒來說,應該算不上錯字,而是包含了張邦彥的書法特點,和書法家對蘭州這座城市的理解和寄託。

在古人書法大家中,顏真卿的書法,很多字也不是正規的上短下長之類的,顏真卿書法更多的是上長中短下長,這都是書法家個人特色的體現。

蘭州站的“蘭”字還有一種說法,是說張邦彥當時希望蘭州在城市的發展,祖國的發展中與眾不同,於是故意將蘭字倒過來寫,便形成了如今的“上長下短”結構。

不過我覺得這樣寫的站名才更有特色,更能代表蘭州,也更能代表歷史,且不管當初張邦彥是否真的故意寫“錯”,就拿書法來講,他是不同於電腦打印體的,它也更具特色更代表文化。

火車站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是外來人員對城市的第一印象,我相信蘭州站的特點和與眾不同都足夠代表蘭州的發展和進程。


李阿冰


全國唯一蘭州火車站的“蘭”字備受爭議,很多人質疑這個字的正確與否,甚至心底暗暗嘲笑,堂堂蘭州火車站,竟然會把“錯別字”放在這麼明顯的地方。但“蘭”真的是個錯別字嗎,外地人也許不知道,但咱們甘肅人大部分人都知道,“蘭州站”這幾個字是當時請的書法家張邦彥先生寫的,他是甘肅天水籍的著名書法家,至今蘭州站,進站口,出站口都是他的書作,他被稱為是“簡牘之父”。

蘭州的“蘭”寫成上長下短其實主要的原因是解放後,很多字體被規範為簡體字,包括蘭州的 “蘭”,書法作品裡面習慣用未規範之前的字體,橫豎長短,甚至筆畫順序等等都與現在的簡體字甚至繁體字都有較大的差別,這個是"蘭"字是另外一種書寫方式,蘭州車站寫成這樣,更能體現書法家的一種個人風格。

在書法界,對文字的形態要求並不嚴格,俗話說:草書三分賴,書法家張邦彥先生把“蘭”字寫成這樣並不是寫錯,而是故意用他自己的風格寫成如此書法體,我認為“蘭”字寫成這樣沒有什麼可爭議的,他只不過是一個書法家個人書寫風格的體現,也並不是錯別字,一個字在書法界有很多種寫法,一個人和一個人的風格不同罷了,“蘭”字寫成這樣,歸結為張邦彥書法家的個人寫法就對了。希望我的回答能解開您的疑問,歡迎各位在評論區留言參與討論。





草根趙小武


蘭州火車站,看看那個字寫錯了。請看下圖:





陽中華


的確有一個這樣的火車站,就是甘肅的蘭州火車站,以前經過的時候並沒有注意,今天一查的確如網友所說的那樣,貌似“蘭州”的蘭字寫錯了,我們標準漢字正常的寫法是蘭字的三橫最後一橫最長,但是在蘭州站的題詞中,“蘭”字的最後一橫卻寫的最短,和我們小時候學習的蘭字並不一樣,還是反著的。

其實我也覺得很奇怪,難道這個字不是最後一橫長嗎?從書法的結構來看,最後一橫長,才能夠托住這個字上面的部分,形成一個倒三角形的穩定性結構,從漢字的結構角度也應該是最後一橫長比較好看,要不然就顯得頭重腳輕了,不知道當時的書法家運用了什麼書寫手法,有的網友還懷疑這個字使用了“倒裝法”,就像文章裡面的倒裝句一樣,或許是工人一不小心給安裝反了。

在網上查了一下,這兩個字還是以為著名的書法家寫的,這位書法家叫張邦彥,當時的書法大家,他的書法主攻漢代的簡牘書法,我估計是受到了簡牘

書法的影響,才寫成這樣的,還有可能是當時的標準漢字並沒有規定最後一橫必須最長,所以才寫成了這樣。

不管怎樣,網友的討論也讓我獲得了不少的知識,也重新認識了這個火車站。




書法初學


題主說的這個火車站的確真實的存在,就是1952年投入使用的甘肅蘭州火車站,他的火車站的題字是有當代著名的書法家,被稱為“簡牘之父”的張邦彥書寫的。

他給蘭州火車站的題字很有特點,我們正常的書寫“蘭州”的蘭字一般最後一橫是主筆,是最長的一筆,但是在張邦彥的題字中,他反著寫,把蘭字的第一橫寫的很長,最後一橫反而寫的最短,和我們現在學習和使用的標準漢字差別很大,所以很多人認為張邦彥先生寫了一個錯字,在網上的爭議和很多。



一部分人認為這明顯就是一個錯字,可能是書法家寫錯了,還有可能是工人在安裝的時候,把這三個橫給裝反了,然後就將錯就錯了。我覺得這個可能性不大,因為安裝的時候都會有圖紙和書法作品的複印件,安裝錯誤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更多的人認為這是一種書法藝術的寫法,這個寫法應該是有出處的,不是隨便寫的。我在字典上查了一下,並沒有蘭子的這種寫法,不過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的寫法和他的寫法很相似,也是第一橫最長,張邦彥學習簡牘書法,應該受簡牘書法的影響比較大。

不知道這個問題你怎麼看?歡迎討論。


不二齋


首先,我們應該知道什麼叫書法。只有用毛筆書寫漢字並達到一定的境界,才能稱為“書法”。書法實質是一門“藝術”,並不等同於寫字。

翻看很多著名的書法碑帖,我們會發現有不少字的寫法都與我們課本中的寫法不同,甚至有人認為是錯別字,這源於書法藝術的抽象性和變體性。

書法藝術是一門學問,漢字寫法研究也是一門學問。就像有些字字繁體和簡體寫法是不一樣的,但是都正確。我國建國後60年代還出現過極簡漢字的改革,後來由於過於簡化經過漢字專家和教育部門的論證遂在大陸地區改為了我們現行的簡化漢字。這扯的有點遠了。

所以,蘭州火車站的題字應理解為“書法”,而不是簡單的漢字。


有愛的鱷魚


火車站是一個城市的門戶,同時,獨具特色的火車站也是一個城市的名片。


每個火車站,都有站名。站名的書寫,往往不一而足,各具特色。


甘肅省省會城市蘭州火車站,1952年10月投入使用的蘭州火車站站名,總讓人誤以為是個錯別字,其實內有深意。


蘭州站的“蘭”字是上面的那一橫最長,下面兩橫很短,看起來就像是簡體字的“蘭”字倒著寫,感覺像是“寫錯了。”


蘭州站的題字是由中國近代著名的書法家,有“簡牘之父”稱謂的張邦彥所寫。



張邦彥是甘肅天水人,家族自古就是著名的書藝傳家,他寫的字蘊含了強烈的個人情感和獨特的個人特色。


蘭州火車站的“蘭”字給人一種寫錯了的錯覺,故而,曾有人建議更正。


但自1952年蘭州站開始使用至今已經過去66年了,期間還進行了多次火車站的改造工程。


到2014年才有瞭如今的規模,但這個所謂的“錯別字”卻從沒有變過。



其實蘭州站這個所謂的錯別字,較真兒來說,應該算不上錯字,而是包含了張邦彥的個人書法特點,和書法家對蘭州這座城市的理解和期望。


在古人書法大家中,顏真卿的書法,很多字也不是正規的上短下長之類的,顏真卿書法更多的是上長中短下長,這都是書法家個人特色的體現。


“上長下短”貌似寫錯了的蘭字,其實還有另外一種解讀,即說張邦彥希望蘭州的發展,與這個獨特的字一樣,別具特色,與眾不同。


24幀半


就這麼一個“蘭州”兩個字的題目用不同的提問方式反反覆覆,隔三差五,三天兩頭,換一個馬甲不知道都翻騰幾十遍了,真不知道成天翻騰這麼一個話題的真實意義是為了啥?

同類一個問題,一次次,反反覆覆,不厭其煩的,變換著花樣折騰有啥目的?

不知道出題目的人究竟想知道啥?因為,這個問題都快爛大街了,同一個問題出了幾十次,回答這個問題的參與者也上百人次之多了。

為什麼同一個意思的題目能夠通過審核不斷的被通過?頭條的老師們應該注意這個現象了!

蘭州市火車站🚉的書法“蘭州”兩個字到底腫麼了?這兩個字是不是踩了誰的尾吧了?

中國的書法藝術有其一定的審美特點,同一個字,用書法的書寫表達作者的審美觀,有什麼不對?“書法筆下無錯字”。這也是中國書法藝術的魅力所在!

這個問題可以翻篇了,換一個話題吧!

同一問題出現三次以上就像屎和尿一樣!


孔乙己亂彈


這個事我以前看到過,但沒有鑽研過。

用“錯字”寫站名的是蘭州車站。它出自書法家、漢文字“簡牘”學者張邦彥手筆。我沒有研究過漢簡,但我相信張邦彥先生不會信手塗鴉。作為一個南來北往有無數人經過的大城市的車站站名,張邦彥這樣寫,一定有其出處,一定有其道理,否則絕不會以普通人都知道的“錯字”示人,留下千古笑柄。

甘肅是一個文化大省,當地崇尚書法的人極多。張邦彥先生當初為什麼這樣寫,我還需要找找相關資料。但其用心中一定有基本的一點,即引人關注,以宣傳祖國的文化知識,宣傳漢文字知識。我沒有去過蘭州,但我知道這個事,慚愧的是沒有上心。

隨後補上吧!


北方硬筆與散曲


蘭州站啊!怎麼看都不舒服,至於為什麼不改是不是書寫人的地位高這個錯字也有存在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