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吃完就扔的生蚝,古代人却用它造房子,600年后依然能住人


说起广州的特色建筑,许多人会想到东山洋房、西关骑楼、小蛮腰等,其实,还有一种“蚝宅”,也能让人大开眼界。它是用生蚝的壳作材料,入墙、造房子,是岭南建筑中比较独特而别致的工艺。

广州“蚝宅”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唐代时期,唐刘恂《岭表异录》说:“卢亭者,卢循背据广州,既败,余党奔入海岛野居,惟食蚝蛎,垒壳为墙壁。”到了明清时期逐渐繁盛,明清初番禺学士屈大均于《广东新语》就有记载:“蚝,咸水所结,以其壳垒墙,高至五六丈不仆。”

为何当地人会别致一格的选择用生蚝壳来作房子呢?原来珠三角一带盛产生蚝,蚝壳材料十分丰富,就地取材足够方便。而且以生蚝壳当作建筑材料,不仅具有隔音效果,而且冬暖夏凉,坚固耐用,据说能抵挡枪炮的攻击。生蚝壳七菱八角、凹凸不平,若夜晚有贼冒然翻墙入院,必被割伤,具有良好防盗功能,所以受当地人的青睐。


除了常见,蚝壳作为建筑材料,还不怕渗水、不怕虫蛀、不怕江风侵袭,当地人遂有“千年砖,万年蚝”的说法。蚝壳表面凹凸不平,在日照下可以形成大片的蚝壳阴影,从而起到隔热效果,因此蚝壳墙又被成为“凸砖遮阳墙”。

“蚝宅”曾是岭南地区比较常见的一种建筑形式,明清时期一村少则有二三十座蚝屋蚝墙,多的有五六十座,现在留存的蚝壳建筑物屈指可数。这些历经风雨却依然坚挺的蚝壳墙,承载着历史的风霜,见证了古人对建筑用材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