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成了ofo的產品經理,為共享單車的未來操碎了心

近段時間以來,尤其到了今年的下半年,讓從事產品經理這個職位的人普遍產生焦慮,每一次互聯網企業出現什麼問題,就會讓全中國的人民搖身一變,成為一名產品經理,引經據典,旁徵博引的指點幾十億、上百億企業的發展方向,產品問題。

從滴滴到百度,從字節跳動到美團,每次問題出現時候,公司內部最緊張的不是公關部門,而是一個個可憐兮兮的產品經理。成千上萬個網友從設計到邏輯,將這些產品貶的一無是處。最常見的開場白就是:“設計這個產品功能/模塊/架構的就是傻X”,緊接著就是洋洋灑灑的一篇產品“改進報告”。


我們都成了ofo的產品經理,為共享單車的未來操碎了心



這麼龐大的“產品經理”團隊說的有道理嗎?可以說,大部分人說的都有他的道理,不是因為他們更專業,而是因為這些人是從問題,從結果方向倒推。產品改進顯而易見,更何況無數個人,從各種方向提供改進思路。

逆向和一個做產品經理的朋友聊天,他調侃道:“用不了兩三年,就沒有產品經理這個崗位了,產品經理這個職業,放在這個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年代,就連做一個行業諮詢專家的機會都被剝奪了。

任何公司,任何產品一旦出現問題,找一個文員,讓她從網上收集網友評論,一份合格的產品改進報告就出爐了,免費不說,還附送產品迭代計劃表,你說氣不氣人?

2018年初,共享單車行業巨頭謝幕,多數單車企業垂死掙扎。ofo龐大的押金量從優勢變成負擔,上千萬用戶的押金難退,以至於退押金的步驟都被寫成了攻略,諷刺至極。

摩拜單車賣身美團,ofo押金難退,關於每個人利益的共享單車,再一次戳到無數人的興奮點,可以預見,即將到來的將是一場規模空前,全民改進共享單車這個產品的狂歡。


我們都成了ofo的產品經理,為共享單車的未來操碎了心



對於共享單車,“產品經理們”兩級分化。消極的產品經理,認為共享單車是一個燒錢,燒出來的偽需求,應該順勢消失。積極的產品經理,認為共享單車,從龐大的用戶群體和騎行頻次來看,並不是一個偽需求,它切實可行的改變了人們短途出行的難題,且綠色環保,只是初期的共享單車企業產品出了問題。

從共享單車表現出來積極的一面來看,主流觀點與行業內人士,仍對共享單車抱有樂觀心態。

摩拜和ofo們用幾百億的資金,成就了一個創投史上最瘋狂的試錯。雖然,失敗者已經謝幕。那麼,接下來試錯之後的共享單車該如何走下去。

我們拋開大批量生產,造成單車質量降低、同行業缺乏自律,惡性競爭、內部貪腐嚴重,成本高昂,這些加速死亡的表象問題以外。

我們從“產品經理”角度,共享單車應該需要調整的?換句話說,如果ofo有重新來過的機會應該怎麼做?


我們都成了ofo的產品經理,為共享單車的未來操碎了心



依據,諸多媒體對ofo離職員工的採訪,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對於ofo員工,對於單車車鎖遲遲無法改進表示出來的遺憾。一個小小車鎖的改進真的可以大到影響上百億資金的公司嗎?

我們從產品的角度,從一個部件,來思考一下共享單車的問題。對於整臺單車而言,車鎖並不顯眼,對外觀並沒有什麼影響。但正因為有了車鎖,一輛單車才能變成共享單車,車鎖對於一個共享單車公司來說至關重要。

一輛單車的車鎖也蘊含了它科技含量,從網上公佈的價格,ofo車鎖的價格僅為95元;摩拜單車馬蹄車鎖價格為180元,升級版為358元;智享單車智能電子倉加緩剎720元。

ofo的車鎖價格不到摩拜的一半,與智享單車的智能電子倉加緩剎相比,價格上相差將近8倍。這個差距,意味著在車鎖研發與智能化上,ofo做的還遠遠不夠。

車鎖的智能化對一個共享單車企業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共享單車最基本的三個需求:1,單車與用戶之間的交互。2,用戶與企業之間的通信。3,單車向企業實時反饋。在這三個最基本功能上,共享單車可以進行諸多延伸,來確保單車正常使用、問題收集、運營調整。

在這個基礎功能上,引申管控模式和贏利點。比如,依靠精確的定點還車系統,保證單車的規範使用。還比如,調整單車硬件設置緩剎,超出熱點的運營區禁止騎行,保障單車騎行頻次,減少運營成本一舉三得。諸如此類的產品思路可以引申出很多,每一個都能解決ofo所遇到的問題。

我們都成了ofo的產品經理,為共享單車的未來操碎了心


單車停放混亂、丟失損壞、失聯停擺問題迎刃而解。直接減少成本損失,僅依靠單次騎行收入,就可以讓ofo立於不敗之地。

你看,讓近百億資金投入的共享單車企業,感到無能為力的商業模式問題,讓社會感到頭疼的亂停亂放問題,就這樣被“產品經理們”輕易解決了。

可是這個解決方案,對ofo們來說太晚了,ofo這艘大船,一經出海就沒法回頭。在今年的9月份,ofo押金問題還沒有爆發之際,就有媒體披露出來ofo試圖與智享單車合作改進單車。

共享單車業內人士對這一合作消息評論道,ofo只不過是病急亂投醫罷了,智享單車確實可以解決ofo硬件和軟件上的不足。但是,ofo不可能有資金來承擔這筆改造費用。回收車輛加產品改造,還不如重新生產來的便宜。這個合作等同於將ofo互聯網運營思維全部推翻,轉而採用智享運用的物聯網租賃思維。

為了ofo的終局與共享單車的未來,看戲的人,比演戲的人還要投入幾分。“產品經理們”絞盡腦汁的思考一個個可行性,讓原本共享單車企業的產品經理情何以堪。

雖然,共享單車經歷了一個寒冬,但在這個寒冬,讓我們看清了新一代的共享單車將以什麼面目,重新出現在人們面前。逆向預言未來的一到兩年時間,將是第二代共享單車爭霸期,將比摩拜和ofo更加激烈,共享單車的未來,讓我們這些“產品經理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