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大量扶植农民种植果树,导致水果滞销烂在地里,该怎么办?

菩提大院


“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脱贫致富是当前各地的重要任务之一,让贫困户增收实现脱贫是帮扶干部的心声,然而在农村想要找到脱贫致富的项目也不太容易。像传统的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一亩地一年也没多少收成,靠种这些很难达到脱贫标准,于是很多地方选择种植经济效益更高的果树,赶上行情一年就可以实现脱贫,但在实际过程中,成片跟风种植导致局部供大于求,价格快速回落。大量种植的果树出现销路不畅,该怎么办?微尘微视界认为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一、积极拓展电商渠道

相信很多消费者都有这样的体会,有的地方水果没人要,果农宁愿烂在地里懒得采摘,而消费者却买不到便宜的水果,比如在产地0.5元/斤,超市却依然3-4元/斤,这样的矛盾一直存在。如果真出现产地供过于求,不妨拓展电商渠道,让外地消费者买到物美价廉的水果,不过电商渠道有个难点,就是物流成本难减。

二、寻找当地爱心企业、爱心人士认购

贫困户种的果树过多,导致销路受阻,这会让贫困户失去信心,脱贫致富更远了,帮扶干部也会很着急。通常情况下,帮扶人员也会利用自身资源,让爱心人士、爱心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进行认购,特别是企业和机关单位,这样销量会快很多,农民的收益也有一定的保障。



三、吸取经验教训,科学引导农民种植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当大量果树跟风种植时,往往其价格难上去,一旦销售困难,必定对收益有影响,如果当地把种植果树当脱贫致富的项目,贫困户往往是倾其所有,把希望寄托在果树上。真出现烂在地里的现象,除了积极寻找销路外,那也得总结经验教训,科学合理的引导农民种植,谁也无法预测未来的行情,但万一遇到了也得勇敢的面对。

四、尝试联系深加工企业拓展销路

水果烂在地里,的确挺痛心,但农民也不能放弃,还是得想办法拓展销路,品质没问题只是采购商少,那可以尝试跟相关深加工企业联系。像梨、橘子等水果,可以跟罐头厂、饮料厂等联系,一旦它们需要,那可以解决很大的量。



五、成立合作社,报团取暖

种植果树现在单打独斗的方式很难在市场上生存,成立合作社,进行报团取暖才是恰当的出路,合作社可以进行统筹规划,建立相应的标准化,让农民按照标准化来,种出市场需要的水果,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占领一席之地。

总之,种植果树是可以实现脱贫致富,但在实际过程中还得因地制宜,不可盲目上马,跟风种植,出现销售困难烂在地里的情况,相信谁也不希望看到。有时候农民也得分析原因,是品质问题,还是客观因素,只有把原因搞清楚了,后面才好改进,避免重蹈覆辙。

以上为微尘微视界对种植果树过多,导致水果烂在地里问题的理解,如有不妥之处,欢迎多多指导交流。

微尘微视界


这种现象很普遍。很多地方政府为了帮助贫困户脱贫,最为常见的“产业扶贫”方式,就是给贫困户发果苗种果树,发鸡鸭猪苗搞养殖。初心都是好的,“授人鱼,不如授人于渔”。只是,种养什么,我们很多扶贫领导部门和干部,很多时候,是拍脑袋决策的,没有经过扎实调查研究,这就导致本问题的困境:种出的水果卖不掉,烂在了地里。

这些年,我在上山下乡的路上,不断遇到类似问题。突出集中于核桃、苹果、红枣、葡萄、猕猴桃等产品上,可以说是严重供过于求,面临严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压力。之所以导致这个局面,没有别的,就是种多了,消化不了,严重挫伤了果农们的积极性。种了这么多,也正是同我们扶贫部门的激励机制有关。

一切都成现实,我们得理性对待,积极化解危机:

一是政府背书,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即便是大面积种植的,也要有品牌意识,同时执行严格的管理与品控,做到“人有我优”!

二是将政策往深加工企业倾斜。产量巨大,一定要有深加工企业,如饮料厂、冻干粉厂、食品厂等做配套,否则难以稳定消化多余的产能。

三是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变卖产品为卖生活,卖服务。包括采摘园、农家乐等,都可以帮助消化富裕的水果。

四是打造立体分销渠道,确保有更多渠道同时消化我们的产品。



莫问剑出鞘


党和国家提出2020年全国脱贫,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各地区各部门也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并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其中扶持贫困户农民种植果树就是措施之一。

但是,近年来出现了大量水果滞销甚至烂在地里的现象,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无论是政府相关部门的引导或农户自己,注重以下几点,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第一,不要盲目跟风。当某一种水果有利可图时,来年会有大量种植户拥入,跟风导致产量短时间内迅速增加,造成供大于求。果农丰产不丰收,丰收不增收。

第二,要有品牌意识。多了解市场信息。选择独特、稀少、珍贵的水果品种种植,提高产品竞争力。物以稀为贵嘛。

第三,不要滥用农药。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很多人怕水果上有各种激素,怕残留农药。我们果农要产出绿色、健康的水果,产出好品质的水果,并加大对这方面的宣传。

第四,要多渠道销售。除了传统的销售方式外,我们果农还应借助电商平台,农业会展平台等渠道打开销路。

第五,提高冷藏保鲜技术。许多水果都在一个时间内集中上市,销售压力相当大。如果有冷藏保鲜技术,就能延长水果上市时间,扩大水果市场空间。

第六,引进水果深加工企业。政府部门通过协调,引进水果加工企业,不仅能解决滞销的问题,还能提高水果附加值,帮助果农提高收益。

当然,经济下行影响,百姓消费能力下降;国外水果的进入,分流了国内水果需求量,等等原因导致水果滞销也是客观存在的。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我们果农自己认识到这些,并从行动上尽量克服,水果滞销烂地里的现象也就不会那么严重了。








健康三农123


问题:扶贫大量扶植农民种植果树,导致水果滞销烂在地里,该怎么办?

你好,我是卫龙,很高兴回答题主提出的这个问题。



水果出现滞销,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把水果滞销烂在地里的责任全部怪在扶贫身上,题主的这个说法有点过于偏激了吧。种植果树效益比种粮食要高,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如果硬要把水果滞销烂在地里,与扶贫连续在一起的话,就有点太过于勉强了。既然有人要这么联系,最多只能说是有以下几点做的还不够好:

一是扶贫无疑为了农民能过上好日子,是值得肯定的好事。但是在具体工作中可能对当地地理环境和市场容量考虑不周。当地可能是比较偏远,运输不畅,以及本来当地水果量已经饱和,却还继续指导农民不停的种植。

二是当地地方上在果树种植,以及扶贫上缺乏通盘考虑和积极引导。比如在种植水果树的时候,没有重视品种问题,又没有及时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进行改良,由于水果品质比较差,从而导致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

三是虽然扶持农民种果树,想让农民早而脱贫致富,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由于缺乏长远打算,没有解决好销售问题,销售市场不足,销售渠道单一,当地又没有或者缺乏水果深加工项目,导致果农销售水果比较困难。

总之,卫龙认为,扶持农民种植果树没错,今后只要注意改进不足,通盘考虑做好整体的规划,做好新品种、新技术,以及销售市场、水果深加工等的配套实施。有理由相信,以后就不会再有,水果滞销烂在地里的事件发生了的。

以上是卫龙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批评指正。


卫农老头


扶贫大量扶持农民种果树,导致农产品滞销烂在地里。

这种说法有点过于偏激,种果树效益要比种粮食要高,这是事实。水果烂在地里有几点。

1 扶贫为了当地农民过上好日子是好事,但是没有考虑当地地理环境和市场容量,有可能道路不好运输不畅和水果大量上市有关。

2 政府部门没有做到引导,没有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品质不好导致没有销售竞争力。

3 扶贫扶持农民种果树没有错,只是没有做好后续工作,没有搞好销售渠道。

总之扶贫扶持种果树没错,只要做好规划,品种技术销售配套实施,相信不会有滞销烂在地里的水果事件发生。





果韵乡田


扶贫一根筋,败钱失人心,违背常规则,砖家放个屁,基层瞎乱窜,盲目搞形势,终将被淘汰。


罗春华23


这一问题实在关注。产品的过剩,是市场造成,还是人为造成?一丶中国人吃外国水果,外国人吃中国水果吗?这个问题关系到保护种植者利益,利用种植脱贫问题。二、市场问题。现在的市场整顿大大地打压了果菜场地,集约化、集中制的十全十美标准场地大量地压缩果菜场地。三、人为。市场的整形,个体小商人无法进行灵活性的活动,只剩下商场、超市了。两条腿走路,截断了一条腿。徐闻县县城前几天整市场,水果遭殃就是证例。


九天130884916


因难面前别胡说!并不是农村果树怎么样了,而是城里人因还房贷少了购买力!前几年水果下来,不论是南方的,北方的水果,大家都成箱的买,或送亲朋好友,或送父母兄弟姐妹,家家有果香,户户吃水果。现在呢?工资一发先说还房贷,工资所剩无几,除了生活需用,所剩无几,敢吃水果吗?购买力小了,再别说水果怎么不好?自己没钱吃了,怎能说水果怎么样了,想一想吧要还三十年的房贷,是多大的压力呀,吃小果?哪是多年前的事情,现在只有还完三十年的房贷才能再品水果的香味!


城河边上1


我是种水果水果苗的,首先确定是什么品种,如果水果品种品质不好的话,柑橘,梨,枇杷等能换种的就换种,不能换种的如桃,李,就只能砍树,扶贫的人不一定懂水果知识,犯了错,也只能如此,,如果水果品种品质好,种植技术不到位,导致水果品质不好就提高种植技术,种优质水果才能有销路,如果水果品质好而滞销,那就是销售问题,没有卖不出的水果,只有卖不出水果的人,扶贫扶持的水果量非常有限,全国特大成片水果种植区很多,因质量而闻名,因品质差而滞销


花果山18627341045


扶贫者本身就没有致富的手段却被迫教贫困户一窝蜂的种养,岂能成功扶贫?扶贫必须要有专业人员指导,而不是简单的派干部下去指标式的扶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