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特朗普的治理下,一邊是媒體的普遍不看好,一邊經濟上卻出現了良好的發展?

兮小牛_Max445


特朗普上臺所帶來的爭議一直就沒有消停過,從上任之初就攤上“通俄門”,主要媒體推波助瀾。大有不把特朗普拉下馬不罷休的勢。“通俄門”具有黨派之爭的背景,卻有跨黨派聯手意味。

民主黨死磕特朗普是因為黨派利益,而共和黨大佬紛紛出手與特朗普作對就表明另外一個層次的鬥爭。美國政壇精英所固有的利益體“建制派”不允許特朗普打破既有的利益格局。

而特朗普這位當總統不為錢,只拿一美元工資的總統完全不鳥這幫高高在上的大爺們。作為商人出身的總統,特朗普基本與美國國內外政治精英沒有交集。所以出手毫無顧忌,不斷打擊政治團體既得利益。

特朗普只研究自己手段是否合法,從不考慮是否合理、有人情味。用管理公司的手段治理國家,屢次收到包括前總統奧巴馬等高層警示,但特朗普依然我行我素。

至於第一個問題,媒體不看好。作為從選舉開始就站在民主黨希拉里陣營的媒體們,既然已經站隊,再改變立場很難。按照美國以往慣例,當選總統都會在就任之後主動找機會緩解與媒體關係。

但特朗普則不走尋常路,一路推特罵街到底。而且不分場合,不分時候的對罵媒體。“假新聞”成為特朗普送給CNN等媒體的冠名詞。

另一方面,特朗普行事“乖張”口無遮攔,與傳統政客講話三緘其口,行事圓滑完全相反。這就給了反對派媒體口誅筆伐的良好素材,發揮空間。

第二個問題,經濟良好發展。特朗普手裡就業恢復,經濟良好發展有數據支撐,做不得假。民主黨對此指出,奧巴馬執政時期經濟已經在復甦。算不得特朗普功勞,此話也沒錯,也是事實。

經濟效益能在短時間內體現出來,不管是否借了奧巴馬的東風,特朗普都有功。但政治效益的負面影響卻有一個很長的發酵週期。

特朗普對內毫不客氣的得罪“建制派”,對外打破美國執行多年的既定政策路線,尤其是對盟友苛責,都是問題。

這也是媒體從長遠利益考慮不看好特朗普的緣故,政治問題短期不體現,並不代表沒問題。一旦發酵,問題將非常嚴重。


核子獵潛艇


特朗普的聲望不好,甚至說是醜聞纏身,但是特朗普的美國的經濟卻非常不錯,失業率達到十幾年來最低,股市不斷上漲,美聯儲退出量化寬鬆,美國大規模的基建等等。
特朗普的名聲什麼時候好過呢?要知道,在競選的時候,只有兩家媒體是支持他的,而五六十家主流媒體都是支持希拉里的,特朗普與主流媒體之間的關係從沒有好過,那些媒體都被特朗普稱為“fake news”,上任第一次記者會就跟媒體開撕。如果這些主流媒體能夠說特朗普的好話,倒是咄咄怪事了。
從新聞本身來說,沒有理由,也不能為特朗普進行宣傳,而是天天盯著特朗普,讓他不開心,這叫做監督吧,所謂的第四權力。特朗普喜歡的媒體叫福克斯新聞,重大的問題的時候接受福克斯的專訪,幫助提高收視率,即便如此,特朗普還是沒有得到主流媒體的青睞。
特朗普一開始就是另類的政客,大嘴巴、不靠譜的印象已經深入人心了,而且很多媒體編譯美國媒體的新聞和觀點的時候,進一步加工和裁剪,特朗普就更加不靠譜了。媒體中的特朗普和現實中的特朗普之間越來越是兩個人,而且很多人願意看到特朗普的新聞。
經濟增長與媒體之間並存在什麼必然聯繫,口碑好的領導人並不一定懂得怎麼搞好經濟,畢竟經濟增長還是一個系統的工程,跟個人好惡關係不大。特朗普認為原先那一套全球化的做法並不利於美國經濟的發展,美國讓步太多,用學名來說,就是美國提供公共產品,但是這套公共產品的成本比較大。全球化帶來的結果就是美國的去工業化,金融化過度,中產階級衰落,貧富差距擴大等等一系列問題。
特朗普的套路就是重新平衡美國與外部世界的經濟關係,也就是從多邊主義的約束中退出來,通過雙邊談判,確立美國的主導權,進一步說,特朗普不是不要全球化,而是要一個有利於美國的全球化,以美國利益為核心的全球化。
經濟要實現增長其實合理配置資源要素,減少交易成本就可以實現,特朗普的很多做法其實還是在一國之內資源的有效配置,以美國利益為優先。當然,過去幾十年的全球化,是全球市場的不斷擴大和深化,美國的跨國公司、華爾街精英都是獲益者。同時,為了戰略利益,美國也做出了不對等的開放, 現在要求對等和公平貿易,其實是進一步迫使其他國家開放市場,為美國的企業和資本創造機會。
特朗普是個商人,他有清晰和明確的成本-收益觀念,當然知道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成本,為了更大的政治與經濟利益,可以賭上眼前的成本。從這一點來說,特朗普在實現美國與世界之間收益的重新洗牌。這個過程中,當然很多或者越來越多的人罵他,但是美國經濟未必會隨著罵聲而下行。

孫興傑


我認為,問題可以稍微改變下,為什麼特朗普治下的美國,經濟雖然出現良好態勢,但媒體還是不好看他。

從經濟數據來看,去年美國GDP、就業、股市指標都呈現良好態勢。GDP前三個季度低開高走,連續兩個繼續超過3%,失業率下降到4.1%,是17年來的最低值,股市也表現優異。

為什麼這樣優異的表現還是得不到媒體的認同呢?我認為,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是,目前還無法說明這些優異數字是否是市場對特朗普政策變化的應激反應,還是可以持續。特朗普到現在為止上臺不到兩週年,他的政策還沒有全面鋪開,現在市場雖然給出了良好的反應,但要看長期走勢的話還難以判斷。因此這樣的市場表現,也還難以得到媒體的認同。

二是,特朗普的種種脫軌的言行,已經在媒體中留下了“一個缺乏政治涵養的小丑”的刻板印象。大部分媒體從業者受到西方價值觀影響多年,對特朗普這種挑戰價值觀的人是不認同的。這樣的不認同隨著特朗普言行不斷出現不合規矩的地方,逐漸加深,形成了刻板印象,短時間內難以改變。


小溪解局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我想這背後一定是經濟利益在作崇。

因為特朗普現在推行的政策與奧巴馬時代完全不一樣了。奧巴馬實施的是對外資本擴張的經濟策略;特朗普實施的則是將國外資本向美國收縮的經濟戰略。

這兩種戰略的結果或效應完全不同,對外擴張經濟策略,比如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使美國資本向全球滲透,使全球貨幣氾濫並出現大幅貶值,從而讓美國資本在全球加速擴張和獲利,這樣使不少美國財團和大公司賺得盆滿缽滿;而特朗普現在實施全球資本收縮戰略,美聯儲加息使美元升值吸引全球資本向美國流動,這雖是好事,但過去那些向全球擴張進行投資的美國企業要收回投資就存在一定困難,會讓他們形成較大的投資受損,這樣也勢必得罪了這些企業老闆和財團。

更為嚴重的是,特朗普為了美國利益及推向美國優先戰略,向全球發動了貿易戰,尤其與中國的貿易摩擦不斷升級和加劇,更使得美國一些企業在全球受到了較大損失,這種損失可能更使得一些美國企業家難以忍受,不得不採取一定的輿論抨擊手段。

由此,儘管美國現在的經濟總體有所恢復,就業形勢有所好轉,但依然難以讓所有美國的企業家們和民眾的滿意。他們通過輿論媒體發洩一些對特朗普的不滿,也是很正常之事。再則,在美國這樣一個開放的國度裡,輿論開放自由,不會受到壓制,總統受到輿論的攻擊也就無可厚非和在所難免了。


財經深思


可以這樣說,特朗普之前的多數總統,都是搞政治、玩企業的,而特朗普是搞企業、玩政治的。

搞政治、玩企業,首先想到的是政治利益,亦即一項政策的出臺,一個措施的實施,包括說的每一句話,都要先考慮政治影響,考慮政治平衡,考慮各方面的利益關係。也正因為如此,包括奧巴馬在內的前幾任美國總統,在出臺政策、制定措施、發展與其他國家關係時,都會把政治利益放在最重要位置,並從政治利益最大化中實現個人利益最大化。象奧巴馬,剛剛卸任美國總統,就能到處演講,就能財富嘩嘩而來。而在他們擔任總統期間,曾經為他們搖旗吶喊的企業,1則可以按照美國法律,給予相應的利益傾斜。很顯然,在這些總統的眼裡,政治利益永遠是大於經濟利益的,他們可以為了政治需要,置企業利益於不顧,大玩特玩企業。所不同的是,他們對企業的玩耍,沒有市場競爭那麼明顯,而是用權力暗的明的一起玩。所以,搞政治的總統更加心狠手辣,是殺人不見血的那種。在他們的任期內,一般情況下經濟既不會太好,也不會太差,說得過去就行。但政治一定要玩到極致。而一旦經濟出現問題,還可以用經濟手段、軍事手段等挽救。

對特朗普來說,由於長期堅持做企業,對企業的酸甜苦辣都十分清楚,對政治給企業的捉弄也是心有狠意。所以,當他出任美國總統以後,很明顯的把搞企業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而對政治則淡然視之,用近乎玩耍的手段,把政治邊緣化了。所以,他所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都是如何有利於企業發展,有利於經濟發展,有利於美國利益。也就是說,他把美國也當作了一個企業,而不是一個國家。他對美國的治理,採用的就是企業治理方式,一切圍繞美國的經濟利益、經濟效益出發。有利的,就做,不利的,堅決不幹。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就是最典型的案例之一。所以,政治在特朗普的眼裡,真的也不算。

也正因為如此,雖然特朗普在民眾中的口碑不是太好,但是,他在經濟方面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卻讓美國經濟出現了更好的復甦狀態。而隨著加息次數的不斷增多,美國對國際資金的吸引力也將越來越大,對其他國家、尤其是新興市場國家,是相當不利的。這就是一名玩企業的總統留給其他國家的東西,也是最難處的方面之一。


譚浩俊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王天天:


我們將這個問題分開來解答

為什麼美國經濟出現了良好的發展?

美國失業率達到了歷史的最低點,股市也一片大好。

這與特朗普的減稅政策有著極大的關係,減稅後,整個社會的經濟活力增強,對經濟形勢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並且,特朗普本就是商人出身,對政治鬥爭並沒有前任總統一樣熱衷,對企業的控制與壓制也沒有之前那樣強力,他更加重視企業利益以及經濟活力

總體來說,美國經濟今年的情形看似還不錯,這確實與特朗普有不小的關係


為什麼美國媒體不看好特朗普呢

其實在美國,媒體不看好一個總統,不代表這個總統做的不好,而是這個總統跟媒體背後的勢力相對。比如不同黨派控制著不同的媒體,與特朗普對立的黨派的媒體,必然每天都在批評特朗普,簡單來說,我罵你不是因為你做的不好,只是因為你跟我的老闆不是一夥的

反過來說,也有很多家媒體,穩定的力挺特朗普,不用多說,這些媒體一定是和特朗普交好的


媒體可以很有效的領導輿論和人民的態度,所以在美國很大程度的被用於政治鬥爭,作為一個世界矚目的領導人,特朗普必然會被看到各種缺點和優點,敵對媒體將缺點放大,親和媒體將優點宣傳,也有少數媒體不受政治導向,實事求是,但只佔少數。


首席投資官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實際上也折射了美國國內利益集團的分化。在美國國內,支持和反對特朗普的陣營非常明顯,而且基本保持穩定,這也意味著一些人不會因為特朗普的政績對其評價有任何改變。

一是媒體為什麼看不上特朗普和他的政績。實際上,美國主流媒體從來都對特朗普不感冒,因為特朗普的獨特個性並非他們喜歡的類型,而且理念基本對立。從競選到執政,美國的主流媒體不是醜化就是譏諷特朗普。主流媒體更多是反映美國中上層建制派的聲音,這些人與特朗普基本上是格格不入。

曾經有一個分析,認為在華盛頓特區,超過90%的選票投給了希拉里,由此可見特朗普的生存環境,白宮內外都有大量的反對者。由於不討主流媒體的好,特朗普在推特上經常硬懟主流媒體,比如和《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都出現過重大摩擦,實際上有進一步惡化他和主流媒體的關係,也使得主流媒體基本上是報差不報好的態度來呈現特朗普的形象。為數不多符合他口味的是FOX電視臺。

與此同時,特朗普愛好表現,言行誇張也給了美國媒體醜化報道的可能性。特朗普天生就是個爭議人物,他作為美國總統正在不斷加劇美國社會的分化。主流媒體作為他的反對者,一向如此。對於媒體自由的美國而言,特朗普也無可奈何。

二是特朗普的政績工程還可以,特別是經濟方面實現了美國經濟近年來難得的快速增長,這確實是實情,也不可否則特朗普在發展經濟方面還是有點本事,沒有辱沒其職業商人的名聲。

不過也要看來,特朗普的經濟成功是原因是什麼,這種成功是可持續的還是暫時的,美國經濟增長的好處由哪些人獲得了。目前來看,特朗普能夠促進美國經濟增長主要在於對內減少企業稅收負擔,對外則是極力打壓經濟競爭對手,尋求大幅縮小貿易逆差。這種經濟增長從短期來看支撐美國1-2年沒問題,所以也成為特朗普的選舉資本。從經濟增長的好處來看,更多是服務特朗普的政治支持者,而那些罵特朗普的人比較有限。

需要注意的是,對於多數美國民眾而言,經濟福利增長只是他們眾多需求的一個方面,特朗普在醫改、移民、種族、性別、貿易等問題上的一些極端做法也加劇了美國國內利益的分化。比如對女性的歧視得罪了半邊天,對非法移民兒童與其監護人的分離則是觸犯了人性最柔軟的地方,遭到五位第一夫人(包括他自己的老婆)的反對。

對於政治家而言,做一百件好事可能也彌補不了一兩件錯事的負面影響,特朗普就是如此,更何況,除了經濟,在其他方面,特朗普的政績還比較有限,並且為了經濟優先的極端做法也不討人好。

總之,不喜歡特朗普和美國經濟好轉沒有大多必然聯繫,畢竟經濟增長帶來的好處有限且分佈不均,這也不足以改變哪些不喜歡特朗普及其所作所為的人的看法。也許有一般美國人喜歡特朗普,但也有一半討厭特朗普,絕對多數的主流媒體都不喜歡特朗普,這就是特朗普面臨的現實,唯有經濟增長是難以改變的。


凌勝利



特朗普治下的美國,不僅媒體普遍不看好,美國民眾也不看好,國際社會更不看好。特朗普實施的一系列內政外交政策,尤其是貿易保護主義,遭到包括美國鐵桿盟友英法德等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的反對,只能讓美國經濟“自給自足”“自產自銷”,把美國帶入死衚衕,讓美國走上孤家寡人的道路。


特朗普上臺一年多來,美國經濟好轉了嗎?出現良好發展態勢了嗎?這既可能是假象,也可能是短暫的。即使美國經濟有點起色,但這是特朗普的功勞嗎?特朗普有這麼神奇?如果特朗普讓美國經濟好起來了,為啥美國民眾不喜歡他?特朗普不斷創造美國總統不受歡迎的歷史紀錄?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特朗普的政績如何,不能靠特朗普自吹自擂,而應該由美國民眾說了算。


特朗普厚顏無恥,在執政500天時竟然說,他目前取得的成績是美國所有總統中最好的。母豬聽到這話,也許也會笑話,這話也許只有特朗普才能說出來。特朗普瘋瘋癲癲、反覆無常、出爾反爾,在位一天就是美國民眾不幸的一天。前段時間美國國會70多名議員要求彈劾特朗普,現在應該是彈劾特朗普的時候了,特朗普在位時間越久,對美國經濟、美國民眾和世界經濟、國際社會的傷害越大。


毛開雲


在美國國內,並不是所有媒體都不看好特朗普,親民主黨的所謂“主流媒體”從特朗普開始競選就一路唱衰他,但也有保守派媒體堅定站在他一邊,毫不動搖。特朗普清楚,他不可能永遠在矛盾和分裂中坐滿白宮任期,沒有經濟打底,他在媒體中永遠會以爭議和負面的形象出現。

主流媒體不看好特朗普的原因,已經從原來的通俄門(現在還有人提這個麼?)、個人道德水準低,轉到現在“煽動族群仇恨”,“製造社會分裂”,“挑動群眾鬥群眾”

包括在中期選舉前發生的猶太教堂槍擊案,特朗普支持者給民主黨大佬們的郵寄炸彈用嚴刑峻法對待非法移民等,主流媒體容易把矛頭對準這個愛憎分明,口無遮攔的總統。

事實上,這些事件除了製造以特朗普為標題的文章之外,無法實質性撼動特朗普的地位。

而主流媒體(實為黨派鬥爭工具)不把特朗普批臭打倒,絕不會停止對他的各種攻擊。

特朗普何以立足?經濟是抓手!

不扯遠的了,就來看一下美國勞工部11月2日發佈的最新就業報告,這是11月6日中期選舉前的最後一份就業報告。

勞工部報告顯示,全美非農就業人數10月份增加25萬人,高於原先預計的新增19萬個工作。

10月份失業率則維持在3.7%,為1969年12月以來的最低點,近50年的低點。

全美就業人數增加到創紀錄的1.566億人,就業人口比率增加至60.6%,為2008年12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勞動力參與率由9月的62.7%上升至62.9%。

從2008年中期經濟復甦至今,一直落後其它經濟指標的“工資增長幅度”,10月份首次突破3%,平均時薪增加5美分,較去年同期增加83美分,年增率由9月的2.8%上升到3.1%

10月份醫療保健行業表現最佳,增加了4.7萬個工作;休閒娛樂業新增4.2萬個工作,建築業增加了3萬個工作;運輸和倉儲業新增2.5萬個工作。製造業新增3.2萬個工作,服務業增加17.9萬個工作。

白宮就強調,數據亮眼,得益於特朗普政府的經濟政策。

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哈希特說,“自從特朗普總統當選以來,已經有130萬失業人口,脫離就業市場的人,重回就業市場,得到有滿足感生產力的職業,他們重新找到了工作”。

他強調,目前美國經濟沒有面臨通脹威脅,希望這會讓聯儲放慢加息步伐。

白宮行政管理和預算局局長馬爾瓦尼(Mick Mulvaney)說,“這或許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最好經濟(This is the best economy since when? The 1980s probably? )”。

不過,有近六成選民認為,他們沒有體會到特朗普經濟政策的好處。對此,有選舉專家指出,選民更關注的是自己本身的經濟收益,而不是整體經濟走勢。

總體經濟已經亮眼,特朗普需要注意的是,如何讓每一個勞動者個體能感受到經濟增長的紅利,用咱們這邊的話說,就是“讓老百姓有更多獲得感、滿足感和幸福感”。(完)


蔣曉峰Terry



這其實是兩個問題,一個一個回答。

從下圖可以看出,絕大部分有影響力的媒體屬於自由派,出於意識形態,和特朗普的立場相左。因為憲法保護言論自由,特朗普貴為總統,但對這些媒體的報道也沒有太多辦法。



其實對特朗普來說,媒體批評不是最糟的,畢竟他被批評已經好多年了。最壞的情況是媒體對他的話進行斷章取義,從而影響人們的判斷,讓特朗普有苦說不出。


這也是特朗普為什麼“推特治國”的初衷。目前,我認為這一策略是明智的,因為自己的觀點不會被媒體過濾和歪曲。


此外,很重要的一點,媒體對特朗普的批評不全在經濟發展。實際上每次總統選舉,經濟議題並不佔大頭。移民、女權、墮胎、同性戀、種族矛盾、國防和社會公平都是吸引眼球的話題。在這些話題上,例如墮胎 vs. 基督教信仰,是不可調和矛盾。因此,只要特朗普(以及任何政客)選了一邊,必然遭到另一邊的批評。


因此,媒體不看好特朗普,我認為並不讓人意外。


那麼對於第二個問題,關於經濟形勢。如果我們以股指為經濟晴雨表,可以發現除了小布什,別的總統任期內股票都在增長,並且特朗普任內的股指漲幅並不突出。





特朗普目前在經濟上的最大政策,在於減稅(其實我覺得共和黨國會的作用更大)。特朗普減稅的邏輯是通過減稅,增加人們手上的貨幣量,從而促進消費,帶動經濟發展。這一政策是否有效尚不可知。但是,減稅立即的效果是增加了財政赤字,美國的財政赤字已經極度嚴重了,因此減稅的風險也很大。這也是為什麼共和黨內對減稅也不鐵板一塊吧。



綜上所述,美國的經濟形勢並不明朗。需要說明,對於美國百姓來說,很多時候其生活水平取決於州政府和當地政府。不過,對於特朗普的評價,媒體的評價也是有偏差的,還需要讀者綜合更多材料自己做判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