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以此文紀念12.13,勿忘國恥,也請犯下滔天大罪的民族正視歷史

除非有人促使世界記住這段歷史,否則悲劇隨時可能重演。——《南京浩劫》

謹以此文紀念12.13,勿忘國恥,也請犯下滔天大罪的民族正視歷史

提到大半個世紀以前的那場大屠殺,當下國人記憶裡最易打撈出的恐怕只是“30萬”這個數字。30萬,什麼概念?很多人都沒有。從純粹的歷史角度來說,30萬隻是當時國民政府提出的數字,這個數字寫入了中國軍事法庭對谷壽夫的判決書中,代表了當時中國政府的態度,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稱‘總數達20萬以上’,而日本大部分歷史教科書採用的30萬以上的說法。事實上,根據後來的統計調查,數據會更大,這就是村上春樹在他的新作《騎士團長殺人事件》中揭露南京大屠殺中中國軍民死亡人數高達40萬人數的原因。30萬在南京是從北極閣埋到中華門,從挹江門埋到了中山碼頭,從沒想過,自己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有亡靈的鮮血;你腳下所站的土地都曾是萬人坑。不管是30萬還是40萬都只是一個冰冷的數字,南京大屠殺留給我們的絕不該僅限於此。

謹以此文紀念12.13,勿忘國恥,也請犯下滔天大罪的民族正視歷史

很多事情,可能真的需要經歷過才能明白,那些躺在課本上的中國歷史,從小聽到大的“勿忘國恥”,和影視劇裡還原的抗日場景,或許都比不上你去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走一趟,去觸碰那些鮮活的個體,真實的生命來得感同身受。12.13國家公祭日,我想我能做的就是用微薄的文字來回應質疑:這不是一場作秀,更不是鼓吹民族主義,傳播仇日的思想,而是告訴我們“勿忘”。因為歷史真的會被遺忘,而且此後的人只會越離越遠,從有真實記憶的一代,到能聽到真實記憶的一代,再到下一代...

謹以此文紀念12.13,勿忘國恥,也請犯下滔天大罪的民族正視歷史

對浩劫的無視是精神文明的悲哀,對歷史的遺忘是覆轍重蹈的前兆,論發生在南京的種種暴行多麼令人難以理解,它們都不應該被遺忘,至少不能讓遺忘危及文明自身。——《底特律新聞報》,一位歷史學家曾經估算,如果所有南京大屠殺的罹難者手牽手站在一起,這一隊伍可以從南京綿延到杭州。他們身上的血液總重量可達1200噸,他們的屍體則可以裝滿2500節火車車廂。僅僅南京一座城市在幾個星期內的死亡人數,就超過了一些歐洲國家如英國、法國、比利時、荷蘭等在整個二戰期間的平民傷亡人數。人們通常認為戰略轟炸是造成大規模毀滅最恐怖的手段之一,然而即使是二戰中最猛烈的空襲也無法超越日軍對於南京的蹂躪。即便是採用了當時最先進的殺戮工具,廣島、長崎在遭原子彈摧毀後的死亡人數總和,亦不及南京城裡日軍劊子手用鋼刀創下的“紀錄”。“不管戰後歷史的進程如何,南京的暴行將永遠是人類的榮耀中的一塊汙跡。但使這塊汙跡特別令人厭惡的是,歷史並沒有為這個故事寫下一個適當的結局。”——張純如《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但很遺憾的是,因為種種原因,日軍在南京的暴行一直鮮為人知,亞洲以外的人幾乎不知道南京大屠殺的恐怖。最讓人痛心的是,人類心靈竟能如此輕易地接受屠殺,在面對最不可思議的暴行時無動於衷。南京大屠殺當時是世界媒體的頭版新聞,然而大部分人卻袖手旁觀,無所作為,連本應高舉正義大旗的國際社會也啞然無聲。

謹以此文紀念12.13,勿忘國恥,也請犯下滔天大罪的民族正視歷史

我們紀念的不是那個殘忍血腥的年代,而是中國30萬遇難同胞,公祭日全稱是南京大屠殺死者國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全稱是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大屠殺本身不值得紀念,我們追悼的是自己的同胞。同胞二字,與意識形態無關,更與戰爭無關。同胞是你我身邊的人,是和我們說同一種通用語,適合我們擁有同一種歷史記憶,甚至和我們愛著同樣的書、食物,和我們一模一樣的人。還記得希特勒屠殺猶太人的那場浩劫嗎,給他們帶來死亡的,無非是他們的族群名字:猶太。而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給他們帶來死亡的,就是這三個字:中國人。死難同胞中大部分都是再普通不過的老百姓,都是善良的人,他們有什麼理由該死?只因為敵人是禽獸,所以無辜的人就要死嗎?我們公祭死難的同胞,是為了不忘過去,淬礪將來。過去很痛、很殘酷,想起來就讓人絕望,但不能因此就不去回憶、不去銘記。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一個人可以背叛任何事物,但絕不能背叛自己的同胞。一條大河波浪寬,你知道大河的河床,是由多少同胞的屍骨鋪就的嗎?你知道大河的水,裡面有多少同胞的血淚嗎?

謹以此文紀念12.13,勿忘國恥,也請犯下滔天大罪的民族正視歷史

曾在一次公祭日視頻中看到一個倖存老兵說:“無數次經過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根本不敢進去,一靠近淚就留下來了。”公祭日、紀念館這些東西時為我們這些沒有經歷過那段歷史的人準備的,那些“倖存者”都是眼睜睜看著身邊的人一個個倒下的,怎麼可能忘記呢。而戰爭的可怕更在於那些被隱瞞藏匿的歷史,無辜死去的群眾,見不得光的事件,不會有紀念館,不會有公祭日,可能少數幾個見證人會記得,但如果他們也逝去了,就只能是日後某某“隱秘軼聞”。幸而我們生在這個相對和平的時代,希望我們能去主動了解一些一戰二戰、南京大屠殺的文學和影視作品,而不是沉溺在“大吉大利,今晚吃雞”這類槍戰遊戲中,被人打死的時候只有懊惱,然後點上一支菸再開一局。空喊口號,盲目轉發也不是愛國,真正的“勿忘國恥”是自發的付出行動,不幹壞事,幫助他人,讓自己變得更好,讓國家變得更強大,這才是我們體會不到切實痛苦的一輩人應該做的。讓這個日子安靜一點,用最安靜的方式去祭奠死者的亡靈。平日裡已經喧囂夠了,至少在這一天,請安靜一點,把世界留給他們。

謹以此文紀念12.13,勿忘國恥,也請犯下滔天大罪的民族正視歷史

不仇視,是因為仇恨會矇蔽雙眼,會釀成新的悲劇。不遺忘,是因為只有記住歷史才會保持危機感擦,才會保持進取心,才能正眼看世界。不原諒,是因為我們這一代人沒資格,沒立場去替受害者原諒。可是,我們的博愛、我們的原諒不該換來日本政府毫無懺悔的行為:他們撤走博物館中南京大屠殺的照片,篡改或銷燬南京大屠殺的原始資料,避免在流行文化中提及南京大屠殺之類的字眼。在日本的歷史課本里,對南京大屠殺的描寫很簡單,只寫了“那個時代的日本軍隊殺害了中國人”,甚至很多日本人都不知道南京大屠殺這個事件。有些在日本深受尊敬的歷史學教授也加入了右翼勢力,履行他們心目中的“民族責任”。在紀錄片《以天皇的名義》中,一位日本歷史學家甚至以這樣的話來否認整個南京大屠殺事件:“即使只有二三十人被殺害,日本方面都會極為震驚。那個時代,日本軍隊一直都是模範部隊。”“南京大屠殺對很多無辜平民造成巨大傷害。它不僅只是殺與被殺,更毀掉眾多無辜市民原本的生活、奪走他們應有的人生。南京大屠殺不應被遺忘”日本南京大屠殺問題研究專家笠原十九司說,“希望日本政府能承認在南京大屠殺中犯下的錯誤,推進與中國的對話如果日本能出現敢於承認南京大屠殺事實、出席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紀念活動的領導人,那中日關係勢必會得到改善。”如果一個人不能正視自己的犯下的錯誤,那麼在前行之路上他還會被絆倒,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更是如此,一味的拒絕反省和逃避過去,將不配得到其他民族其他國家的尊重。

謹以此文紀念12.13,勿忘國恥,也請犯下滔天大罪的民族正視歷史

我們沒有“仇恨”的思想

但你們應該拿出“懺悔”的態度!

謹以此文紀念12.13,勿忘國恥,也請犯下滔天大罪的民族正視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