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脫貧攻堅倒計時 凝心聚力再衝刺

榆中:脫貧攻堅倒計時 凝心聚力再衝刺

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蔣文豔

距離2018年年底已不足一月,此時的榆中縣正全面進入衝刺階段和攻堅狀態,確保圓滿完成整體脫貧目標任務。

榆中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是全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六盤山片區縣之一。近年來,榆中按照不同區域不同模式、不同產業不同模式的差異化產業培育方式,成功培育和打造了遍地開花的產業扶貧新模式,帶動貧困群眾走向康莊大道。

向脫貧攻堅發起衝刺

在精準脫貧攻堅拔寨之時,面對要摘掉戴了34年國家貧困縣“窮帽子”的任務,榆中舉全縣之力,多措並舉向全面脫貧發起衝刺。

榆中縣轄11鎮12鄉268個行政村,建檔立卡貧困村114個,總人口45.1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占78.78%,建檔立卡貧困戶22313戶83843人,未脫貧人口3604戶11004人。

榆中縣構建了書記縣長盯全縣,縣級領導、部門、鄉鎮領導盯貧困村,幫扶幹部、鄉村幹部盯貧困戶的“網格化”力量佈局。先後召開縣委常委會議、縣政府常務會議、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會議共計94次,及時學習上級扶貧政策,科學研判問題短板,因地制宜研究措施辦法,動態研究部署階段性工作,確保脫貧各項工作順利推進,形成“全縣動員、全民參與、合力攻堅”的扶貧工作格局。

全縣47名縣級幹部每人聯繫2-3個貧困村、幫扶3戶貧困戶,實現114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幫扶全覆蓋。全縣所有科級幹部和一般幹部(含鄉鎮幹部)結對幫扶,原則上每位幫扶幹部結對幫扶1戶未脫貧戶和若干已脫貧戶,實現所有未脫貧戶幫扶全覆蓋。

按照“精準再精準,聚焦再聚焦”的要求,榆中縣緊盯解決貧困戶穩定增收和“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制定完善落實“一戶一本臺賬、一戶一個脫貧計劃、一戶一套幫扶措施”。共制定了精準脫貧計劃4226份,其中未脫貧戶3626份,鞏固提升戶600份,並實行“一戶一策”承諾制。

針對幹部心存顧慮、不願作為的問題,榆中在全省率先出臺《容錯糾錯辦法(試行)》,有力激發了廣大幹部紮根脫貧攻堅一線的積極性;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深入開展“民風建設年”“星級農戶評選”和“愛心超市”積分兌換生活用品等活動,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極大地提高了群眾脫貧攻堅奔小康的參與率和滿意度。

同時,榆中縣強化貧困群眾自身“造血”能力,大力推進產業扶貧,進一步加大對特殊困難群體的幫扶力度,確保總攻的目標任務落地見效,惠及群眾。

多種產業扶貧新模式助農增收

榆中縣是蘭州市打造現代化中心城市的副中心和名副其實的後花園,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地勢西高東低,中部呈“凹”狀,山多川少,自然形成了南部高寒冷涼二陰區、中部川源河谷灌溉區和北部少雨乾旱區三大農業生態區,是一個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大縣。

於是,榆中瞅準目標,認清短板,創新理念,開啟多種產業扶貧新模式。

其中,在北部山區推廣中草藥和百合產業發展新模式,園子岔鄉位於榆中縣北部山區,距縣城85公里,氣候乾燥、土質疏鬆、遠離工業生產區,是百合的天然優良產地。

榆中縣富源百合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滕興漢說,2012年成立後,合作社積極響應“產業扶貧”號召,申請扶貧資金350餘萬元,帶動全鄉285戶965人參與百合產業發展,與農戶在生產、經營、服務等方面形成利益共同體,實行統一品種、統一管理,組織標準化生產和集約化銷售,實現戶均增收超過2萬元。

合作社還積極搭建網上交易平臺,成立園子岔鄉電商站,在阿里巴巴平臺註冊了榆中富源百合產銷專業合作社網站,並在淘寶網建立園子岔鄉精準扶貧網店,2018年預計電商銷售額突破150萬元。

中部川塬地區推廣高原夏菜產業發展新模式。榆中在中部川塬地區的高原夏菜種植區重點推廣了以榆興農莊“互聯網+設施農業”和以康源公司為代表的“集團連基地帶農戶”的工廠化產業訂單發展新模式。帶動全縣高原夏菜由2017年的34萬畝增加到2018年的44.1萬畝。目前,榆中高原夏菜共計有30多個種類200多個品種,蔬菜保鮮庫40家,總庫容量近13萬噸,總資產3億多元,每年90%的產品銷往廣州、深圳、福州、杭州、上海等東南沿海地區,10%的蔬菜產品出口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和我國的香港、臺灣地區。

南部二陰山地區推廣冷涼型蔬菜產業發展新模式。記者從榆中縣農林局瞭解到,榆中縣緊盯南方市場需求,引進產銷對路新品種進行種植,並依海拔高度分批播種,梯次上市。南部二陰山區主打冷涼型蔬菜,每年5月中旬種植,8月份上市,有效彌補了東南沿海夏季蔬菜供應缺口,實現了蔬菜生產在區域、時間、品種等多層次的優化配置,滿足了消費者在數量、質量和品種上的不同需求。

2018年榆中縣全年蔬菜種植總面積預計達44萬畝,目前完成種植39萬畝,總產量110萬噸、總產值達到18.5億元。惠及全縣6萬戶農戶19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88戶,貧困人口3148人,人均增收7000元。

科學研判找準“脫貧良方”

北部山區中草藥和百合、中部川塬地區高原夏菜、南部二陰山地區冷涼型蔬菜、川東地區肉牛養殖等產業發展模式,只是榆中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據悉,榆中根據縣情和不同地域特點,確定了“南遊、北藥、東工、西商、中農”產業發展佈局和“52369”產業發展計劃,先後制定出臺了一批切實可行、操作性強的產業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並圍繞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工作原則,著力打造了南部山區旅遊業和冷涼型蔬菜產業集聚區,北山地區中藥材、百合、舍飼養羊產業集聚區,東部片區馬鈴薯種植和設施農業集聚區,中部川塬地區都市觀光農業和高原夏菜產業集聚區,青城鎮生豬產業和果蔬產業集聚區等為主體構架的5大特色產業發展功能區,共帶動4.2萬戶農戶及貧困戶全程參與到全產業化鏈條,在促進特色產業發展壯大的同時,有效保障了廣大農戶收入增長的穩定性和持續性。

記者從榆中縣農業局瞭解到,通過5年的脫貧攻堅產業培育,全縣增加值由2014年的14.46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18.4億元,年均增速5.4%。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5557.83元增長到2018年的10300元,年均增速17%。依靠高原夏菜產業全縣脫貧26811人,依靠中藥材產業全縣脫貧4312人,依靠馬鈴薯產業脫貧4123人,依靠玉米、小雜糧、油料、飼草等其他種植業脫貧10283人;依靠肉羊養殖脫貧7963人,依靠肉牛養殖全縣脫貧698人,依靠生豬、散養雞等其他養殖業脫貧2792人。

截至目前,全縣3604戶建檔立卡未脫貧戶中,共有2033戶成功因地制宜培育了脫貧攻堅農業產業,為全縣脫貧摘帽奠定了堅實的產業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