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顧:關於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思考和建議

歷史回顧:關於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思考和建議

作者:馬文峰(北京梭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北京東方艾格高級分析師,中華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2012-2014年度新華社特約經濟分析師)

最近幾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經濟工作會議相繼召開,中國農業再度成為全球各大媒體關注熱點問題。會議提出,要堅持新發展理念,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農業農村工作的主線,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會議強調,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三農”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關係農業的長遠發展,在方向性問題上不能出偏差,不能犯顛覆性的錯誤,必須守住確保糧食生產能力不降低、農民增收勢頭不逆轉、農村穩定不出問題的三條底線。

鑑於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影響,本人結合本人研究的國內最近兩年的糧食種植產業的情況和當前農村經濟的實際情況對農業供給側改革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建議。

從宏觀層面來看,當前供給側改革推動三農工作得到較快發展,更加有效保證我國農業產出能夠適應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對農業物質和服物產出需求增長需要。更需求農村地區有效需求增長可以滿足我國經濟對社會總需求增長的需求,讓農村6億人口總需求增長成為我國經濟保持較快發展,實現全面小康水平核心推動力量。

更重要農業供給側改革需要新制度改革,讓農村基本制度能夠同當前當前農業生產與生產關係。

歷史回顧:關於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思考和建議


關於糧食種植業情況

從各地監測信息來看2016年全國糧食國內糧食價格降到近年來低位水平,對農民收入、社會總需求和社會就業、國家財政收入等方面產生明顯影響。為保證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需要採取有效措施穩定農民收入,推動農村勞動就業有效增長,同時維護後期糧食生產的穩定增長,確保國內糧食的穩定供應和經濟與社會的穩定。

1、最近兩年糧食種植收益回顧

2015年度中國農戶糧食作物單位面積淨利潤293元/公頃;較上年下降84.33%,成本利潤率為1.82%,單位面積的淨利潤和成本利潤率為2002年以來最低水平。全國農業耕地種植糧食作物農民完全就業的勞動承載能力為8186.7萬人,較上年下降2854.2萬人。2全國糧食種植利潤總額的332億元,較上年下降84.25%。根據BOABC對全國糧食生產監測,2016年全國糧食作物單位面積淨利潤為-1204元/公頃,成本利潤率為-7.36%,為1978年以後的最低水平。全國農業耕地種植糧食作物農民的完全就業的勞動承載能力為6106.3萬人,較上年下降2080.4萬人,降幅達到25.85%。農民種植糧食總利潤-1360億元,較上年下降1692億元。農民種糧淨利潤為197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糧食種植收入佔到全部種植業的收入的比重大幅下降,將會誘發流轉土地非糧化經營,或是大量耕地撂荒帶來後期糧食生產隱患,影響經濟與社會穩定。同時,農民種糧淨利潤大幅下降直接影響農村地區總體消費水平,中小企業產品需求、中小企業就業狀況甚至影響中小城市的房地產銷售,對整體國民經濟帶來嚴重負面影響。

2、糧食產業收入下降對宏觀經濟影響分析

2015年種植利潤下滑帶來農民可支配收較上年下降1777億元,導致帶來社會總需求下降9355億元,為年度GDP增速的1.38個百分點看,國家財政收入下降1874億元左右。

就業方面,考慮農村居民完全就業承載能力勞動就業下降2854.2萬人;第二產業來看,農村地區總需求的下降導致工業企業的就業人數達到79萬人糧食價格回落後帶來全社會隱形勞動失業2933.5萬人。

2016糧食產業下降對對宏觀經濟的影響進一步加深。2016年糧食生產淨利潤下滑帶來民可支配收入進一步下降1692億元。考慮2016年農村地區邊際消費傾向提高到0.82的水平,這樣農民淨利潤下降帶來GDP下降9359億元,為2016年全年的預計GDP的1.27個百分點。農村地區總需求下降會導致國家財政收入下降1840億元左右。

就業方面,考慮農村居民完全就業所能承載動勞動就業下降2080.4萬人,第二產業就業影響78萬人左右;種植業農民淨收入下滑後帶來全社會的隱形勞動就業下滑2158.4萬人。

綜合兩年累計影響,增加隱形失業人口到5092萬人,國家財政收入下降3754億元。農業隱形失業人口大幅增長一方面大幅增加勞動就業壓力,更重要的增加的農村地區不穩定因素大增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同時會到來大量農民離開耕地進入城市,帶來農村耕地的荒蕪和城市就業壓力增加。

3、當前農村經濟與農業生產政策建議

連續兩年糧食價格回落,不僅影響種糧農民收入水平,帶來農村地區社會總消費能力大幅下降,影響整體經濟持續增長基本需求動力,從而影響總體經濟增長。為穩定農村地區經濟與社會形勢,推動農村地區經濟社會進步,實現城鄉經濟的全面和同步的發展。我們必須有效落實中央的供給側改革的基本精神。要落實中央精神,我們必須對中央精神有深刻的理解。

1)從當前市場情況來看,我們對收購期間價格下降嚴重小麥和玉米生產值提供直接的生產者補貼,在原有農資補貼、種子補貼不減少的情況,給予主產省小麥的1500元/公頃,玉米4500元/公頃直接的生產補貼,確保農戶基本實現2014年單位面積的種植收益水平,從而恢復農業主產區的社會總需求的基本穩定。其次,大幅提農村地區的養老金最低檔的發放標準有當前的70-80元/月,提高到的150元/月,有條件地區地方財政可以增加到300-500元/月。

2)為防止農村地區大量的隱性失業對帶來的巨大社會資源的浪費和由此帶來的農村地區的社會不穩定因素。我們的必須大力支持農村地區中小微企業發展,通過農村地區中小微企業發展帶動農村地區勞動就業就地轉移。對於農村地區小微企業只有不產生新環境汙染,政府就不應干預;對於經營規範企業我們在經營者自願基礎可以信貸資金的支持,在不大量侵佔基本保護農田基礎可以允許在交通便利耕地可以發展加工製造業和農村生產與生活服務業,推動農村地區二三產業產業集聚,從而推動農村地區的中小城鎮自發形成,從而實現城鄉經濟的一體化有效落實。

3)中央財政和省級財政採取有效措施完善農村地區企業尤其人口密集的地區的鐵路、國道、省道等公路交通網絡、電力網路、電信和互聯網的建設,一方面通過大量的基礎設施的投資帶動社會總需求增長和吸納農村地區的隱性失業。更重為農村地區的發展提供量經濟的基本經濟增長資源,城鄉農產品的供需架起溝通管道,大幅降低當前流通費用對外我國經濟發展的阻滯,同時為農村地區的二三產業的發展提供基本的外部環境。同時減少大中城市過度集中的投資帶來的生態、環保、人口、生活資源供應壓力。

歷史回顧:關於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思考和建議


4、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應該採取積極有效措施引導的農村勞動就業向城市轉移。通過勞動力的引進來完善大中城市的社會服務功能和經濟輻射功能,讓城市能能夠切實有效帶動周邊地區經濟的健康發展。當前我們一些大中城市嚴格的戶籍限制嚴重阻礙農村勞動力和人力資源向城市,不僅嚴重製約城市發展,嚴重影響我國人力資源的自由流動,便利農村勞動力的和人力資源有效流出農村,讓農民的有效流出推動農業生產集中化、規模化、產業化、實現農業生產的資本化的運作,最終實現城鄉經濟的一體化。

5、農業產業方面,面對農產品價格的回落帶來的農民收入下降,我們必須大力支持的農產品的主副產品就地加工轉化,將初級農產品增加值留在農村地區,從而大幅度提升農村地區的收入增長和社會消費能力的增長;同時大幅減少初級產品的流通過程的損失和浪費,通過減少流通運輸的中的損失浪費增加的農產品安全保障供應能力,從而有效緩解當前農業和農產品供應對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同時,開通糧食的運輸綠色通道,減少產銷區的運輸費用,為增加農戶收入,減少城鎮居民食物消費支出,提升全社的總體的消費能力和社會總需求能力。

6、大力發展農業服務業,農業行業直接農業種植和農村畜牧養殖行業由於生物產品的不確定性,特別是當前農戶占主導地位,農戶經營不計勞動成本的情況,工商企業的進入種養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大幅削弱,工業企業的應當加大農業服務商投入,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收購、處理、加工、食品製造,成為大規模的農業服務商。金融機構不僅在農產品的收購環節提供金融服務,對種田大戶,家庭農場提供配套金融服務,同時互聯網行業必然打通農村地區生產、生活、金融、信息等全方位的服務,改變當前的農村和農業的信息的不完備對農業投資和投入的限制。

7、從國家財政轉移支付政策來看,我們必須儘快略施農村地區養老金水平必須同當地的中小城市城市的發放標準基本一致,農民養老金缺口部分由中央財政和競爭性行業國有企業退出融資彌補;從而實現農村、城鎮的社會保證的基本城鄉一體化,讓當前的農村老年人有幾本的社會養老從而為農村的土地的流轉提供基本社會保證,當前我國農村基本沒有社會養老背景下一些地區強行推動大規模的土地流轉是不符合我國國情。如果通過強制的土地流轉,讓經營者達到的城市地區的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我國耕地的勞動承載能力僅有2119.4萬人,當前農村地區新增隱性失業由5000萬人提高到近8000萬隱性失業,將會帶來嚴重的社會穩定問題。

8、加速農村信息化的建設,通過農村地區信息化建設,實現農業、農民、農村經濟的信息的高度透明化,改變農業生產的支持方式,實現農村地區農業產業的精準支持。通過交易、稱重、計量、結算信息傳輸為一體的物聯網終端將農業生產中的農資採購、糧食交易進行全面跟蹤,同時每個農戶、農資、農產品經營者均有一張集合身份信息、土地信息、記錄交易信息、金融結算的信息卡;通過身份信息卡和物聯網終端對全部的農業生產經營信息進行跟蹤和監測,實現現象的透明化,我們可以有效掌握農的糧食的種植情況,糧食的銷售情況,這樣我們對農業的支持方式由目前的被動按照面積補貼轉向生產補貼,同時在幾乎完全信息的的情況下,金融機構可以再農業產業的不同環節提供經營性所需要的資金,通過向生產者、經營者提供信貸資金,保證農業生產、市場價格、市場供求的基本穩定。

結論:面對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對農業生產的不利和農業產業的下滑對整體經濟與社會的負面影響,我們必須有清晰的認真,並採取及時有效的措施,恢復農村經濟的穩定政策,及時彌補農業和農村地區的發展短板,有效利用農村資源,為我國農業更好的服務我國整體經濟,實現我們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

來源:東方艾格馬文峰《中國糧食行業研究報告——誰來養活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