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涛教授:改革开放40年中国流通业转向高质量发展

自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我国流通业经历了率先改革开放,从个体户率先进入流通领域开始,汉正街个体户恢复市场、义乌个体户“鸡毛换糖”开创市场开始,打破了“资本主义尾巴”的禁区,至今已经40年甚至40多年了,回顾40年,流通业经历了由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转折。

(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较大

1978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有1527.5亿元,2017年达到36.62万亿元,增长238.73%,实现由短缺的卖方经济向商品极大丰富的买方经济转变,比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44万亿元,增长15.18万亿元,预计到2020年可以超过48万亿元的目标。

(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由高增长到中高速增长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经历了高速增长期,曾经超过20%的增长,至今增幅减缓,盲目的打折、返券、满送减少,开始更多地追求“地坪率”,由重视数量增长向重视集约性增长转变。2018年1-10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9834亿元,同比增长9.2%,首次减缓到10%以下,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17177亿元,增长6.6%,进入中高速增长区间。

(三)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连续7年超过城镇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我国成为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大国、贸易大国、消费大国,2015年粮食“十二连增”,2018年粮食“十五连丰”,中央多次一号文件支持农业转型升级,农民收入自2004年以来连续“十四连增”,2012-2018年我国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连续7年高于城镇,由2.79万亿元上升为2017年的5.20万亿元。

(四)中国餐饮2018年稳居世界第一大国

中国餐饮业经历了“阵痛”-“转型”-“正常发展”的过程,餐饮业营业收入由2012年2.34万亿元由升为2017年的3.96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10.81%,餐饮业实现稳步地转型升级过程,预计2018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餐饮第一大国。在经济增幅减缓和“八项规定”的背景下,餐饮业2013年、2014年曾经增速低于个位数,到2015年顺利实现转型,重回两位数以上增速。

(五)新模式、新业态、新方式促进新消费升级

一是中国电子商务高速发展,据统计,2012年交易额仅有8.1万亿元,到2017年达到29.16万亿元,增长速度在11.7%,高于GDP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中国已经成为电商大国(特别是网络零售2017年达到7.18万亿元,增长32.2%,居世界第一),但是还不是电商强国。

二是在流通业供给侧改革中,各种业态不断涌现,如无人店(无人超市、无人便利店、无人专卖店、无人专业店、无人餐厅[无人面馆]、无人书店、无人果店、无人货柜、无人加油站等)、无人仓、无人车、无人机、无人码头等业态不断创新。

三是经营方式多样,如现金交易、无现金交易、信用交易、租赁经营/共享经济、批零交易、运期交易、期货交易、期货权交易等。2006年至2017年,商务部颁发合格执照的直销企业达到91家,中国大陆直销队伍规模不断增加。

(六)中国物流费用率由18%下降至14%多

2016年中国物流总额达到230万亿元,物流费用率由2012年的18%下降到2017年的14.9%,长期以来物流效率居18%,2013年以来,社会物流效率进入快速提升期,2012年18%,2013年16.9%、2014年16.6%、2015年16%、2016年14.9%、2017年14.6%。2016年中国生产资料流通额达到60.4万亿元,实际增幅较快。

(七)中国生活服务业发展繁荣

生活服务业包括餐饮业、美容美发、沐浴沐足、洗染、修理、家政、快递等行业,这些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快递业短短2012年由40万人,增加到2016年230万人,业务量也由57亿件,增加到2016年313.5亿件,同比增长51.7%,业务收入完成4005亿元,同比增长44.6%。2017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401亿件,同比增长28%,现有快递人员超过300万人;业务收入完成4950亿元,同比增长24.5%。这是中国快递业连续七年保持50%左右的高增长,中国已连续四年稳居世界第一。

(八)综合改革试点持续不断加快推进

1、2015年以来商务部等指导上海、南京、郑州、广州、成都、厦门、青岛、黄石、义乌9个城市开展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试点,取得37项可复制经验和模式。

2、从2014年-2017年,商务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的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1010个。

3、至2017年商务部等部门的供应链示范城市达到55个,试点企业达到269个,到2020年要培育100家左右的全球供应链领先企业。

4、至2017年商务部确定冷链城市示范4个、冷链企业示范9 个。

5、商务部确定2017-2018年238家电商企业试点。

6、农业部等的信息化进村入户示范,以及“三区”、“三园”、“一体”、“四平台”建设示范。

7、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网络监管与市场服务示范,先后在上海长宁区、江苏宿迁市、山东省临沂市、重庆市綦江区、福建省福州市、浙江金华市、赣州市+泰和、南京市玄武区、合肥市蜀山、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等。

8、国家建设部的美丽(电商)乡村建设示范200个特色小镇、2000个少数民族村寨等。

9、国家邮政局已经选取了北京等8个省市和5家企业开展快递的绿色包装应用试点,商务部也选择了32个城市280多家重点企业和行业绿色物流试点。

10、此外还有食品安全、智慧物流示范、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等。

(九)政府减政放权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我国政府减政放权,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特别是2013年以来,各地下大力气削减行政审批事项,多数省份行政审批事项减少50%左右,有的省份达到70%,全国减少各类“循环证明”、“奇葩证明”800余项。

(十)中国正在加快形成新的流通格局

在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农业种植养殖带“七区二十三带”形成、农业的“三区”、“三园”、“一体”、“四平台”、以及“无人农场”出现背景下,中国现代流通网络形成,如“三纵五横”、“八大市场集群”、重点节点城市(37个)、区域节点城市(66个)、“一带一路”六大通道、粮食八大通道、高铁“八纵八横”、一小时城市商圈形成、国家智能骨干物流网、初步形成中国新常态下的流通网络格局,我将其称为“新的流通军事地图”。

(十一)中国各类批发市场加快“转型、升级、外迁”

全国批发市场由8万多家在加快转型升级外迁中数量减少,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八大市场集群,如东北市场集群、京津冀市场集群、陕甘宁市场集群、中原市场集群、长三角市场集群、长江中游市场集群、成渝市场集群、珠三角市场集群。北京率先或加快批发市场外迁、转型、升级,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建设加速,供应链示范城市、电子商务示范企业、重点商品可追溯体系建设示范建设等加快进行。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在清理整顿中加快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步伐。

(十二)农业部、商务部加快了农产品公益性市场建设

据统计,农业部已在河北、山东、辽宁等地开展了40个田头试点示范,补足流通短板,探索解决农产品“最初一公里”流通难题。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总数771家,有200多家市场每日稳定报送农产品价格数据。农业部启动了洛川苹果、舟山水产、定西马铃薯、赣南脐橙等13个国家级农产品专业市场,在带动相关产业健康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等方面作用凸显。

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商务部在全国累计建设了253个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5291个零售市场,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的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体系。

(十三)保险+期货模式创新又有新进展

2015年大商所推动期货公司和保险公司首创了“保险+期货”模式,2016年,大商所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和安徽开展了12个“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包括9个玉米试点、3个大豆试点,共计投保大豆3.45万吨、玉米16.65万吨,保费总额2648万元。郑州商品交易所也在白糖、棉花品种开展了“保险+期货”试点,上海期货交易所2017年3月全面启动天然橡胶"保险+期货"精准扶贫试点项目以来,投入资金3960万元,试点项目共23个,涉及天然橡胶种植面积约40万亩。2017年,大连商品交易所进一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范围,有32个项目获批立项,支持资金近7000万元。2017年12月郑州商品交易所推出鲜苹品期货,成为全球首例。

总之,中国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如2017年国内贸易主要行业的增加值达到10万亿元,占GDP总额的13%,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仅次于制造业,有各类市场主体6674.7万户,增长10.9%。解决就业1.92亿人。根据流通产业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中国流通产业应率先实现流通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从而促进2035年中国初步现代化、2050年中国全面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