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父攝政王多爾袞至死也沒做皇帝,為什麼能稱“清成宗”呢?

歷絕診hxta


其實多爾袞在皇太極死後扮演的角色和皇帝沒有兩樣,只是沒有皇帝的頭銜罷了!順治帝6歲繼位,就一個小毛孩,什麼也不懂!多爾袞為

攝政王,其實就是代理順治帝行使皇帝權力,在皇太極死後正真掌握權力的人是多爾袞。試想一下,皇太極死於公元1663年,也就是明亡的前一年,6歲的順治帝能做什麼,沒有多爾袞也沒有山海關大戰,滿清也無法入關。也許有人會說,沒有多爾袞還要第二個“多爾袞”肩負大任。如果,沒有多爾袞,誰能保證第二個人能帶領滿洲人入關呢?所以,滿清入關,最大的功臣是多爾袞,他稱作“清成宗”也是實至名歸。說實在的多爾袞沒有稱帝,已經很給順治帝的面子了。

多爾袞在世的時候,沒人敢對他指指點點。但是多爾袞去世以後,政敵就開始攻擊誣陷他,連死人都不放過。可見,多爾袞身前也得罪了不少的人。政敵們還列舉了他十四條大逆不道之罪,追奪一切封典,毀墓掘屍。多爾袞死的時候,順治帝12歲,按理說也不太懂事,面對大臣誣陷,順治帝也是欠考慮的。當然,多爾袞做了皇父攝政王以後,的確有些膨脹,出行的排場比皇帝還大,見了順治帝也不行禮。順治帝是一國之君,見多爾袞這樣,心裡自然不爽。後來被人誣告,順治剝奪其封號,挖掘其墳墓,都是出於感情用事。但是,多爾袞的政績肯定是無法磨滅的,沒有多爾袞把滿清入關後的地基打牢,年輕的順治帝怎麼搞得定呢?順治帝繼位那麼小,多爾袞為了清朝還盡忠職守,也沒有篡位。按理說,當時的多爾袞完全有能力將順治帝廢掉,自己做皇帝。但是,多爾袞沒有那麼做。後來多爾袞的地位雖然有些膨脹,但是到死也沒有篡位。

順治帝對多爾袞雖然不滿,但是攻擊不可磨滅。百年後乾隆為其翻案,恢復其封號,可見多爾袞為滿清所做的貢獻,被後世所認可。此外,順治帝24歲就死於天花,在位時間也不長。清軍入關面臨各種問題,全靠多爾袞去處理。所以,按照功績來說,順治帝還不如多爾袞。當然,皇帝是一國之主,所有都功勞都是皇帝一個人的。但是,作為皇帝,在叔叔一死,就感情用事,這麼做也實屬欠妥。


謀士說


順治七年十一月,攝政王多爾袞率諸王公貝勒,出獵邊外北古口。不料,時值壯年的多爾袞,彎弓立馬不住,跌落受傷,十二月初九在喀喇城病逝,享年三十九歲。死因有多種,一是他剛從侄兒豪格家奪回姨妹子,又從朝鮮王室納了一房公主美少女,縱慾太多,體力超支,此說正史都有證明。二是他前不久膝蓋受傷,打了不該打的石膏敷治,感染加劇,遇冷風受寒而劇痛難忍受,此說見談遷《北遊錄》。三是有人認為,多爾袞擅權,激怒諸王而死於預謀,那也是權斗的猜測。

多爾袞

死訊傳入京師,年僅十四歲的少年天子順治帝竊喜,雖對皇父攝政王積怨在胸,但他沒有喜形於色,仍詔令天下臣民易服舉喪。他率諸王、貝勒、文武百官易縞服,迎靈柩於東直門五里外,跪奠三爵,哀天慟地。《清史稿·世祖本紀》記載:“丙申,喪至,上親奠於郊。己亥,詔曰:‘太宗文皇帝升遐,諸王大臣籲戴攝政王。王固懷撝讓,扶立朕躬,平定中原,至德豐功,千古無二。不幸薨逝,朕心摧痛。中外喪儀,合依帝禮。’庚子,收故攝政王信符,貯內庫。甲辰,尊故攝政王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

下詔之日,為十二月二十日,順治帝大肆褒獎多爾袞“至德豐功,千古無二”,成就大清入主中原,大義讓位先帝幼子,今薨世得依“中外喪儀,合依帝禮”。第二年元月,順治帝再次強調“追尊故攝政王多爾袞為成宗義皇帝,祔於太廟”。同時,將多爾袞元妃博爾濟吉特氏追封為敬孝忠恭義皇后,以其嗣子多爾博襲爵和碩睿親王。

《孝莊秘史》何洛會

電視劇《孝莊秘史》中,將順治帝追尊多爾袞為成宗義皇帝,為何洛會等所逼迫。定鼎為成,讓位曰義。但是,歷史上順治帝清算何洛會,將其凌遲處死,卻沒有這一條罪行。《清史稿·何洛會傳》記載,順治八年二月,蘇克薩哈等舉報睿親王率兩白旗移駐永平,私自準備了登基的龍袍,到他死後被穿上,何洛會知情。另外,何洛會誣告肅親王罪。

孰料,事情再過一月,《清史稿·世祖本紀》又記載:“己亥,暴多爾袞罪於中外,削其尊號及母妻追封,撤廟享。”

多爾袞的身後榮辱,都發生在“己亥”這一天,前後六十天。

生於皇家且久在最高權力中心,多爾袞即便再有周公輔政之志,但他也曾是兩度帝位的主要競爭者之一,自然對帝位有覬覦之心、不甘之想。其在攝政期間的種種表現,也證明了他專橫擅權,雖不在帝位卻緊握實權,會招致諸多王公貝勒甚至一天天長大的皇帝非議和猜忌。


以禮觀書


在這一點上,多爾袞憂柔寡斷,比不上明朝燕王朱棣,更比不上唐朝秦王李世民。朱棣是正宗的朱元璋的兒子,敢做敢當,滅了侄子朱允炆拿回皇位。而李世民也是李淵的兒子,敢做敢當,殺了兄弟建成、元吉,拿回了屬於自己的皇位。

所以說多爾袞雖英勇蓋世,但在繼承皇位問題上始終憂柔寡斷,三次與皇位失之交臂。他不是朱棣,更不是李世民,空有皇親血脈基因,卻當不上皇帝。這就是那句老話:性格決定命運!!

多爾袞率八旗進京,定鼎中原後,憑蓋世之功、憑朝野上下掌控一切的實力,完全可以拿回屬於自已的皇位,而且不用對親侄小皇帝順治動刀。當年多爾袞率八旗進京後,不要急著迎接莊妃母子進京,他要先平定天下,然後改個年號,直接做入主中原的皇帝。但歷史沒有如果、假設,多爾袞的性格決定他的命運!

至於多爾袞的榮譽皇帝祀號“清成宗”,那是莊妃母子對他的安慰獎,而順治帝在多爾袞突然去世後,馬上就給予多爾袞無情的清算。順治才是政治家,在原則問題上手狠、心狠,不含糊。
順治帝



多爾袞

劇照中的莊妃與多爾袞


東之水32552593


“清成宗”這個封號是在多爾袞去世後順治帝給他追封的。不過這個名號只存在兩個月,兩個月後,順治帝就把多爾袞這個封號給奪了,並且對他毀墓掘屍。直到一百多年後,乾隆四十三年,乾隆才為他平反,併為他重修陵墓。不過也沒有再恢復他“清成宗”的封號,只恢復他“睿親王”的封號。

(多爾袞劇照)

其實,如果拋開利益紛爭和政治鬥爭,按實際功勞來說的話,多爾袞對清朝的貢獻,實在可以與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齊名。而且,就皇位來說,他前後曾有三次機會獲得皇位,但是他都沒有奪位。死後兩個月便遭受順治皇帝殘忍對待,實在太冤枉。

我們先來看多爾袞在清朝壯大過程中有哪些貢獻。

其一,獻計全國性戰爭大方略。

皇太極繼位後,曾就戰爭方略展開過討論,明朝、朝鮮、蒙古察哈爾部這三個地方,怎麼打。多爾袞認為,兵力重心應放在明朝。就算一時拿不下來,也要反覆抄掠、圍困、襲擾,消耗明朝的國力,為後來統一明朝做準備。事實上這套策略是行之有效的,為清朝後期拿下明朝,實現統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其二,徹底拿下蒙古。

努爾哈赤時期,已經讓絕大多數蒙古歸順,只留下蒙古察哈爾部的林丹汗。多爾袞率軍深入黃河河套地區,征服林丹汗,並獲得傳國玉璽。

其三,摧毀明朝關外力量。

多爾袞被皇太極封為“奉命大將軍”南征明朝,從崇德三年開始到崇德七年,多爾袞一面繼續南下抄掠,一面攻打明朝關外力量。特別是松錦大戰後,多爾袞讓清朝關外據點幾乎喪失殆盡。

(皇太極劇照)

其四,奪取三海關入主中原。

順治時期,多爾袞充分利用吳三桂與李自成的矛盾,讓他們互相殘殺,並奪取山海關,把李自成攆出北京,並遷都到北京,成為中原之主。

其五,掃清李自成農民軍殘餘勢力。

多爾袞把李自成攆到陝西一帶後,又乘勝追擊,一鼓作氣消滅李自成的殘餘勢力,避免大順政權死灰復燃。

其六,摧毀南明弘光政權。

清朝入關,定都北京後,明朝殘餘勢力在南京定都,建立弘光政權,佔據半壁江山。多爾袞招撫與攻打結合,很快滅亡弘光政權,俘獲南明皇帝朱由崧。

從上面可以看出,在清朝大版圖的確立上,多爾袞立下了巨大的功勞。追封他為“清成宗”,作為清朝皇帝序列中的一員,其實也是實至名歸。

有人認為多爾袞想僭越皇位,從封建思想來說,他不是忠順的臣子,有歷史汙點。但實際上,多爾袞曾有三次機會獲得皇位(汗位),他都沒有獲得。

第一次是努爾哈赤去世時。

因為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是努爾哈赤的大福晉(相當於皇后),而努爾哈赤又廢了其長子代善的太子之位,所以,有史料記載,努爾哈赤有把儲位傳給多爾袞的想法。不過還沒來得及實施,努爾哈赤便猝死了。死後,皇太極等四大貝勒聲稱,按照努爾哈赤生前遺願,阿巴亥必須陪努爾哈赤殉葬,於是逼死了阿巴亥。皇太極等人的行為,其實就是剷除阿巴亥的勢力,打擊多爾袞。這是多爾袞獲得的第一次機會。不過多爾袞表現得異常大度,在整個皇太極期間,他從未露出過任何抱怨,並且深受皇太極信任,皇太極把朝廷中掌管百官的六部之首吏部交給他,讓他選拔官員。

(順治皇帝劇照)

第二次是皇太極去世時。

因為皇太極也是猝死的,生前未確立皇位繼承人。當時,如果按照戰功和能力來看,多爾袞是居於首位的。但是鰲拜等人,為了自身的利益,打著要把皇位留給皇太極兒子的旗號,擁立皇太極長子豪格(實際上,皇太極生前最不喜歡的兒子就是豪格,而且也因此遲遲沒有立他為儲),擁兵自重。多爾袞從大局出發,從避免分裂和內耗,擁立順治為帝。可以說,多爾袞強行登位,還是辦得到的。但他沒有。

第三次是遷都北京以後。

可以說,江山都是多爾袞打下來的,多爾袞要是效仿李世民,效仿朱棣,奪得順治的皇位,也是順理成章的。但他一直沒這樣做,直到他去世。

多爾袞去世後,各方為了自己的利益,控告多爾袞,連原本是多爾袞心腹的蘇克薩哈,也對多爾袞反戈一擊,這樣才造成多爾袞被掘墓,被撤封。多爾袞實在是一個悲劇英雄。


張生全精彩歷史


這個問題,給你舉個現實例子,你是個創業公司老闆的兒子(順治),你爹(皇太極)佔股份的30%,你叔叔們(多鐸,多爾袞,阿濟格)佔股份的25%,你伯伯們(大貝勒紅旗的)佔股份20%,你哥哥們(豪格)還有點股份10%,還有一堆親戚入股15%。

然後你爸突然掛了,選個新董事長吧,你爹的律師們支持你大哥,你叔叔也想當董事長,爭持不下了,也不能分裂公司,還有別的競爭公司看著呢,一起想個方案,讓小兒子當董事長吧,在選兩個副董事長管事,然後你叔叔當副董事長後慢慢的架空另外一個副董事,還把總經理豪格派分公司了慢慢弄死,自己股份越來越多,慢慢能有60-70%股份了,什麼董事長侄子,天天關起來吊打,兩年給自己升個職,你都快瘋了的時候,你叔叔突然掛了,你頓時蒙了,叔叔那麼多股份,誰繼承呀,先安排個隆重的葬禮吧,另外幾個叔叔伯伯都想當那個集團老大,手底下都不服,你的機會來了,他們內部分裂了,直接給你他們偷稅漏稅的法律證據,讓你直接把股份拿下了,拿下以後還有誰,什麼叔叔伯伯的虐待我這麼多年,全弄死鞭屍。

總結來說就是常年被壓制,嚇得,而且殘黨太多,權勢滔天,但是這個集團剩下的人沒有抗大旗的,便宜順治了


王朔40


說起多爾袞,這要詳細講下多爾袞的一生。

1、童年:多爾袞是阿巴亥和努爾哈赤第十四個兒子,從小多爾袞就特別努爾哈赤的寵愛,因為阿巴亥受寵嘛,加上多爾袞常在努爾哈赤身邊繞,曝光度也高,自然沒有父親不喜歡兒子的道理。再加上多爾袞也是英勇善戰從小機智過人,那努爾哈赤喜歡的沒誰了,甚至要把皇位給這個小兒子,受寵程度可見一斑。



2、多爾袞的仕途:多爾袞的人生在母后和父王死前是一帆風順的,可是在母后被逼殉葬,父王死後就來了個180度大轉彎,雖然也是白旗旗主,哥仨擁有三旗力量不容小覷,但畢竟無法和四大貝勒拉硬,還是要乖乖聽皇太極哥哥的話。多爾袞從旗主到貝勒在到攝政王一步步逆襲成功的成為了大清帝國的實際統治者,且不說他幹掉豪格如何,也不說他強迫漢民剃髮,單是一條定鼎中原入主北京就完成了父親和哥哥的心願,完成全國統一。因此稱號從攝政王到皇叔父攝政王再到皇父攝政王。這裡有說法是多爾袞和孝莊成婚,因此稱為皇父攝政王,但其實無論何種說法,多爾袞都始終沒有稱帝,在他死後的順治七年才被追封為成宗皇帝,可是隨後順治翻臉,把多爾袞挖出來鞭屍取消封號,反正就是赤裸裸的報復。翻臉比翻書還快,你有招嗎?但嚴格說不能稱之為成宗皇帝,因為順治把他叔叔封號取消了,直到順治重孫子乾隆,一看這大好河山,自己的金飯碗這麼好,都是多爾袞的功勞啊,又恢復了攝政王封號,因此他在歷史上封號不是皇帝,清12帝也沒有他,他是攝政王沒錯。



脫離高級趣味的王閃爍


多爾袞是清朝歷史上一個非常特殊的人物。這不僅因為他是大名鼎鼎的孝莊太后的緋聞男友,還因為他一輩子並沒當過皇帝,卻擁有“清成宗”這麼個廟號。所謂廟號,就是說,在愛新覺羅皇家的宗廟裡,他是享有皇帝供奉的。這是怎麼回事?其中又有些什麼細委曲折呢?

別急,您呷一口茶,聽有書君慢慢述說緣由。

一、多爾袞是大清朝立國之初當之無愧的第一功臣。


多爾袞自幼聰明果敢,十四歲就被努爾哈赤授權“使領全旗”軍隊,十六歲隨兄長皇太極出征蒙古,十七歲起征討明朝。在戰場上衝鋒陷陣,多次立功。

正當皇太極率清軍披荊斬棘,雄心勃勃的進軍中原之際,卻突患腦溢血暴亡。而半年後,清軍一舉入關,定鼎北京,實現了努爾哈赤、皇太極一統大業的宏願。

實際執導並完成這一帝王之業的正是多爾袞。此後,多爾袞攝政七年,是清初歷史上最為關鍵的時期。作為實際的最高統治者和決策人,他“統眾入關,掃蕩賊氛,肅清宮禁,分遣諸王,追殲流寇,撫定疆陲,創制規模,皆所經劃,尋奉世祖車駕入都,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

在清史記載中,多爾袞所做的一切,其實就是一個皇帝應該做的事。他為清朝所做的貢獻,的確是擁有一個帝號也不為過。

二、為了朝廷穩定,他退讓了原本有資格繼承的皇位。

皇太極去世時,多爾袞已是功名顯赫的親王、千軍萬馬的統帥,其政治地位和軍事實力都已躍居諸王之上。

皇太極死後,按照慣例“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皇位爭奪分成了兩派勢力:一派是戰功大,威望高的皇太極的弟弟,睿親王多爾袞;另一派是皇太極長子,戰功稍遜的豪格。


兩派多番相爭之下,仍難分伯仲。多爾袞看明白了,真要打起來,很有可能會導致八旗內亂和高層窩裡鬥,給明朝以可乘之機。

在雙方劍拔弩張議立嗣君的會議上,多爾袞明智地退讓一步,主動提出了擁立皇太極六歲的兒子福臨為帝,由他自己和豪格的擁立者、堂兄濟爾哈朗共同輔政的折衷方案。

關於多爾袞讓出皇位的原因當然也是眾說紛紜,其中最為甚囂塵上的說法便是他與福臨的母親孝莊文皇后的緋聞了。

但不管因為什麼,一場骨肉相殘的權力之爭由於多爾袞的明智選擇終被避免。他由此獲得了小皇帝福臨的無尚尊崇,並由“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直到“皇父攝政王”,逐步走到了至高無上的權力巔峰,成為大清朝開國之初朝廷實際掌門人。

三、“清成宗”的稱號是多爾袞死後順治皇帝封的。

順治時期,多爾袞作為攝政王權力日益增大,他的身份顯赫凌駕於諸王之上。俸祿是同為輔政王的濟爾哈朗一倍多。逢朝賀,他穿八團龍服,與皇帝非常接近,其朝服亦僅比皇帝龍袍少一龍而已。

順治五年十一月,他憑藉自己的權力,加皇叔父攝政王為皇父攝政王,用皇帝的口氣批文降旨。當時人寫的《湯若望傳》說:“他穿的是皇帝的服裝。”順治七年七月二十五日,他操縱追封自己的生母、努爾哈赤的大妃烏拉那拉氏為太皇太后,他自己完全以皇帝的面目出現。


順治十二年,福臨對諸王大臣回憶當時的事說:“那時墨爾根王攝政,朕只是拱手做點祭祀的事,凡是國家的大事,朕都不能參與,也沒有人向朕報告。”

不難看出,實際上,多爾袞是很想當皇帝的。這其實完全可以理解,哪個男人能抵擋那個權力巔峰寶座的誘惑呢?何況,此時皇權所有者是一對羸弱的孤兒寡母。而多爾袞,是她們全部的倚仗。這份皇權對於他,實在是唾手可得。

然而他終究還是安安穩穩當他的“皇父攝政王”,至死沒有任何謀逆篡位的舉動。這其中原委恐怕只能從多爾袞與孝莊文皇后的緋聞關係中去找尋根源了。

儘管根據現有史料,基本可以斷定太后下嫁多爾袞的傳言是子虛烏有的事。但為了兒子的皇位穩固,孝莊太后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利用跟多爾袞青梅竹馬時的純真戀情,去對他曲意奉承,政治公關,則無法排除這種可能。

目前來看,對孝莊太后深沉痴迷的愛和對自己名譽的看重,使多爾袞最終放棄了對於皇位的爭奪,這是最合理的解釋了。

多爾袞39歲那年死於古北口外打獵時落馬跌傷。按當時的情形,多爾袞常年壓制著小順治皇帝,再加上這個皇叔跟自己母親孝莊太后不清不楚,沸沸揚揚的傳聞,可以想象,順治帝應該是打心底裡不喜歡這位“皇父攝政王”的。

但是話說回來,這位皇叔畢竟為了大清朝的江山社稷文治武功,操勞一生,為了讓他坐穩皇位也是處心積慮,立下了無可替代的功勞。況且人已死去,即使曾覬覦他的皇位也就此翻篇兒了。

中國人素來以死者為大,對多爾袞有個相應的封號,也是向天下人彰顯帝王胸襟的一個機會。因此,當時順治帝得到消息,對多爾袞的死表示了極大的哀慟,並追封其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

多爾袞就這樣被追封為了皇帝。是皇帝就要有廟號,多爾袞廟號“成宗”,成者得天下,由此,死後的多爾袞成了“清成宗”。

然而,多爾袞這個皇帝和正統皇帝還是不一樣,因為他的諡號只有17個字,而清朝正統皇帝的諡號則至少有19個字,除去清太祖努爾哈赤為25個字以外,其餘的皇帝基本為23個字。因此,多爾袞雖然死後被封為皇帝,這個皇帝也只能算是個“名譽皇帝”。

多爾袞用他傳奇的一生塑造了一個無人可比的神話,或許這個神話算不得圓滿,但他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故事與他的功功過過卻從此留在了繽紛的歷史長河中。

有書君認為,對於多爾袞,我們不能僅用“好”和“壞”這樣簡單的字眼來概括,就是用“英雄”二字來形容他也嫌單薄。

清史學者孟森曾評價他說“清之入關創業,為多爾袞一手所為”,即便如此之讚譽,仍無法說盡這個人物形象的偉大與豐滿。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愛新覺羅.多爾袞,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極之帝,清代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堪稱清朝定鼎中原第一人。生前極盡尊榮,他是清初政權的決策者,名副其實的“攝政王”,不似皇帝勝似皇帝,當時的順治就是他的傀儡,但還好他並沒有做那大逆不道的事情,至死也未稱帝,但死後還是享受了“成宗”的尊號,進太廟。



至於為什麼多爾袞可以享受如此尊號,大概就是在於生前的成就和地位決定了。多爾袞是滿清得以入關的第一功臣,也是清朝能夠定鼎中原的中流砥柱,當年要不是他主張和吳三桂聯合,使得吳三桂引清軍入了山海關,哪裡會有後來的入北京城呢?清朝統一中原之後,也是多爾袞為崇禎皇帝發喪,此後又是在他的帶領下,清軍剿滅了南明勢力和各地的起義軍反叛,滿族韃子得以坐穩寶座。


憑藉著這些功勞,他本身就可以享受尊榮,再加上是他擁立了年僅六歲的順治帝福臨,所以順治皇帝理所當然的讓他坐上了大將軍,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並建碑記業,使其“永垂功名於萬世”,所以生前的多爾袞,他的權勢就如同漢代的霍光,明代的張居正,甚至尤有過之,在他死時,餘威尚在,滿朝皆黨羽,順治皇帝也不得以追他為“清成宗”。

但正所謂“功高震主主必疑之,位極人臣眾必非之”

,況且多爾袞生前為人做事又是事事張揚跋扈,排場造勢甚至超過了順治帝,王公大臣甚至只知攝政王,不知順治帝,再加上多爾袞和孝莊皇太后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事情,小小的福臨早就對多爾袞懷恨在心,所以僅僅兩個月以後,順治帝便將多爾袞的尊號褫奪,毀墓掘屍,可真是“古今多少事,盡付笑談中”。


歷史十二郎


大概很多人都不知道,清朝還有個“清成宗”,就是順治皇帝的攝政王多爾袞。多爾袞死後做了九個月的“義皇帝”,被追封為“清成宗”。但九個月之後,順治皇帝又親手將這個諡號毀掉,甚至要將他的屍體挫骨揚灰,這是為什麼呢?

一、順治追封

順治七年(順治13歲)十二月初九日夜,多爾袞突然死於其行獵之地熱河略喇城,享年39歲。雖然多爾袞看起來身材挺拔健壯,但由於他在皇太極時代就不斷地參加戰事,順治登基後他又處理政事,導致身體虧空。

而且多爾袞自幼體弱多病,豪格曾經詛咒他話是個“有病無福“的人。入關後多爾袞又水土不服,經常感到頭昏目眩,精力不勝,以至於順治四年以後,特通過王公大臣之口,請求免去了他除元旦聖節外對皇上的跪拜。

另外儘管他已經是攝政王,但依然有不少政敵,爭權奪利的鬥爭使多爾袞得不到安寧,而且他在私生活上也無節制,縱慾過度,耗虛了身體,所以他的健康狀況一直是時好時壞。

順治七年十一月,多爾袞又感到身體不適,於是率諸王貝勒、貝子公及八旗官兵出邊行獵,來散心解悶,在騎馬過程中突感頭暈目眩,摔落馬下,把膝蓋跌傷,之後竟然就此一命嗚呼了。

消息傳到北京後,順治和朝中大臣都懵了,誰也沒想到權傾朝野的攝政王,就這麼突然地沒了。宮中以皇上的名義命全國臣民都換上素服,為皇父攝政王服喪的詔書。十七日,多爾袞的遺體運回北京的當天,福臨下令諸王貝勒以下各官俱不回府,都要留下為多爾袞守喪。

二十日,福臨向全國發出哀詔,其中就談道:“當初太宗文皇帝升退的時候,諸王群臣中不少人擁戴皇父攝政王,而我皇父攝政王堅持推讓,扶立我,又平定中原,統一天下,其崇高的品德、偉大的功績,千古無二。”

為了表達對多爾袞的哀悼,福臨定自九日開始為國喪日,日內官民人等一律服孝,京師十三天內禁止屠牛;京城內外,官員百日之內,民間一月之內,禁止嫁娶及娛樂鼓吹。二十六日,又頒詔追尊多爾袞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尊其福晉為義皇后。順治八年正月十九日,又將其夫婦同附於太廟。

二、追回封號

多爾袞死後,他的政敵開始活絡起來,同時多爾袞的哥哥阿濟格也因想要謀權而被殺,多爾袞的養子多爾博又軟弱無能,多爾袞的黨派基本上隨著多爾袞死去就轉而投靠順治了。

順治八年二月十五日,原多爾袞的親信蘇克薩哈、詹岱、穆濟倫等首先出賣多爾袞,說多爾袞,其侍女吳爾庫尼在殉葬之前曾把詹岱、穆濟倫等五人叫來,告訴他們王爺還有暗自準備的八補黃袍和只有皇帝才能配帶的大東珠、素珠、黑狐桂,讓他們將這些東西偷偷地放入棺內。

他們說多爾袞還曾派人到永平府圈房圈地,以此作為政變的根據地。被多爾袞一手提拔起來重用的巽親王滿達海、端重親王博洛、敬謹親王尼堪也揭發多爾袞“潛妄不勝枚舉”,說他們從前是“畏威吞聲”。如今覺悟了,要“冒死奏明”。

鄭親王濟爾哈朗更是不失時機,召開議政王大臣會議,收集羅列多爾袞罪狀,最後列出的主要罪狀有:

謊說太宗死時諸王有立多爾袞之議;任攝政王時排擠鄭親王,以其弟多鐸為輔政叔王;妄自尊大,以福臨的即位盡為己功;將諸王大臣擊敵剿寇之功盡歸於己;其府第金碧輝煌,豪華逾皇宮,其所用儀仗、音樂、服飾“潛擬至尊”;假稱太宗之即位原系奪立;迫害豪格,又娶其妻;將原屬黃旗的伊爾登、陳泰一族和剛林、巴爾達齊二族收入己旗;拉攏皇上侍臣額爾克戴青、席納布庫;獨裁專政,不通過皇上,隨意升降官員;以朝廷自居,在王府發號施令,令諸王大臣每天聽命於府前。

這些罪狀被歸納後上報順治皇帝,順治聯想到七年來耳聞目睹多爾袞日益囂張的氣焰,以及被多爾袞黨羽冷嘲熱諷的凌辱,也覺得多爾袞罪大惡極。

二月二十一日,順治頒詔宣示中外,將濟爾哈朗等揭發的多爾袞的罪行毫無保留地公佈於眾,並做出結論說:根據上述罪狀,多爾袞“謀逆果真,神人共憤”,謹敬告天地、太廟、社稷,將伊母子並妻所得封典,悉行追奪。

三、挫骨揚灰

多爾袞的墳慕在今東直門外路南,當初佔地三百餘畝,修的也很雄偉壯觀。順治一時氣憤,曾下令毀掉多爾袞的墳墓。這時多爾袞的政敵們可有了宣洩的機會,他們把多爾袞的屍體從墳墓中翻出,棍打鞭抽,甚至砍下頭顱,暴屍示眾,最後他們掘去了所有陪葬的金銀珠寶,豪華器具,而換上粗陋的陶碗陶罐,草草將屍首拋進慕穴,合土埋葬。

三年之後,順治也覺如此對待多爾袞有些過分,特諭工部,“睿王的墳墓,因為他的罪行竟被廢壞,我有些不忍心,你們可派人將其房屋門牆修理一下,柱子用黑色,還讓信郡王撥人看守。”

而之後順治的年代,就是多爾袞的政敵濟爾哈郎以及“叛變”的蘇克薩哈等人當政,也自然不會有人再為多爾袞正名了。


魏青衣



毋容置疑以皇父攝政王多爾袞的軍功和威望就是做了皇帝八旗子弟也是服他的,努爾哈赤臨死前本就傳汗位給多爾袞,當時多爾袞額娘阿巴亥念多爾袞年幼無法繼任汗位,即使繼承了汗位弄不好就會性命不保,四大貝勒對皇位也是虎視眈眈,如果多爾袞繼承汗位既不會得到四大貝勒及八旗的擁護,也會有性命之危,以多爾袞此時的軍功和威望是難以與他們抗衡的,弄不好就會死無葬身之地。



隨著多爾袞東征西戰,出萃拔類的他一步一步建立了自己的地位,而皇太極猝然離世和其他貝勒也逐漸死亡殆盡,只剩下了大哥代善,多爾袞和豪格為爭奪皇位弄得是滿朝風雨差點導致八旗內亂,後經妥協擁立福臨為皇帝,多爾袞此次雖然與皇位擦肩而過但成為攝政王是大清的實際掌權者,而後多爾袞帶領八旗攻進了北京城大破李自成,自此稱霸關外的大金國一躍成為入住中原的大清,多爾袞是有不世之功的,沒有他大清是無法立足於中原之地的,此時的多爾袞可謂是大權在握,想要做皇帝是易如反掌,可是對於他心中的青梅竹馬孝莊太后是深愛到底,迫於他對孝莊的一片痴情再一次錯過了皇位。


後來多爾袞權傾朝野,稱帝的野心勃勃也是迫於對代善的威望再一次與皇位失之交臂,多爾袞的一生母親被人逼死,屬於自己的皇位一而再再而三的被人搶走,心中充滿了不滿和悲憤,依仗他的權勢一次一次欺負福臨,先是由最初的睿親王再到皇叔父攝政王最後乾脆成了皇父攝政王,後來被抄家的時候皇帝的服裝都已經制作好了,稱帝之心昭然若揭。

多爾袞生前沒能成為皇帝,死之後卻被封成宗義皇帝的諡號,是來祭奠多爾袞生前的功勳,以多爾袞生前為大清的功勞足可以稱帝的,沒有多爾袞大清入住中原為時過早,恐怕沒有那麼容易,多爾袞做皇帝一點也不為過,是大清王朝的開拓者之一,是大清里程碑式的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