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质押风险是谁造成的?

财经岁月


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想脱颖而出就得加杠杆,所以大部分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信贷。

在国家严令去杠杆的大环境下,很多企业一时间无法借新还旧,质押品的市面价又随着股市下跌不断缩水的时候,股权质押风险就浮出水面了!

因为这是关乎国家政策,企业经营,百姓就业,社会稳定的大事,已经不单单是企业管理者个人的事了,所以只能由有关各方帮忙解决!

而且,有关各方解决的也只是企业正常经营,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稳定的事!企业管理者个人债务依然要由他自己承担和解决,所以并不涉及社会公平的问题!


奶爸柠檬


有利益的时候,就应当想到有风险。有风险的时候,却一筹莫展。这,就是很多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结果。

股权质押,原本是为了帮助企业筹集资金,解决发展问题。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却被很多企业过度运用了,以至于在股市出现下跌后,就面临股权质押风险,需要别人来救助。

那么,股权质押风险是谁造成的呢?最主要的责任者,当然是大股东,他们为了筹集资金,把股权质押到融资机构,获取资金。但是,由于大股东大多在上市时已经将优质资产全部注入到上市公司。因此,在出现质押风险时,没有能力再追加抵押物,容易发生质押风险。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上市公司出现质押风险的主要原因,也是股权质押需要完善的地方。

其二是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尤其是董监高等。他们通过股权质押,获得自己想要的利益,从而把风险全部留给了市场和投资者。所以,在质押风险中,也不排除有很多个人股东,并与大股东混淆在一起。

第三是融资机构。为了一时之需,不顾风险,以过高的质押比例将资金投放给大股东等,造成贷款从投放之日起,就隐藏着很大的风险。


谭浩俊


股权质押的风险,主体责任当然是各上市公司股东。股东质押融资的目的,大致有几个:一是补充流动资金;二是筹集投资资金;三是利用质押套利;四是想套现离场。

在这轮股权质押的大潮中,金融机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曾几何时,这些上市公司门庭若市,券商银行频繁出入,目的就是营销股权质押业务。在当时的情况下,几乎所有金融机构都认为上市公司的股权是流动性最好的资产。

而对于上市公司股东的需求,金融机构总能设计出一款符合他需求的股权质押融资产品,于是双方一拍即合。但金融机构也不傻,为了控制风险,对于股权质押担保的折率,也是有一定控制的。融资合同约定了平仓线,如果跌破要么还款要么强制平仓。

可是谁也没想到,随着股市的一路下行,出质的股东发现面临尴尬的境地:由于股价下跌,担保出现风险敞口,而融资的资金又不能即刻收回。摆在大股东面前只有三条路:一条是增加其他担保;一条是立即还款;还有一条是被迫清仓。在无路可走的时候,市场上强制平仓就大量出现了。

金融机构强制平仓,大量股权被抛售,会导致股价持续下跌。这样就会出现“三输”的情况,即股票市值缩水,金融机构亏损,大股东对企业失去控制权。尤其是最后一条,一旦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大股东)失去对企业控制权,企业经营立马会进入困境。

所以,有关方面不得不救。只有想办法帮助上市公司解除股权质押,才能稳定股价,股民才不会损失,金融机构才不会亏损,上市公司才能继续经营。——这又是一个一群坏小子闯祸,让最后老子来收拾残局的案例。

我是空谷寒潭,与您分享我的观点。


空谷寒潭


这是新时代新问题,但是他就是一个毒瘤,困扰银行,更绑架了管理层,作恶多端也是报应,如同新股不断扩容,越来越多的大小非减持,甚至清仓式抛空,与原来的设计相背离,上市仅仅为了兑现,创造亿万富而不是为了扩大再生产发展。


一木23794031


股权质压风险?什么风险,谁的风险?你以为是股东吗?错了。许多股东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减持,現在质压了,由于持股成夲极低,通过多年分红,送配,成夲只有市场价二成,有的还要低,质压了如逢爆仑正好变現,经营不好的把不得全部退出,改善了控股股东的资金状况流动性,效益性,安全性都有了,你想想股权质压到底是谁的风险?是股东吗?股东银行都舒服了!难受的是谁呢!


範行


业主的贪婪,资本的贪婪,银行的贪婪。这套套上去容易,卸下来就是一层皮,还会要你的命。


相逢8849


当然是管理水平低下,监管制度不健全造成的了!


越慢越好


应该只有发展本企业才能质押。套利就是变相减持


中国油画哥


股权质押不存在问题,在可控范围之内


用户5784113291271


股价低于质押价格,会要求补充质押;质押风险是多方多原因造成的,譬如股价下跌,出质方有转移或者违规操作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