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患“對罵”之後的思考:醫生關注的是病還是人?

——悠悠我心/文

閱讀提示

:視頻中這位醫生一再強調不是她的錯,是收費處錯誤造成的,是系統問題造成的,但她忘記了最重要的一條:收費處也好,掛號系統也好,甚至包括她自己,都是醫院的一部分。

醫患“對罵”之後的思考:醫生關注的是病還是人?

近日,網上一段醫生與患者“對罵”的視頻備受關注。有人因雙方到底是誰先開口罵的,這場對罵誰的錯更多些展開爭論。其實,誰先開口,錯在誰,不是問題的關鍵。對於醫院而言,關鍵在於如何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將負面影響降到最低;對醫生而言,以後如何在應急情況下采取恰當的處理措施,既讓患者滿意,也讓自己免受傷害;對旁觀者而言,我們如何從該事件中吸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身為醫療同仁,對於我們隊伍中偶有的不合拍因素或不盡人意之處,大多時候會選擇沉默,因為我們不願意,也沒勇氣自揭傷疤。但越是這樣,越故步自封,如果我們敢於直視“家醜”,能在這個事件中痛定思痛,吸取教訓,找出我們的癥結所在,才有利於整個行業的發展和完善。

你關注的是“病”還是“人”

生物醫學模式向人文醫學模式的轉變,讓醫生的職責不僅僅限於單一的“治療疾病”。如果我們還停留在此層面,無視疾病背後的“人”,那麼我們就無法體會到這個職業帶給我們的價值和意義。“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特魯多醫師在100多年前就身體力行為我們揭示了醫學的真諦,也為我們指明瞭努力的方向。醫護人員的職責不僅僅是治療、治癒,更多的是幫助、安慰。如果僅將治療治癒當做我們的職責,忽略了其他,那我們醫者和冰冷的機器,無情的木頭有什麼區別呢?據瞭解,目前被人類命名的病種總共有6萬多種,其中的60%是自限性疾病,不用醫生治療,病人可以依靠自身的抵抗力實現自愈。而有34%的疾病人類束手無策,醫生對病人真正能治癒的只有其中的6%。如果將疾病當做我們的敵人,會輸的很慘。我們應當清楚最大的敵人恰恰不是疾病,而是來自我們自身的冷漠,傲慢和貪婪。只有將關注點放在疾病後邊的“人”身上,才能詮釋醫學的意義。

“每個人都是運轉機器上的一根鏈條”

視頻中這位醫生一再強調不是她的錯,是收費處錯誤造成的,是系統問題造成的,但她忘記了最重要的一條:收費處也好,掛號系統也好,甚至包括她自己,都是醫院的一部分。別以為推出了科室,推給了別人就沒事了,所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醫院猶如一個運轉的機器,每個部門,每個人都是確保機器正常運轉的一根鏈條,任何一根鏈條或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是醫院的問題。遇到問題,推諉扯皮不僅不能解決問題,而且還會讓事情變得更糟。作為醫院一員,主人翁精神也好,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也好,都是團隊精神大局意識的體現。醫院推行“首診首問負責制”,其核心強調的也是首位接待人員的職責。當病人因為退費問題找到我們時,即使問題的根源或責任不在我們這兒,我們也無法操作,但至少要以負責任的態度來對待這件事,並讓病人感受到我們的負責態度。當然,這需要醫院文化的制約、薰染和傳承,需要團隊中每個人身體力行的踐行。

“問題導向”追根溯源

“出現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沒能以積極的態度去應對”。視頻中這位醫師遇到的問題,或許她並不能解決,因為沒有誰是萬能的。但是,你不能解決問題,卻能讓問題的皮球止於你,你可以尋求上級或職能部門的幫助,讓他們協助處理,也可為患者提供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而不是一句“不是我的事”了之。當然,作為醫院,也應以問題為導向,建立“糾錯容錯”機制。當錯誤已經發生或無法避免時,不能只處罰或追究當事人的責任,而應當鼓勵不良事件和缺陷事件的上報,形成一種“知恥近乎勇”的糾錯氛圍,組織相關科室展開討論,查找出“人機料法環管”等各個環節存在的問題,從而查漏補缺,亡羊補牢。

“情緒管理”是必修課

這位醫生可能是受其他因素的影響,心情不好才與病人發生了爭吵。這也要求我們每個人要具備情緒管理的能力。當自己有不良情緒時,要認識並承認這種負性情緒,學會心理疏導和調節,而非轉嫁到他人身上。除此之外,還要掌握患者的心理變化。一般情況下,患者在就診過程中,出現悲傷、無助、害怕或內疚等內在情緒變化時,他的外在表現往往是憤怒。應對憤怒患者要掌握技巧,不要和他們一樣提高聲量,加快語速,針鋒相對,也不要予以“不要生氣”“不要擔心”等蒼白無力的勸說。要控制局面,必須放慢語速,放低聲音,讓對方鎮靜下來,並對他們的情緒做出回應。可使用共性語言,如“這樣的事發生在我身上,我也會有這樣的感覺”,並要有和對方眼神交流等肢體語言,緩和緊張氣氛,巧妙化解糾紛。

“醫者仁心與人文情懷”

醫德和醫術如同鳥之雙翼,車之雙輪,缺一不可。回望那些有成就的醫學大家,哪一個不是醫德高尚的人?中國婦產科學的開拓者、奠基人之一林巧稚先生,每次拿起聽診器都必定在手掌裡暖熱後才伸向患者;被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的吳孟超教授總以無盡赤忱善待病人,用醫者仁心的大愛感動世人;郎景和教授一直把“醫生為病人開的第一個處方應該是關愛”作為自己的箴言,並用實際行動實現著這句話。“醫者仁心”也好,人文情懷也好,體現的恰恰是情商值。高情商的醫護人員具有同理心,懂得換位思考,能以病人的需求為導向,能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試想,如果我們是視頻中那位患者,身體本來就不舒服,東跑西跑還總被拒絕,我們的心情會好嗎?我們還會心平氣和的和醫生說話嗎?

缺少了人文精神,缺失了悲天憫人的情懷,即使醫術再高超,也不會成為一名受病人喜愛的好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