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親熱線”開通10多年排除4個可能

1967年11月23日(陰曆十月廿二),空中飄著小雪,在大連一二九街老婦產醫院的走廊裡,一對年輕的夫婦在忐忑中接過了一個剛出生的女嬰……楊雪是被抱養的,直到結婚多年丈夫“捅破這層窗戶紙”,她才得知自己的身世。為了能夠給妻子一個完整的人生,丈夫王先生專門開通了“尋親熱線”。尋親十多年來,經歷過4次DNA比對失敗後,這家人依然相信緣分,血脈相連骨肉親。

女嬰出生當天就被送人

50多年前,當時在罐頭廠工作的楊程夫婦倆結婚多年始終沒有孩子。1967年11月23日(陰曆十月廿二),那天夫妻倆正在廠子上班,單位一位工友找到了他們。原來,這位工友也沒有孩子,託一位在婦產醫院工作的護士想抱養一個男孩,當天醫院傳來消息,有對父母想將剛出生的女嬰送人。由於工友想要男孩,所以就問到楊家夫婦。“要!”夫妻倆毫不猶豫地回答。

時隔幾十年,回憶起當天的情景,楊程老人還記憶猶新。那天空中還飄著雪花,夫妻倆特意請了假,匆匆趕到位於一二九街的老婦產醫院。兩人在走廊裡等待,當時的心情十分忐忑,直到從中間人手裡接過了這個剛剛出生的女嬰。“聽說這家也是想要男孩,所以把剛生的丫頭送人。”楊程說,雖然孩子的親生父母和中間人都沒有提過錢的事兒,但當天是廠子發工資的日子,他跟妻子商量拿出了60塊錢,那是他們當月的全部收入,託中間人帶給女嬰的親生父母,以示感謝。據老人後來回憶,當天雖然沒有與女嬰的親生父母正面接觸,但恍惚中看到了他們的背影,“母親是大高個,父親比較瘦,個子不高。”

從小被關愛,不知自己是抱養的

楊雪是被抱養的,這個事情其實在家族裡並不是秘密,唯獨她自己不知道。因為家族裡都是男孩,楊雪的到來成了這個家族裡的“寶”。回憶起從小的生活經歷,楊雪說在那個生活物資並不豐富的年代裡,自己是吃細糧長大的,從小到大父母對她呵護備至,從沒有讓她吃過一點苦,父母對她的愛讓楊雪沒有任何理由懷疑自己的身世。結婚前,王先生從岳父母處得知了妻子的身世,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妻子,他也一直守口如瓶。

王先生說,兩人結婚後,特別是隨著兒子的長大,妻子也變得愈加成熟堅強。那幾年他曾暗示過妻子,比如妻子跟家族裡的人長得都不像,又比如妻子的血型跟她父母的血型不匹配等,但妻子一直沒有往那想。

直到前幾年的一天,王先生終於“捅破了窗戶紙”。之所以告訴妻子實情,王先生也是徵求了岳父母的意見,因為他了解妻子,他希望能夠給妻子一個完整的人生,希望妻子“活得明白”。

“她剛開始不肯相信,後來去找母親,父母向她說出實情時,娘倆抱頭哭了半天。”王先生說,得知身世後妻子考慮養父母的心情,所以沒有提過找親生父母的想法。

開通尋親熱線,做過4次DNA比對

王先生說,後來他也從岳父母處瞭解到一些有關妻子親生父母的線索。在之後的日子裡,他一直幫助妻子尋找親生父母和家人。因為怕岳父母失落,所以一些尋找工作都是“秘密”進行的。幾年前,岳父母年齡大了兩人先後離世,王先生也開始一點點公開地通過各種渠道幫助妻子尋找家人。

為了更加方便尋找王先生甚至辦了一個新號碼,作為“尋親熱線”。他說,十多年來,有無數找上門的“家人”,因為找來的都是姐妹,當時大連地區還沒有姐妹之間DNA比對這項技術,尋親心切的他們甚至不惜到上海去做配型。有的對方家庭困難,費用就都由王先生家來承擔。但遺憾的是,做過4次檢測,結果都沒有比對成功。

如今,與親人分離了半個多世紀,王先生夫妻倆也擔心親生父母是否還健在,在今生能否再見上一面。“家中應該還有兩到三個姐姐,不管怎樣,還是希望能夠找到親人,畢竟血脈相連骨肉親。”王先生夫妻說。

尋親熱線

如果您的家庭情況與王先生所描述的相似,而且也希望與親人團聚,請撥打王先生的尋親熱線:13130484428。 (應當事人要求,文中姓名均為化名)半島晨報、海力網記者孫熳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