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追尾與被追尾?民警:保持率安全車距與較高應急能力

車輛追尾頻繁 如何應對追與被追?

民警支招:保持率安全車距與較高應急能力

如何應對追尾與被追尾?民警:保持率安全車距與較高應急能力

沙坪壩區公安分局110快處隊警員在處置追尾事故

本報訊 (記者 唐孝忠) 同一天,沙坪壩區的城區道路上,車輛追尾事故頻繁,沙坪壩區公安分局110快處隊民警支招,要預防追尾事故,駕駛員應堅持安全測距與應急快速的原則。

強行變道且減速致追尾事故

2018年12月11日8時許,沙坪壩區紅槽房立交出口處,發生一起因強行變道引發的車輛追尾事故。巡邏至此的沙區快處二大隊民警鄧成剛等快速處置,確保道路暢通並杜絕了次生險情發生。

經瞭解,一輛四川籍白色轎車在天梨路外側車道行駛,行駛到距離立交橋路口幾米的位置時,該車突然向右側並道,此時,該車右後方中間車道、右側車道均有車輛正常行駛,小轎車在強行併入右側車道時,仍然連續剎車,致使後方一輛麵包車雖採取緊急制動,仍與前車尾部相撞。

民警指出,肇事司機隨意變更車道,是一種極其危險的違法行為。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變更車道的機動車,不得影響相關車道內行駛的機動車的正常行駛。由於違法變更車道造成的交通事故,違法

變道者應承擔全部責任。快處隊民警將該事故移交給交巡警處置,該違規變道司機將承擔相關責任。

民警提醒廣大駕駛員,提早規劃好自己的行車路線,注意路邊提示牌,如果錯過路口,切莫連續變更車道或倒車。

貨車跟前車太近發生追尾

12月8日16時40分許,沙區110快處隊民警苟渝、楊曉鋒巡邏到楊雙路時,發現前方交通擁堵,民警上前查看情況,發現一輛大貨車和一輛小轎車開啟雙閃燈,停在道路中間,兩位男子情緒激動,為事故責任劃分發生爭執。 民警立即疏導交通,及時指導雙方對事故現場拍照取證,並讓雙方將事故車輛挪至不影響道路暢通的區域。

經瞭解,大貨車司機李某是某搬家公司員工,當天下午開車為客戶送貨,路過該路段時,由於車輛較多,加之該路段是長下坡,李某疏於觀察,跟前車距離太近,又處置不當,導致與前方正常通行的小轎車發生追尾。 民警對雙方進行了交通安全教育,並將該事故移交轄區交巡警調查處理。

前車緊急避讓致後車追尾

12月8日8時25分許,沙坪壩區公安分局快處二大隊民警朱城聖、吳海洋巡邏至小龍坎新街附近時,發現一輛越野車和一輛轎車一前一後停在馬路中間,過往車輛紛紛避讓,極易發生再次碰撞。兩車開著雙閃燈,均有輕微損傷。

經瞭解,前方的越野車因避讓其他車輛,且緊急剎車駐停時操作不當。然而,後方轎車速度較快,無法順利停下,造成追尾事故。民警查證得知,因後車駕駛員沒有保持合適的安全距離,應負本次事故的全部責任。雙方因賠償額度協商不下起爭執,致使兩車遲遲不能撤離現場,影響到該路段的通行秩序。

民警簡要了解情況後,迅速聯繫交警部門到場處置,並制止兩車司機爭吵,指揮疏導交通,確保道路行車暢通。很快,雙方駕駛員就事故責任達成一致意見,並主動駕車撤離現場。

民警支招:如何預防追尾及被追尾

如何防止被別人追尾,民警建議,與前車保持足夠的車距,儘量減少隨意變道,不影響後車的正常通行,經常看後視鏡注意後車跟車距離及行駛軌跡,若要急剎車或過紅綠燈要剎車時,也要多看後視鏡,適當控制剎車力度;發現前方大霧、冰雪或突然併線,立即減速、鳴笛、開啟應急燈或霧燈等,若遇特別緊急情況,立即下車轉移到安全區域;若要變道,提前開啟示意燈,作出決定要果斷,迅速提速並與相關車輛拉開車距,完成變道後還應給後方車輛留下足夠空間;在擁擠且視線較差的路段,難以與前後車保持足夠的車距時,應與前後車適當錯開,保證前、後車均能看到你,你也能查看前後車輛距離等,以便自己和前後車有應急時間和空間。

如何防止自己追別人的尾,民警支招,出租車可能隨時剎車上下客,或應乘客要求而隨時變換線路停車或轉彎,故別緊跟出租車;外地車司機不熟悉路況,隨時可能在匝道口隨意變道、路口違章轉彎或調頭,所以,別緊跟外地車;大貨車或公交車體積較大,會擋住後車視線,若對方轉彎,幅度較大,可能引發擦掛事故,所以,別緊跟大貨車或公交車;別跟速度快和隨意變道的車,一旦前方發生緊急制動或事故,很容易引發後方多車追尾事故;新手技術差、變道不開示意燈、起步熄火常見,同時,“還未上牌的新車”需要磨合較慢,功能太多不熟悉,意外可能發生,別跟在其後面;如果你發現前車停下,但剎車燈沒亮,那就建議別跟在其後,或拉開距離,密切關注。過紅綠燈最後幾秒時,隨時應對前車急剎,車距應較遠,且速度減緩;保持與前車的安全距離,在高速公路,應與前車保持100米以上距離,在城市道路,車距應與自己的車速對應,如車速為60km/h,合理車距應為60米。

如何應對追尾與被追尾?民警:保持率安全車距與較高應急能力

如何應對追尾與被追尾?民警:保持率安全車距與較高應急能力

如何應對追尾與被追尾?民警:保持率安全車距與較高應急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