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可汗率领10万铁骑来到长安城外,李世民如何智勇退敌的?

李亚东


老衲侃春秋现在来和大家一起“关注历史,讲述历史,解读历史”

公元626年八月,唐高祖李渊颁布制书,将皇位传给太子李世民, 随后在东宫显德殿即皇帝位,大赦天下。

天下换主了,新皇帝因为大赦和免除各地一年的徭役,因此普天同庆,新王朝沉浸在一片祥和欢乐的气氛中。

就像老百姓家里有了喜事,周围邻居都赶来祝贺一样,北方的老冤家突厥首领颉利可汗与突利可汗也赶来凑热闹了。

但是他们的贺礼并不好下咽,而是汇集了十多万的兵马。此时已经兵进武功,来到了长安的近郊。

隋唐和突厥这位老邻居打交道不是一天两天了。隋文帝时期,为了统一华夏,对突厥大举进攻,大败东突厥,使之称臣。这样他们消停了一阵子。

李渊当年在晋阳(今太原)起兵时时,因为自己的力量严重不足,又怕突厥在后边袭击,于是派和突厥关系密切的刘文静出使突厥,见到始毕可汗,并送上财帛金银,同时约定“要是进入长安,百姓、土地归唐公,金玉绫罗归突厥。”(“若入长安,民众土地入唐公,金玉缯帛归突厥。”《资治通鉴·隋纪八》 ) 这才借来了突厥的精兵和大批的良马。大大的助了李渊一把。

唐朝建立后,突厥自持其功,每次派使者来长安要财物,都非常蛮横无理。李渊则因国家初建,四海未平,一直忍着,不敢与突厥翻脸为敌。

李渊当了皇帝之后,突厥的颉利也继任可汗,他更是轻视唐朝。虽然朝廷给了他们非常多的赏赐,但仍然欲壑难填。

没办法只好兵戎相见了。秦王李世民率百骑,迎击颉利可汗的一万精骑。由于准备充分,又使用反间计,结果在雁门大败颉利可汗。

这成了他一生的一个大耻辱,他发誓这次一定要一雪前耻。

这么办呢?老冤家来了,我们不出面也不是待客之道。但是说实在的,目前无论经济还是军事,都有点捉襟见肘。朝廷真经不起大的动荡了。这个颉利可汗,可真会挑时候!

正在这时,黄门通报,突厥使者求见。觐见的是颉利可汗的亲信执失思力,一进来就趾高气扬的鼓吹“颉利可汗与突利可汗两人率领着百万大军,现在已经来到”。

听到执失思力口吐狂言,李世民斥责道:“我与你们的可汗当面约定讲和通好,现在你们可汗独自背弃盟约,率领前来。你还在这里大放厥词,那只好刀兵相见了。来人,先把这个狂徒拉下去砍了祭旗!”

一声喝令,吓得执失思力两腿不由自主的软了下去:“不是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吗?”

李世民沉吟半晌,冷冷地说:“如果我现在就放你回去,突厥会认为我害怕他们,就更加不可一世了。”

于是下诏,将执失思力囚禁在门下省。执失思力在鬼门关中转了一圈,顿时蔫吧下来。

第二天,李世民亲率文武百官,八千骑兵,三万步兵倾城而出,在渭水河南摆开了阵势。

颉利在河对面,看着唐军熟练地安营布阵,不无羡慕地向突利说道:“若光是论马上的拼杀技术,我们突厥的勇士足可以以一当十;但是要说到排兵布阵吗,我们似乎练得少了些。”

看到主帅这样说,突利心中也画魂,问道:“难道李世民真有胆量和我们一拼生死吗?他的轻骑兵是从不轻易用的王牌,今日也拉出来了。”

颉利和突利最清楚李世民轻骑兵的厉害,因为这支军队的战马就是从突厥买回来的,均是百里挑一的良种,士兵也由突厥的骑手亲自训练。当年颉利还是王子的时候,在雁门就是吃了秦王李世民的亏,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

李世民为自己的轻骑兵倾注了心血。这支队伍的战马不穿盔甲,虽然降低了防护能力,但速度却快了一倍。那不有句俗话“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其实放在冷兵器时代的大兵团作战上也同样适用。李世民平日征战,很少使用这支部队。一旦使用,必起到奇兵之效。

李世民来到河边,一扬马鞭,长声笑道:“颉利可汗,不知你千里而来,有何贵干?”

突利在颉利身后冷笑道:“大汗,要不我隔河一箭射死他算了?”

颉利摇了摇头,道:“算了。你忘了,我们的第一勇士当年就是死在他箭下的?还是看看再说。”

说完颉利越众而出,单骑来到河边大声道:“听说世民兄荣登大宝,小弟甚为欣慰,不枉你我一番辛苦,此次带孩儿们来,一是为了给兄贺喜,二是塞外苦寒,想请世民兄将长安让一块出来,给小弟留个住处。”说完回头一望,马鞭一挥。

仿佛听到了号角声,突厥的军队立刻动作起来。第一排将士齐声呐喊,马人立起,前蹄腾空,不等落地,第二排又一声呐喊,勒马而起,一排排传将下去,象波浪一样此起彼伏。

颉利看了一眼自己精心训练的成果,觉得很有成就感。

李世民一看身边诸将有些瞠目结舌,知道是被这阵势给吓住了。微微一笑,故作轻松的说道:“突厥兵确实骑射精湛,但你们发现没有,他们以人马掀波浪的,只是最前边的不足一百排,后面的就是虎头蛇尾了。朕有理由相信,他们训练有素的不足三万人,其余的都不足论道。”

看到自己这边的表演没有起到应有的震慑效果,李世民他们在哪里指指点点,说说笑笑的样子,弄得颉利可汗有些郁闷,顿时自己心里也没了底,回头问突利道:“你看李世民到底是什么意思?是虚张声势还是有恃无恐?”

突利皱眉道:“ 李世民行军一向出奇制胜,他幽州有十万兵众,渭河南有四万,与我军兵力大致相当,虽然不如我军强悍,但他们怎么会暴露全部实力?只要他再隐藏十万奇兵,我们就很难对付了。”

颉利此时心中也没了底。派去的亲信执失思力本来是要让他探一下长安城中的虚实,谁知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听到突利这么说,也有些满脸忧郁的说:“我们是为财物而来,又不是来拼命的。只要他多出金银玉帛,我们退兵又何妨?不然若他退守高城,我们带粮不多,附近又没什么粮草可抢,十多万人马吃住都是问题。”

突利也笑道:“李世民刚刚登基,签个城下之盟已够难为他,我们留个面子给他,下次再来给他找点麻烦。”

颉利手一挥,突厥骑兵齐声喝道:“大汗万岁!”

然后静下来,再不发一点声音。

这时,一名突厥将领来到渭河北岸,隔河喊道:“大唐皇帝陛下,可汗请您面谈。”李世民打马向河边奔去。

第二天清晨,当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颉利由突利陪同,李世民由秦琼陪伴,从不同的方向到渭水桥两侧。

按事先约定,双方士兵都退到三百步外。一匹白马拴在桥中央,一边摆有香案。一名大唐礼部官员在差一刻辰时,以尖刀将白马刺死,用盆接满马血,放到香案上,退了下去。

为表示没有携带武器,李世民同颉利都穿紧身麻布战袍,两人缓缓登上渭水桥。

辰时到,李世民用左手食指在盆在蘸了一点马血,在右手心划了一个圈,颉利也在右手心划了一个圈,然后两人将右手举起,慢慢合在一起,两边大唐将士与突厥将士同声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两人手分,颉利轻声说道:“世民兄似乎削瘦了,大唐事务繁杂,还要多多保重。”

李世民也轻声道:“塞外风寒,你也有些苍老了。”

也许下次再见时,依然要拼个你死我活,但此时此刻,两人却说的都是真心话。

两人凝视对方片刻,又同时分开。

两人各点燃一炷香,插进香案上的香炉里。

李世民朗声道:“大唐天子李世民,谨对天盟誓,与突厥永结兄弟之邦。”

颉利亦朗声道:“突厥可汗颉利,谨对天盟誓,与大唐永结兄弟之邦,即刻退兵。”

盟誓完毕,颉利再不回头,扭身便走。

颉利一声令下,中军起动,马蹄声振天而响,一盏茶功夫便已远去,只在天过腾起一片烟尘。而李世民站在渭水桥头,一直目送他们离去。

结语:这次智退颉利可汗,展现了李世民的神勇。其中许多地方可圈可点。

(一)颉利可汗入侵,就是奔财物来的。由于自己即位的时间太短,国家尚未安定,百姓并不富足,一场大战下来,必定劳民伤财,百姓承担不起。“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

(二)扣押执失思力,是让颉利知道,我并不怕你。你敢亮剑,我便会拔刀。

(三)出动轻骑兵,故布疑阵,正合了《孙子兵法》中“兵者,诡也,实则虚之,虚则实之”战术,让颉利不敢轻举妄动。

(四)单骑赴会,表现了李世民的个人英雄主义。李世民本身武艺高强,其剑法高超,箭术更是超绝,都是刀口舔血之人,谁怕谁?

(五)歃血为盟,暂时保证了边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为以后更能有效歼敌,赢得了时间。

后续:渭水之盟后,颉利可汗献马三千匹,羊万口,赎回了执失思力。

公元630年,经过五年的准备,唐朝大军开始了对东突厥的征战。李靖、李勣率领的大军发动定襄袭击战,颉利大败退屯铁山,唐军紧追不舍,夜袭阴山后颉利大败被俘。

颉利可汗被俘后归降,被封为归义王、右卫大将军,突利可汗随后也归降,被封为北平郡王。再后来突厥名将或首领包括执失思力、阿史那社尔、阿史那思摩以及契苾何力等悉数归降,都受到唐朝的重用。

李世民的文治武功开始发力,向“天可汗”地位进行了勇猛攀登。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新唐书》宋·欧阳修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老衲侃春秋


李世民是唐朝及整个古代中国最杰出的军事帝王,他出生于关陇集团的唐公世家,得益于优越的家族条件,他少年时便文武双全,后反隋义军涌起,天下大乱,李世民帅军经历了多年的军事战斗,剿平天下,军事能力日臻化境。公元626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在长安宫城北门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八月九日,李世民登基,史称唐太宗。得知唐帝国的权力变更,颉利可汗发兵十余万人,南下进攻泾州,攻至距长安仅40里的泾阳,京师震动。此时,长安兵力不过数万。唐太宗李世民凭着过人的胆识和出色的谋略,一边下令长安城戒严,一边调集军队进行防御。军队未聚,李世民涉险,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6人来到渭桥,隔渭河与颉利可汗对话,怒斥颉利、突利二可汗背约。颉利可汗见到唐军军旗旌盛,李世民帝王威仪,心中恐惧。遂签订渭水之盟而返。

李世民仅凭皇帝仪仗队和个人威严,便退却敌军十几万,体现了高超的斗争艺术。

大概有这几方面的原因:

1.李世民过人的胆识和凌人的帝王威仪令突厥可汗心生胆怯,在气势上震慑住了对方。

2.李世民同时进行了军事布局,虽然只带数人,但他有强大的统一的大唐做柱石,因此能从容应对。

3.执失思力被擒削弱了颉利可汗进攻的决心,胜利无望,加之他此次南侵并无明确目标,因此占到便宜后便退兵。




玉凤仪凰


看到这个问题,夜狼哑然而笑,想起了周星驰影片《国产凌凌漆》中的经典画面:凌凌漆要被金将军的手下执行枪决,前面几个想逃跑的施出了通天本领,结果也只是人头落地,到了小漆这里,却只使了简单的一招——贿赂

同样,公元626年秋,面对突厥十万大军的兵临城下,李世民只是用了简单的一招:手提钱袋子,低头当孙子。

此时正值大唐内乱,李世民刚血洗唐宫,大唐政局不稳,长安兵力空虚,突厥突然发难,还美其名曰给老皇帝和建成太子找公道,无论实力还是道义,李世民此时若以硬碰硬。

但他看准了敌人的终极目标,突厥人不是活雷锋,大老远跑来管李唐的家事,同时突厥人对中原也没有后来如辽金蒙古那样的指染中原的领土企图。突厥人唯一的目的就是贪图中原的财富和美女罢了。

李世民敢单刀赶会,是因为他选择忍,忍突厥人的气势凌人,忍突厥人的落井下石。

所以从李世民来讲,他可不认为在渭水之畔的表现是智勇双全(那只是出于官方宣传的需要),相反,他认为是他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耻辱。

作为一个马上起家,疆场一向勇向无前的马上皇帝,渭水之畔所受的耻辱,他必须得让突厥人还。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太宗皇帝只用了三年,等他缓过了气稳定了国内局势,派出大唐双李(李靖、李勣)向东突厥发起了强大的攻势,隋末唐初不可一世东突厥在大唐闪电式的打击下,三个月的时间就宣告灭亡。把东突厥首领颉利俘虏到了长安吃牢饭。

这就是李世民能成为千古一帝的地方,在于他能柔能刚,能进能退。更在于他能知耻后勇。

自欺欺人,认为能用金钱换和平是智勇双全表现的,那是后来赵家的皇帝真宗仁宗徽宗之流。

幸亏李世民不是。

答疑人:今日头条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编夜狼啸西风


夜狼文史工作室


他凭借皇帝的仪仗队和个人的威严在城墙上痛斥可汗而息兵。


难忘历史的改变


只想说,中国历史上或者世界历史上有哪个皇帝有这样的气魄和度量?在一般人来看,这是送死的行为,然而太宗镇住了强大的突厥。少数民族有没有领土野心是看强弱对比,那时五胡乱华才刚刚过去。


longzyo8


他能有什么本事退敌?这就是历史上传说的渭水之盟。这家伙卑躬屈膝奴颜媚骨。不断的说着好话。最后的结局是。花钱买平安。女人换和平。他同意了突厥人所有要求。给他送出了大批女子。并且搬空了以前隋朝的宝库。所有的金银财宝任取。人家是心满意足得意洋洋的离开的。因为这次巨大的耻辱。这位唐太宗李世民这才开始励精图治,训练军队。多年以后,阴山一战。报仇雪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