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美军只在夜间发射战斧巡航导弹,这是为什么?

蜀中行讲武堂


美军昼思夜想的就是如何最小伤亡和最低代价,打赢现代化战争。所以,这种脑子也用在了发射战斧导弹身上。

其实这里面存在几个因素的考虑:

首先,技战术要求考虑。对于“战斧”巡航导弹本身来说,属于低空中速小目标性质,尽管本身具备地形匹配和对敌假想防空阵地进行规避。但是仍然属于比较容易拦截的目标。在夜晚发现难度大,尤其是暗夜条件下,战斧飞行高度低,100米以下很难提前探测到,目视发现困难。有助于提升突防打击概率。尽管如此,我们也得补一句,尽管美军在战斧设计上费劲心思,但是就打击叙利亚情况下也损失极大,因此暗夜发射条件只是一个相对条件,而不是绝对条件。

其次,参战人员生理和心理考虑。最主要考虑到被打击方的心理问题,战斧一般从发射到命中目标可能在30到45分钟的时间,因此打击目标的时间通常会选在,2-3点发射,3-4点达到目标。这个时间是作战人员最容易疲劳的时间,夜班也一样。而且要打击人员密集目标,这个时间也是睡觉最不容易醒的时候。能够造成最大的杀伤可能性。

还有一点,被打击方的心理承受力的考虑。在凌晨时分吗,听到突然的爆炸声和熊熊的火光,没有什么事情比在懵灯状态下看到这样的情况更刺激人精神的办法了。

因此,用战斧打击目标选在午夜发射,也是美军精打细算,盘算许久的结论。

以上内容仅为个人一些简单的认识和想法,供抛砖引玉,欢迎更多讨论和交流互动。

军事天地


战斧式巡航导弹是美军开发的纵深打击武器,这种导弹采取低空亚音速突防模式,最大飞行距离可达2500公里。由于导弹使用的是惯性制导加地形匹配或卫星全球定位修正制导技术,因此不管是白天发射还是晚上发射,导弹本身的打击效果差不多都是一样的。之所以会出现导弹经常在半夜发射的情况,主要还是受人的因素影响。

资料图:战斧式巡航导弹

站在战术角度讲,选择在半夜发射战斧导弹,本身就有助于提升导弹的生存能力,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半夜时分目标的防御工作都会比较松懈,拦截反应也会变得迟钝,导弹打击效果将能够得到有效提升。而且战斧是亚音速低空巡航导弹,如果白天发射,一大批战斧飞过去大家都看得见,到了半夜除了战备值班人员其他人基本都睡了,而雷达又很难照到低空飞行的战斧,被发现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这里补充一个例子:以色列曾经选择在早饭之前进行一次空袭活动,结果空袭对象的指挥官和飞行员刚好在准备吃早饭,他们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停机坪里的飞机大部分已经被以色列直接摧毁,这就是善用时间段带来的战果加成。


资料图:美军夜间发射战斧

另外,美军发射战斧导弹实际上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先经过指挥官决策,并提交给司令部评估是否有必要实施打击计划,在确认方案的可行性之后才会派遣任务行动载体平台(战斧是通用巡航导弹,用于发射战斧的可能是军舰和潜艇,也可能是陆基发射车和空军飞机),而接受任务的导弹载体平台还需要做好准备,随后才能发射导弹。由于指挥决策往往是在白天进行的,因此等到导弹可以发射的时候,往往也就是下半夜的事情了。


资料图:美军夜间发射战斧导弹

另一种可能的情况,就是东半球和西半球时差产生的昼夜分别影响了我们的认知。因为美军发射战斧的中东区域处于东半球,而发出指令的司令部却位于西半球,这种地理位置的差异,也会让我们习惯性地觉得美军只在夜间发射战斧巡航导弹。实际上对于西半球的决策者们而言,这个时候可能是大白天。


白虎堂


战斧巡航导弹最大射程2500公里,最大时速891公里,弹头命中精确从最初的10米改进为1米,具有很强的低空突防能力,是美国从敌防御火力圈外投射的纵深打击武器,能够自陆地,船舰,空中与水面下发射,攻击舰艇或陆上目标。


从公开报道中可以总结出,美国用战斧导弹打击对方时,不管是潜射、舰射还是空射,大多选择在夜间。今年4月6日20时至21时之间,美军位于地中海东部的两艘驱逐舰发射了59枚战斧式巡航导弹,打击叙利亚中部的沙伊拉特军用机场。2003年3月25日晚,美军分别从红海和海湾发射20枚战斧式巡航导弹打击巴格达及其周围地区的军事目标。类似例子不胜枚举。


战斧巡航之所以多在夜间发射,不外乎三点原因。第一就是有利于保持打击突然性取得最大毁伤效果。我们知道,战斧导弹具有较高的精准度,由于其导航复杂性,其命中精度并不受白天或黑夜影响。但是,夜间一般都是对方警惕性最差的时段,这个时候人们的警惕性比较差,防御工作都会比较松懈,拦截反应也会变得迟钝,在夜间使用战斧巡航导弹,有助于提升导弹的生存能力,可以达到突袭的效果,让对方预警、防空等系统等来不及作出反应。

第二个原因就是,战斧巡航导弹一般攻击的是具有较高军事价值或者政治价值的目标。白天这些目标可能处于机动状态规避打击,但是到了夜间,这些目标特别是飞机、大炮等武器装备基本都会归位,相对来说比较集中,这个时候用导弹突然发起袭击,可以最大限度摧毁对手实力。


第三个原因与战斧导弹载体有关。F117隐身飞机是战斧导弹的空中发射平台,尽管这款飞机隐身性较好,但是白天在对手空域飞行时,仍然有被发现的可能性,而在夜间则可以增加对方发现的难度,从而规避被击落的风险。


大国策


防止敌军用竹竿捅下来



华智观点



Aranel


这是因为战斧巡航导弹太贵了,美国也吃不消拿巡航导弹给敌国耕田犁地。巡航导弹只是先锋,用来打击一些相对比较危险的军事目标,比如导弹基地,空军基地,机场等等地方,这些地方有大量的防空设备会威胁到战机的生存,所以只能用相对战机来说比较廉价的巡航导弹来替代。

正常来说,发动空袭的主力依然是战机。在巡航导弹打掉那些敌方前沿军事基地以后,美军的战机就会同时到达,然后展开轰炸行动。以美军的f15战斗轰炸机为例,该机有11个外挂点,一般战斗的时候可以挂载8枚炸弹。f15每小时的飞行成本是3万美元,8枚炸弹的造价在24000美元左右的,如果是激光制导的则价格翻倍在50000美元左右。合计5~8万美元。而一枚战斧巡航导弹的造价是150万美元,价格差了相当于贵了20倍,而投弹量是8比1。等于说,用巡航导弹投弹比战机投弹的价格总体高了150倍左右。

战机选择夜晚发动空袭的好处有三个,一个是夜晚的时候容易混乱,只要袭击了敌方电厂等地方就可以造成全城黑暗然后害怕恐惧,这时候精神状态就会容易松懈,夜黑风高好干坏事;

其次,轰炸效果容易识别,哪里有被炸了就是一堆火在那里,可以通过卫星等方法识别拍照下来,进行比对,方便下一轮轰炸行动;

第三点就是躲避防空武器。能够对战机威胁的武器很多,对天扫射的重机枪也是一种防空能力。在打掉敌方防空雷达以后,敌方高炮就是唯一对战机威胁的武器之一了,为了将风险降低到最低,基本上都会选择夜袭。


优己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主要就是两点原因。

第一,增加攻击的成功率。

其实反巡航导弹,最重要的不是所谓拦截击落,而是在于探测到导弹。

而探测巡航导弹并非依靠单一平台,是有一整套完成的探测侦查体系。

这套体系原则上可以全天候作战,但在夜晚的效果当然比白天要差一些。

这样一来,巡航导弹的攻击成功率自然要高一些。

而对于巡航导弹自己来说,白天夜晚攻击的区别不大,自然要选择也晚了。

第二,尽量减少误伤平民

目前英美作战,都会尽量避免杀伤无辜平民。

巡航导弹主要攻击固定目标,攻击前选择目标是很谨慎的,尽量会避免误伤平民。

但是,如果是白天,就存在平民四处活动,被误伤的可能。

而夜晚普通平民都在睡觉,误伤可能性就会降低。


萨沙


美军战斧巡航导弹,是一种昼夜作战、具备全天候能力的先进武器,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都可以发射攻击敌方目标。

因此美军可能选择敌方最为脆弱的时刻,实施战斧导弹打击。例如夜间较多敌方人员回到营地休息,这样导弹攻击可能获得更大的战果,在这一情况下就会进行夜间攻击。

2017年4月7日,美军进行了一次典型的夜间战斧导弹攻击。美海军两艘导弹驱逐舰,在7日凌晨向对叙利亚一个空军基地发动战斧导弹攻击,美国总统川普事后致电给两艘军舰的舰长,感谢他们的指挥与全舰官兵快速反应。其中一艘由女舰长安德莉雅.斯洛指挥。

位于地中海的美国海军第六舰队DDG-71“罗斯”号和DDG-78“波特”号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在凌晨时刻向叙利亚霍姆斯省沙伊拉特空军基地发射导弹展开空袭,以15秒一枚的射速,发射59枚战斧式巡航导弹。

这次袭击锁定川普指控对叙利亚平民发动化武攻击的阿萨德政府军空军基地机场设施和跑道。

夜间攻击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地方借助目视进行搜索跟踪的防空武器,例如较为简单的高射炮、机枪等等无法正常使用,因此战斧导弹突破敌方防空体系的能力显著上升。

战斧是高度精准的制导武器。当时美国官员表示,被战斧导弹锁定的叙国基地相当小,59枚战斧能对那座基地造成严重破坏。战斧导弹的制导能力来自于惯性导航、地形匹配跟踪、GPS卫星定位修正,因此完全不受白昼或者夜暗条件影响,每一天的任何时刻都可以准确命中。

它是一种亚音速、使用喷气发动机推进的导弹,可在离地约几十米的低空飞行。它可以从许多平台上发射,通常利用舰艇或潜艇进行发射。每枚战斧要价141万美元。据称,美军对这一导弹设计进行多次升级,单位价格及组装所需时间大幅降低,最新的战术战斧版本价格降到了57.5万美元。


加特林



美军又在叙利亚使坏了~

对于我们90年代成长起来的人而言,美军在南联盟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中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的镜头是少年时代挥之不去的记忆,“战斧”导弹划破夜空的场景也是我们对“现代战争”、“精确打击”最早的、最直观的认知。

那么美军为何往往选择在夜间发起“战斧”导弹攻击呢?这是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一是突防的需要,二是战役突然性的需要,三是三军联合攻击的需要。

我们先说“突防需要”,众所周知“战斧”导弹作为一型依靠GPS/地形匹配制导的巡航导弹,其引导并不依赖于光学/红外设备,发射条件对于气象、时间要求较低,导弹具备全天候攻击能力。相对的,大多数国家的防空网络由于无法做到全天候覆盖,大量的防线缺口依然有赖于光学指挥仪乃至目视引导的高射炮/高射机枪填空,在夜暗条件下这些防空武器的工作效率相比白天是大大下降的。

可能很多人要问,战斧导弹发射的时候不是拖着火光吗?那是因为这是发射阶段,使用固体火箭从发射平台上发射,约1分钟后转为巡航阶段,巡航阶段的战斧导弹有小型涡轮风扇发动机推进,导弹带有一对“翅膀”(巡航导弹基本都是如此),基本原理跟飞机一样,为了规避敌舰或雷达搜索系统,此时导弹此时海上可在7~15米高度飞行,陆地可在60米以下高度飞行,飞行时速610-920千米/小时,如此低慢的飞行目标,人品大爆发,用步枪都能打下来(步枪射程400米+)。

    而一般的防空炮都需要通过目视发现并判断目标的高度和航向,从而调整设计诸元,因此夜间击落目标的概率要大大下降。

    “战斧”导弹选择在夜间发起攻击,有助于导弹借着夜幕掩护突破敌方部分防空火力的拦截,极大提升突防效率与攻击成功率;而“战役突然性”需要则是美军充分考虑了人类心理变化与生活习惯之后做出的决策,按照医学研究,普通人在凌晨3到4点之时是决断力、注意力、行动力最差的时段,也是最为疲惫的时段。同时,此时大多数人都在沉睡之中,选择这一时段发起攻击,无疑会极大地起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最后,按照美军使用航母舰载机的战斗原则,舰载机发起第一波攻击的时段也往往是在后半夜4到5点钟,这样完成攻击返航的时间大约是清晨6到7点钟,可以利用初升的太阳回收飞机。“战斧”导弹在夜间发射后,大约可以保证与第一波出动的舰载机同时对敌军目标发起攻击,以求得最大的打击成果。以上几个因素综合考虑,就是美军为何往往选择在夜间使用“战斧”导弹的原因了。


    以上,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探讨。如果赞同我的回答,也欢迎点击关注我的头条号,及时收到更多回答。


    军武次位面


    战斧导弹,是美军研制的舰对地巡航导弹,美国的战斧导弹有三种型号,分别为战斧战略核导弹、对地常规攻击导弹、战斧巡航导弹。近年来,美军发动了很多的战争,战斧导弹都是先行军,率先开路,为美军扫清了障碍。而今年刚刚对叙利亚发动的59枚战斧巡航导弹,更是让人触目惊心!

    那么,数次的对外战争中,美军为何都是在夜间发动战争呢?白天不好么?

    在发射战斧导弹时,发射平台的火力控制系统准备,并执行对地攻击导弹任务。发射平台发射战斧导弹,导弹向前推进,并转变为巡航飞行,然后再预定的路线上飞行。在飞行过程中,战斧导弹利用地形匹配、数字场景匹配区域失联和全球定位系统巡航,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有些战斧导弹为了执行精确打击可以通过与卫星相连达到精确攻击目标。它是一种网状武器,更是一种攻击系统。

    战斧导弹在攻击目标的过程中,在夜间发射,可以做到出其不意,攻击不备。毕竟那个时间,对方很难察觉,这种突袭的成功率很高,让敌人在睡觉中被攻击,不仅仅只是攻击目标,更是一种战术,一种心里上的对战。

    美军在夜里攻击,必须要保证的成功率,可靠性对于美军来说相当重要,美军擅长打有把握的仗,从数次的战争中,美军依靠可靠的情报才得以胜利,然后先发制人,在夜间发动战斧导弹,旗开得胜!

    还有就是夜间发射战斧导弹,善于捕捉信号,能够及时发现是否出现错误或者路线不对,这就和中国发射火箭一样,都是晚上发射,善于捕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