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地冻,A股还有多少煎熬?

天寒地冻,A股还有多少煎熬?

12月12日,室外气温最高只有6摄氏度。虽然我不炒股,但是在一个没有暖气的房间里奋力码字,哆哆嗦嗦的手指敲击油光锃亮的键盘,对于广大投资者在A股市场里面的煎熬也是感同身受。

一句话,身上冷,心里更冷。

入冬之后,寒流来了,股市也是迅速降温了。从10月底形成“政策底1.0”至今,在百点区域内的反复震荡已经长达三十多个交易日,横跨近两个月时间。

年底了,资金结算了,基金排名的“暗战”又开始了,机构也不玩报团取暖了。沪市成交金额简直都没法儿看了。

5000亿纾困基金准备好了,深圳“四个千亿”扶持政策要来了,11月社融数据也回暖了。10月末一波给力的政策利好,貌似起作用了。

但是问题在于,政策越给力,通常也意味着问题越严重。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最近媒体开始报道“裁员汹涌”了。三星天津手机工厂被曝12月31日停产;知乎被指大裁员人数超300人……

联想到国家前几天出台的“稳就业”政策,你大概也对当前的实体经济的冷暖有个自己的判断了。

更有力度的减税降费措施还是值得期待的,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号角,“政策底2.0”大概率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挺过这一波寒流,我们这边的室外最高温度短期内还有回到13摄氏度的机会。

从短期看,由于缩量比较明显,多空双方都无心恋战。做空动能不足,A股应该是跌不动了。如果再有给力的政策推一下,走一波短线反弹还是可以的,只是没有资金合力,年末反弹行情的高度一向有限。

从中期看,“政策底2.0”的形成也有望带领A股走出一波“小阳春”行情,不过这也得等到明年年初资金面富裕、各路人马都蠢蠢欲动的时候。

从长期看,“政策底”之后才是“市场底”。在这两个底部之外,还有一个上市公司的“业绩底”,它可能会出现在市场底之前,也可能会出现在市场底之后。当市场底和业绩底都出现之后,波澜壮阔的牛市基础就更加牢固。

2008年以来的两次底部

2008年10月底,上证综指最低到达1664点。

那是一次和美国次贷危机同步下跌的超级熊市,从6124点开始急速下跌。2008年9月出台降低印花税政策,汇金公司直接入市,国资委支持央企增持或回购股份,2007年10月数次下调利率包括准备金率,此时几乎所有的政策手段已经用到极致,而所有的支撑点位全部跌破,直到11月初出台“四万亿”投资计划终于扭转了乾坤。

直到2009年1季度,上市公司业绩增速下行的趋势才结束。


天寒地冻,A股还有多少煎熬?


所以,彼次“政策底”之后1个月市场才见底,“市场底”之后5个月,才看到“业绩底”。

再来看2012年12月,上证综指最低到达1949点。

当时,“滞胀”阴影笼罩国内。2012年4月,新股发行新规颁布、交易所降费、提高外资持股比例,央行从5月到7月连续三次降准降息,9月份险资3天狂购百亿。但指数下滑的脚步并没有停止。

但是业绩底在2012年3季度已经出现了。之后,2013年6月,股指又下跌到1949点附近,形成双底。


天寒地冻,A股还有多少煎熬?


彼次“政策底”之后5个月市场才见底,但“业绩底”提前“市场底”3个月出现。

政策底出现后,市场依然下跌或盘桓,直到几个月后形成真正大底,是正常现象。

关键是:啥是政策底,是资金驰援、公司回购、险资外资出手、养老金入市、降印花税、降息降准,还是万亿级放水?反正牌就是这些,有些能打有些不能打,得判断政策容忍的底线。

业绩底或先或后出现,但由于股市作为经济晴雨表有先验作用,所以市场底往往会提前,等你看到业绩底,怕是市场见底已经半年了。

现在,咱们只有政策底,所以说,A股市场真正的“春天”,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