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这部电视剧真有大家评价的这么深刻吗?

智为天下


几次在头条里看到关于《天道》的观后感提问,我也谈一下我的体会,可能比较肤浅。

这部电视剧是10年前拍的,不记得什么时候看的,但映像非常的深刻,首先是通过这部电视剧认识了女演员左小青,从此就喜欢上左小青了,搜了好多她的作品观看。她的演技确实不错。

回到电视剧里来吧,大概的记得些剧情,觉得王志文演的丁元英一个地道的孤独者。他的身上充满了"不合时宜",但同时这满目的"不合时宜"对周围的人又有着神奇的吸引力,让接近他了解他的人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他有文化,聪明,可以说是运筹帷幄,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一切都按他设计的发展。而左小青演的芮小丹年轻,漂亮,是一个睿智的女人。她懂丁元英,和丁元英配合的严丝合缝,最后做了好多别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事。总之,这是部值得认真看的电视剧。

我说完了,该去重温该剧了。








lcl258258


谢邀!
我是杨拾郎,说起《天道》这部电视剧是深刻之处,拾郎在今日头条上发过116篇《天道》读后感,在评论区出现得最多的是丁元英的一首自嘲:
本是后山人,
偶做前堂客。
醉舞经阁半卷书,
坐井说天阔。
大志戏功名,
海斗量福祸。

论到囊中羞涩时,
怒指乾坤错。
可见大家对《天道》的喜爱之情,可见丁元英的十足的个人魅力,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我们这个民族总是以有文化自居,却忘了问一句:是有什么文化?是真理真相的文化还是弱势文化?是符合事物规律的文化还是违背事物规律的文化?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皇恩浩大的文化,它的实用是以皇天在上为先决条件。中国为什么穷?穷就穷在幼稚的思维,穷在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上,这是一个渗透到民族骨子里的价值判断体系,太可怕了。
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这是一个沉积了几千年的文化属性问题,非几次新文化运动就能开悟。

文化属性:

芮小丹问,文化属性?没听过这个词,这个很重要吗?
《天道》中王志文饰演的丁元英说,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
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孝道:

讲责任本来就已经错,说孝道再加个美德就更是错,那应该是血缘关系的本来,本该如此!孝顺是到底个什么东西?是美德,是非得把所有的干净地儿弄脏了,才踏实的东西。
如果我孝顺的口碑,是以我父亲的痛苦和尊严为条件的话,我就真不知道我是个什么东西了。
养儿防老,那父母就是你天然的债权人。而且这种感情比山高比海深,你永远想的就是还债报恩,所以这种文化就让每个人都直不起腰来。而老人越是觉得养儿防老,就越容易觉得吃亏,心里就越苦。

五台山论道:

这段是经典中的经典,也是拍成电视剧被删减得最多的地方,五台山智玄大师是如何评价丁元英:施主身上乃三气居中,三分静气,三分贵气,三分杀气;还有一气住与身中,游离心外----痞气。
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 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恶果者有信无证,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 不戒,如是涅槃。
以贫僧看来,施主已经踩到得道的门槛了,离得道只差一步,进则净土,退则凡尘,只是这一步难如登天。

布局思维:

在丁元英的布局中,丁元英从目标,结果进行倒推,用哪些城市做托,什么时间在哪个展厅做声势,甚至连对方起诉,打官司都是预计好的,所有的设计都是预期的,包括对刘冰,叶晓明,冯世杰他们的反应也有所预测。
丁元英不仅仅精心设计了这个布局,而且对过程中的人、事、物做了预测,留存了一定的变量,并且有做好了相应的对策。丁元英用这种布局迅速完成了三级跳,让格律诗这匹黑马,仅仅用了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就走到了其它品牌多年都没有走到的位置。
世界上最厉害的不是招数,不是策略,不是金钱和权力,而是……
一种思维方式,掌握它的人都是商界高手,明白这些思维模式的人都可以倍增时间,倍增效率,并且能让你看清一切布局中隐藏的秘密……
它到底是什么?为啥能具备这么大的威力?……
p.s.转发本文后点开拾郎头像,私信【天道】,系统会自动回复给你高清版,有声小说版,以及电子书版《天道》p.s.如果你渴望了解【天道思维】,天道人物解读,转发本文后请点开我的头像,最底下的菜单栏有《天道秘维》

杨拾郎


《天道》是近年来少有的高品质作品,我个人非常喜欢,其中三个重要的桥段就可以概括这部电视剧的精华。

第一个精华的部分是,整剧刚刚开始的时候丁元英和韩楚风在酒店里喝酒聊天,讲到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的诟病。比如中国人喜欢“依靠”: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等大家习以为常的观念,但是正是因为有条件可以“靠”,所以我们很难形成一种个体的强势文化。还有“青天大老爷”的文化,老百姓很多时候把自己的命运,放在一位小概率出现的青天大老爷身上,小概率发生了,自己才有可能被公正的对待。

第二个精华桥段是,丁元英的父亲得了重病,在家庭讨论中,提出养儿防老是一个远期交易。如果父母养儿是为了防老,那么父母对于儿女的爱就不是无私的。本剧用了一个,我们过去想都不曾想过的概念解读亲情,所以我当时看到这段电视情节的时候,产生了强大的心理震撼,对价值观的冲击巨大。

第三个精华的片段是,丁元英在寺庙里面跟老和尚坐而论道,成为了整个作品的点题部分。论道的过程其实是为了引发舆论争端的,让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对比的论点浮出水面。

每个人强势文化的理解都不一样,我对强势文化的理解就是“心想事成”,想要什么结果就为这个结果去努力,最后达成目的。而弱势文化往往是,在想要结果之前,先去找各种各样的因素,各种各样的条件以及理由之后,才开始的迈出第一步,甚至最后没有结果也是因为没有天时地利人和,是命运使然。



书生讲电影


第一次看这部电视剧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初看之下并没有太深刻的印象。但是有一个很特别的感觉:这应该是一部有点超凡脱俗的电视剧,说不清道不明。

直到差不多五年之后,有一次与一个学生聊天的时候,无意间说到此剧,该学生对此剧评价甚高,还强烈推荐我去看原著小说,并且没过几天,他便从家里的书架上把电视剧原著《遥远的救世主》带给了我。

小说作者豆豆传闻是建国初期某著名敏感人物的后人,我没有去考证过,不敢下结论,也不方便点名道姓。看了电视剧,再去看小说,然后又去看电视剧,似乎有点开窍的感觉,但是也仅仅是一点点而已。

坐而论道容易,言能践行颇难。男主丁元英生活中是一个痴迷音像的土匪级发烧友,为了一个承诺铸就了一段杀富济贫的商战神话,同时也演绎了一段超凡脱俗的天国之恋。

说的过分一点,男主特别符合现代社会“高逼格”特征的人物形象。王志文整个人的形象就让人感觉特别高级。之所以大家都觉得该剧深刻,可能是因为人们都在寻求各自人生的“道”,悟道与践行孰先孰后、孰轻孰重,可能是困扰许多人的难题。

剧中丁元英与高僧智玄大师的对话也堪称经典,丁元英首先给了智玄大师一首自己写的词:《悟》

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

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净,红尘不染性空。

幽幽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

后来又说了如下一段话: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 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恶果者有信无证,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 不戒,如是涅槃。

最后智玄大师感叹:“以贫僧看来,施主已经踩到得道的门槛了,离得道只差一步,进则净土,退则凡尘,只是这一步难如登天。”

以上都是个人见解,欢迎讨论交流。


那些影像


豆豆的三部小说,都是用于承载表达思想的,而不是给你讲故事的。

我最初看了几遍,都总觉得哪里有不对劲的地方;文笔好像一般,细节描述非常少,感觉很糙,很干巴的感觉,有些细节不是完全能经得起推敲。

后来算是看明白了,我觉得豆豆根本就不是一个作家,她是有着自己对社会,对宗教,对人性又着独特见解的一个人;她想表达她的这些思想,她的这些理念;所以才写了这些小说。小说只是架子,只是为了把枯燥的思想描述显得更加有意思一些,更加落地一些的手段而已;她本身是没有那么在意的。就像《天幕红尘》中叶子农的爱情,描述极少,劳务移民也罢,老九杠子面也罢,也只是为表达因果关系,见路不走的思路而设定的故事情节而已;换成其他的案例也是一样的。 《天道》也是如此,想说的是文化属性,想理清楚的是儒释道、上帝、救世主和社会关系之间的乱麻一样的关系,炒股,王庙村的神话只是为了验证落地这套思想的设置的场景;芮小丹的出现也只是作为旁白为了更加清晰深入解读解释这套理论思想,总不能设置丁元英自己说吧。

当从这些角度去看的时候就非常清楚了,作者想展现想探讨的是思想,是弱势文化属性,是儒释道上帝真主的思想基础,而不是具体到哪个人物,哪个情节,毕竟只是小说而已。


三万公尺


这部电视剧的原版小说是我刚上班的时候看的,距现在也有近十年了。初看的时候颇觉惊艳,对文化,宗教,商业的很多定义都是特别独到的。尤其是杀富济贫,用格律诗反杀乐圣的那一段,触动了很多人的G点。中肯一点说,是一部可以一读的小说。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包括读书量的增多,再去回味这部小说,就会发现,这部小说只是作者一厢情愿为自己构想的一个美女英雄的故事而已。而且细细地回想,女主有恋父情结,而男主其实是一个避世之人。而且,里面大段大段的概念性描述,对文化宗教解释,其实仔细深读就会发现,经不住推敲。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吧: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这句话很多人觉得深刻。觉得一句话把所有宗教都概括了。那个这么说的人,您吧伊斯兰教搁哪?踹门就喊大音希声,赢下辩经大会的花招,也就能好使一次吧?不钻牛角尖,就事论事的说这一句,神即道,说的就是神即是天道,那么道是什么呢,下一句解释了,道法自然,天道遵循的是自然,自然之外的呢?一句很突兀的:如来,照脸甩来。不明白了吧?如来是什么?说来说去也没解释明白。诸如此类的话很多,比如芮小丹去见她父亲,她父亲在拍一个电影还是电视剧,父女之间的那段对话,无非就是表述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现实即是定义的再好也无法和飘渺的理想相比。然而小说用了一大段芮小丹的话来问答她父亲。这里面需要迫切被父亲认可的情绪跃然纸上。至于小说中的商战,一开始具体如何操作能让丁元英的私募像提款机一样从中国股市赚钱,并没有具体描述,这个可以看作是情节需要作者设计的。后来的格律诗反杀乐圣就有点玄了,仅凭丁元英设计的一套hifi音响,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几天之内就放到了一个民族品牌,而且,追究一下细节,格律诗充其量就是个村办企业,音响的很多零部件都是王庙村的村民手工生产的。有一点点制造常识的人都知道,作坊式手工生产是无法和工厂流水线相提并论的。格律诗的这个产品怎么可能一举击垮乐圣多少年的积淀。还有很多这样不经推敲的细节,就不一一赘述了。至于对人性的描述,这么评价一下:你先射箭再画靶,能有不中红心的么?最后点题:电视剧不错,小说也可以一读,但捧为神作的话,还是多读些书再下结论吧。


御风缘




1、《天道》究竟想要表达什么?

这部电视剧,代表的是我们的文化被破坏以及外来文化也就是中西文化冲突中,城市精英阶层所表现出来的迷茫、软弱、痛苦、反思等,最后就是城市精英们的文化沉沦。因为只有沉沦的人,才会渴望被救赎。在作者看来,中国文化是弱势文化,西方文化是强势文化。为什么呢,因为环境事实说明的。还没打从娘胎生出来就开始英语胎教了,都过一些别人的节日等等现象。

2、文化贫瘠导致思想空虚

在这部电视剧里面,主人公丁元英一遇到精神思想方面的事儿就跑到秃驴庙里面,找要饭的大光头猩猩论道,可问题要饭猩猩会给你讲一些空,空就是一切。放下,可怜的人们,然后他一边又积极的把别人放下的揣到自己兜里,指望这些人指点迷津那就彻底的更加迷茫困惑最后沉落了。从这点看,其作者和金庸大侠有着同样的嗜好。在金庸的书里面登封的要饭猩猩乐园,永远是排第一位。其实这就是会道门下水道文化的制造者,同时失道才让这些垃圾肆意盛行。

3、大杂烩人生

文化贫瘠的大环境里,读书很多,想法也很多,却都不得要领,为什么?跟读的什么书有关系,如果读一些离道悖德的妖书,越读的多越智障,终得正门而入。大半生过去了,虽然表面看着获得了成功,但是精神深处却找不到依托,精神空虚,差不多就是精神疾病。有病了找一些杂七乱八的下水道垃圾炖一锅大杂烩,以为这就是拯救,以为这就是人生。

4、真正的救赎在哪里?

除了自救,没人能救他。要自救就要从下水道里钻出来,从文化的废墟中站起来,回归本源,重回华夏文明,找到自己的根魂魄,不再以一个文化无根无家无魂魄的精神流浪儿审视并自居。这样后自然就不会再寻求救赎。因为他不再是一个文化病人,找到了自己文化的家,从此不再流浪,也自然有了快乐。


崇儒


个人认为,写书的豆豆并没有大家想的这么多,丁元英是有原型的,作者也是根据原型改编的,正因为作者对儒释道研究不怎么精深,再加上原型是在国外生活多年的金融行业人士,金融这个行业本身就有一个索罗斯是学哲学出身的,却在金融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索罗斯这个人本身争议就很大,很多地方与丁元英的价值体系有相通之处。作品夹杂的很多道德价值观是西方的,揉合了对东方传统文化的批判,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含有基督教,道教,佛教三教的意思。丁元英扶贫的村有教堂,当地人信仰基督没有脱贫,芮小丹发慈悲救助,丁元英利用法律,市场,营销,资金,产品,技术等等之间的整合来激发当地人自救,所谓天道就人自助则天助之为道,又暗合道教的道法自然。什么是自然?丁元英采取的办法类似于一群野狗采用掏肛战术放倒野牛后吃肉的招数类似,残忍,肮脏,卑鄙。但又快捷,直接,有效。符合赚钱本身若合法合理,就无关道德的基本原则,但又与慈善的本心相冲突,为求心安,求证于法师。辩论之后,法师的“大爱无爱”,也赞同他的做法,结果,他就干了。


撼天下


用我自己的切身感受,来说说《天道》主人翁丁元英。因为他这三年特殊的经历我也有过,无论行业、隐居、思想层面都很像,唯一不同的是他乱中取胜,得到找上门的爱情,我却乱中失去所谓的爱情,这就是现实生活与文艺作品的区别。所以我有评判的条件。



《天道》刚出来那会,我还没有剧中丁元英相同的经历,只是觉得这个戏侧重灵魂摆渡的描写,有些深度,感到不错。及至有了三年的相同遭遇后,再回头看一遍,就明显感到该剧的不足,明显的匠气,创作者单薄的生活积累支撑不住厚重的故事。只说三点主要的:



⒈故事的缘起就违背了现代社会的契约精神,告诉人们可以为了个人想法抛弃诚信。剧中丁元英因为不愿为德国人赚中国的钱而单方毁约,经受了三年无事可干的窘迫日子。剧中本来重笔描写丁元英的爱国情操,其实无意表现出了他曾服务的德国公司职业规范,讲信用,守契约,人性化。尽管你出尔反尔单方毁约,导致公司承受损失,但公司对你依然如初,给你足够生活费,保护你的个人财富,满满的人文关怀。


⒉丁元英不是剧中所要表现的那么思想深邃、谈吐高深和大智若愚,神一样的境界,确实是一个剧中定论的“高级混混”,就是个以个人的小聪明而故弄玄虚的股市中介。举四个例子:

一是没有自我生活的能力。一个成熟的智慧男人,必定的会生火做饭,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丁元英就不会,成箱的方便面、茶叶和香烟。悟透天道的人肯定的不是这样。


二是为个极小的面子问题,再次违背职业承诺,帮一个女人操持股票,典型的职业小人做派。这种人没有职业操守,毫无诚信可言,别说不可能悟透天道了,连怎么做人都不会明白。

三是主导扶贫做新项目开发并获得极大成功。如此的跨界操作,能够获得非同一般的成功,只能是神话,现实中是根本不可能的,只能说是创作者在硬生生编故事,意淫罢了。


四是作为一个股市经纪人,在三年内不可能有任何收入的情况下,随意挪用既定的生活费用,没有计划的概念,本身就是一个笑话,也说明创作人根本不懂经济。

⒊贯穿全剧的重头戏是老套的爱情。这个模式无可非议,可这里表现的同样的无厘头,逻辑关系混乱。一个高职家庭出身又有着国外生活经历的女孩子,且不说是多么的聪明、美丽、善良,单是工作性质和教育背景,就不大可能会不管不顾的爱上一个混混,警察与小偷的关系再怎么微妙,也不至于白痴一样贴上去,心里都是有底线的。



佛说:“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很多事情不经历是无法体会到真正内涵。所以我能够评价这个剧和这个人,也就是幻化的理想性描写,故弄玄虚玩深沉,没有深度可言。


普济


《天道》电视剧改编自作家豆豆的小说《遥远的救世主》看过几遍,借以前的文字,再次分享一下,因为我喜欢这样的影视作品和文字作品。更因为这里面的台词或者潜台词,有所感悟……

我想不管是丁元音还是豆豆,诠释的都是某种可为和不可为,某种无为的思想,只是想通过这本书或者这个神话,投石击水,不起波澜也有涟漪,唤起我们的思考和觉悟。就像小说女主角说的,只有我能悟到的,并做到的,才是我的。 所以他们持的还是某种无为而治的思想,那也是对自然宇宙的敬畏,对人性的敬畏,对不可测的敬畏,敬畏的意思可能就是某种尊重,融入,判断,把握,使用,无为而无不为。

比如丁元音就正天集团的人事竞争,就是某种无为而治的体现,让两个付总裁先互为竞争对手,反而成就了韩楚风。还有关于扶贫神话的设计,都是某种针对文化属性,人性弱点的设计,无为而无不为。

附录其中一些语录: 比如说文化产业,文学、影视是扒拉灵魂的艺术,如果文学、影视的创作能破解更高思维空间的文化密码,那么它的功效就是启迪人的觉悟、震撼人的灵魂,这就是众生所需,就是功德、市场、名利,精神拯救的暴利与毒品麻醉的暴利完全等值,而且不必像贩毒那样耍花招,没有心理成本和法律风险。

那个暴利不是由我决定的,是由人的主决定的,主让众生把他口袋里的钱掏出来,由不得他不掏,因为不是我让人有了灵,是上帝没有主,主义、主意从哪儿来?主无处不在,简单地说,支配人的价值取舍行为的那个东西就是主,就是文化属性。

有招有术的感情,招术里是什么不去论它了。没招没术的感情,剩下的该是什么?就该是造物主给的那颗心了。

大家可以品味一下。 关于无为,我也有一些想法,作为抛砖引玉,分享一下: 无为可能是某种格局,某种境界,某种如如不动的哲学观点,也是某种处世的哲学,老子正是洞察了宇宙万事万物这种无为而无不为的关系,感叹人类智慧某种穷尽之后的无奈选择,当然也是某种见山不是山过后的见水还是水的无为。 和佛家所说的:心如明镜,任何世间万物来了,来了就走了。来者不拒,去者不留。心里面保持一种坦然,如一面镜子,宇宙也可以装在里面,没有也可以独自相处。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你待着。你来或者不来,我都在那里;你爱不爱我,我都在那里;你要不要我,我也在那里。观自在,从容、包容、不动。

类似 无为还有一层意思,可能就是某种守株待兔的思维,其着力点在于能洞察宇宙万事万物之间的推演。然后站在某个点位,坐自动扶梯。是某种自我的为,和他人他事都无关,也不影响事物的本来,也是某种无为而治的体现。 比如魔方有六个面,由六个人各自占据一面,随机的可能性让某人转动一次或者二次,他们都想完成自己的一面,这个时候,你如果也是其中一个,你会如何操作?合纵连横,明修栈道,可能有很多演绎,其中无为也是一种,等到他们都归位了,你的那一面可能自然就到位了。

当然宇宙远比魔方复杂,不管你无为还是无不为,都会尘归尘,土归土。重组,重生,所谓涅磐重生就是如此。这也某种无为的等待。 也许我只要在正确的时空出现在那里就行了,关键在于我要什么?如果什么都无所所谓,那么去哪里,做什么都不重要,什么都可以,也是某种无为。当然你也可以和光同尘,境随心转,相由心生。 既然目的已经明确,那么去那里修行不再关键;你看,路边的牵牛花,开出了生命的颜色…如果你想成长则事事可以成长,如果你想爱则处处有爱。 当然,这些都是属于我某种臆断,某种心理投射,某种盲人摸象。抛砖引玉,欢迎交流!

说到有所得,有一句话值得分享。 不管是文化艺术还是生存艺术,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你的前途在哪?就在无明众生。众生没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恶,所以,你就有了价值。觉悟天道,是明开天眼,你缺的就是这双眼睛,你需要的也是这双天眼,是一双剥离了政治、文化、传统、道德、宗教之分别的眼睛,然后再如实关照政治、文化、传统,把被文化、道德颠倒了的真理真相再颠倒回来,不管你怎么写怎么拍,都是新意、深度,这就是钱,就是名利、成就、价值,随便你说的什么。

最后分享来自朋友们一些话:

你凭借一本书,那么就永远超越不了那本书;因为那本书只是一种象征,一种描述;也是一种束缚;当你在书外看书,人外看人,心外看心的时候,也便了悟了一切的究竟;了悟,就是改变,因为你不再是它,而是它的主人。很多时候我们遇到的世界,永远都是我们心中的自己;人生,对于不懂它的人来说,不是恩赐,而是惩罚,如今,你活在恩赐中?还是惩罚中?让情绪经过你,让时间路过你。

一个人重要的,不是听从内心的声音,而首要的是学会分辨内心的声音。因为你内心的声音,百分之九十九是别人灌输给你的。你加入了这万丈红尘,被你的无数教育者引导者接收了世界秩序,然后你的一生就犹如浮萍。变化莫测,但是身不由己。分辨内心的最好方法,就是接收更多角度的观念,然后细细品味。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很多时候我们就像这里的互动和回复,我们创造了我们对外境的描述,然后又对那个外境进行应激反应;这个应激反应又会改变你的描述;互相影响,恒古不休。停止描述,开始观察,境于是随心转。直到我们改变了那个描述,我们也改变了自己,否则,只是情绪的奴隶,思考的奴隶或者别人的奴隶。

市场中最珍贵的从来不是供应方和需求方,而是可以穿针引线长袖善舞的人,一个可 以造成物品流和资金流的人。另外,懂市场的人只要有了市场,其余的人,都好办;毕竟,胆怯是人的共 性,人要么完成自己的梦想,要么帮别人完成梦想,帮别人完成梦想终究是温柔的,符合人性。

任何商业模式,考察其营销链都是三分之一,背后的潜规则都要占三分之二所有对利润的计算,周转率、规律率、折旧率才是核心;单纯的利润计算对于盈利来说,基本属于最浅的层面。

所谓创业,一个是无中生有,一个是把危机变成转机,一个是把个人特长翻译成社会需求,一个整合资源的过程。

一个人,若想发展,必须总要有自己的一条线;然后,选择珍珠,打造项链。锻炼人的是人在事情当中所采取的行动,而是不是事情本身。

所谓的创业,绝不是资本的游戏,而是人力或者智慧的游戏,你关注了资本,便是拿自己最弱小的部分和别人最强大的部分比较;你关注了自己的特质,便是鱼入东海了。

方向、尺度和节奏,永远是领导者的核心考量范畴;规划、安排和监督,永远是管理者的核心工作方向。

合格的管理者是可以把目的翻译成员工可以听懂并且做得到的具体环节的。一个脑残的管理者会笼统的去用一个名词或者几个名词去管理;优秀的管理者却会去描述环节、查缺补漏、监督流程的缺口。

管理者的力量应该是领会领导者的真实意图,翻译成目的,并且有能力控制团队成员的时间分配并且优化效率的人;

最高明的领导者都是无为而治的;当然并非是字面上的无为; 你看得见的是井井有条,你看不见的是规划吐纳;你看得见的是营销之灿烂,看不见的是筹备的调度。

无论做任何事业,无非就是寻找到一个可行的步骤把那个步骤的每一个细节做到位,即可。有这么一个原则之后,天下无不可成之事。但是,这背后隐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那就是:力量。一个有足够力量去重组自己意识聚焦点的人,可以天下无双;一个有足够力量去重组团队意识聚焦点的人,可王者无敌。

真正的爱情,是让彼此更自由,而不是相反。你可以看穿多大的伪装,就可以得到多少的自由。谁又进了谁的怀抱寻找温暖,谁又是谁的救世主,谁又用悲伤的自己,诗情画意了别人的温柔。 让风尘刻画你的沧桑,我的笑颜。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也没必要活在别人的定义中。你的语言或许可以华丽到冒烟,但是支撑语言的永远是一个人的底气,并非对文字驾驭的气场,而是面对千万人吾往矣的自如。不是在一时一事上你取得优势,而是在一个目标链中,你通过卑微或者高调,推动了目标的实现;所以气场不是始终强势,而是自如。

当你把时间花费到一个人身上的时候,相当于在他的身上倾注了你生命的一段——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反正,那个人那件事都成了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最终,真正的好朋友都只有几个而已。真正关心一个朋友的意思是说,你情愿在他身上花费甚至浪费更多的时间。

行万里路,见多识广,留恋美景的同时也许看到了天道。读万卷书在被粉饰的文字背后探寻真相的水平决定我们成为一个书呆子还是获取了前人的思想光辉。阅人无数,很多人的一生被浓缩成了一句话,想明白了,就可以少走很多路,少看很多书,取舍不同的方式,侧重不同的方面,智慧之花,也许便繁衍而生了。

在新的一年里,愿各位朋友有一个全新的开始,改变世界从改变自己开始,如果连改变自己都这么难,谈何改变别人,改变我们的生态环境?有人告诉我,天时地利人和,但是人和>地利>天时,所以才有了芸芸众生。

成就别人是成就别人的捷径,大家要记住这句话。懂得分享是成功的开始,特别是名利,这是人性。别人的利要比自己的利大,别人得利要在自己得利之前,话说送礼,就是某种利益前置,也表达了某种倾向,当然也是某种礼节,而礼节本身就是某种对秩序的尊重,对朋友和对手的尊重,而尊重本身就是某种融入,把握,使用…当然你也可以不用,你也可以引导他使用你,千变万化,随心所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