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年底新能源“戰戰兢兢”?

補貼退坡的“靴子”尚未落地,年底前,部分新能源車企日子過得戰戰兢兢。


觀點|年底新能源“戰戰兢兢”?


誰過得戰戰兢兢


表面上,年底前新能源汽車終端銷售異常火爆;背地裡,部分資本對造車“新勢力”失去耐心,止損退場。

進入12月份,新能源汽車銷售迎來“翹尾”行情。然而,值得一提的是,這輪行情卻並不是商家靠降價促銷帶來的。有媒體報道稱,今年與往年不同,年底各新能源門店打的不再是價格戰,而是拼哪家有現車。

補貼將退坡,年底前是新能源汽車銷售的關鍵窗口期。“明年新能源汽車補貼至少要在今年基礎上再降低30%。”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許海東透露,“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的政策文件已經制定好了,具體發佈時間還未可知。”


觀點|年底新能源“戰戰兢兢”?

補貼退坡的“靴子”尚未落地,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反應截然不同。《每日經濟新聞》報道稱,北汽新能源、長安新能源、比亞迪等多家車企承諾,只要在12月底前完成訂單,儘管提車日期排到了明年年初,店內仍會按照今年的補貼標準進行計算。

與財大氣粗的傳統車企業相比,部分造車“新勢力”日子過得戰戰兢兢。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我們公司雖然採取了代工製造模式,但是一來代工主機廠要保證自己的產能,二來我們下線的新車也遇到了這樣那樣的問題,雖然經銷商訂單不少,但年底交付率並不高,坊間傳聞明年國家補貼將退坡20%,甚至30%,對我們來講資金壓力非常大。”


觀點|年底新能源“戰戰兢兢”?

資金鍊岌岌可危的造車“新勢力”不在少數。據《中國汽車報》報道,浙江合眾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已於11月29日完成法定代表人變更事宜,華夏幸福董事長王文學不再擔任合眾新能源汽車法定代表人,而是變更為其創始人方運舟。很明顯,隨著“新勢力”造車週期的無限期拉長,部分資本已經失去耐心,在嚴冬到來時選擇了止損退場。

為何戰戰兢兢

與戰戰兢兢的造車“新勢力”相比,處在行業龍頭地位的新能源車企看似後顧無憂,實則優勢地位岌岌可危,新能源市場正面臨深度洗牌。


觀點|年底新能源“戰戰兢兢”?

2018年,實力更強的車企紛紛進軍新能源領域;2019年,中國新能源市場的競爭格局即將發生重大變化。整體看,雖然今年比亞迪有望蟬聯新能源銷量冠軍,北汽新能源或緊隨其後,但背後虎視眈眈的競爭者為數不少。


觀點|年底新能源“戰戰兢兢”?

本土車企中,吉利、長城、上汽乘用車、廣汽傳祺等更有實力的中國品牌在新能源領域加速佈局,並且開始嶄露頭角;洋品牌中,大眾、奧迪、奔馳、寶馬、別克、本田、豐田的新能源產品明年也將扎堆上市。對此,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一語中的:“過去,部分本土車企、洋品牌、合資公司對於補貼政策不積極,但更加嚴厲的‘雙積分’政策實施後,大家都動起來了。”顯然,“雙積分”政策是推動巨頭們進入新能源領域的主要因素。同時,後來者的實力更強,且都具備顛覆比亞迪、北汽等主導的新能源傳統格局的實力。


觀點|年底新能源“戰戰兢兢”?

出售新能源積分能否緩解龍頭企業和造車“新勢力”的競爭壓力?有業內人士認為作用不大,他分析說:“從今年下半年情況看,新能源積分較為充裕,當初行業內預測新能源積分交易價格為每分1500元左右,但實際交易價只有800元,預計明年交易價格在800元~1200元之間。同時,經過2018年一年的過渡期,很多企業已經上馬了新能源項目,明年正處於新產品的推廣期,車企可以把購買積分的錢用於降價優惠,一來能讓消費者得到實惠,二來擴大了自己的市場份額,何樂不為?”可見,部分企業出售新能源積分或許能讓資金壓力得到暫時緩解,但對於扭轉被動局面的幫助不大。

無論如何,補貼退坡的大勢已到,“雙積分”政策推動下傳統車企將著力發展新能源汽車,部分企業戰戰兢兢的背後,新能源領域的洗牌大幕正在拉開,成敗明年或見分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