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是出於什麼原因沒有繼皇帝位?

北斗星NO1


公元1643年,五十二歲的皇太極突然駕崩,由於皇太極去世的太過突然,臨終前沒有並沒有立太子,也沒有說明誰是新君,所以在皇太極駕崩後的那一刻,所有人的心裡都有一個問號:那就是,誰將繼承皇太極留下的皇位?

而當時的清朝上層有著四股勢力

一、以多爾袞和多鐸兄弟為首的兩白旗勢力:這股勢力最為強大,當年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被擁立繼位,他強迫多爾袞的母親大妃阿巴亥殉葬,使得多爾袞稱臣十七年,皇太極死後,多鐸積極聯絡朝臣和各旗主,為多爾袞即位大造輿論。

二、以肅清王豪格為首的兩黃旗勢力:這股勢力不容小覷,肅清王豪格是皇太極長子,在皇太極生前就深受寵愛,皇太極每次出征都將他帶在身邊,後來封為親王后又讓他掌管戶部。豪格身邊有很多忠於皇太極的老臣,他們都極力贊成豪格繼承皇位。

三、以禮親王代善為首的年長勳貴宗室勢力;禮親王代善是努爾哈赤長子,是當時清廷輩分最高,年紀最長的宗室元老,雖然禮親王不會也不想稱帝,但是繼位的新君一定要是得到了代善等宗室的認可才算合法。

四、以孝端文皇后為代表的蒙古后妃勢力:當時的皇太極後宮中最有權勢的五宮后妃皆出自蒙古科爾沁部落,又都是博爾濟吉特氏,孝端皇后無子,如果多爾袞即位,她將成為尷尬的皇嫂,這是她不願意看到的,而早已成年的豪格顯然也不會聽從她這個繼母的,況且即位的新君是否能照顧蒙古各部,也是各宮蒙古妃子關注的。他們也希望新皇帝的身上留著蒙古人的血統。

以上是當時清朝上層最為有實力的四股勢力,再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多爾袞鬥敗了豪格勢力,古代繼承製度是父死子繼,若無子才是兄終弟及,所以多爾袞無法直接即位,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皇太極第九子--愛新覺羅福臨作為多方勢力妥協的產物,在睿親王多爾袞的擁戴下即位,是為順治皇帝,而多爾袞成為了和濟爾哈朗並尊的攝政王,後來他又排擠掉了濟爾哈朗,自己成為了皇叔父攝政王,最後又成了皇父攝政王,成為了順治初年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


歷史課課代表


多爾袞沒有繼皇帝位這事其實在入關前就已經定了,他不是不想當這個皇帝,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由於皇太極的舊部不答應,不然他早就坐在那紫禁城金殿的龍椅之上了。入關前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兒,咱下面慢慢道來。

1643年9月21日的晚上10點左右,52歲的皇太極突然猝死於瀋陽故宮的清寧宮南炕之上,等下人發現他後,基本已經涼涼了,由於死的太倉促,他也沒有留下關於傳位的遺囑或者詔書,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下面的統領八旗的八萬全都麻了爪,都不知如何是好,但人人都想著自己做這個寶座。

當時的一個非常著名的歷史人物起到了關鍵作用,這個人便是人所周知的“鰲拜”,沒錯就是韋小寶電視劇中康熙皇帝和摔跤小夥伴們抓的那個鰲拜。此人是皇太極的死忠粉,當時能有能力接任的只有二人,一個是皇太極之長子豪格,一個是皇太極之弟多爾袞,鰲拜的態度堅決站在皇太極之子一邊,但是多爾袞死活不同意豪格繼位,他和鰲拜等人幾乎兵戎相見,爭持不下,形勢極嚴峻。後來多爾袞退了一步,聲稱自己不當也不能讓豪格得逞,他提出讓皇太極的小兒子福臨當皇帝,自己做輔政大臣。這一折中方案最終被大家接受,這便是多爾袞便沒有做成這個皇帝的始末了。

題外話,福臨就是孝莊的兒子,野史上都說多爾袞之所以讓她兒子做皇帝,是因為此二人有一腿。


老豬的碎碎念


多爾袞是有資格也有實力繼承皇位的,但是令人大跌眼鏡的結果是,6歲的小孩子福臨坐上了那個寶座。

(影視劇中的多爾袞)

話說皇太極白天還在處理公務,夜裡就傳出駕崩的消息。這小子臨死之前也沒交代後事,這偌大的江山到底由誰來繼承呢?先下手為強,一場激烈的皇位爭奪戰打響了,那一天就是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十四,皇太極死後的第六天。

曾記得當年努爾哈赤那老頭有過留言,皇帝誰來坐大家可以來討論,這個大家當然是滿洲的貴族。多爾袞肯定算一位,還有三位親王和三位郡王。有希望和他競爭大位的只有肅親王豪格,人家是皇太極長子,當時才35歲,比多爾袞大3歲,久經沙場戰功赫赫,而且最重要的一點還是有正黃旗,鑲黃旗和正藍旗誓死效忠。

多爾袞呢只有正白旗和鑲白旗替他出頭,衝突不可避免,豪格的人馬首先挑事,於是所謂的貴族會議召開了。誰來主持呢,他們搬出了年紀最大的禮親王代善。

整個會議室吵成一團,甚至有人提出論長幼之別可以立代善啊,這可把60歲的代老頭嚇壞了,他是擁護豪格的,但兩白旗堅決不讓步。而兩黃旗的大臣更是激動,以自殺相要挾,說什麼追隨先帝,報答天大的恩情,也不知是真是假。



(影視劇中的福臨)

緊急關頭有人說了一句話,大家頓時安靜下來。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四大親王之一的鄭親王,他提出我們可以讓皇太極的兒子福臨來坐皇帝。多爾袞不敢強橫下去,不然就會引起四大旗的火併,後果很嚴重啊。他想了一下,贊成鄭親王的主張,還提出一個要求,福臨是個小孩子嘛,那我就不辭辛苦,和鄭親王一起輔佐小皇帝,繼續統一全國大業。

豪格也不再反對,於是乎意外的事情就發生了,僅僅只有6歲的福臨坐上了大清帝國的寶座,開始了他十八年的帝王生涯。

如果您喜歡歷史對聯,請關注一煙水闊文史號,每天帶你領略文史的魅力。


一煙水闊文史號


皇太極突然駕崩,眾人爭奪帝位

1643年9月21日,皇太極猝死於盛京後宮,因為死前未指定接班人,八旗實力派人物紛紛加入角逐帝位。

正黃旗和鑲黃旗是皇太極親自掌控的部隊,由濟爾哈朗為代表,正藍旗和鑲藍旗以皇太極長子豪格為代表,他們很快達成一致,推舉豪格為帝位繼承人。但在八旗和議時,遭到正白旗和鑲白旗多爾袞和多鐸的強勢反對,他們推多爾袞為皇位繼承人。雙方僵持不下,部署眾多兩黃旗和兩藍旗人數雖然多,但是多爾袞的兩白旗戰鬥力很強,人數也不少。

兩個人爭奪帝位,導致群臣選擇站隊,朝廷局勢緊張。

(八旗旗幟:從左到右依次為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

滿洲皇室貴族的政治擔憂

滿洲八旗主要領導者都有共識:決不能八旗內部發生奪位戰爭,導致八旗分裂。

為什麼吶?

一、發生奪位戰爭的雙方勢均力敵,縱使一方獲勝,滿族整體勢力將會大大削弱。

二、好不容易歸順的蒙古各部也將分崩離析,統一的北方局面將會再現混亂局面。

三、明朝在南方也將獲得寶貴的喘息時間,後金混亂可能導致明朝的攻擊。

作為政治家、軍事家的多爾袞對此明察秋毫,決不能內部開戰。(多爾袞劇照)

八旗內部的政治妥協

正黃旗和鑲黃旗是皇太極的看家部隊,濟爾哈朗終於皇太極,兩黃旗大臣持劍進入議事大廳,首先表明一定要皇太極的兒子,如果不立皇太極的兒子就自殺在朝堂之上。這一舉動,直接導致多爾袞難下決心。既然豪格不行就換一個兒子,經過多方協商提出由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即位。折中方案提出後,獲得多方支持,豪格雖然是長子但也說不出什麼,一旦反對,其餘六旗都會反對他。那麼福臨繼承帝位有什麼好處吶?

一、福臨只有6歲,需要其他人攝政,攝政的人選就那麼幾個,選擇的結果是濟爾哈朗做第一攝政,多爾袞為第二攝政。

二、福臨的母親孝莊太后是蒙古人,這個角色更容易拉攏蒙古各部,加強了滿洲和蒙古的盟友關係。

三、濟爾哈朗雖然為第一攝政,但是他是努爾哈赤的侄子,按照親疏關係是比較遠的。多爾袞雖為第二攝政,實權將會落到他的手中。(孝莊太后和福臨劇照)

這場帝位爭奪戰最大的贏家是福臨,獲得帝位;其次,多爾袞獲得朝廷的實際控制權;最大的輸家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

多爾袞的後續手段

1648年,豪格得勝班師回朝,順治帝設宴慰勞將士。睿親王多爾袞因爭帝位早就對他不順眼,時刻蒐集他的違法證據。不久,就以手下將領冒名頂功,起用犯罪之人的弟弟為罪名下獄。進得去牢獄,出不了牢獄,40歲的豪格竟然猝死獄中,當時的人都清楚是多爾袞出手弄死了豪格,他的福晉也被多爾袞收入王府了。


老旺民俗傳說


1、受漢文化嫡長子繼承製的影響;

2、皇太極在位十多年,擁護者極多,自然很多人都推舉皇太極一系的人;

3、皇太極長子豪格的戰功實力並不比多爾袞差;

4、孝莊從中斡旋。


石魚湖中魚


優柔寡斷,歷史都是勝利者編寫出來的。


孩他爹31514611


名不正,言不順,在當時那種環境下,想取而代之,滿清的其他各旗和皇太極手下也不會答應,勢必引起內亂,多爾袞作為滿清的政治家和軍事家,還是有他的高明之處,孝莊太后的手腕和能力也是他不敢造次的。


手機用戶64341811184


多爾袞是在大同受傷死的!很可能是借刀殺人


Rock181538653


天時地利多爾袞擁有了,但是人和還差一點,再加上孝莊太后的暗中拉攏,多爾袞繼位有點困難


侯叔說歷史


歷史不能改寫,也許是命中註定吧,也許是顧全大局。也許是審時度勢吧。總歸可能有太多的可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