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閣序》被譽為千古第一賦,引經據典,辭藻華麗,你相信王勃是即興作文嗎?

大國小史


對於絕大部分中國人而言,承認別人文采斐然很容易;可要是讓他們承認一個人能即興寫出一篇好文,卻是難上加難。這種心態,在醫學上被稱作

見不得別人好

王勃算是出身名門、書香世家了,他的爺爺王通,可能知道的人比較少。按照現在的話來講,王通算是一名老教授了。在他的門下,有十八學士之一的薛收;有唐朝白菜價的宰相文彥博;有唐朝吏部尚書杜淹。

在這樣的家風之下,又有這樣傳奇色彩的爺爺,王勃想不學習都難。

沒有一絲意外,王勃的哥哥20歲就考上進士;而16歲的王勃則是憑藉才華,成了沛王的首席智囊團朝散郎。想想我16歲的時候還在上高中,而人家已經已經進士高中,真的是造化弄人、智商壓制啊。

至於王勃九歲糾正古文的錯誤、十五歲給宰相上書評議時政、十六歲非常隨意的科舉及第,這些輝煌的戰績,竟然都顯得黯然失色了。而這所有的一切,都是王勃靠才華獲得的。

有光芒的地方,必然有陰暗。如此耀眼的戰績,自然也引得小人覬覦。在某次王勃寫了不該寫的詩文之後,王勃被貶,只能四處流浪,這是他寫滕王閣序的前提—他需要去滕王閣啊!

這樣豐富的實戰經驗,能證明什麼呢?王勃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以及超強的臨場發揮能力,正是因為這兩個技能,才是王勃寫出《滕王閣序》的必備條件。

縱觀《滕王閣序》,裡面各種典故信手拈來。在我們看來,這幾乎可以被稱作天人了;而當時參加宴會的,盡皆社會名流,整理一下這些典故,與高考作文沒什麼兩樣。真正征服他們的,乃是王勃的才華。

這篇駢文一共分為三個部分:拍馬屁,訴衷腸,抒壯志。期間穿插各種景物描寫,使得這些讓人厭煩的情緒,竟然如此的流暢清新!

在古人裡頭,能夠即興發揮,並寫下千古絕唱的,絕非少數。比如說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同樣作為駢文,蘭亭序在文采和書法上,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尤其是它的書法,更是被稱作天下第一行書,而掩蓋了他的文采。

王羲之事先有準備嗎?早就在宴會上喝斷片兒的他,哪還有什麼心思去背誦事先準備好的文章?王羲之可以即興發揮,王勃為什麼不可以?

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

序中的這句話非常關鍵,如果滕王閣序通篇都在抒情的話,唯有這幾句是在敘事。這三句話告訴我們什麼了呢?

王勃的大概意思是說:小弟不錯,在這裡獻醜了。長短句什麼的,都是一些粗鄙之語,寫詩才是最重要的。那個啥,我剛剛醞釀了一首好詩,在這裡先寫下來,也希望各位大佬不要吝嗇筆墨,多多捧場啊!

尼瑪,王勃的這句話無疑是在打所有人的臉!他的序文寫的這麼棒,還讓人怎麼發揮?

偌大的滕王閣,哪個不是社會名流?這樣一篇深度好文,哪怕有一點瑕疵,都會讓這幫酸腐文人如蛆附骨的藉機上位。可是事實卻告訴我們,沒有一個人事後發出發對的聲音,這說明了什麼?

滕王閣的聚會,早已散去千年,那些滿座高朋的闊論,連個逗號都沒有留下。唯有滔滔江水和這篇序文,被世人傳承至今。王勃的才情,配得上初唐四傑的稱號。


祗樹


我們後人對於《滕王閣序》的討論,主要都是圍繞著王勃何歲作文而談,基本上沒什麼人質疑王勃是否為即興作文。

但是,歷史上確實存在這樣的傳言:1300多年前王勃在滕王閣即興作文時,有人譁眾取寵,冒稱此文早已有之,卻慘遭王勃當場打臉。

這個人據說就是洪都大都督閻伯嶼的女婿吳子章。根據《新唐書·王勃傳》的記載:

初,道出鍾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宿命其婿作序以誇客,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至勃,沆然不辭。

都督閻公讓自己的女婿吳子章提前準備佳作,以便在宴會時大展其才,壓倒眾人。在場者都知道其中的貓膩,所以諸客莫不敢作序文,唯有王勃“沆然不辭”。

王勃的挑戰自然引得都督不滿,但誰料他卻寫出佳作,眾人都感嘆王勃乃天才也。

吳子章看到王勃壞了自己的好事,心裡既不高興,於是高聲說:“這明明是先儒遺文,你王勃好不要臉,居然偽稱是自己新作!” 隨後,他高聲背誦《滕王閣序》,竟無一字差錯。

眾人疑慮之時,王勃不慌不忙地應對道:“您說這是先儒遺文,請問文後附有詩嗎?”吳子章道:“自然沒有!” 於是,王勃離席,揮筆作詩一首,並稱:“文後原有詩八句,不知諸公有人記之否?” 詩云: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大家看到這首詩後,都明白了剛才吳子章是在撒謊,都對王勃的才華表達了敬服。


HuiNanHistory


每當遇到這樣的提問我都心潮澎湃,有一種有話要說的衝動。因為在我的內心深處,我對中華民族璀璨的文化頂禮膜拜,尤其是對那些名篇中的千古名句我可以隨口誦來。象《滕王閣序》中:物寶天華,人傑地靈,雄州霧列,俊彩星馳。又如:十旬休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 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等等,每當讀到這樣精彩句子,仍是如食花瓣,滿口餘香。還有那句“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我有時感到迷惑不解,能寫出這些美不勝收句子的王勃到底是人還是神,而且他僅僅只活了26歲。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王勃確實是一個神。據《舊唐書》記載,他六歲即能寫文章,文筆流暢,被贊為“神童”。九歲時,讀顏師古注《漢書》,作《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十六歲時,應幽素科試及第,授職朝散郎。也就是說,王勃少年成名,還沒有到法定年齡,就當上了公務員(古代男子20歲成年束髮戴冠)。後來,發生在王勃身上一系列事,在此就不過多敘述。現在,我們回到主題。《滕王閣序》中有一句王勃最得意之作: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是王勃從南北朝時期著名文學家庾信的《射馬賦》中“荷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脫胎翻新而出的。這從側面也反映了王勃飽讀詩書,知識的儲存量十分豐富。雖然,後世對王勃在作《滕王閣序》這件事情上,有很多爭論,甚至懷疑他不是即興之作。但我堅信,王勃是有能力,也必須是在閻伯輿都督新修滕王閣大宴賓客時寫成的《滕王閣序》。

《唐摭言》載:當閻都督聽完當場誦讀的《滕王閣序》,不得不歎服道:此真天才,當垂不朽!《唐才子傳》則記道:“勃欣然對客操觚,頃刻而就,文不加點,滿座大驚。”形象說明了當時王勃即興寫作的情景。另一件事,也可以佐證:王勃寫下了著名的《滕王閣序》,接下來寫了序詩: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王勃故意空了一字,便起身告辭了。大家都對這個字猜來猜去。請客的主人,聽了都覺得不能讓人滿意。於是命人再請王勃,請他把落了的字補上來。王勃的隨從說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閻大人海涵。”雖然要價比較高,但主人想: 再怎麼說也不能讓一個字空著啊。於是主人備下紋銀千兩,親自率眾文人學士,趕到王勃住處。王勃接過銀子故作驚訝地說:何勞大人下問,晚生豈敢空字?大家聽了只覺得不知其意,有人問道:“那所空之處該當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大家聽後一致稱妙,主人也意味深長地說:一字千金,不愧為當今奇才。

這樣看來,“書中自有黃金屋”一點都不假,有本事的人到那都能吃得開。


東白啟明


有一年王勃去看父親,走到南昌,正好是重陽節,而這一天南昌都府修建的滕王閣剛好落成,人們正擺功慶宴,邀請了一些文人墨客,社會名流歡度重陽節。王勃被滕王閣的宏偉建築所吸引,駐足觀看。當時人們正在揮毫潑墨,作詩賦詞,王勃走向案前,揮筆寫下了幹古名篇《滕王閣序》,當然在場的人還瞧不起王勃,道:″哪裡來的毛孩子",等看到王勃寫完之後,他們佩服得五體投地。

《滕王閣序》重點描述了滕王閣雄偉壯麗的景象,寫景抒情自然結合。由外景轉而描繪內景,由遠及近,層次分明,王勃為自己參加宴會感到榮幸,面對高官顯貴不免又有幾分辛酸,情由景生揮酒自如。文中″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更是幹古佳句,讓後人愛不能罷。

王勃在看父親回來的途中,過海時不幸落水身亡,年僅二十七歲,一代英才就此隕落。


Wqhua


《滕王閣序》:王勃一詠而就的人生絕唱

王勃(公元約650年-約676年),字子安,唐代詩人,"初唐四傑"之首(其餘三傑: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古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巔峰級代表作《滕王閣序》。另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滕王閣在今江西省南昌贛江之濱。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公元653年)始建。王勃所作《滕王閣序》全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亦名《滕王閣詩序》。全文773字,鋪敘滕王閣一帶形勝,宴會盛況,極抒個人情感。辭藻華麗,對仗工整,引經據典(據統計全文所用典故高達46個),名句比比,真可謂千古名篇,百世流芳。

個人毫不懷疑《滕王閣序》是王勃即興所作。王勃出身儒學世家,自幼聰敏好學,他六歲即能寫文章,文筆流暢,被贊為“神童”。九歲時,讀顏師古所注《漢書》,即作有《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十歲時,便飽覽六經(《舊唐書》等)。

問題在寫於何時?對此有兩種說法。一是認為:“王勃著《滕王閣序》,時年十四”(唐末五代王定保著《唐摭言》)即公元663年,因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勝餞”之語。二是認為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親,路過南昌時應邀出席洪州牧閻伯嶼慶賀滕王閣重修之群宴,於閣上現場所作,時年二十四歲(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

個人傾向於第二種說法,是王勃二十四歲時,一詠而就。

1、王勃十五歲前與滕王閣無緣,何來十四歲即興詠就《滕王閣序》?

現有資料可知:王勃十五歲前,沒有機會和理由在距離家鄉和長安千里之外的南昌(時稱洪都)逗留行吟。他十二歲至十四歲的經歷,一是跟隨曹元在長安學醫(《周易》、《黃帝內經》、《難經》等);二是在家鄉著文上書(《上絳州上官司馬書》等),直陳政見,尋找機會,積極入仕。十五歲時(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通過李常伯上《宸遊東嶽頌》,旋應幽素科試及第,授朝散郎,成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之後,才思泉湧,筆端生花,撰《乾元殿頌》,文章綺麗,驚動聖聽。唐高宗見此,乃是未冠(二十歲以下)之神童所為,驚歎不已:“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王勃的文名也為之大振。

2、王勃二十四歲時即興詠就《滕王閣序》,似不容置疑

天妒英才。王勃時運不佳,入仕後先後兩次被貶。第二次被貶入獄,甚至連累父親從雍州司功參軍被貶為交趾縣令(在越南河內西北),遠謫到南荒之外,對王勃打擊極大。出獄後年餘,朝廷雖然宣佈恢復其舊職,他卻沒接受,已視宦海為畏途。上元二年(675年)的秋天,王勃從洛陽出發沿運河、長江長途跋涉,前去探望遠在交趾,其時生活已十分窘迫的父親,其間途徑南昌,應邀作《滕王閣序》。上元三年(676年)夏歸途中,南海風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驚悸而死,時年僅25歲。

《滕王閣序》全文八個自然段,其中五、六和八段(第八段單獨又稱為《滕王閣詩》),以大量的篇幅,極力抒發了“無路請纓”之感慨,最終發出“檻外長江空自流”無奈之痛嗟。沒有經歷過宦海坎坷、人生冷暖,王勃再是神童,亦斷然詠唱不出如此飽含人生複雜情感和痛徹感悟的千古華章。(其作品具體內容和評析,可自行網搜,這裡不再贅述)

因此,《滕王閣序》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親,路過南昌時所作,應該無疑。它不僅是王勃駢文巔峰級代表作,也是王勃的人生絕唱。

最後,還要糾正提問的一個說法:《滕王閣序》只能稱為“千古第一駢文”,不能稱為“千古第一賦”。“賦”源自先秦,盛行於漢,魏晉後發展為“駢文”,“駢文”盛行於唐。兩者均講究文采韻律,而“賦”在表現形式上比“駢文”更加自由。“駢文”多以四字六字相間定句,世稱四六文,由於遷就句式,堆砌辭藻,往往影響內容表達。韓柳提倡古文運動之後漸衰。

  • 注:本人並非專家,以上純屬個見,不當之處,還望朋友們原諒指正。


逹文


據史料記載,公元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為慶祝滕王閣新修成,閻公於九月九日大會賓客,讓其婿吳子章作序以彰其名,適逢王勃前往交趾(在越南河內西北)看望父親(那時他父親任交趾縣令),路過南昌。 不料在假意謙讓時,王勃卻提筆就作。閻公初聞“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閻公覺得“亦是老生常談”;接下來“臺隍枕夷夏之郊,賓主盡東南之美”,公聞之,沉吟不言;及至“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乃大驚“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據此可知,此文乃臨場隨機應時而作。

古人重視讀書,以博學為貴。王勃身為官宦之子,深受影響,學富五車,積學儲寶。為勃發打下了深厚基礎。

從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勝餞”之語,可知王勃寫此文當在年少之時,精力充沛,思維敏捷,為倚馬成文提供了條件。

創作,往往需要靈感。有不少作品都是即興成文的,郭沫若在日本時,靈感來了,往地上一趴,就寫出了《地球,我的母親!》這首詩篇。李白飲灑即興賦的詩也不少。古人還有酒桌上賦詩唱和的習慣,也是即興而作。

我認為,王勃即興作文是完全有可能的。


高考語文齋


《滕王閣序》真可謂是千古名篇,自古詩文,能超滕王閣序者,也不過寥寥,其文學造詣之高,想象力之豐富,直讓人驚歎不已,此文如天上星辰,當永陳我華夏文辭賦館之內,自當不朽。說起這篇文章,只要是念過高中的人,估計都是知道的,小編記得自己在讀高中的時候,班級裡有一個小流氓一樣的人,這個人每天就知道惹是生非,根本不愛學習,父母也遠在外地打工,但是和我關係還是不錯的,有一次,老師考他背誦《滕王閣序》,他竟然流暢地的背誦了下來,讓我們這些人都驚掉了下巴。

後來放學之後,小編就問他說,你今天竟然能把滕王閣序背下來,可真厲害啊,讓我們大家都覺得你其實還是很棒的,那個同學說,我對學習真的沒興趣,但是,不知為什麼,有兩個人的詩詞,我是很喜歡的,簡直是迷人的狠,我問道,是哪兩個人,那個同學說道,一個是李白的《將進酒》,連我這樣的人讀了以後,都佩服的不得了,你說,我也沒什麼水平,但是就是覺得李白這個人可真是了不起,還有就是這個王勃,我都不知道滕王閣序,寫了些什麼,但是就覺得,寫的實在太美了,不背誦下來,就覺得好像錯過了什麼。

這篇文章,不要說我這同學覺得好,當年皇帝唐高宗讀了以後,也覺得這篇文章真是太好了,直誇王勃是天才,只不過王勃這個人,當時已經死了。小編這個人也沒什麼文化,但是真的很佩服王勃的才情。王勃這輩子,最出彩,最能彰顯他風流的,估計就是在公元675年的時候,王勃寫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閣序》,當時的故事是這樣的,小編簡單地給大家講一下。

有一個當官的,這個當官的呢,剛好修成了滕王閣,於是呢,就想請社會上的名流來此一聚,他這次邀請,還有些政治目的,因為什麼呢,他有個女婿,他這個女婿,也還算有才,但是他想顯擺一下,於是,他故作安排,當在聚會的時候,會出一個題目,讓大家就著滕王閣,寫一篇文章,也就算是出個‘考題’,考考大家,但是他會讓自己的女婿先行寫一篇,這樣的話,自己的女婿便是有備而來,文章上肯定能勝過不少人。於是,到了當天,這個當官的真的這麼做了,他以前就知道,王勃這個人有才,於是就把他也請來了,可是他可為此倒了黴了,怎麼呢?別人一看這個當官的就是故意凸顯自家的女婿,紛紛辭讓,可是王勃這個人對這方面一向是不太敏感,竟然,一點面子不給,直接揮毫寫下千古名篇《滕王閣序》,震驚了在做的所有人,最後這個當官的看了王勃的文章,也不得不認可他的才情。

不過,王勃這個人,有才是有才,但是這個人缺乏一些政治頭腦,過於彰顯自己的才能,搞得別人,有點下不來臺,但是,他還特別想要當官,你這個就矛盾了,所以說,王勃是好文人,是個好詩人,但是,很難成為一個出色的政治家


超超工作室


【滕王閣序】即【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是唐代著名詩人王勃在南下探父途中,路經洪州,參加都督閻伯嶼舉辦的盛宴時所作。文中描繪了宴會的盛況和滕王閣周圍的景觀,抒發了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

此文中的“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和“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為千古名句。此序還有很多閃光的詞句。

王勃,字子安,山西人。初唐四傑之首。多次出仕,但沒做過大官。年幼即才高,但喜惡作劇。後為官多挫折。最後英年早逝。

王勃才思敏捷,善做即興之詩。因此滕王閣序是他的即興之作,至於後來,我想也是應該多次修改的,既使是大才子,即興的作品終究是有缺陷的。


韓楓3897


《評〈滕王閣序〉即興而作說》

傳奇給風景添色,佳作唯推敲可得!

欣賞名人莫痴迷,單憑天賦難成傑!

熟記腹稿入酒席,假裝即興驚主客!

才子失意生絕唱,帝王無詔也歡悅!





羅傳貴來了


675年的秋天,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親,路過南昌。此時的他,已遊歷了東南西北,胸中萬卷書,腳下萬里路,得意過,失意過,眼界胸境都已成熟,最有才華的青春,崢嶸勃發卻無處發洩,內心剛好需要一場勢不可擋的傾吐。

  外環境上,滕王閣巍峨新聳,閻都督高朋滿座,再加秋高氣爽,勝餞醉人……恰如王羲之在惠風和暢的大自然寫蘭亭序,佔盡一切飄逸的風情,王勃在滕王閣上潑墨揮毫,也得了高情萬古的天時地利人和。所以,他的才華噴薄而出,洋洋灑灑的《滕王閣序》,如西山的風雨,鋪天蓋地;如南浦的朝雲,絢爛多姿。

  一切都是那麼地巧合!

  所以,好事的後人,還特意為王勃捏造了一個“時來風送滕王閣”的神話:王勃在贛皖交界處的馬當山,船行遇阻,夜間有白眉神仙對他說,明日重九,滕王閣有高會,若赴宴會,作文章,可不朽。雖然兩地相距六七百里,然神風相助,王勃只覺祥雲縹緲,一夜時間,竟然真趕上了滕王閣的大宴。

 

 

  王勃前往拜見,閻都督早知其名氣,欣然相邀。閻都督此次宴客,是為慶祝新閣落成,同時想借機誇耀女婿孟學士的才學。為此,他讓女婿事先寫好詩文,熟記於心,席間假為即興之作,以博才名。

  當閻都督讓人備好紙硯,假意請諸人作序時,與宴人士,都非常識趣,只答應寫了詩歌應付,而寫序的重任,就推託自己才識不足,當需孟學士執筆。誰知筆墨推到王勃面前時,他竟毫不推辭,當眾揮寫起來。

  閻都督不高興了,懶得為王勃捧場,起身離席,轉入帳後,暗中派人盯著王勃,寫了些什麼,及時彙報。

  王勃開筆:南昌故都,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都督說:老生常談而已。再往後聽,越來越精彩,都督開始沉吟不語。當聽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都督把女婿都忘了,驚歎道:“天才也!”。於是,閻都督重新入席,為王勃鼓掌。《唐才子傳》記載:“勃欣然對客操觚,頃刻而就,文不加點,滿座大驚。”

  讓我們多摘兩句,複習一下這千古絕唱: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這些話語,多麼大氣磅礴,多麼雄渾蒼勁!雖然身陷困境,依然自信樂觀,盛唐精神,在王勃身上光芒萬丈。

  在這宴上,王勃除了亮瞎眼的序,同時也寫了一首流傳千古的詩。因為序太有名了,詩就被淹沒了。他《滕王閣詩》,其實也同樣鏗鏘有力,時空絕美,讀起來如大珠小珠落玉盤:

  滕王高閣臨江渚,

  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

  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

  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

  檻外長江空自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