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凉山女人不易,10张图直击她们的日常生活劳作,网友:很震撼


地处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的大凉山,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那里山高谷深、广袤荒凉,约有230万彝族同胞居住在海拔二三千米的高山上,给人的感觉是偏僻、贫穷和落后,并且充满了神秘色彩。头条号“如歌视觉”在此收录了10张大凉山彝族女人的日常生活劳作图,借以致敬勤劳朴实、任劳任怨的彝族“半边天”!图1:一位彝族大婶,正负重前行。为了生活,她起早贪黑、辛勤劳作,眸子里透出无奈和坚韧。

图2:一位年轻的彝族少妇,一边抱着幼小的孩子,一边背着沉重的柴禾走在回家的山路上。哪怕翻山越岭,哪怕道路崎岖不平,哪怕风吹日晒,也阻挡不了彝族女人为了美好生活而忙碌操劳的脚步!

图3:彝族集市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随处可见背着小孩、背着背篓的女人穿梭在人群中。集市上,有卖土猪肉的,有卖土鸡的,有卖服装的,有卖日常用品的,有卖地方特产的……林林总总、应有尽有。沿街杀猪的景象也可以见识到,颇具彝族特色。彝族集市,也是了解彝族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的一个窗口。


图4:一位身背小孩的彝族妇女,正在一个小水沟里洗东西。大凉山地貌复杂,高山、深谷、平原、盆地、丘陵交错,自古以来就是通往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通道,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图5:一位满脸皱纹、衣着朴素的彝族大娘,正在熟练地纺线。大凉山的“半边天”相对来说文化水平不高,她们长年累月从事体力劳动,每天都忙忙碌碌,不是干农活、带孩子,就是上山砍柴等。此外,纺线、做裙子等也占据了她们不少时间。总而言之,为了养家糊口,让家人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她们不辞辛劳。

图6:一位身着彝族特色服装、老态龙钟的老奶奶,正在悠闲地抽着旱烟。辛辛苦苦、风风雨雨操劳了一辈子,只有到了年老体衰的耄耋之年,才能享受一份难得的清闲。汉族人民也喜欢抽旱烟,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今,过滤嘴香烟基本取代了旱烟,抽旱烟的人日益稀少,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才保持着抽旱烟的习惯。


图7:丰收的庄稼地里,几乎满眼都是忙碌的彝族妇女身影。大凉山彝族聚居区主要农作物为玉米、土豆、苦荞等。妇女们朴实善良、吃苦耐劳,承担着紧张繁重的日常劳作任务。近些年,有的彝族男人为了摆脱贫困,背上行囊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妇女更是闲不住。

图8:一位裹着头巾、饱经沧桑的大婶,正身负一大包重物蹒跚前行。在大凉山,大多数彝族妇女延续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动方式,责无旁贷地挑起务农、照顾孩子、孝敬老人的重担。而不少男人,则整天沉迷于抽烟、喝酒和聊天中,只有碰到重体力活时才搭一把手。

图9:一位皮肤黝黑、身材瘦弱的彝族妇女,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正背着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在江苏省洪泽县三河镇一家砖窑厂打工。像她这种情况的,在这家砖窑厂还有好几位。为了生计,彝族女人带着孩子远走他乡,忍受着艰辛,承受着孤独,令人敬佩。


图10:一位身负背篓、精神矍铄的大娘,正在用手机与大山外的亲人通话。随着这些年来国家对大凉山的重视和投入,大凉山的变化显而易见,诸如普通话的普及、教育的大力推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等等,正在让这里与当代文明逐步接轨。编后语:彝族女人不简单,柔肩顶起半边天。吃苦耐劳累弯腰,为了老小无悔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