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戰爭給予我們哪些關於美軍和現代戰爭的啟示?

塔羅右手


★伊拉克戰爭歷時近8年,結束也近8年,但仍對美軍乃至現代戰爭具有現實的啟示意義。關於這個問題,從伊拉克戰爭爆發那一天始,全世界軍事學術界就開啟了熱烈持續的討論。比如在國內: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戰爭打響,8月《論中國軍事變革》就在新華出版社出版,彙集了我國軍方將領與專家劉亞洲、戴清民、王普豐、李炳彥、王保存、喬良、王湘穗,以及地方學者沈偉光、解璽璋、馬亞西等的研究文章,都是以正開打的伊拉克戰爭為“藍本”的。通觀這些文章的標題:《新軍事變革時期軍事謀略的運用》《論軍隊信息化建設與信息戰建設》《戰爭空中化與中國空軍》《世界新軍事變革的發展及其戰略影響》《世界性軍事革命的廣泛性和深刻性》《推進軍隊信息化建設的幾點思考》《論戰爭形態的轉變》《充分計算成本和收益的戰爭》《評美國的“先發制人”戰略》《傳媒在現代戰爭中的身份和地位》《世界戰爭發展趨勢----減小破壞力》,就能看出這場戰爭的影響與啟示有多大!

★軍事變革改變著戰爭的面貌,也改變著軍事謀略的運用。伊拉克戰爭本是一場無懸念的戰爭,發展進程出人意料,弄得在電視臺點評戰事的學者十分尷尬,其原因有三:一是沒有充分看清當年美軍軍事變革的成果,還是以機械化戰爭的觀念來評論戰事;二是過高地估計了薩達姆的謀略;三是我們所看能到戰場情報,90%是美國戰略家想讓大家知道的情況。我們正處在多種變革的交匯點,軍事變革只是變革時代的一個支流。變革時期的突出特徵是:軍事領域裡的穩定性下降,不確定性增多;相對性突出,偶然性升值;淘汰中間狀態,呈現兩極共存。新軍事變革促使東西方軍事文化的融合——軍事謀略的內涵和時代價值。海灣戰爭之後,美軍理論思維發生著悄悄的變化,如打開當年國際互聯網關於信息戰的網頁,躍入眼簾的首先是我國2500多年前的偉大軍事家孫子的肖像,和《孫子兵法》中的名言。

★美軍由以往那種力量型的"火力消耗",逐步轉向"以謀克力",在戰爭指導上是一個很大的變化。眾所周知,美軍從獨立戰爭到朝鮮戰爭之前,基本上奉行的是"火力消耗理論"——實力與實力拼搏的理論。美國等西方國家,由於經濟技術發達和歷史文化背景不同,對於作戰問題,總是強調依靠作戰的物質力量因素,而不是智能和心理方面。在越南戰爭之後,美軍經歷了一個重新估價和重建軍事思想的過程。到70年代末,美軍組成了一個研究小組,專門考察了第四次中東戰爭,集中研究了克勞塞維次、若米尼、格蘭特、富勒、利德爾哈特、隆美爾、成吉思汗、孫子和其他名家的著作,目的是創造一種在決戰中以少勝多的新理論,結果出現了"空地一體戰"。這一理論的特點是:在火力和機動之間,在直接與間接手段之間,以及在控制管理和掌握主動之間,取得較好的均衡。這裡所說的機動,不單是機動力,更主要的是避敵強點,擊敵弱點的非對稱作戰的相關行動。總之,他們研究"空地一體戰"的時候,即企圖把孫子的智慧與克勞塞維茨的見解熔為一爐,從單純的重力向重謀轉變。在伊拉克戰爭中,西方軍事評論家指出:"孫子再次出現在伊拉克戰場",《孫子兵法》正深刻地影響著伊拉克戰場上英美戰地指揮官們的思維和行動方式。聯軍為追求政治和軍事上的勝利,"伐謀"、"伐交"、"伐兵"、"攻城",交互運用,看似平淡無奇的作戰,卻獲得了出人意料的結果。


生態號


我是軍林縱橫!我來回答。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簡要回顧一下伊拉克戰爭和美軍的傷亡情況!

一、伊拉克戰爭概況

伊拉克戰爭,是以英美軍隊為主的聯合部隊在2003年3月20日對伊拉克發動的軍事行動。由於這次戰爭實際上是1991年海灣戰爭的繼續,所以,也被稱為“第二次海灣戰爭”。

至2011年12月18日,美軍全部撤出。

101空降師的第三旅戰鬥隊的裝甲車進入伊拉克,簡直是遊行了!

美英聯軍從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時間凌晨5點半)起向伊拉克發動代號為“斬首行動”和“震懾”行動的大規模空襲和地面攻勢。先後投擲了各類精確制導炸彈2000多枚,其中戰斧巡航導彈500枚。

由於供給線太長和伊拉克方面的抵抗,美英聯軍“速戰速決”的目標未能實現,地面進攻曾一度受阻。

美國小鷹航空母艦的機庫中的炸彈

與此同時,每天都有數百名伊拉克人從約旦等國家返回伊拉克,加入與美英聯軍作戰的行列。

但美英聯軍憑藉空中優勢和機械化部隊,兵分幾路發起強大攻勢,先後攻陷伊南部巴士拉等重要城市和戰略要地,並對巴格達形成合圍。

大兵也焦慮!

2003年4月8日,美軍從北部和南部兩個方向推進到巴格達,並奪取了巴格達東南的拉希德軍用機場。美國坦克開進巴格達,佔領了薩達姆城。

美軍2003年4月15日宣佈,伊拉克戰爭的主要軍事行動已結束,聯軍“已控制了伊拉克全境”。

二、戰爭兩個階段的傷亡情況

截止聯軍宣佈“已控制了伊拉克全境”,據美國官方公佈,在伊拉克戰爭中死亡的美軍人數為262人,其中139人陣亡,123人死於事故。英軍士兵死亡33人。戰爭消耗了美國230億美元。

戰敗就是任人宰割

美國總統奧巴馬於2011年12月14日在北卡羅來納州布拉格堡軍事基地發表講演講說伊拉克戰爭正式結束。

奧巴馬說,伊拉克戰爭很快就將成為歷史。伊拉克戰爭的終結結束了“美軍歷史上最不同尋常的篇章之一”。他說,結束一場持續時間如此之長的戰爭有著深刻含義。面對在場的美軍,奧巴馬連續四次說“歡迎回家”。

文明古國伊拉克幾乎被夷為廢墟

在持續9年多的伊拉克戰爭中,有超過9000美軍官兵喪生,5.6萬人受傷。

伊方:7,600-10,800名士兵傷亡,武裝分子26,544人傷亡。

平民死亡數字,10-120萬。

480萬難民。

三、兩點啟示

啟示很多,諸君體會。只簡單說兩點:

第一點,美軍打的都是代差戰爭。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美軍沒佔得便宜,近期幾場局部戰爭,則完全是一邊倒!如果說機械化條件下作戰,存在代差雙方還可以你來我往有的打。那麼到了現代戰爭,從一開始,弱勢一方就已經是“聾子、瞎子”,代差戰爭再沒有像今天這樣明顯。

第二點,戰鬥意志和團結一致很重要。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弱勢一方能堅守住,除了背後有大國的支持、保障以外,很重要的就軍民團結一心,戰鬥意志堅定如鋼!伊拉克之所以兵敗如山倒,民反官、官倒戈,極其嚴重!

文明古國伊拉克這副模樣

祈望遠離戰爭吧!看看今天伊拉克人們的可憐、社會的敗落!


軍林縱橫


首先就是作戰體系建設。其實早在海灣戰爭中,美軍猛烈而高效的作戰技術手段就給我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的作戰樣式同樣十分先進,得益於作戰網絡的高效,美軍行動非常迅速,以很小的代價就很快殲滅了伊拉克軍隊。此後我軍除了必要的高技術裝備研發裝備,還致力於建設高效的作戰體系,這同樣可以迅速增強部隊的戰鬥力

治安戰。治安戰就是一場貓捉老鼠的遊戲,美軍在正規戰中傷亡很低,但是在後來的治安戰中傷亡慘重,這也是美軍傷亡的主要來源。而治安戰中,軍隊常規的坦克、火炮等這些重武器根本無法發揮出應有的效果,還會由於巨大的附帶殺傷而產生輿論麻煩。

不過作為應對措施,美軍研發了一系列治安戰裝備,比如防地雷伏擊車、反狙擊探測設備等等,這也給其他很多國家的武器裝備研製工作提供了參考。這些裝備對於現代戰爭也是有很大的價值的,目前依然在發展之中。

敵我識別依然重要。伊拉克戰爭中可沒少出現誤擊友軍或者平民的事件,都造成了糟糕的輿論影響,所以敵我識別依然是現代戰爭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改進空間依然很大。


僱傭兵


圖為美軍坦克在伊拉克首都


伊拉克戰爭中,美軍的許多做法都能帶給我們一些啟示。首先是輿論戰,美國在開戰前反覆向世界宣傳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使得一部分國家與本國民眾逐步相信美軍是作為正義之師推翻薩達姆政權,在伊拉克附近派遣專業心理戰飛機播放反薩達姆言論和投放數千萬張傳單。


開戰後對記者報道進行嚴格管控,先後驅逐多名本國記者,還採用限制簽證的方式來控制國外記者,規定每人只能採訪10天,自己則用電視直播的方式將其攻克城市的勝利畫面展示給大家,並且不準國內外播放失利消息。


圖為聯軍空襲伊首都巴格達


其次是戰爭中的信息技術應用,一方面美軍用電子戰破壞伊軍指揮、通訊和控制中心,使伊軍戰鬥部隊全部癱瘓;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技術大量獲得前線精確信息,掌握敵方部隊調防情況,讓部隊可以在輕鬆應對進攻,並能夠更精確的打擊敵方重要部位,為大家展示了新時代信息化戰爭怎麼打。


圖為在伊拉克戰鬥的美軍士兵


最後是美軍戰時後勤,開戰後美軍迅速啟動了國家戰爭動員機制,緊急動員了大量預備役艦船與民間商船,並且動員大量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此外美軍在開戰前就在周邊地區儲備了大量武器裝備用於戰時補給,還建立了後方基地—前進基地—一線部隊的三級物資保障鏈,從而有效保證了戰爭的需要。


不過美軍戰後種種慘烈的損失也告訴了我們,非正義的戰爭終將獲得代價,這些就是伊拉克戰爭帶給我們的啟示。



軍情解析


伊軍的慘敗,一方面在於雙方裝備實力懸殊,另一方面在於薩達姆獨裁政權喪失民心、軍人士氣低落、民眾不支持。

美國以消除伊拉克化學武器、清除薩達姆獨裁政權為名發動戰爭。不得不說,這得到了世界上一些國家的支持,伊拉克國內的反對派和部分民眾也以不同的心態對美軍持歡迎態度。但美國的真實想法並非完全如他宣傳的那樣。推翻薩達姆政權、輸出美國價值觀、加強對中東的控制、更好服務美國利益才是他的真實目的,化學武器只是一個藉口。

美國雖然取得了戰場上的勝利,但結局可能出乎所有人的預料,伊拉克沒有迎來民主的曙光,反而陷入了曠日持久的派系戰爭和恐怖襲擊,美國也深陷戰爭泥潭,既消耗了國力也失去了國際道義,可以說,這場戰爭帶來的是雙輸的結果。

總結: 一、戰爭從來都不是弱國寡民的福音,戰爭給一個國家帶來的傷痛是持久的;二、用戰爭手段推行民主價值觀是行不通的,薩達姆固然可惡,但美國的首要考慮是自身利益,一旦與已不利,美國便抽身而退,自已的承諾如蔽履棄之一邊。三、國家政治進程與本國經濟、文化、宗教、民族關係、國民文化自覺政治自覺等一系列因素相聯繫,根本上要靠內生動力,外部環境只是一個嚮導而已。


寒風中的一縷陽光


03年伊拉克戰爭的起因與交戰過程就不做介紹了,大家對這些已經瞭解的夠多了。戰爭的進程也是一邊倒,美英聯軍攻入巴格達,抓捕了薩達姆。最後在美軍的支持下成立了新政府,伊拉克這個國家也開啟了新的篇章,整個國家局勢比較動盪,國家的穩定也還需時日。對於這場戰爭能給予我們什麼啟示,異域邊緣認為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美國在戰前的準備,首先開始的是輿論戰與心理戰。在國際上以及伊拉克國內製造混亂,四處宣言薩達姆政府的各種負面消息以及個人的醜聞,這也是美軍慣用的招式。以各種手段抹黑薩達姆本人以及其政府,要的效果就是造成國家領導人的形象嚴重扭曲,昨天還是高高在上人民的信仰,今天就把你搞成過街老鼠一般。這種衝擊會造成老百姓的認知障礙,短時間內無所適從。輿論戰,心理戰要的就是這種效果,就是讓所有人茫然,不知所措。

二,有了上面的輿論基礎,此時就會派遣各類特工人員對伊拉克軍隊以及政府的各個部門進行滲透,戰後也證明伊拉克好多軍官及政府高官都已被收買了,整個國家的武裝力量的戰鬥力被極度削弱。整個伊拉克戰爭中只有巴士拉進行了抵抗,其他地方完全被美軍的滲透人員給搞定了。

三,美軍天上的衛星,空中的戰機,地面的坦克裝甲部隊以及艦艇與潛艇上的巡航導彈,綜合起來一頓狂轟濫炸,把意志不堅定著已經完全征服了。大國對小國的戰略優勢這時就全面顯現了出來,戰場單向透明,就如同遊戲中開了外掛想怎麼打你就怎麼打你,打了你還不明白怎麼回事。

從上面美軍的各種戰略戰術的實施來看,在平時我們就要加強老百姓對輿論戰,心理戰的免疫能力,對敵人的宣傳要有辨識能力。還要對一些敏感事件進行脫敏,把這些事講清楚,說的多了也就沒有神秘感了,到時候敵人再想用這些說事,誰還信。只有加強全民對輿論戰心理戰的免疫能力,在戰時國家才不會陷入混亂。

有了社會這個好基礎,軍隊的教育才會做的更好。主要是提高每個人的基本素養,這是一個很大的工程,只有在社會的各個方面都加強這方面的教育,使老百姓在潛移默化中明白敵人對付我們的手段,我們才能防患於未然。對未知的嚮往是人的天性,只有把這種天性創造各種條件讓他完全放開,才不會各種未知的秘聞所迷惑。

現代戰爭對於核大國來說極大的可能是各種軟殺傷,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制造混亂。真正進行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很小,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我們有蘇聯這個前車之鑑一定要好好的吸取其中的經驗教訓。當然各類武器裝備也很重要,但是決定性因素還是人。就如沙特與胡塞武裝的衝突一樣,沙特也是世界軍費排名靠前的大國,使用的也是能買到的最先進的武器裝備,戰卻打的一塌糊塗,關鍵還是人的因素。


異域邊緣


啟示:

一,戰爭的理念(設計)發生革命。即只打政權,只打軍隊。

擯棄過去的傳統常規戰爭模式:

1,面對面,槍對槍,炮對炮,既需投入大量陸軍,大量殺傷敵人;又被敵方依靠、驅使人海戰術,以10:1、甚至100:1代價來達到加大傷亡自己目的,結果形成常常一邊到的在一些戰地,對敵方近似於屠殺~而非合理的戰爭因素,結果引起國內大規模反戰,最後被迫結束戰爭。此已發生過兩次戰爭中。

2,不光大量軍人傷亡,生靈塗炭。而且波及百姓民眾。常規戰,常有民眾參與,也常有倚托民居區(房)抵抗,槍炮就必有攻擊摧毀,還有處於戰區的民眾在槍炮攻防區域,造成大量民眾傷亡。平民的傷亡,違背戰爭法則和道德。也給後續治癒戰爭創傷留下巨大後遺症~仇恨。不利戰爭後要達成的目的。

3,因是常規戰,必摧毀對方的一切戰略物資資源,如交通鐵路、公路、橋樑,各類倉庫,水庫,發電站廠,等等,既是敵方可用軍事資源,又是敵方民眾的國計民生,結果戰爭中統統摧毀,損失巨大,重建耗費巨大。與戰後要達成的目的相反。

二,為此,實行軍事戰爭現代化手段、運用革命。即第三次現代化戰爭軍事革命。在戰略、戰術上,完全依靠精準的高科技投入,當大多數國還在脫離步戰化走向摩托化、機械化,加強坦克、飛機、軍艦等重數量“現代化”建設時,美國已悄然將軍隊提升到了信息化、數字化、制導化系列高科技合成建設之列,超級大國超級化軍事軍隊成形了。當它在海灣戰爭出場時,世界為它的戰爭理念與戰爭模式的徹底改變,一片譁然!很多國家軍方人士看了美軍攻打一國時間如此之快,自己傷亡如此之少(不加上友軍誤傷的話不到100人),震驚震撼!不得不說完美完勝。而伊拉克正是中東地區不一般的武器擁有之軍事大國。從軍事角度上講,完全不是對手,完全眼瞎耳聾且喪失指揮。最強悍精銳之精銳薩達姆的忠誠衛士共和國衛隊也是官兵作鳥獸散。美軍一個小分隊如入無人之境進入首都巴格達。

薩達姆政權土崩瓦解,軍隊四散潰逃,兩大目標消滅,己方傷亡奇少,敵方官兵也極大減少了傷亡,由於大量運用精確制導戰術,百姓傷亡小,還很多跑到戶外野外觀看導彈的飛行。由於避免了常規戰狂轟亂炸,伊拉克民生物資和國家基礎建設保留下來,只有薩達姆給自己的油田點火,以破壞方式“抗戰”。美國的常規戰陸軍沒有派上用場,最後陸軍司令提出我們好不容易來一趟,你總得讓我們乾點啥吧,才特批陸軍參戰100小時,一分都不許超過,算是安慰戰了。

軍事的理念和模式發生巨大革命,常規戰的一切弊端消失了,美軍進入伊拉克,巴格達民眾傾城出來歡迎。美國推動政治改革,民主選舉。完成以上進入穩定後,然後撤離。

以後的利比亞消滅卡扎菲、阿富汗消滅塔利班、科索沃消滅米里奇……都是此念此戰,屢試不爽。

伊戰後的一些重建、擴建項目,它沒有參加贏利一項,都給了伊國外國去招投標;伊拉克的石油,它沒拿一桶。

你問我為什麼,我不知道,我也在問美國為什麼呢。

以上就是海灣戰爭的啟示。





光明進


美國雖然取得了戰場上的勝利,但結局可能出乎所有人的預料,伊拉克沒有迎來民主的曙光,反而陷入了曠日持久的派系戰爭和恐怖襲擊,美國也深陷戰爭泥潭,既消耗了國力也失去了國際道義,可以說,這場戰爭帶來的是雙輸的結果。

戰爭總結: 一、戰爭從來都不是弱國寡民的福音,戰爭給一個國家帶來的傷痛是持久的;二、用戰爭手段推行民主價值觀是行不通的,薩達姆固然可惡,但美國的首要考慮是自身利益,一旦與已不利,美國便抽身而退。三、國家政治進程與本國經濟、文化、宗教、民族關係、國民文化自覺政治自覺等一系列因素相聯繫,根本上要靠內生動力,外部環境只是一個嚮導而已。


龍之鑑


收買對方軍官這一古老的手段依然有效!

如何防止敵方收買已方重要人物比掌握高科技更有效。

選拔忠於團隊愛國的人才擔當重任,是制勝法寶!創業初期創始人往往不拘一格選人用人,求賢若渴。後期則往往因用人不察導至身敗名裂!


湘妃翠富硒茶


任何以侵佔對方領土的戰爭,註定失敗!

世界上,相信每個人都希望和平。但有些人和國家為了一己之利,往往稱強霸道。

縱觀戰爭,受傷害最大的都是平民百姓。而百姓為生存而戰。

入侵對方領土,就侵犯了百姓的生存權,也就剝奪了生命的基本權利。他們完全有理由和責任,也有義務和儘可能的能力去捍衛,也就會採取各種方式方法去報仇和收回國土和尊嚴。

任何以戰爭為目的的人,看,殺日本人的一直都是什麼人?得到了人才會有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