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宝钗与黛玉和解的背后,有什么细思极恐之处?

时光深度旅人


林黛玉对薛宝钗的吃醋和讽刺读者们是比较熟悉的,四十二回之后,黛玉与宝钗的关系空前亲密,如同亲姐妹一般,连宝玉都觉得稀罕,问黛玉,何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原因就在林黛玉在贾母两宴大观园的酒席上行酒令时,失口说了两句《牡丹亭》《西厢记》里的句子,除了宝钗并没人注意,就这么过去了,第二天早饭后宝钗就将黛玉叫至蘅芜苑,开口就说:

“你跪下,我要审你。”“好个千金小姐!好个不出闺门的女孩儿!满嘴里说的是什么?你只实说便罢。”“你还装憨儿,昨儿行酒令你说的是什么?我竟不知哪里来的。”

这时黛玉才醒悟,原来自己偷偷看的那些杂书,不自觉的就冒出来两句,实在是失于检点,现在又被宝钗抓住了把柄,不由得羞了个满面通红,伶俐的黛玉马上就央求宝钗:自己不明白,学问好的宝姐姐你教教我吧,我以后再也不说了,千万别和别人说。于是宝钗和她两个坐下来,宝钗是掰开了、揉碎了,先从自己从小淘气说起,从小也是看“西厢”“琵琶”“元人百种”的,又讲到薛家教育子弟的事,再讲到男子读了移心性的书都能成为坏事,更何况女孩儿呢,针黹女红才是我们的正经事,既然识了字读了书,也要拣正经的看。

一席话说的黛玉低下了头,只管喝茶,一句话也不说了,心里相当佩服宝钗。也是从这一刻起,黛玉再也没有怼过宝钗了,而是拿她当姐姐待,有时连“薛”字都去掉,直呼姐姐。五十九回,宝钗的丫鬟莺儿编了个花篮来送给黛玉,两人有一段对话,黛玉说:

“你回去说与姐姐,不用过来问候妈了,也不敢劳她来瞧我,梳了头同妈都往你那里去,连饭也端了那里去吃,大家热闹些。”

这时薛姨妈已经住进了潇湘馆。称宝钗为姐姐,称薛姨妈为妈,而且自己连早饭都要端过去一起吃,可见黛玉此时对待宝钗是一片赤诚之心。

很多红学爱好者把薛姨妈和宝钗对待黛玉的一些行为理解为笼络黛玉、迷惑黛玉,经历了长期的金玉良缘造势,和贾母的暗中较劲,要说薛姨妈是真诚的,屏山也怀疑,但屏山判断,宝钗应该是真诚的,宝钗争取金玉良缘是真的,她对黛玉也是真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宝钗她是自觉的在维护社会正统秩序,对一切礼制之外、规则之外的东西都是反对的,她严格要求每个人守好自己的位置和本分,对逾越的部分她是绝对的反对,这和与她与人关系远近没关系,所以她见到一切逾礼的行为她都有一种本能,让其回归到正道上来,小说里这样的例子太多了,甚至可以这样讲,宝钗的每一个行为都是受她这个价值判断驱动的,她心里对黛玉的情谊其实没有黛玉想的那么深,因为宝钗她是不用深情的,哪怕对宝玉,就算是偶尔的情不自禁,她也会马上提醒自己收住,所以,她才“任是无情也动人”,就是不用情的意思。

宝钗劝黛玉的一席话其实也证明了她看的杂书也不少,很可能比黛玉还多,宝钗为什么就没有移了心性呢?其实要我说,别说看杂书,你就是给宝姐姐看限制级电影,她也不会移心性,宝玉喜欢老庄,案头还有一部《庄子因》,可是牵涉到参禅,宝钗比他深刻的多,宝钗怕宝玉入了禅机,宝钗自己是绝不会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东西对宝钗来说,其实是工具,这也象征了统治者不可能革自己的命,一切出发点都是可以不可以利用。

要说和解,也是黛玉对宝钗的和解,但这里面没什么细思极恐的事,宝钗做事有着严格的自己的准则,她做一切的事都是权衡利弊的结果,她要的是双赢,可是,当他人的利益和自己的产生冲突时,她也会毫不犹豫的先顾自己,滴翠亭的所谓“嫁祸”如是,承诺好的中秋赏月起社最终爽约也如是。可是,我们也不应该批判宝钗,利己是人的本性,你我皆然,宝钗就像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朋友一样,而黛玉的高尚人格却不是生活的常态。金玉姻缘和木石姻缘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就如同宝玉的理想与家族的期望背道而驰一样,绝望而无解。


(我是屏山,欢迎点评、关注,为您探究红楼一梦。图片来源:清孙温《绘全本》图)


屏山小品红楼梦


宝钗和黛玉是一对情敌,后来宝钗却向黛玉伸出橄榄枝,不但不揭发黛玉偷读牡丹亭话本,还坦承自己也读过,后来更是关心黛玉病体,允诺为黛玉提供养生的燕窝,这让许多人产生了疑问,这还是那个"藏拙守愚"的宝钗吗?背后发生了什么让二人放下芥蒂握手言和呢?



要想寻找答案,寻找过去是不行的,我们应该从言和之后故事发展细节推测。那时候再回过头来瞧,一切便可一目了然。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莽玉之后,老太妃去世,薛姨妈受贾母所托,到潇湘馆照顾黛玉,自然宝钗也成了常客,黛玉羡慕宝钗母女情深,要认薛姨妈做母亲,宝钗赶紧阻止,说了一段话,很让人深思:

“认不得的!”“我前问你我哥哥还没定亲事,为什么反将邢妹妹先说与我兄弟了,是什么道理?”“我哥哥已经相准了。知等来家就下定了,也不必提出人来,我方才说你认不得娘,你细想去。”

直到这吋,我们才发现宝钗向黛玉伸出橄榄枝是目的:原来想向黛玉推销自己的兄长薛蟠呢!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薛蟠与黛玉又是怎样一种情况,怎么就相准了人家姑娘呢?



第二十五回,贾宝玉与王熙凤被马道婆巫术辖制,着了疯魔,大家都慌慌张张,而薛蟠也忙着照顾家人,"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可见,薛蟠见了黛玉之后多么惊艳。也就是说,自二十五回后,薛蟠见了黛玉,便已心生羡慕,想来此后,薛蟠定是向母亲和妹妹渐渐表露了心事,而宝钗也想着为自己兄长的幸福努一把力



不过到底薛宝钗不如薛姨妈的功力深,薛姨妈早就看出宝玉黛玉的情比石坚,及时阻止了宝钗的试探。


萍风竹雨123


钗黛和解,没有细思极恐的地方,两人能和解是有原因的。

首先,黛玉和宝钗都共同认识到仅仅凭一己之力是无法扭转“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的发展局势的。而且两人都觉得胜券在握,黛玉自宝玉诉肺腑后,两人心心相印,不了分离,而贾母又对两人那么宠溺,就像小斯兴儿说的,已经定下了,只是两人都小,二三年后就成亲了。

而宝钗觉得,元春端午节赐礼已经说明一切,宝黛两人再情深义重,处得再好也要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里王夫人比贾母要说得上话。



其次,宝钗先坦诚相待,黛玉天真烂漫

宝钗主动找到黛玉,是因为鸳鸯三宣牙牌令时,黛玉脱口而出用《西厢记》、《牡丹亭》的诗句对令,被宝钗识出。次日便找黛玉问话。

宝钗此举是冒着被黛玉误解的风险来的,毕竟黛玉此前小性子,对宝钗有敌意,据她自己说的,“认为你心里藏奸”,如果把握不好,将激化两人的矛盾。更有一层,宝钗在劝导黛玉时,也降暴露自己看过这些歪书。在古代,一般有教养的家庭都严禁孩子们看此类书籍,尤其是女子,而宝钗作为一个封建礼教下的淑女,能承认看过,说明对黛玉的坦诚。



黛玉也是个天真烂漫之人,看宝钗抓住了自己的把柄并非没有公布于众,还私下和自己推心置腹,令她怎么不感动?

所以,两人冰释前嫌,钗黛合一了。


微影悼红


按理说,作为《红楼梦》中最令人咂舌的一对情敌,在最初的误会消解之后,两人的关系可谓是其乐融融,相当不错。但是钗黛和解,不是公平的和解,而是一种实理真相的模糊,一种暂时的和解。

两人和解的契机是黛玉的病。到了秋令以后,黛玉的病越发严重,宝钗来看望她,她从医理的角度来分析黛玉的病情,认为应该多吃一些冰糖燕窝粥,她站在黛玉的角度思考问题,使得黛玉很是感动,黛玉是怎么说的:“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一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

可见,黛玉完全被薛宝钗的情商给俘虏了,这么高傲的黛玉,竟然也会当面认错。

对于黛玉的坦诚,宝钗是如何做的呢?

首先,她是没有任何反应,未置一词;

其次,黛玉在剖析自己的艰难处境时,宝钗只说了一句:“这样说,我也是和你一样。”这句话说出来其实有点虚伪,所以黛玉回应:“

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黛玉是看得很清楚的,宝钗不比黛玉笨,又怎么可能不知道?所以她并没有反驳黛玉的一针见血。

最后宝钗是这么说的:“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这里。”这话说出来,其实有点伤人心,好像黛玉和宝玉并没有什么关系似的,将来黛玉的结局只不过是嫁出贾府以外罢了。

总之,钗黛和解,给人的感觉是黛玉心思纯粹,情真意也真,但是宝钗呢,如果还谈不上是虚情假意的话,那也是存在一定的虚情的。但是黛玉之所以会被宝钗所折服,那是因为宝钗懂得以理压人,晓之以厉害,然后馈赠燕窝,收买人心。


薇的深度文艺之旅


当然不是真心的,看看二人对话,林黛玉是长篇大论,对薛宝钗丝毫没有保留,坦诚以待,说了自己的心里话,甚至把对贾家上下人等的评价都说了出来。

而薛宝钗基本没说什么,仅有几句话,也是在探林黛玉的话,她对林黛玉仍然心存戒备,长久的金玉良缘的风,不是白吹的。



二人谈的话,如果泄露出去,林黛玉满身不是,薛宝钗一根羽毛的损失都不会有,参考滴翠亭嫁祸之举。她是理性的人,平日里干的事,对内帮助薛姨妈管家,对外还交代薛蟠犒劳伙计比找薛蟠的救命恩人柳湘莲要紧的多。

同样的事,可以参看薛宝钗是怎么给史湘云办螃蟹宴的,基本就是诱导,套话,达到了一石二鸟的目的。既让史湘云乘了情,又自己落了美名。


潇湘竹雨纷纷


蝉闻答题。

在爱情面前,宝钗其实从未相让,而是步步为营,终于坐上宝二奶奶的位子。

表面上看,宝钗与黛玉和解,似乎正体现了宝钗大度容让的性格,其实不然,这里面有她的算计。

第三十六回,宝钗接了袭人的活,坐在床边做起针线,床上的宝玉睡的正香。对素来知礼的宝钗而言,这一行为着实反常,不但独自坐在宝玉身畔,还给他绣起鸳鸯来。此中情意不辩而知。突然宝玉说起梦话来:

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
宝钗听了这话,不觉怔了。

宝钗为什么怔了?难道他不知道宝玉对黛玉的感情?

不是的。宝玉的心思,她一定知道。但是此前因为收了元妃的与众不同的礼物,她基本已经认定自己是将来的宝二奶奶。不期然地听见宝玉的梦话,竟断然地把自己排除在外,而明明白白地想要木石姻缘。怎么能不让她心惊!

所以,以她的性子来讲,接下来一定会适时地拉拢林黛玉,让她与自己站在同一战线,不至于闹得太僵,不好收拾局面。

我们看看宝钗怎么一步步收取黛玉的心的。

首先是晓之以理。

第四十二回,宝钗单独拉了黛玉进房,披头就要审讯她。原来在此前牙牌令的游戏中,黛玉无意间用了西厢记和牡丹亭里的诗句,这在闺阁女儿来讲,是极不合适的举动。因此宝钗借着这个机会给黛玉讲了一通大道理,黛玉什么反应呢:

一夕话,说的黛玉垂头吃茶,心下暗伏,只有答应是的一字。

素来心高气傲的林黛玉竟然被说服了,宝钗第一局开门红。

其次是动之以情。

第四十五回,宝钗来潇湘馆看望林黛玉,两人之间说了许多知心的话。看黛玉体弱,宝钗主动要给黛玉熬制燕窝粥,感动得黛玉一塌糊涂。说:

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

单纯的黛玉就这么被收拾地服服帖帖,对宝钗竟然死心塌地了。

你再看宝钗的知心话,连我都要感动。

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

在道理和感情的双重攻势下,黛玉缴械投降,自此两人再没有产生口角,反而亲密地如同一对知心的姐妹。

连宝玉都觉得惊讶,素日牙尖嘴利的林妹妹怎么跟宝姐姐走得这么近了,甚至还有些吃醋呢!

然后就是第五十七回的母女双簧戏。

紫鹃因为着急林黛玉的婚事,于是故意骗宝玉说黛玉要回老家去,这一下子通了马蜂窝,宝玉着急之下竟然发狂晕厥。此事闹得贾府上下无人不知,心底里也都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但薛姨妈就揣着明白装糊涂,对贾母说:

宝玉本来心实,可巧林姑娘又是从小儿来的,他姊妹两个一处长了这么大,比别的姊妹更不同.这会子热刺刺的说一个去,别说他是个实心的傻孩子,便是冷心肠的大人也要伤心.这并不是什么大病,老太太和姨太太只管万安,吃一两剂药就好了。

这意思是说,宝玉和黛玉一块长大的,兄妹情意深厚,一时之间伤心过度,也没什么要紧的事。妥妥地把宝玉的心思给遮过去,难保她没有别的心思。

紧接着薛姨妈又到黛玉处聊天,恰巧宝钗也过来了,因刚薛蝌与邢岫烟刚订了亲,便有一句没一句地提些婚姻之事,处处藏有机锋。

千里姻缘一线牵-.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人,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丝把这两个人的脚绊住,凭你两家隔着海,隔着国,有世仇的,也终久有机会作了夫妇.
这一件事都是出人意料之外,凭父母本人都愿意了,或是年年在一处的,以为是定了的亲事,若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比如你姐妹两个的婚姻,此刻也不知在眼前,也不知在山南海北呢。

啥是红线,啥叫预先注定,自然暗指二宝的金玉之缘嘛!至于年年在一处的,以为是定了亲事,如没有这月老牵线,无论如何也走不到一块去。这明明就暗示着宝黛二人的关系嘛!

平时聪明伶俐的黛玉竟然没有听出弦外之音,反而要人薛姨妈做干妈,真替黛玉着急。

之后薛姨妈又故意说把黛玉许配给宝玉的话,作一试探,黛玉当然极力闪避,但紫鹃却是有心之人,赶紧插话,让薛姨妈跟贾母提一提,以做成好事。薛姨妈何等老道,岂是被一个小丫头片子给将上一军。说:

你这孩子,急什么,想必催着你姑娘出了阁,你也要早些寻一个小女婿去了.

妙,真是妙,不但转移了话题,还让紫鹃碰了一鼻子灰。

至于宝钗,还有意无意地开起了让林黛玉嫁给她哥哥的玩笑。虽是玩笑,但在都知情宝黛二人的关系时,难免有所嫌疑。

因此,宝钗与黛玉和解之后,最大的得益之人便是宝钗,自此她便能玩弄黛玉于鼓掌之中,虽然宝钗并非势利小人,对黛玉也相当好,但城府之深确是黛玉所不能预料,只能在宝钗的宽厚的姐妹情谊里退守其次。

后来袭人给钗黛二人递上一杯茶,宝钗自己先接,饮了一小口漱口,之后竟递给极爱干净的林黛玉,连袭人都觉得不妥,要再去倒一杯。黛玉却并未在意,接过来一饮而尽。

这个情节很有玩味之处,是否是宝钗与黛玉共侍一夫的暗示呢。且宝钗为大,黛玉为小,二人已达成了相当的默契?

欢迎关注【如是蝉闻】,点赞哦

如是蝉闻


宝钗通过通过“兰言解疑癖”成功与黛玉和解,其背后的真相细思极恐。

我们先来看看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关系。林黛玉是贾宝玉的姑妈的女儿,和宝玉是姑舅亲;薛宝钗是贾宝玉姨妈家的女儿,和宝玉是姨表亲。黛玉和宝玉青梅竹马,宝钗住进贾府不久就有金玉良缘之说。两个女孩的心里都有一个宝玉。宝玉的心里有一个黛玉。金玉良缘的最大阻力就是林黛玉,宝钗的情敌是黛玉。而黛玉的情敌也非宝钗莫属。

古代有句话叫:“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第五回 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林黛玉自在荣府,一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把那迎春、探春、惜春三个孙女儿倒且靠后了;就是宝玉黛玉二人的亲密友爱,也较别人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止同息,真是言和意顺,似漆如胶。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纪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美丽,人人都说黛玉不及。那宝钗却又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深得下人之心,就是小丫头们亦多和宝钗亲近。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不忿,宝钗却是浑然不觉”。宝钗来到荣国府后,黛玉敏感的认为宝钗藏奸,所以不屑与宝钗为伍,经常话里话外给宝钗难堪,可是宝钗或是佯装不知、或是以姐姐的口吻说:“真真的这个颦丫头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因此大多数人都认为黛玉尖酸刻薄,宝钗豁达大度。

事实并非如此,宝钗不是不计较,只是宝钗不想逞口舌之快,她想的是如何收服刺猬一样的黛玉。于是她慢慢地寻找机会。

机会终于来了,《第四十回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大观园说酒令,鸳鸯是令官轮到黛玉,鸳鸯又道:“左边一个天。”黛玉道:“良辰美景奈何天。”宝钗听了,回头看着他,黛玉只顾怕罚,也不理论。鸳鸯道:“中间锦屏颜色俏。”黛玉道:“纱窗也没有红娘报。”鸳鸯道:“剩了二六八点齐。”黛玉道:“双瞻玉座引朝仪。”鸳鸯道:“凑成‘篮子’好采花。”黛玉道:“仙杖香挑芍药花。”说完,饮了一口。

宝钗一听就知道,黛玉说的是禁书里的句子。在这种情况下,宝钗有两种选择:一是,当众告发黛玉,说黛玉偷看禁书。二是,忍隐不发,拿住黛玉的小辫子。

这两种选择的后果是什么呢?一,如果告发黛玉,那么别人就会问:为什么别人都不知道这两句是禁书的句子?为什么你知道呢?显然你也读过这些禁书,结果是两败俱伤。更何况黛玉是贾母的心头肉,宝钗给黛玉难堪,也就得罪了贾母,对宝钗来说,不值得。第二种选择,即拿住了黛玉的小辫子,又卖给黛玉一个人情,单纯的黛玉一定投桃报李。

看看宝钗怎么收服黛玉吧:《第四十二回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馀音》 宝钗便叫黛玉道:“颦儿跟我来,有一句话问你。”黛玉便同了宝钗,来至蘅芜院中。进了房,宝钗便坐了笑道:“你跪下,我要审你。” 宝钗一句话就把黛玉定义为被告,自己是能够定人生死的法官。

黛玉不解何故因笑道:“你瞧宝丫头疯了!审问我什么?”

宝钗察言观色,冷笑道:“好个千金小姐!好个不出闺门的女孩儿!满嘴说的是什么?你只实说便罢。” 宝钗并不确定黛玉是看禁书还是听戏说出了那些话,所以只是追问。

黛玉不解,只管发笑,心里也不免疑惑起来,口里只说:“我何曾说什么?你不过要捏我的错儿罢了。你倒说出来我听听。”宝钗笑道:“你还装憨儿。昨儿行酒令你说的是什么?我竟不知那里来的。”这话不通,既然不知,何来审问?这话矛盾明显,可惜单纯的黛玉心慌乱,没听出来。其实宝钗并不确定,黛玉是否读过禁书,因为这两出戏,每个人都看过,说两句戏词,也有情可原。黛玉没有宝钗的世故和心机,她没想到,宝钗真是捏她的错。

黛玉一想,方想起来昨儿失于检点,那《牡丹亭》、《西厢记》说了两句,不觉红了脸,便上来搂着宝钗,笑道:“好姐姐,原是我不知道随口说的。你教给我,再不说了。”宝钗笑道:“我也不知道,听你说的怪生的,所以请教你。”黛玉道:“好姐姐,你别说与别人,我以后再不说了。”黛玉心怯了,只知道一味求饶。她当时没有想到,既然宝钗知道她说的两句话是禁书上的,她当然也读过禁书,我读过,你也读过,两个人不过半斤八两罢了。

接着宝钗以姐姐的身份,语重心长地对黛玉说了一席话,说的黛玉垂头吃茶,心下暗服,只有答应“是”的一字。黛玉对宝钗的推心置腹,心悦诚服。真心的认为宝钗是为她好。后来又以玩笑的口吻,让宝钗教导她。

宝钗不仅收服了黛玉,更令黛玉对宝钗掏心掏肺。在《第四十五回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黛玉对宝钗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象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若不是从前日看出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

宝钗通过“兰言解疑癖”这件事成功地与黛玉和解,将黛玉这个常常跟自己作对的情敌,收归麾下。

宝钗看似关心黛玉,处处为黛玉着想,其实宝钗并非真心与黛玉和好,其目的细思极恐。宝钗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心机和手腕,真的让人不寒而栗。


润杨阆苑


个人观点,不喜欢请随意喷。

一看问答题目,就是有意要将宝黛对立的问题。

a钗黛初为“情敌”后为姐妹,“钗黛合一”曹翁原意。

b黛玉聪明单纯知好歹、明事理愿意学习成长。

c宝钗湘云初为宝玉外在吸引,后对宝玉内在失望,退出宝黛钗湘四角调情。

d“金玉良缘”命运始然,宝黛钗三方皆为受害者。

e宝钗外冷内热物伤其类,真心实意同情帮助湘云黛玉。

总之,将宝钗好心当做驴肝肺,“拥黛派”读者历来都是过度解读原著,酸葡萄心理、小心眼、小气量、胡思乱想比黛玉本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阿丹151014015


这件事傻子都看得出来,一个宝玉,只有唯一的一个宝玉,宝钗和黛玉两个人都想嫁,而且都是要当正妻的。这分明就是敌对关系,不是你赢我,就是我赢你。除非宝钗真的是不打算嫁给宝玉,也就是放弃“金玉良姻”,否则哪里有可能有什么和解。说实话,这幅电视剧图片,宝钗抱着偎依在她怀里的黛玉的,我看着就反胃,太虚情假意了。

本来黛玉是理所当然的未婚妻,可林黛玉不太珍惜,爱撒娇、爱斗气,随意挥霍自己原本拥有的雄厚资本。

这里举一个小例子:前面有一回,宝玉去梨香院看看薛姨妈一家,问候问候,薛姨妈叫打了酒来给宝玉喝、拿了东西来给宝玉吃。此时,宝钗不失时机地劝宝玉不要喝冷酒,要懂得保重身体,这就显得比黛玉懂事、爱护宝玉。

这时,李嬷嬷给了林黛玉一个很好的机会,展示一下宝玉只听得进去黛玉的话,让黛玉劝宝玉少喝酒。

李嬷嬷这个老仆人,是打心眼里承认林黛玉的地位、认定了林黛玉有权力管束宝玉的,所以她才尊重黛玉的权威,让黛玉在薛家母女俩面前炫耀一下自己才是宝玉的正牌未婚妻、将来的贾府正牌少奶奶。

可是林黛玉这个傻瓜,平日里那么聪明剔透的一个人,这会子犯起了糊涂,不但不接这个话头,反而倒打一耙,把站在自己这边的李嬷嬷给损了一下,说什么“你是不是把姨妈家当外人了啊”?(具体文字不抄了,大意如此)

李嬷嬷不防林黛玉会洒脱到了这个地步,好歹都分不清了,尴尬之下,只好自己给自己打圆场,说这林姐儿嘴巴真厉害,搞得人哭也不是、笑也不是,然后心灰意冷地走了。

《红楼梦》中,作者写了两位中心耿耿的老仆人:焦大和李嬷嬷,都有一颗忠心没有瑕疵,却又都是倚老卖老、因而说好话不得好听,即所谓忠言逆耳。通过这两个角色从侧面揭示,贾府年轻一代,不论是宁府还是荣府,不论是主子还是下人,全都缺乏维持百年家业所需的意识和素质。

离题万里了。

问题也没回答,此时觉得不太好回答。以后再来续吧。


TeaC


《红楼梦》中宝钗与黛玉是并重的,都是曹公最爱的女子,一个端庄大方,一个气质若兰。二人从相识到相知是经历了一些波折的。黛玉先入住贾府,与宝玉同吃同住,耳鬓厮磨,结下了深深的友谊,但是宝钗的到来却使二人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少男少女情窦初开,黛玉的内心对宝钗是提防和排斥的。贾府中所传的金玉良缘令黛玉恐慌无助,更增添了她的担心和抑郁。不甘心的黛玉处处在语言上对宝玉进行试探对宝钗进行讽刺挖苦,所以才有人说黛玉尖酸刻薄小性子,但是陷入爱情的人尤其是这种恋情不明朗爱人又是多情之人,哪个不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呢?黛玉的爱纯粹真切但是没有安全感。宝钗稳重不急不燥,本来她对宝玉其实是瞧不上的,她的目标明确:进宫,一步一步,光宗耀祖。她是自信的,但是未曾料到最终会落选。宝钗只能转而求次之,对宝玉的态度也有了一些变化。对待黛玉,她避其锋芒,不在语言上与其争高低,更是时时处处迁就黛玉。二人最终和好是在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因联对黛玉脱口说了几句西厢记里面的词句,宝钗没有当面拆穿而是过后单独对黛玉进行教育。我觉得就是那种姐姐对妹妹的教导,不知道为什么有人觉得宝钗虚伪,连黛玉都被深深地感动了。所谓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穆雷特,《红楼梦》里有人看到的是友情和爱情,有人看到的是官场和商场,也有人看到的是美食和建筑。我眼里的红楼女子个个美好,有才情,有个性,个个美貌如花,千娇百媚。只是最终呼啦啦大厦倾倒,只落得千红同哭万物同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