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认为“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是什么心理?

迷彩黄金


来而不往,非礼也。出自(礼记,曲礼上)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解释:表示别人给予自己的善意,应做出友好的反应。否则是不合乎礼节的。

中国是礼仪之邦。崇尚礼尚往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实社会,做人也这样的,人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正常的人际交往是: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才能长久。

有来有往,互相温暖。只有共同给予对方之所需,才能共同发展。


过客ABC123321


《来而不往非礼也?》

【前言】中国是礼仪之邦,崇尚礼尚往来。心理学上如何评价礼尚往来呢?

【分析“人”】崇尚“来而不往非礼也”的人,具有如下心理品质:

1.守信。

2.自律。

3.客观。

4.细腻。

5.主张平等。

6.尊重他人。

7.自尊心强。

8.善于交际。

9.要求严格。

10.从众心理。

【分析观念】不完全正确。

1.来:是别人对我们态度和行为方式,由他人决定,“我”不能决定。所以,他人的合法行为,我们无权干涉。

2.往:是“我”对他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由“我”决定,他人不能决定。所以,“我”的合法行为,他人无权干涉。

3.来、往:均为独立的行为,像两条平行线,没有交叉。

4.观念:人际交往由自我决定,只能要求自己用“黄金法则”对待他人。他人对“我”的态度方式,我们决定不了,认知上就无需强求。



迷彩黄金


来而无往非礼也。这是中国人的礼节常识,人家好心好意来了,你作主人当然要热情接待来人当客相待,有朋自远方向不亦乐乎?人家来到你这里,热情招待客人是尽地主之宜是应该具有的礼节,礼貌。客人在离开之前约主人某年某月到对方一叙,也是人之常情,若对方有诚意邀你去,你不可能推辞不去,或找各种理由不去,这是不对的有失人情,面子上也过不去,这是不对的,有来就有往,拒绝往之就是失礼,无礼和无理。因为这样做,不去实在讲不过去。同理恶人伤人,损害自己的利益,他无情无义,也要进行必要的回击,不能不声不气,要有所表示,有所反抗。这也叫有来无往非礼也。人与人,国与人都是平等,要相互尊重,以和为贵,尽量不要产生矛盾和误会。受人侵害就要给予适当的回击,不失自已的利益和尊严。


吴定律


中华乃礼仪之邦,数千年传承至此,说这是什么心理的定是番外之邦未开化之人。



风行天下144934782


有交流往来,注意礼貌。对等的付出只是一方面付出难以持久。一般人们的交往还是希望得到回报,起码的反馈。礼貌好感都是相互的,单方面的难以维系。


阿联想


这是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礼尚往来"。是一种应对人情事故的正常心理。不过民间日人们常多用来对付那些不坏好意的言行。

在歪风邪气,不正之风盛行时期,良善软弱受人欺,多提倡对坏人坏事,坚持针锋相对,以牙还牙,善恶必报之品质,有利于弘扬正气!抵制邪恶猖狂罪恶等有积极一面。


良诗成


坏,好,钱,法,排位子。好就是坏,坏就是好。钱,前。法,后。


用户104696672181


来而不往非礼也,并不是付出了就为了想要获得回报,而是对正常的人际交往的期望和喜欢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重视是社会不再冷漠的关键,也是各种社区欣欣向荣的重点,有来有往,才不会伤心和落寞,温暖才是交往的必要


颜羽的石榴布丁


是一个平等的心理,是一个处于弱势向强大看齐的心理,是易经卦词中见群龙无首,吉的心理,有一个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的心理,敢想敢有,圣人有为。


用户50846857040


这就是中国人典型的传统思想

当别人对你表达了善意,我们也同样会给予对方善意。反之亦然。

这种行动是不需要任何心理活动的,这就如同我们说中国话一样,已经铭刻在了我们的DNA中。

来而不往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