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談讀書之三——黃侃:讀書與為學

一.應讀之書

★《十三經注疏》、《大戴禮記》、《荀子》、《莊子》、《史記》、《漢書》、《資治通鑑》、《通典》(不讀《通典》,不能治《儀禮》)、《文選》、《文心雕龍》、《說文》、《廣韻》,以上諸書,須趁三十歲以前讀畢,收穫如盜寇之將至;然持之以恆,七八年間亦可卒業。

名人談讀書之三——黃侃:讀書與為學



★讀經次第應先《詩》疏,次《禮記》疏。讀《詩》疏,一可以得名物訓詁,二可通文法。《禮》疏而後,泛覽《左傳》、《尚書》、《周禮》、《儀禮》諸疏,而《谷》、《公》二疏為最要,《易》疏則高頭講章而已。陸德明《經典釋文》宜時時翻閱,註疏之妙,在不放過經文一字。

名人談讀書之三——黃侃:讀書與為學



二.讀書之法

★語言文字之學,為各種學問之預備,舍此則一無可通。

★由小學入經,出經入史,期以十年,必可成就。

★小學之事在乎通,經學之事在乎專,故小學訓詁自本文求之,而經文自注疏求之。

★治經之法,先須專主一家之說,不宜旁騖諸家。

★治經須先明家法,明家法自讀唐人義疏始。

★治史之要, 以人、地、官、年為入門之基;四者亦即歷史之小學也。★讀書貴專不貴博,未畢一書,不閱他書。二十歲以上,三十歲以下,須有相當成就;否則,性懦者流為頹廢,強梁者化為妄誕。用功之法,每人至少應圈點書籍五部。

★初學之病四:一曰急於求解,一曰急於著書,一曰不能闕疑,一曰不能服善。讀古書當擇其可解者而解之,以闕疑為貴,不以能疑為貴也。

名人談讀書之三——黃侃:讀書與為學



★凡閱近人書籍,須先調查其材料。

★清人治學之病,知古而不知今;明人治學之病,知今而不知古。

★治中國學問,當接收新材料,不接收新理論。佛經雲,依法不依人,即此義。

★漢學之所以可畏者,在不放鬆一字。

★讀天下書,至死不能遍,擇其要而已矣。劉申叔年三十五而學成,即得擇要之法。

★不有根底之學,而徒事翻書,此非治學之道。然真有根底之學,而不能翻書,亦不免有鄙陋之譏。翻書者因所知以及所未知,其用有二:一、己所不知,翻之而得;二、己所不記,翻之而記。凡臨時檢查而得之者,必其平時能翻之者也。

名人談讀書之三——黃侃:讀書與為學



三、為學之道

★讀書人當以四海為量,以千載為心。

★學術二字應解為“術由師授,學自己成”。戴東原先生學術提綱挈領之功為多,未遑精密;其弟子段懋堂、孔廣森、王念孫,靡不過之。

★治學第一當恪守師承,第二當博學多聞,第三當謹於言語。

名人談讀書之三——黃侃:讀書與為學



★凡古今名人學術之成,皆由辛苦,鮮由天才;其成就早者,不走錯路而已。

★天下人之所長,非己所能有;己之所長,為天下人所不能有,如是始能有自立。

★學問最高者,語言最簡。

★通一經一史,文成一體,亦可以為成人矣。

名人談讀書之三——黃侃:讀書與為學



黃侃(1886—1935),出生於成都,湖北省蘄春縣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先驅、著名語言文字學家。初名喬鼐,後更名喬馨,最後改為侃,字季剛,又字季子,晚年自號量守居士。1905年留學日本,在東京師事章太炎,受小學、經學,為章氏門下大弟子。曾在北京大學、中央大學、金陵大學、山西大學等任教授。人稱他與章太炎、劉師培為“國學大師”,稱他與章太炎為“乾嘉以來小學的集大成者”、“傳統語言文字學的承前啟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