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理解藝術品中的“感染力”?舉例說明?

柳侍墨


藝術品是有生命的,藝術品是有溫度的,藝術品是有思想的。它承載著歷史,承載著文化,承載著情感。它不會說話,但它能夠表達,表達著人們崇尚的真善美,表達著人間的喜怒哀樂,表達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願望。它能給人以美的享受,還能給人以心靈的陶冶和智慧的啟迪。



藝術品的感染力是多方面多層次的,面對藝術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正如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林黛玉一樣。藝術品以其外在的美和內在的實煥發出巨大的感染力,感染著遇到它的每一個人。



安格爾的《泉》就是這樣地感染了我。那一年在大學圖書館當我從一本油畫畫冊中看到《泉》這幅畫時,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畫面中一位美麗少女手託陶罐以垂直造型站立於綠色的壁龕中,畫家用缺少光澤的天鵝絨般的筆觸勾勒出少女青春活力的肌膚,少女表情單一,目視前方,透著青純無邪的神韻,飛瀉的泉水給平靜的畫面增添了流動的韻律,更烘托出少女外在的美麗和內心的純淨。

太純美了!雖然《泉》是一幅人體油畫,但是恬淡、沉靜、典雅、莊重,讓審視它的人感慨青春之美麗生命之活力人生之美好,在欣賞中心生敬畏而不曾有其他的雜念產生。

從此,我便喜歡上了油畫。


誰憐一燈影


藝術的感染力,說到底,就是讓人看了以後內心產生同感和共鳴,它是具有普世價值的!

談談攝影藝術中的“感染力”吧!

攝影的感染力,就是通過各種不同類型的攝影作品,讓觀賞者感覺到一種無形的符合自己“胃口”的視覺和味覺享受!讓人產生聯想!感受意志!收穫正能量!

比如美食↓美食圖片的感染力就在於美食的顏色和局部細節是否讓人有種垂涎欲滴的感覺——我要吃了它!

比如特定的靜物↓學習用品加上背景文字的烘托,傳達一種人人皆知的教育理念——回到學校,收穫知識,獲得力量!

比如高考↓整個畫面只有握筆的拳頭和高考大字,利用攝影的主體清晰、背景虛化的藝術化效果來傳達一種:堅定、拼搏、絕不放棄的莘莘學子的奮鬥精神,感染力十足!

比如愛國正能量↓“中國夢”三個巨大的漢字幾乎充滿了整個畫面,看到這三個字,讓人聯想到它所承載的歷史分量、未來的光明道路,何其具有藝術的感染力啊!



攝影匠洪辰


首先要說明一下的是,並不是所有的藝術品都有“感染力”的,也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體會到藝術品中的“感染力”的,不要總是認為“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我們就懂得了藝術,要知道

藝術的特性是多變的,藝術是非常“孤立”的,這也是人們對藝術充滿好奇的原因,

那該怎樣去理解藝術品中的“感染力”呢?所謂的藝術“感染力”不只是藝術作品讓人痴迷的地方,而是藝術品無形之中震撼了你的心靈或視覺神經,“勾起”了你的某段記憶,簡單說,就是可以感動一個人,比如在音樂藝術中,有些歌曲的歌詞和旋律就好像是在講述著欣賞者的心聲故事,



當然了,在繪畫藝術中同樣也是如此,一幅有“感染力”的畫作,就好比無聲的電影畫面,人物的情緒表現的恰到好處、畫面的場景從來都不會有“多餘”的部分,有“感染力”的畫作,總是在一瞬間就讓觀眾“入戲”,這說明了畫作的“主次”很鮮明,如果一幅畫作連最起碼的“主次”都模糊不清,欣賞起來是很累的,更不用說感動人,


一開始就說了,並不是所有的藝術品都有“感染力”的,只有經歷豐富的藝術家,才能創作出有深度的藝術作品,沒有閱歷的話,再怎麼運用技法都差點“火候”,甚至反而被技法所“駕馭”,這樣就只是技術了,而不是藝術創作,然而要理解清楚,藝術作品的“感染力”有歡快、有憂傷……。


詩夜城主


第一次被一幅畫感染到是在高中時期,那是一幅德國女畫家珂勒惠支的版畫《飢餓》。非常簡潔的線條,異常生動的構圖和造型。讓人看一眼就終生難忘的是孩子的眼神。幾十年過去了,想起來依然如在眼前,靈魂同樣會有感動。

再就是費欣的素描,早先接受的蘇式素描教育,第一次看到費欣的素描才知道素描還可以這樣畫,如此簡練、卻又生動無比。

還有讓我念念不忘的就是一部法國電影《苔絲》。情節早已忘光,但那美的無法言喻的畫面讓我永遠無法忘懷。每個鏡頭都是一幅精美的古典油畫。半輩子過去了,依然縈繞在心頭。











山顛一寺一壺茶


你如何理解藝術品中的“感染力”?舉例說明?

藝術這個詞,挺抽象的。

——如何把抽象的藝術變成具體的表現呢?

藝術品!

藝術品是藝術的表現形式;將藝術這個概念,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讓觀眾們通過感官體驗來知道“藝術”是什麼。

所以咯,“藝術品”肯定是和尋常的“東西”是有區別的。


我個人認為,藝術品之所以被稱為“藝術品”,有“感染力”是必備條件之一。

以平面藝術為例。

觀眾們看到一幅畫面,能夠從畫面元素中,讀出作者的思想,體會作者的創作目的——這個就叫“感染力”。

甚至,一些讀者,在看到一些圖片會流淚,會痛哭,會大笑——也是因為,被“藝術品”所感染,產生共鳴,從而調動了自己的情緒。

要是觀眾們看了之後什麼感覺都沒有,那不叫藝術品。

那是死物,只能叫“東西”。


我用攝影作品,給您具體說明一下。

攝影作品之所以會被稱之為攝影作品,那是因為攝影和照片是有顯著區別的。

攝影作品涉及的題材非常廣博……我僅以“美食”這個題材的攝影作品舉例。

如果您拍的題材是“美食”,那一定、必須要帶給觀眾“這食物特別好吃”、“看到這張圖以後,特別想吃”的感覺。

這叫圖片感染力。

有個詞,叫“舔屏”……就是這個意思。

你要是感染不了觀眾,人家也不會想“舔屏”了對吧?

所以,這就是攝影作品和隨手拍照片的區別。


“哎,這是XXX食物。”——這叫照片;

“哎,你這XXX從哪兒拍的?多少錢?好吃不?”——這叫攝影作品。


柳侍墨


思想與藝術深度融合一體


沙漠的水53571911


藝術感染力也能發揮讓觀眾喜怒哀樂,消極和積極暴發力,比如用射影錄像繪畫都能體現這個作用。比如用在戰爭動員它可激發戰士為保衛國家去作出最大努力,用在學習上激發全國人民為國強民富而發奮學習,用在各行各業專業,可幹好本職工作,用美化室內外環境,可使人們賞心悅目陶冶情操,心情舒暢。用打擊敵人壞人,可勇敢出擊打擊敵人,伸張正義,用在愛國教育,可使國民有凝聚力,為祖國而貢獻自己力量唯護保衛國家。它是以美的圖畫形勢發揮它的作用。


貴範


個人認為,藝術品所擁有的感染力是一種由文化內涵和時間沉澱組成的給人的磁場吸引力。我們在看到相應的藝術品之後會不由自主地聯想作品背後的故事,其所表達的內容,甚至作者在創作藝術品時的心境。

在對藝術品的欣賞中,對我們本身也是一種昇華。


玄溪老師


藝術品可以讓人茶飯不思夜不能寐!


閒情逸致博古論今


每個人對藝術的理解,來源於自己的多方品質而論。欣賞理解一件作品,角度不同,結果大不相同。例我們在欣賞吳昌碩作品中,如書畫之人究其筆法、墨法及墨與紙的碰撞生成,再氣質與書品,取法秦漢之神髄等重要因素。與書畫者神經產生意合,讓經歷過筆墨之人,徹骨振神!相反不諳書畫之人,也只能通過別人的評論之詞,重複述之。感染我們的作品很多,只是深淺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