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能集團邵新煤礦走上煤矸石變“廢”為“寶”之路

煤矸石是煤炭開採、洗選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棄岩石。煤矸石的大量堆存會不僅佔用土地、汙染環境、破壞景觀,而且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煤矸石處理一直是困擾煤炭企業的一個難題。重慶能源集團渝新能源公司所屬邵新煤礦通過7年來的不斷探索,實現了煤矸石變“廢”為“寶”的華麗轉身。

過去——“花錢堆碼”為“廢”

邵新煤礦,作為一個建礦近50年,年生產能力30萬噸的老企業,過去在矸石的處理上,與其他重慶煤炭生產企業一樣,均採用在礦區附近徵地堆碼的方式。越來越高、越來越大的人造矸石山構成了礦區一道獨特的風景,也成為了懸在礦區邊上“地雷”。

1995年6月礦區普降暴雨,洪水沖垮攔渣壩,湧出渣石1093立方米,毀壞農田26600平方米,災後農作物賠償費、農田復耕費、不能復耕農田徵地費、攔渣壩修復加固費等共計20萬餘元。

2007年,邵新煤礦老矸石山已經不能再容納矸石,只得新徵矸石山用地13340平方米,新打運矸巷道一條,共支付了徵地費用、工程費953135.46元。

然而,短短3、4年,新矸石山就再次矸滿為患,讓人寢食難安,一到大雨更是讓人心驚膽戰,生怕釀成什麼事故。

解決之道何在?要麼在更遠的地方徵地堆碼矸石,要麼把這些矸石山消化掉。邵新人選擇了第二條。

現在——“收錢銷售”變“寶”

壓力,倒逼著邵新煤礦領導班子探索煤矸石利用的新方法。

2011年,邵新煤礦開始派專人在礦區周邊進行調研尋求用戶,分析得知駐地村辦的機磚廠有可能用得上矸石。在多次為其分析利弊,並承諾免費提供試用後,機磚廠最終“心動”了,開始對在制磚和燒磚的過程中利用黑矸石進行實驗。試驗成功後,邵新煤礦終於為老矸石山的黑矸石找到了第一個“婆家”。

第一步的邁出,讓邵新煤礦領導打開了思路,看到了希望,2012年3月,邵新煤礦終於以6萬元的價格將新矸石山的矸石整體銷售了出去。

2014年,邵新煤礦引進了重慶都梁實業有限公司,在礦門口建起了石粉廠。“毗鄰而居”的兩家企業簽訂了長期供銷白矸石的協議。並由最初的按車計價走到後來的按噸計價。

現在,邵新的矸石品種分類更細。洗煤產生的,矸石中品種最優的矸碴,掘進半煤巷產生或手選時產生的黑矸石,掘進全巖巷產生的白矸石,掘進全巖巷產生塊頭較大的大白矸石。

用戶群體更多。有購買白矸石的石粉廠,處理新矸石山的矸石的再生資源處理公司,購買黑矸石、矸碴、泥煤的機磚廠,購買大白矸石或白矸石的施工隊。

定價機制更實。打破了原先無論用途、價值和需求情況一個價格的傳統,形成了以質定價的新機制,成為周邊矸石泥煤銷售的風向標。

創造效益更好。2009年至2018年9月,邵新煤礦銷售泥煤、矸石取得收入8385.98萬元,其中矸石山原廢棄的矸石取得收入170.34萬元。

在增加收入的同時,還減少了矸石堆碼場地徵地和運矸石人工兩項費用支出。僅因運矸距離縮短,地面運矸石人員由2009年的24人減少到2013年的11人,減13人,按年每人人工費用6萬元計算,每年少支出78萬元,到目前共節約支出468萬元。

邵新煤礦矸石的處理,從堆矸石到銷售矸石的轉變。畫出了從發現市場、培育市場、開拓市場、倒逼市場的經營軌跡,形成了從白送、打包銷售、按車計量銷售、按噸計量銷售、按量分質計價銷售經營管理實踐圖,讓矸石由“隱憂”變成了“香餑餑”。煤矸石的綜合利用不僅緩解了邵新煤礦的存放壓力,還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有機統一。

掃碼在手機端打開頁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