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篇|拿地謹慎 樓市“去庫存”不減

土地篇|拿地谨慎 楼市“去库存”不减

堅決遏制房價上漲和金融監管愈發嚴苛的大背景下,即便年內多城湧現“供地潮”,但是房企的拿地態度謹慎依舊,以往爭搶地王、一級土地的高溢價現象在年內基本消失,更多的房企緊握手中錢袋。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土地市場“限地價、限房價、競自持、競配建”的土地供應成為主流,企業後續的盈利能力即將迎來考驗。

土地篇|拿地谨慎 楼市“去库存”不减

拿地漸趨謹慎

房企在土地市場的“買買買”漸趨謹慎。

根據中原地產統計數據,9-11月,25家房地產行業龍頭房企合計拿地金額分別為767億元、720億元、394億元,連續3個月低於1000億元,最近四年首次出現這種情況。2018年之前,龍頭房企每月拿地金額都在1200億-2000億元之間。

而從房企1-11月累計成交量來看,成交金額TOP 20和成交建面TOP 20上市房企拿地集中度同比也呈現不同程度的下滑,集中度低於去年同期。

根據同策研究院數據,從成交金額來看,TOP 20上市房企1-11月共計成交14598.86億元,佔全國土地成交金額的28.69%,佔比同比下滑15.84個百分點;從成交建面來看,TOP 20上市房企共計成交36537.97萬平方米,佔全國土地成交建面的10.06%,佔比同比下滑3.69個百分點。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更為具體地指出,雖然當下一二線城市土地供應明顯增加,但活躍在土地市場的大部分都是國企。“目前,限地價、限房價、競自持、競配建、共有產權用地等成為熱點城市推地的重要要求,對於企業來說,這些限制條件對項目盈利和週轉帶來一定壓力,且對企業資金實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房企拿地積極性因而銳減。”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在房地產行業市場下行期,“高價地不拿”、“不超預期拿地”幾乎已是房企下半年投資主旋律。

“整體來看,雖然2017年下半年溢價率也呈現下滑走勢,但土地市場的涼意在2018年顯然更加明顯。”

流拍增多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樓市調控深入且持續加碼,土地市場流標現象頻繁發生。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1月29日,一二線城市合計住宅土地年內流標高達282宗,是最近六年來最高紀錄,同比上漲143%。2017年全年土地流標數量為148宗,截至當年11月,土地流拍116宗。

不僅僅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土地流標也處於高位。數據顯示,年內三四線城市流標住宅土地944宗,較2017年同期的766宗流拍量增長23%。疊加一二線城市,合計住宅土地流標11個月高達1126塊。

張大偉分析認為,土地流標頻現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土地配建複雜,地塊位置非熱門區域。以北京流標的住宅土地為例,地塊處於遠郊區,而且地塊有多重複雜的屬性,導致房地產企業拿地意願不強烈;二是隨著樓市調控升級,房企資金壓力逐漸出現,對非優質地塊的積極性降低。疊加最近融資壓力較大,使得房企拿地積極性持續下調;三是房地產市場走勢出現分化,在樓市調控不放鬆的情況下,大部分房企對土地市場的熱情逐漸降低,搶地積極性降低。

此外,張大偉指出,部分地塊掛牌價格過高,也是導致流標的重要影響因素。

迴歸一二線

事實上,在房企拿地熱情“退燒”之下,迴歸一二線城市漸成大型房企的共識。

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從城市排行榜來看,一二線城市愈發成為房企的拿地重點。其中,杭州以2395億元的成交總價位於榜單首位,同比增長 20%,上海和北京分別以1716億元和 1526億元的成交總額佔據榜單第二、三位。規劃建築面積方面,鄭州以3956 萬平方米穩居榜首,武漢和西安分別以 3858萬平方米和3436萬平方米緊隨其後。值得關注的是,青島與菏澤土地成交持續放量,規劃建築面積分別同比增長118%和101%。

有行業人士指出,此前三四線城市的火爆是一二線外溢的結果,並非三四線內生。今年比較火的三四線城市,隨著棚改貨幣化安置政策的調整,未來可能會面臨需求端萎縮的問題,土地成交情況可能整體也不太樂觀。

此外,克而瑞研究中心認為,銷售TOP 100中近四成企業11月未有新增土儲入賬,11月停止拿地的企業更多地分佈在TOP 50之後,這些企業未來土地儲備或堪憂,尤其是中小房企生存空間不容樂觀。市場調整下,這些企業將面臨新一輪洗牌,不但規模快速增長缺乏動力,也很有可能被市場淘汰出局。

“而對於擁有充足土儲的房企而言,考慮到行業調整期到來,新增項目在明年入市後,能否取得滿意的利潤,也將考驗各家房企的綜合運營能力。”

往期精彩回顧

土地篇|拿地谨慎 楼市“去库存”不减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