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來我們都認為是真實的歷史,其實,這裡面多數都是虛構的內容

說起“滿門忠烈”一詞,相信很多人會第一時間想到楊家將。楊門虎將的故事傳頌千年,經久不衰,被後人以戲曲、影視等形式演繹成無數個版本,成為歷史上英雄世家的代名詞。

戲說中,楊家名將可謂一口金刀八杆槍,令遼兵聞風喪膽,對宋朝可謂居功至偉。 怎奈奸臣當道,潘仁美大奸大佞,楊家名將遭到嚴重迫害。遼國皇帝約請太宗,赴金沙灘 “雙龍會”,之後,大郎、二郎和三郎戰死、四郎和五郎失蹤,七郎被潘仁美萬箭射死... ...

一直來我們都認為是真實的歷史,其實,這裡面多數都是虛構的內容

猶記得小時候在電視上經常看到穆桂英、佘太君等楊門女英雄的身影,令人惋惜的是,這些女英雄雖流芳千古,卻並非正史中出現的真實人物,僅僅是後人杜撰的文藝形象罷了。雖說,“女將”為假,但是,諸如楊業、楊延昭等楊門男將,卻是真實存在過的英雄人物。

楊家祖孫三代抗擊外虜的故事發生在宋初,到了南宋,楊家將的故事已經享譽全國。宋朝文學家將這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編撰成小說、劇本,楊家將被改編包裝走上戲臺,迅速風靡全國。

在此,筆者不得不多提一句,之所以楊家將的故事會在南宋時期迅速風靡,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南北宋交替時期二帝被擄,這段屈辱的往事使忍辱負重的宋人在對待民族問題上變得敏感,國家迫切需要一股關於民族英雄的“正能量”。北宋初期的楊家英雄正是宋人抗擊外虜的典型,由此,楊家將成了南宋人心目中的英雄標杆。

一直來我們都認為是真實的歷史,其實,這裡面多數都是虛構的內容

為了豐滿楊家將的形象,宋朝文人不但在故事中加入了原本不存在的女性角色,還杜撰了許多並未發生過的精彩戰役,甚至,就連北宋名臣潘美也被“強行抹黑”,藉此,襯托出楊家英雄的人性光輝。可以說,在這一背景下,產生的文學作品既生動又感人,讓民間百姓混淆了真實歷史事件與演義傳說。

楊門家主楊業出生在太原,自幼習武,喜歡外出遊獵,每次與同伴打獵均滿載而歸,收穫的獵物總是遠超同伴。楊業曾對朋友說過:“今後我必將進入戰場行軍作戰,就像是一隻獵鷹狩獵野兔一樣。”果然,楊業在二十歲的時候踏上仕途,就任北漢指揮使,立下戰功後,被朝廷升為節度使。

因為,當時北漢政權的統治者劉崇十分賞識這位少年英雄,所以,賜楊業劉姓,是為劉繼業。楊業在行伍中嚴於律己,說一不二,恪守軍規。每逢作戰必身先士卒,閒時與士兵們同甘共苦,士兵們對這位年輕將領佩服得五體投地。又因楊業作戰時罕逢敗績,每戰必勝,又被人送了個外號“劉無敵”。

一直來我們都認為是真實的歷史,其實,這裡面多數都是虛構的內容

宋太祖建立政權後,宋朝在全國的聲勢如日中天,趙匡胤一統江山已成定局。

此時,審量局勢的趙匡胤及時向北漢皇帝提出歸順宋朝的想法,但卻遭到反對。就算是這樣,楊業仍對北漢政權忠心耿耿,有感於北漢劉氏政權的知遇之恩,發誓拼死捍衛北漢。趙匡胤討伐北漢時,北漢全境淪陷,僅餘楊業一支軍隊在南城苦苦支撐。宋太宗對楊業生平早有耳聞,對這位猛將求才若渴,派出前朝皇帝的親信前去勸楊業歸降宋朝。

見到故人的楊業眼見江山易主,獨木難支,不甘落淚,痛哭一場後歸順了宋朝。

那麼,為什麼宋太宗會如此賞識楊業呢?

原來,楊業在效忠北漢時,經常與北方遼軍作戰,對遼軍的戰術瞭若指掌,戍邊經驗無人可比。宋朝在開疆擴土後,已與遼地接壤,此時,遼國成了宋朝的心腹大患,為了抵禦遼軍的侵擾,宋太宗苦尋一位能夠抗擊遼軍的大將,於是,楊業就成了最佳人選。

一直來我們都認為是真實的歷史,其實,這裡面多數都是虛構的內容

投降宋朝後,楊業被封為代州都部署,隸屬潘美麾下,負責山西北方防務。潘美正是文學作品中被杜撰為奸邪之徒的“潘仁美”。實際上,潘家與楊家並不存在什麼間隙,兩家之間根本沒有糾葛幾代的恩怨情仇。

可以說,潘美非但是文學作品中的奸佞之輩,反而文武雙全,是宋朝初期的大將。

早在太祖建國之際,潘美便領命前往陝地,一人一馬會見後周節度使,不但說服了這位脾氣暴躁的節度使,還成功入朝與後周統治者會談,一時間潘美單騎入陝被傳為佳話。此外,潘美在宋朝初期屢立奇功,可以說,潘美在戰功上與楊業毫不遜色。

一直來我們都認為是真實的歷史,其實,這裡面多數都是虛構的內容

楊業一生驍勇善戰,是個令敵人都尊敬的對手,在遼軍中身負盛名。狼牙村一戰,蕭太后命遼軍只能生擒楊業,不許殺死他。窮途末路的楊業且戰且退,最終,無奈中箭落馬,被遼軍擒獲。蕭太后多次派人勸楊業投降,楊業誓死不從,絕食而死。

一直來我們都認為是真實的歷史,其實,這裡面多數都是虛構的內容

那麼,歷史中的楊業總共有幾個兒子呢?

受小說和電視劇影響想必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八個”,實際上,在正史中楊業只有七個兒子。而且,楊業的兒子也並非全部殉國,除楊延玉在征戰中不幸犧牲外,其餘六個兒子均壽終正寢。這並不像文學作品中描述的那樣,既有客死他鄉的又有被奸臣迫害的情況。

至於楊門女將的故事,我們在正史中無法找到任何相關記載。宋朝正史《烈女傳》中總共收錄了三十餘名貞節烈女,可是,這些奇女子並沒有一人出身楊家。由此可見,在真實的歷史中並沒有穆桂英、佘太君等巾幗不讓鬚眉的楊家女將。

一直來我們都認為是真實的歷史,其實,這裡面多數都是虛構的內容

楊延昭的確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但是,在史實中卻並非楊業的六兒子,而是楊業的長子。史書上記載:楊業的兒子除延昭外,還有延玉、延浦、延訓、延環、延貴和延彬。楊延昭自幼不愛說話,喜歡做帶兵打仗的遊戲。

楊業覺得楊延昭是個將軍苗子,直誇道:“這小子像我!”從這以後,每次楊業上戰場,必帶著長子共同出征。楊延昭也在其成長中對戰爭耳聾目染,之後,更是逐漸成長為優秀的軍事天才。

公元979年,北宋遣楊業等將領征討遼國,當時,不到三十歲的楊延昭披掛上陣,擔任全軍先鋒。在整場戰役中不負眾望,與父親楊業一路高歌猛進,先後打下應州、朔州等地,展現出非比尋常的軍事天賦。楊業不幸殉國後,楊延昭接過重擔,與父親一樣鎮守在宋朝的邊關。

一直來我們都認為是真實的歷史,其實,這裡面多數都是虛構的內容

在此期間,楊延昭效仿父親,從嚴治軍,以身作則,在軍隊中頗具威名,逐漸有了一批追隨者。在與遼國人的戰爭中,楊延昭屢次建功,收穫的戰功從不獨吞,每次戰後必論功行賞與部下共同分享勝利果實,所以,替楊延昭賣命的將士越來越多。

公元999年9月,遼聖宗與蕭太后一道,率領十萬遼軍精銳泅渡易水,襲擊宋朝。由於,遼軍聲勢浩大,宋軍根本不是對手,被打得節節敗退,戰線一路推移至楊延昭負責鎮守的遂城。此時,楊延昭手中僅有幾千軍士,根本無法與數十倍於自己的遼軍抗衡。

楊延昭一面安撫將士拼死守城,一面派出使者向朝廷求援。可惜,北方忠武軍節度使傅潛是個沽名釣譽之輩,雖然,手中有二十萬精銳兵力卻拒不救援,致使遼軍圍困遂城。兵臨城下的遼軍不斷威逼利誘,逼迫楊延昭開城投降,楊延昭卻根本不為所動,誓與遂城共存亡。

一直來我們都認為是真實的歷史,其實,這裡面多數都是虛構的內容

起初,遼軍輕敵,並未全軍攻城,而是試探性的組織了十幾次小規模進攻,均被楊延昭一一破解。在進攻無果的情況下,遼軍惱羞成怒,採取了人海戰術,在強弓的掩護下以密集的站位向城牆推進,架設雲梯強行攻城。

楊延昭巧妙的依託城牆,先是命士兵在城垛上支起盾牌防禦箭雨,隨後用連弩有效殺傷城下的步兵。遼軍架設雲梯後,宋軍用竹竿捅向雲梯,將雲梯上的遼軍盡數摔傷,隨後以滾木擂石等物從城頭擲下打擊遼軍。

在滾木擂石告罄後,楊延昭又派人用石灰、熱水從城牆上傾瀉而下,遼軍叫苦不迭。就這樣,楊延昭粉碎了遼軍的數次攻勢。

一直來我們都認為是真實的歷史,其實,這裡面多數都是虛構的內容

楊延昭與遼軍僵持了三月有餘,直至初冬時節寒流來襲,楊延昭趁機率全城百姓在城牆上澆水。次日,遂城城牆結滿了冰,既光滑又結實,遼軍束手無策。在一輪攻城中,遼軍的炮石、箭支等根本無法穿透冰層,準備的雲梯更是無法有效搭載到城牆上。

面對鐵桶一般的遂城,遼軍只好作罷,繞路進攻其他地區,放棄了遂城。楊延昭這場以少勝多的經典防禦戰使他迅速成名,成為父親楊業之後的又一大將。遼人迷信,相信天上北斗七星中,第六顆星是專克遼國的,因為,楊延昭對於遼人很有威懾力,遼人以為他是那第六顆星轉世,因此,稱他為“楊六郎”。

之後,宋真宗特別召見了楊延昭,對他說:“你帶兵守城有你父親的風範... ...”歐陽修在《供備庫副使楊君墓誌銘》中寫則:“父子皆為名將,其智勇號稱無敵,至今天下之士,至於裡兒野豎,皆能道之。”這裡的父子就是指:楊業和楊延昭。

一直來我們都認為是真實的歷史,其實,這裡面多數都是虛構的內容

楊延昭的兒子楊文廣同樣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將才,雖說,楊文廣並未建立如爺爺楊業與父親楊延昭般的顯赫戰功,但卻並非楊文廣無能,而是環境所限。楊文廣時期的北宋已不同往昔,在與契丹人和談後,對西域諸國的態度也始終在戰與和之間左右不定。

雖說,楊文廣繼承了父輩的遺志,致力於平定北方失地,但是,此時的宋朝已經有了修文偃武之風,朝廷不會再起干戈。在與西夏作戰時,楊文廣制定了出色的策略,楊文廣麾下的士兵機動性極高,有效打擊了西夏侵略者,在這場戰役中,建立彪炳戰功的楊文廣被朝廷重賞。

一直來我們都認為是真實的歷史,其實,這裡面多數都是虛構的內容

其後,宋朝與遼國之間在邊界問題上發生糾紛,楊文廣親手繪製陣圖上書朝廷,請求領兵征討遼國,但還未等到朝廷答覆,楊文廣就已染疾離世。

至此,楊文廣守土開疆的理想,只得隨著天妒英才而破滅。

『《楊家將》、《楊門女將》、《宋史》、《供備庫副使楊君墓誌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