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機器製造局:三朝“元老”,抗戰時大顯身手


金陵機器製造局,即南京金陵兵工廠,1865年由時任兩江總督的李鴻章籌劃興建。金陵機器製造局歷經清朝、民國時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可謂是三朝“元老”,不同時代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它在反抗外來侵略中特別是抗戰時大顯身手,給前線輸送了大量輕重武器。圖為位於南京城聚寶門外的金陵機器製造局,聚寶門即今天的南京中華門。

1868年英國人湯姆遜正在調試一架由金陵機器製造局生產的手搖機槍,他的一名中國助手展示出該槍有37孔彈巢。

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金陵製造局生產的軍火在此次戰爭中發揮了很大作用。圖為金陵機器製造局生產的四門神機連珠炮,射速每分鐘350發,射程2000米。該炮在中法戰爭時為中國軍隊立下過汗馬功勞,清廷對此炮特別青睞,北洋水師的“經遠”、“來遠”等艦也裝備了此炮。

到1885年中法戰爭結束後,金陵機器製造局發展成為一個擁有機器廠、熟鐵廠、翻砂廠、木工廠、火箭廠、火藥廠、水雷廠等工廠,數千工人,規模僅次於江南製造總局的大型軍工企業,其主要產品有槍、炮、彈藥、火藥、水雷等。圖為金陵機器製造局加特林手搖機槍生產車間。

1913年民國初,金陵機器製造局開始生產6寸勃朗寧手槍, 至1919年開始生產8寸勃朗寧手槍。圖為金陵機器製造局仿製生產的6寸勃朗寧M1900手槍。

1929年金陵機器製造局改稱為金陵兵工廠。1935年,國民黨政府開始製造82迫擊炮。圖為國民黨政府金陵兵工廠82迫擊炮引信鐵盒。

1935年,金陵兵工廠以德國造7.92mm 08式馬克沁重機槍為藍本,仿製生成7.92mm二四式馬克沁重機槍,成為抗戰期間國軍的主要制式裝備。圖為抗戰時期,中國士兵用二四式馬克沁重機槍向日寇飛機射擊。

民國時期,每挺二四式馬克沁重機槍都有一個這樣的序號牌,序號牌上的序號採用一個英文字母加4位數字,如圖中這款序號是B3906。

抗戰時,金陵兵工廠所生產的新式槍炮的產量和質量均佔當時全國之首,給前線輸送大量輕重武器,對全國的抗戰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圖為抗戰時期,南京保衛戰中中國軍隊的高射機槍作戰中。

金陵機器製造局,三朝“元老”,抗戰時大顯身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金陵兵工廠為人民接收,在新時期國防建設中,繼續發揮著重要作用。2017年12月2日,它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單。圖為金陵機器製造局廠房遺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