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偶虹:談《賀后罵殿》

翁偶虹

翁偶虹(1908-1994),著名戲曲作家、理論家、教育家、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北京人。原名翁麟聲,筆名藕紅,後改偶虹。翁偶虹青年時期就讀於京兆高級中學,業餘常以票友身份登臺。畢業後致力於戲曲研究,常與

黃佔彭、程茂亭、關醉禪等名票同臺。1930年中華戲劇專科學校建立,翁被聘於該校兼課。1934年於中華戲曲專科學校任編劇和導演。1949年以後在中國京劇院任編劇。

 《賀后罵殿》初為梆子常演之劇,所謂“打金枝,罵金殿,三孃教子,牧羊卷”,朝野嗜劇者,家弦戶誦。翻為京劇,自陳德霖始,演宋太宗趙光義者為李順亭。程硯秋變嗓後別創新聲,或謂發軔於《女起解》,或謂啟柷於《罵殿》,合作者為言菊朋。菊朋亦別創新腔。

翁偶虹:談《賀后罵殿》

程硯秋《罵殿》 

 《賀后罵殿》或名《燭影計》,新豔秋學程演此,名《燭影搖紅》。杜麗雲又增前情,名《困龍床》。所謂《燭影搖紅》即千古疑案之一“燭影斧聲”,事見《續湘山野錄》載文,指太宗殺兄奪位事。然元人黃溍,明人宋濂、劉儼皆稱其誣,程敏政撰《宋紀經受考》辨之尤詳。據此,可知太宗即位,曾傳兩說。然太祖勇而善詐,民間傳為“紅臉曹操”,陳橋之變,黃袍加身,亦有奪周之嫌。編劇者憎其人而果其報,故據前說。龍床之困,燭影之計,亦符劇情,賀後之罵,順理成章,直傳至今。 

 演者旦宗程而生宗言,程以哀婉淒厲勝,言以跌宕玲瓏長,聲腔兩諧,自成雙璧。賀後之唱,以開罵之〔導板〕、〔回龍〕、〔慢板〕、〔快三眼〕一段為核心。〔導板〕之“有賀後在金殿一聲高罵”淒厲挺拔如“鐵騎突出刀槍鳴”。〔慢板〕之“老王爺為江山足踢拳打,老王爺為江山奔走天涯……”如千里馬馳騁於風沙之中,哀慟餘韻,亦嫋剛勁。〔快三眼〕自“遭不幸老王爺晏了御駕”起,穿插四個“賊好比”,無不綿裡藏針,如飛鳴鏑直穿太宗內心。收句之“你叔王不讓位你再去罵他!”仍以猿啼巫峽之音,撼動巴山蜀水。

翁偶虹:談《賀后罵殿》

章遏雲《罵殿》

 據傳,周總理最喜程腔,在延安時,唱片奇缺,只得此段唱腔,暇即播聽,擊節讚賞。然硯秋晚期演出,新劇累累,不復嘗試此劇。一因劇幅較短,二因難得旗鼓相當之趙光義。1946 年,程赴滬演出,曾對我說:“當年與言三爺合演此劇,言腔之美,我在臺上也聽得入神。開唱之〔散板〕‘大皇兒哭得甚慘傷,口口聲聲要家邦,沒奈何推位將國讓……’真是龍蛇夭矯,搖曳生姿。〔慢板〕的‘自盤古立帝邦天子為重……’三句,字準腔細,毫無雕琢之痕。接唱〔快三眼〕‘還念你與兄王掌印東宮’九句,再接〔原板〕‘老皇嫂說什麼務農耕種……’句,更是花雨繽紛,流利酣暢。宛轉玲瓏,美不勝收”。

 程尤折服其最後“封王”唱段“趙德芳休得要殿角悲慟,近前來聽孤王將你榮封。孤賜你金鑲白玉鎖”的“白玉鎖”三字,化用四平調。緊接“加封你一欽王,二良王……”最後以“上殿不參王,下殿不辭王。再賜你凹面金鐧,上打昏君,下打讒臣,壓定了滿朝的文武、大小官員,那一個不遵,你是個八大賢王”耍板鑲句,珠走荷盞,跳動有致。蓋此段“封王”,梆子不唱而念,菊朋熔念為唱,深具匠心。無怪硯秋心悅誠服。而菊朋於程腔之美,也同樣地推崇不已。

(《翁偶虹看戲六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