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最知名的九條軍事防線,只有一條沒被攻破,卻被公認最無用

軍事防線的建立,往往可以達到易守難攻的效果,也就是我們古話所說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像我國萬里長城被譽為中國古代第一軍事工程,是中原王朝為抵禦北方遊牧民族 入侵修建的。

哪怕到了20世紀,戰爭中,軍事防線依舊非常重要。有時在某些時候能決定戰局的走向。也有的時候軍事防線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往往未能達到預計。

本文我們就來說說20世紀幾條著名的軍事防線。

l 曼納海姆防線

芬蘭於1927~1939年在卡累利阿地峽構築的築壘配系。以當時芬蘭軍隊總司令C.G.E.曼納海姆的姓命名。防線自穆里拉至泰帕萊全長 135千米,最大縱深95千米。在1939年的蘇芬戰爭中,蘇聯紅軍由於準備不充分,在突破卡累利阿地峽時,面對芬蘭人的曼納海姆防線,進攻受挫,吃了大虧。不過經過調整後,蘇聯紅軍很快就突破了曼納海姆防線。

關於曼納海姆防線到底堅固到什麼程度,存在兩種說法:蘇聯軍方一直宣稱曼納海姆防線是十分堅固的,蘇軍受挫是難免的。而反蘇聯的一方則認為曼納海姆防線十分脆弱,完全不堪一擊,只是蘇軍自身作戰能力低下而造成的。

20世紀最知名的九條軍事防線,只有一條沒被攻破,卻被公認最無用

l 齊格菲防線

齊格菲防線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前,在其西部邊境地區構築的對抗法國馬其諾防線的築壘體系。構築齊格菲防線的目的是為了掩護德國西線,並作為向西進攻的屯兵場以及支援進攻的重炮陣地。防線工程是1936年德國佔領萊茵蘭之後開始構築的,至1939 年基本建成。防線全長達630千米,由障礙地帶、主防禦地帶和後方陣地三部分組成,縱深35~75千米。整條防線設有地雷場、刺鐵絲網、防坦克壕、“龍牙”(多列角錐形鋼筋混凝土樁砦)系統;以及配備鋼筋混凝土和鋼鐵裝甲的機槍、火炮工事以及指揮所、觀察所、人員掩蔽部、車輛洞庫、彈藥庫、物資庫等防禦設施。

1944年9月,英、美盟軍從西線向德國本土進攻時,德軍依託這一防線阻擋了盟軍的行動。12月美軍以飽和轟炸和炮擊支援試圖突破,但沒有成功。直到1945年2月盟軍重新發動進攻時,該防線終被突破。至此,該防線一共阻滯了盟軍5個月時間。儘管它起到了阻滯盟軍的作用,但顯然不像德國人聲稱的那樣堅不可摧。

20世紀最知名的九條軍事防線,只有一條沒被攻破,卻被公認最無用

l 斯大林防線

“斯大林防線”是前蘇聯1928-1939年耗巨資修建的綿亙千里的防禦工程體系,貫穿了整個白俄羅斯西部,它全長1200公里。這條防線是當時蘇聯的一項秘密工程,所以沒有起名字。“斯大林防線”,是1936年國外報紙首先這麼叫的,之後迅速傳播開來。“斯大林防線”氣勢恢弘、佈列森嚴、巍巍壯觀。它比德國的齊格菲防線(630公里)、法國的馬其諾防線(390公里)、芬蘭的曼納海姆防線(135公里)和以色列的巴列夫防線(160公里)都長得多,工程更為浩大,即使今天只見一斑,仍然令人十分震撼。

由於蘇軍最高統帥部對德國法西斯進攻時間估計嚴重錯誤,到蘇德戰爭爆發的時候,這個要塞的工事還沒有完工,許多應該放置重型火力武器的地方仍然是空空蕩蕩,造成一些守衛要塞的部隊沒有重型武器:防空部隊沒有高射炮,炮兵部隊沒有大炮,士兵們只能使用輕武器和敵人搏鬥。最終只有部分地段起到了較好作用,其餘失守,並被德軍穿插包圍直抵莫斯科城下。

20世紀最知名的九條軍事防線,只有一條沒被攻破,卻被公認最無用

l 大西洋壁壘

大西洋壁壘,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納粹德國用來防禦西線的軍事設施,該防線自挪威沿海岸北部至法國和西班牙的邊界,長達2700公里。由於德國人意識到對蘇作戰後,不得不向東線投入更多兵力。因此,德國西部需要一條堅固的防線來防止盟軍登陸歐洲大陸,,同時降低兵力的投入。1940年,大西洋壁壘由弗里茲·托特組織設計並指揮建造,其中包括數以萬計的碉堡、火炮陣地、數百萬枚不同種類的地雷交叉分佈配置、各種障礙物以及人造沼澤等。該防線還配有1500輛坦克和5000多門火炮,經隆美爾強化後,該防線於1944年6月盟軍諾曼底登陸之前,多次抵擋來自英國和自由法國的進攻。希特勒曾宣稱大西洋壁壘為“不倒防線”,一度給予其充分的肯定與信心。

不過由於兵力、裝備、物資的不足,以及戰略判斷的失誤。大西洋壁壘最終還是被盟軍突破。

20世紀最知名的九條軍事防線,只有一條沒被攻破,卻被公認最無用

l 虎頭要塞

這條軍事防線在我國,但並不是我國修築的,修築這條防線的國家是日本。日本侵略者修建虎頭要塞的目的在於以此作為進攻蘇聯的戰略基地。因為虎頭的軍事戰略地位極為重要,它恰好僅次於伯力和海參崴的中心點,扼制蘇聯遠東烏蘇裡鐵路的咽喉,同時它又是遠東蘇軍進入東北腹地的捷徑通道。

而為了修築這條防線,日本侵略者強徵了大量的中國勞工。而殘酷的勞役,非人的待遇,加上食物缺乏及超強度的體力勞動,使勞工大批死亡,冬季時被直接拋入草甸子,或棄屍於荒野山林,屍體都被野狼撕咬啃噬,其狀慘不忍睹。使條防線也成為了日本侵華的重要見證。

1945年8月9日,蘇聯遠東第一方面軍對虎頭要塞發動了攻擊,日軍守備隊憑藉堅固的工事負隅頑抗,激戰至26日,蘇軍終於攻克虎頭要塞。1400名日軍和要塞周邊地區數百名日本開拓團及軍屬除僅53人逃脫生還外,都最終成了不義戰爭的殉葬品。

20世紀最知名的九條軍事防線,只有一條沒被攻破,卻被公認最無用

l 國民政府京滬杭國防工事

國民政府京滬杭國防工事,又被俗稱為國防線。該國防工事是1933年由參謀本部城塞組設計。陣地內設置一線陣地和預備陣地,建有射擊、觀察、通訊、交通、偽裝、掩體、障礙等設備,以輕機槍、重機槍、戰防炮工事為主體,組成環形防禦體系。建築材料以鋼筋混凝土為主,儘量利用天然障礙物,輔以人工障礙,形成永備工事。1934至1936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便調用數個師兵力,構築了這條國防工事。1937年,淞滬戰事爆發後,戰火隨時有向西蔓延的可能。中國軍方更加緊了對這一線永久工事的加固和野戰工事的構築。

結果淞滬會戰,國軍精銳與日軍鏖戰數月損時很大,不得不戰略撤退。可是在撤退的過程中國民政府卻沒有大規模組織部隊進入防線依託堅固工事防禦作戰,雖利用少量兵力依託防禦工事抵禦了日軍5天時間。但與當初花費巨資建造這條防線的設想卻相差甚遠。

20世紀最知名的九條軍事防線,只有一條沒被攻破,卻被公認最無用

l 馬奇諾防線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法國根據一戰經驗,為了防禦德國再次入侵,遂決定建造“馬奇諾防線”。從1928年起開始建造,1940年才基本建成,造價50億法郎。防線內部擁有各式大炮、壕溝、堡壘、廚房、發電站、醫院、工廠等等,通道四通八達,較大的工事中還有有軌電車通道,防禦主體有數百公里,十分堅固。

現在都說馬奇諾防線是一條沒有作用的防線,其實小編覺得這條防線還是有作用的,由於它的存在,使得德國對法作戰可以選擇的路線其實不是很多。德軍戰術的成功更多的是英法軍隊高層犯了經驗主義錯誤,認為法比邊界的阿登高地地形崎嶇,不易運動作戰,因此沒有多加防備,最終被德軍奇襲成功。

雖然很多人認為馬奇諾防線被德軍攻破了,但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從開戰直到法國投降,馬奇諾防線從沒有被攻破。

20世紀最知名的九條軍事防線,只有一條沒被攻破,卻被公認最無用

l 巴列夫防線

1967年中東戰爭(第3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奪取了大片阿拉伯土地,尤其以色列佔領埃及西奈半島。為了長期守住這一戰略要地,於1969年以色列不惜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先後耗資數億美元,在蘇伊士運河東岸構築起正面寬約175公里、縱深長約10公里。以中東隨處可見的沙子為基礎,築20多米高的“沙陣”。沿線構築了20多個據點,每個據點由3-4座碉堡組成一個碉堡群,周圍設有鐵絲網,並埋有地雷,還配備機槍、火炮、坦克,結築成一個強大的防禦體系。

1973年10月6日,埃及軍隊經過周密計劃遂向以色列軍隊發動突然襲擊而。利用集中起來的高壓水泵,埃及先頭部隊僅僅用了5個小時就順利開闢出了60多條通道,為後續進攻部隊打通了前進通道。這次埃及軍隊的作戰行動持續還不到24小時,僅僅傷亡208人,就徹底摧毀了以軍兩個旅兵力把守的“巴列夫防線”,使以軍參謀長巴列夫連同他的“巴列夫防線”一同成為後人的笑料。

20世紀最知名的九條軍事防線,只有一條沒被攻破,卻被公認最無用

l 薩達姆防線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灣戰爭爆發。為了抵抗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的進攻,守住已經吃入肚子裡的科威特。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決定修築一條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防線——薩達姆防線。薩達姆防線從海夫吉以北開始,向瓦夫臘油田西北延伸綿延數百公里卻止於伊沙邊境東段,薩達姆用數十萬軍隊,組建三道防線,每一道都是非常堅固的,在薩達姆想來,要突破這些防線是非常困難的,美國硬碰硬是自找麻煩,即便最後美國取得勝利,也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不過薩達姆如意算盤打得雖想,但是往往事情的發展是與設想相背離的。美國以一場顛覆了人們對於戰爭傳統認知的新式戰爭,把薩達姆和他的軍隊摁在地上狠狠的摩擦。薩達姆防線上的數十萬大軍,更是連和敵人硬鋼的機會都沒有,整條防線就被聯軍的海空打擊給打崩潰了。

20世紀最知名的九條軍事防線,只有一條沒被攻破,卻被公認最無用

本文就到這裡,大俠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不喜就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