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太极拳要掌握这个功法,“中路旋沉”,它会对你有所帮助

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上天入地,不外如是。不用刻意去揣摩他人,生了攀缘之心。心不外逐,做好自己,看法自然独到。打拳如是,从身体结构入手,玩得深了,眼光就变了,没有相貌,只有结构动态。这个世界,很奇怪,一个结构,成一个相。一个相,告诉我们一个事理。所谓圣人,能读懂相,从而了解未知。好比,极深入静的人,可以听到体内血流声音,有些如大江大河,雷鸣轰隆,又有好似涓涓小溪,流到深处。有人看云,预知天象突变。有人感触风,知道潮汐来临。不是迷信,是开发自身潜能的结果。人来自天地,感受万物。有形背后,是个无形。外求过多,心意迷乱,灵性被埋没,便感受不到。只有心,这个东西,可以透过有形,体察无形,甚至穿越时空,感应道交。以拳修身,修身明智,证得道体。圣贤通过经典,告诉我们,那个终极,无实无虚,无来无去。思考在这个领域,无能为力,所以古人用了一个字,叫悟。悟,不是思。洗涤身心,信念专注,迎接天启。所谓天启,自然界给人的启迪。时间空间,均无法预知,做好自己,达到一定能级后,突然被某一事物现象激发,就此突破身心障碍。古人告诉我们,诚,信,专,勤,谦虚,清醒,自律等行为,是开悟或提升的必经之路。杀戮,傲慢,懒惰,虚伪,欲大,嗔心,两舌等,必走向自我毁灭。世间有两种能,一种能够升华你,一种则能够毁灭你。

打太极拳要掌握这个功法,“中路旋沉”,它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路,中间的正路。不依靠左,也不倚仗右。不仅脊柱要直,骨盆更要正。很多人,骨盆不正。有天生的,也有后天造成的。开始上来就打拳,往往不会有好效果。太极拳,是个集大成的东西。没有扎实基本功,或其它内家拳术的底子,是很难懂得它在干什么的。写在纸上,是一回事儿,练到身上,又是另一回事。比如站桩,先了解自己尺寸,从认识长度和宽度开始,找到自己合适的尺寸,为何?大了就强迫,小了就不足。神智清明的人,知道分寸。分寸感,来自对尺度的掌控。修心,从懂得身体的尺度开始。前后,左右,上下,一定有个中点,唯一的点。静态的中,只有一个。把自己安置在这个点上,上领百会,下提会阴,三椎拔直,这是占中第一步。第二步,正骨盆,前头有个胯尖,能摸到,不要前顶,要收敛。骨盆前顶,位置跑偏,很多人都有这个毛病,就是常说的舔小肚子,导致腰椎前逼,能上下不贯通。正脊柱,正骨盆,先把正位占住,心才能正。身体是歪的,心无法出正念。直心的根基,是正身。人正,你的场就正。

打太极拳要掌握这个功法,“中路旋沉”,它会对你有所帮助

找到中点,即使移动重心,也不离中的范围,还是正的。之后,用拳架建立下沉涡流。身子下蹲得低,未必是下沉。打个比方,即使人吊在单杠上,他的势能,也是自然向下的。关键看你松不松。松功,不是会不会的问题。松,是练出来的,用的是抻筋。没受过抻训练的人,关节窍没打开,是体会不到松的。身体真正打开,才有感受。又回到了,基本功问题上。抻筋展身,是必备技能。头条号太极浮屠。比如易筋经,有个十字人,属于定式桩,立身中正,脚跟并拢,夹脚90度。两腿夹紧,箍臀,拔脊柱,双臂展开,手心朝上,两臂由根部左右矛盾拉抻,夹脊合肩胛,之后脚跟踮起,重心尽量往大脚趾上放,临空持一分钟,缓慢回收。每天抻一抻,让气血通一通。找一些放长抻筋的功法,让周身都展开,以后练太极会有好处。没有基础,一上来就玩高难的,兼顾不过来,很难出效果。中路旋沉,也叫逢转即沉,转关的时候,两臂开张,出掤劲,躯转内腔,走螺旋下沉。所谓下沉,就是虚胯,让丹田螺旋下沉,形成一种势能,之后还有螺旋上升。不能凝聚丹田,下沉也是散的,要形成一颗珠子,再沉下去,使其悬空。之后,打拳的所有动作,都围绕着丹田,形成一个重力涡流,一种场就形成了。这就是太极强调,中定以后,动态螺旋的真意。

打太极拳要掌握这个功法,“中路旋沉”,它会对你有所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