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最美的中國傳統節日,你知道幾個?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傳統節日,這也是瞭解民族歷史文化的最佳窗口。中華文明歷史悠久,節日眾多,富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寄寓著中華民族對祖先的懷念,對自然的敬畏,對生活的熱愛,對未來的憧憬。瞭解這些傳統節日,有助於提升我們的文化品位,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最全最美的中國傳統節日,你知道幾個?

元旦:古代的元旦又稱“元日”,指農曆正月初一,即春節。直到辛亥革命後才把公曆的1月1日稱為元旦。春節是一年之歲首,也是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活動演變來,具有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舉行各種活動慶賀新春,熱鬧喜慶氣氛洋溢;這些活動均以除舊佈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地域特色。 王安石《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最全最美的中國傳統節日,你知道幾個?

人日:正月初七,是古老的傳統節日。中國民間傳說,女媧在正月一日造雞,二日造狗,三日造豬,四日造羊,五日造牛,六日造馬,七日造出了人,所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正月初七是人類的生日,與此相對應,正月初一到初六就分別是雞日、狗日、豬日...... 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古人在這一天會戴一種叫“人勝”的頭飾,並互相饋贈,此外還有登高賦詩、吃七寶羹等習俗。如果正月初七天氣晴朗,則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順利。高適《人日寄杜二拾遺》:“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

最全最美的中國傳統節日,你知道幾個?

上元:正月十五,即元宵節。元宵節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但真正作為節日是在漢魏之後。傳統民俗以元夜張燈為戲,所以又叫燈節。朱淑真《生查子》:“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最全最美的中國傳統節日,你知道幾個?

社日:農家祭社祈豐年的日子,分春社和秋社。立春後第五個戊日(春分前後)為春社,立秋後第五個戊日(秋分前後)為秋社。在傳統農業社會,人們對土地有著極其深厚的感情,因此土地很早就是人們的祭祀對象,“社”的本意就是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及祭禮,祭祀的日子就是"社日"。我們從古代詩文中可瞭解當時的社日情景:村民湊錢買來豬、羊,然後敲鑼打鼓,抬著豬羊,提著酒壺和各種供品,聚集社神廟前,焚香祭拜,祈求五穀豐登,人丁興旺,村寨安寧。祭畢,按戶分肉,並在廟前野炊,聚餐歡飲,還有擂鼓、對歌等娛樂,日暮方歸。 王駕《社日》:“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最全最美的中國傳統節日,你知道幾個?

寒食:在清明前一二日。相傳是晉文公為紀念介子推所設。寒食節禁菸火,只吃冷食,北方的人們吃事先做好的棗餅、麥糕,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後來,寒食與清明逐漸融合,青團也成為清明的食俗。在後世的發展中,寒食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鬥雞等風俗。寒食節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韓翃《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最全最美的中國傳統節日,你知道幾個?

清明:就是清明節,一般在公曆4月5日前後,即春分後第15日。清明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既是掃墓祭祖的日子,也是踏青出遊的好時節。杜牧《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最全最美的中國傳統節日,你知道幾個?

花朝:農曆二月十二是花朝節,是百花的生日,又叫“花神節”、“花神生日”、“挑菜節”等,流行於東北、華北、華東等地。節日期間,人們結伴到郊外遊覽賞花,稱為“踏青”,姑娘們剪五色彩紙粘在花枝上,稱為“賞紅”。 元好問《點絳唇》:“痛負花朝,半春猶在長安道。”

最全最美的中國傳統節日,你知道幾個?

上巳:農曆三月三日。舊俗此日在水邊洗濯汙垢,祭祀祖先,祛除不祥,叫做修禊,後演變為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 杜甫《麗人行》:“三月三日氣象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最全最美的中國傳統節日,你知道幾個?

端午:農曆五月初五。傳說屈原在這一天投江,人們在這一天競渡,表示要拯救屈原。後來又把船改為龍形,叫龍舟競渡。關於端午的傳說很多。唐代以後,端午節被定為大節日,常有賞賜。(所以說“端午節快樂”沒問題啦) 唐玄宗《端午》:“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最全最美的中國傳統節日,你知道幾個?

七夕:農曆七月七日。傳說是牛郎織女相會之夜,人間婦女結綵樓穿七孔針,在庭院中擺設美酒瓜果,向織女星乞求讓自己心靈手巧,稱為“乞巧”。不過現在的年輕男女都把七夕當情人節過了。杜牧《七夕》:“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最全最美的中國傳統節日,你知道幾個?

中元:農曆七月十五。(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後世只有上元中元成為節日。)與佛教傳說“目連救母”的故事有關。民間把中元視為鬼節,有祭祖、祀亡魂、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李商隱《中元作》:“絳節飄颻宮國來,中元朝拜上清回。”

最全最美的中國傳統節日,你知道幾個?

中秋: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源於上古天象崇拜,由祭月活動演變而來。中秋習俗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中秋已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人們認為此時的月亮最圓最亮,是賞月和團圓的佳節。無數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吟詠中秋的名篇佳句。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最全最美的中國傳統節日,你知道幾個?

重陽:農曆九月初九。古人認為九是陽數,日月都逢九,所以稱為重陽。古人在這一天有登高、飲菊花酒、祭神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活動的兩大主題。《風土記》認為此日折茱萸插頭,可辟惡氣而御初寒。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最全最美的中國傳統節日,你知道幾個?

冬至: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中國傳統節日。冬至前一日稱為小至。古人把冬至視為節氣的起點,《史記.律書》:“氣始於冬至,週而復始”。古人認為自冬至起,日子一天天長起來,叫做“冬至一陽生”,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即下一個自然循環開始了,為“大吉之日”。冬至這天,南方流行吃湯圓,北方流行吃水餃。杜甫《小至》詩:“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最全最美的中國傳統節日,你知道幾個?

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是農曆臘月(十二月)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除舊迎新、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意思。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自古就有祭祖、掃除、守歲、貼春聯、掛燈籠等習俗。這一天全家老小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一起辭舊迎新,其樂融融。蘇軾《守歲》詩:“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譁。”

以上這些節日和民俗,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逐漸形成並發展起來的。當然,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遠不止這些,它們像一座宏富的歷史文化寶藏,值得我們細細挖掘,研究,感受,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