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廣東經濟這麼發達,但是高等教育水準挺一般?

黃眯眯


著名教育家、清華大學前校長梅貽琦說過,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高等教育水平並不是蓋幾棟樓,建一個校園那麼簡單。除了財政投入,還歷史的積澱,人才的培養,開明自由的學風,等等。

廣東是我國的教育大省,省會廣州是我國的教育重鎮。廣東省共有4所211工程大學,分別是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和華南師範大學,其中中山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是985/雙一流建設大學。另外,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廣州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汕頭大學等院校也是全國較為知名高校。

(中山大學)

深圳市雖然本土高校不多,實力也並不強。但是通過其強大的財政實力支持,目前,已經有17所985院校在深圳設立研究院或者分校。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山東大學、廈門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知名高校都在深圳設立了研究院或者研究生院。(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

2017年5月31日,廣東省一共有151所高等院校,位居全國之首。2017年研究生和普通本專科在校生202萬人,畢業生54萬。

不過,廣東確實沒有像北京、上海等市那樣擁有大批量全國頂尖高校。在2018年排名全國前10的高校中,北京有3所(清華、北大、人大),上海2所(復旦、交大),浙江、湖北、廣東、江蘇、吉林各一所。

總的來說,廣東的高等教育在全國還是屬於較高水平。和北京、上海有差距,既有歷史原因,也和我國高等教育佈局有關。有的時候,經濟實力強並不決定教育水平。比如深圳就是一個例子。


紅谷新視界


廣東的高等教育水平可不一般。廣東的大學正在崛起。

首先來看一下,廣東省的重點大學分佈情況:

通過下圖可以看到:在廣東有4所211,2所985高校。入選“雙一流”建設的高校有5所。在非211高校中,南方醫科大學以其醫學特色在醫科類院校中,排名超前;南方科技大學以其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成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窗口;深圳大學正以“深圳速度”崛起;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已經超高的就業質量在語言類高校中獨佔鰲頭;而深圳北理莫斯科,作為中外合作辦學的典範,在今年的9月份“笑傲高校圈”,習大大和普京都曾發賀電祝賀......此外,其他的高校,正在廣東省政府的大力財政支撐下崛起。

其次,廣東省對於高等教育的重視程度早已經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早在2015年,廣東省就率先推出了“高水平大學”打造計劃,先是拿出50億重點建設7所高水平大學和7所大學的一流學科。

【7所高水平大學分別為: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範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廣東工業大學】

【7所一流學科建設的高校分別為:廣州中醫藥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汕頭大學、廣東海洋大學、廣州大學、廣州醫科大學、深圳大學】

此後,廣東再次投入80億元重點建設5所高水平理工科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廣東工業大學、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東莞理工學院等5所高校入選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建設單位。

2017年“雙一流”建設名單公佈之後,廣東拿出6億元支持“雙一流”高校建設。

論財力與魄力,目前還沒有省份可以像廣東看齊。

在廣東省的大力投入與支持下,高水平大學的建設也卓有成效:在“2017年中國大學最具創新力大學百強榜”中,廣東有9所高校上榜,數量僅次於江蘇、北京,位居全國第三位。在學科建設方面,參與高水平建設高校有50個學科進入ESI前1%,5個學科進入前1‰,數量創歷史新高,機構數和學科數位居中國大陸高校第三和第五。

此外,一批外省高校正在入駐廣東

中外合作院校如: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在珠海,是香港與內地首個合作的大學。此外,像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以色列理工學院、北理莫斯科大學等院校均在廣東落地招生。

此外,像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中國人民大學(深圳)、北京中醫藥大學(深圳)、武漢大學(深圳)、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等,均是外省院校在廣東落地生根的反映。

如此看來,廣東的高等教育質量以及發展速度均不容小覷。(作者:聖達信梁挺福)


高考專家梁挺福


廣東除了高教一般,飲食一般,人品一般,什麼都一般。

為什麼


作為在廣東生活7年的北方人告訴你。廣東最大的特色是低調。廣東以外,尤其是北方城市,如果沒來過廣東的話。除了知道廣東的企業與經濟,其他什麼都不知道。當然,喜歡吃肉這點很多人還是知道的。


廣東人黑呀,胖呀,多高呀,基本沒人知道。廣東有錢,多有錢,沒人知道。不用說太多了,簡單一點,廣東人喜歡低調,各個層面低調。屬於高調做事,低調做人的形象。


所以你說的廣東高校一般之類的,都屬於這類理解。

另外,你也說了,廣東經濟發達,所以對於高等教育的需求非常大。也就是對外招生的需求可以忽略掉,因為本省都不夠用。另外一個原因是,廣東這邊對於傳統的高等教育比較淡薄,這個是事實。因為到了廣東,你會深刻明白一個道理,社會大學是最好的大學。這個在內陸其他城市,很難有深刻的理解。


音樂大維


我是廣東人,就讀華南理工大學,已有自己的醫療集團,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小編如何定義教育水平的高低呢?發表論文數量,還是畢業後對社會的貢獻?如果簡單根據所謂的大學排名來看,我們廣東應該不算教育強省,但是廣東高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在社會工作也不見得比其他省份所謂的名牌大學生差,甚至還更精靈。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首先必須指出一個誤區,很多人以為名牌大學出來的學生就是了不起,不是的!因為大學的教育僅僅佔人生教育的1%,也就是說,99%的教育是來自社會。而廣東的優勢是什麼呢?就是全國經濟最發達,換言之這裡的社會教育學習氛圍特別好,高校和企業的結合非常充分,哪怕是很一般的學生出來,也會找到很好的企業工作,比如說,騰訊,微信,網易等等大企業,二次教育的機會非常多。這也是,我們身為廣東人不願意去到外省讀大學的原因,不是說外面的大學不好,而是外面的大學沒有那麼開放,和社會的交流不是太充分!

以我們華南理工大學為例,我們和港澳國外的知名大學都有交流,比如香港中文大學會經常派學生過來我校做交流,表演話劇等等,還有俄羅斯世界級鋼琴家的巡迴演出,亞洲大學生運動會等等,太多了!還有如果小編來過廣東的大學校園,就會經常看到不同膚色的留學生在校園讀書,這也是廣東大學國際化的寫照。

再說中山醫,雖然在中國的排名不是最前的,但是絕對是最國際化的醫學院,如果小編去過美國就會知道,在醫療這個圈子,最強大的一定是中山醫為主的廣東醫學院學子,為什麼呢?這也是跟廣東人的開放包容的思想有關係。

還有一點,廣東的學生和其他省份的學生有一點不一樣,很多都會先讀到本科,再根據工作的發展,再來讀MBA或者出國深造,這也是被誤以為廣東的大學教育不強的原因!而外省的大學生很多都是直接讀到碩士或者博士,自然而然發表的論文就比較多。這一點也體現了廣東的大學生對待教育這件事情更靈活,而不是死讀書,而是活學活用!

以上只是我一家之言,不喜勿噴!


谷川新思


這個說法明顯是站不腳的,如果你瞭解廣東的發展歷程,就會明白,廣東現在的高校配置是稱得上它現在的地位的。

我們先來看一下廣東的高校。廣東省也有國內很著名的高校,而且還不止一兩所,而且有幾所高校在全國的排名也很靠前。

我們先來按一般的標準來看,廣東省有2所985大學,分別是中山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有2所211大學,分別是暨南大學和華南師範大學。

這個高校配置在全國各省份來看,並不算差的,應該算好一點的了,當然你也不能和北京、江蘇這些地方比,人家畢竟文化底蘊深厚,這是廣東省不能比的。

比如說,河南省的經濟總量也是很大的,但它也只有一所211大學,河北省就沒有985、211大學,浙江也就只有一所985大學,福建也是隻有一所985一所211。這些省份的經濟總量在全國也是前幾的,但高校配置也並沒有太大的亮點。

再來看,廣東省各高校在全國的排名。像最出名的中山大學。中山大學是老牌名校了,國內地位很高,也是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學。中山大學全國排名第九,其地位、實力可見一斑。

還有華南理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是理工類大學中非常有實力的。在第四輪學科評估工科門類評估中,華南理工有18個工科學科進入A、B類,工科實力位於全國第十。而在全國高校整體排名中,華南理工大學也是排名很靠前的,它全國排名第26位,也是很厲害的。

再就是華南師範大學和暨南大學,它們都是211大學,也是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華南師範大學全國排名75,暨南大學全國排名74。這在211大學中排名也算可以的。

還有像深圳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南方醫科大學,也都是在地域內很有名的大學。而且廣東省留學生也是有一定比例的,一些學校在東南亞、非洲這些地方也是很有影響力的。

那麼為什麼會給大家造成廣東省高校配置低的印象呢?其實,廣東省是外向型經濟,它的學生出國留學、深造的很多。而且在廣東人的觀念中,務實氣息更濃。再就是廣東省文化底蘊稍淺一些,瞭解歷史的都知道,廣東省是在近代才發跡的,在歷史上,它並沒有南京、北京這些地方有影響力,因此文化底蘊稍淺一些。

不過因此說廣東省的教育水準一般是不正確的,不管是從它的教育規模,還是高校配置來說,廣東省的教育都是比較好的。

回答系原創,權益受保護,請勿抄襲、搬運。








優學優考策略


廣東有錢是有錢,但是說到教育嘛!就不是那麼很重視了!這和浙江一樣,也有錢但是好大學也不多。原因都一樣:廣東人和浙江人認為有錢就行,有錢最重要,越讀書反而越沒錢!

為什麼這麼說呢?主要有幾點原因:

1.廣東和浙江一樣人口主要集中在平原幾個大城市裡,而其他地方大多數是山區人口稀少,而土地少就逼他們沒法種地賺錢養家,那隻能做生意啊。同時廣東和浙江又在沿海,方便開展貿易,做生意就更方便。久而久之,當地人就把做生意當作人生出路,而做生意是不需要學歷的,不需要學歷還浪費錢去建那麼多大學幹嘛?

2.廣東自古以來都是南蠻之地,當地人本來就不重視文化培養,他們最看重的永遠都是做生意賺錢。很多人從小就開始出來賺錢了,這樣要是還讀大學追求高學歷會被周圍人嘲笑的!越有錢的地方的人越是不看重學歷,不像別的地方認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他們反而認為能不讀書就不讀書!讀懂社會比讀書更重要

3.廣東基本上自改革開放後都是移民去的多,而當地本來就沒多少大學,所以對於教育就更不重視了。也就廣州的大學多,還是隻有中山大學這些大學才出名,深圳更是隻有深圳大學才出名,但深大還是深圳發展起來之後才有的。歷史上國家建大學也很少放在廣東浙江這些地方,反而江蘇、湖北的大學比較多。

所以歸根結底嘛!像廣東這些省份有錢是有錢但寧願拿錢投資或者炒房等,也不願把錢花在教育上!這就是思想觀念不同了。像很多大學生還不是越讀書越沒錢嗎?相反你早出來做生意不是更有錢嗎?還做老闆管那些大學生。你說哪個好?現在社會有錢最重要!


樹魚的哲學


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在廣東也有很多大學,也有大量重點大學,和重點高中,如重點大學:如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農業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州醫科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廣州大學,深圳大學,還有各市都有不同規模的,大學城。重點高中有:省實驗中學,華師附中,廣州一中,廣州六中,廣州十三中,廣州七中,廣州九中,廣州執信中學,廣州廣雅中學,廣州培正中學,佛山:,佛山一中,石門中學,佛山二中,佛山三中,佛山培英中學,佛山順德國華中學,珠海:珠海一中,東莞等一大批高等教育學校


光輝歲月8977788


其實廣東的經濟發達來自於其外向型的經濟,很多東西都用來出口的,而高等教育方面,其實,近幾年發展還是很快的,這需要一個過程。雖然教育不及北京,上海,武漢等大都市,但是廣東的高校集聚沒有那麼恐怖,21市中至少18個地級市擁有本科院校!其中,廣州大學城的十所高校實力就比較雄厚,其中的中大,華南理工,華師,廣工,廣大,廣外,廣中醫,加上暨大,華農,南方醫科,深大,汕大,基本就是廣東十二大高校了!另外,廣東的大學在國內知名度其實還是可以的,整體知名度應該在第5-7名之間,但是國外知名度卻是相當高,廣州的留學生數量還是比較多的,在北京上海之後位列全國三甲!


百變通道


回覆下說廣東僅僅是依靠政策發展的朋友,你可以晚上九點後到廣州的寫字樓和廠區看看,有多少亮燈夜戰的,而北方都在吃肉喝酒的時候,廣東一年四季都是工作的人們,大家崇尚的是勤勞致富,年青人以靠自己白手起家為榮,廣東人多地少,水域多,以水為財,山不夠高大,所以風水上為大官的少,水路發達,歷來出口外貿經商多,人務實,但不代表不重視教學,因為周邊這方面環境信息太多,影響到學子在學習上更專注,很多小孩就接觸家族事業,家長開明,也

不一定死強迫小孩啥事都不管要學習第一,所以不注重形式上引入名校,再加上廣東上面大官少,也沒這個權力引入名校。你看李嘉誠創辦的汕頭大學,也是注重培養企業人才,就明白企業家思想上,還是覺得務實經濟至上,但是,不代表廣東人不愛國,抗日時期,廣東很多戰事都有大量民眾一起參與,取得勝利的。


大小狂人


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武漢大學中國教育質量評價中心推出《2016年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評價報告》。報告發布了2016-2017年大學教育地區(31個省市區)競爭力排行榜報告顯示,北京、江蘇、上海三地重點大學數量最多,大學教育競爭力最強。而廣東以61.84分位居第六,排在湖北、浙江之後。

排序

地區

總得分

1

北京市

100.00

2

江蘇省

79.68

3

上海市

72.27

4

湖北省

65.84

5

浙江省

62.38

6

廣東省

61.84

7

山東省

60.99

8

遼寧省

58.93

9

陝西省

58.74

10

四川省

57.98

從這份絕對排名來看,廣東的成績並不算很糟糕,然而,常常有聲音擔憂廣東的大學教育:

那麼,廣東大學教育的競爭力是否真如印象中那麼不如人意?

廣東大學教育綜合競爭力屬第三梯隊

大學教育地區競爭力的定義是什麼?衡量的指標又有哪些?

這個概念最早來源於國家高等教育競爭力,學者們將這個概念運用到區域中,借用其指標體系來比較區域之間的高等教育的實力。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發佈的報告並沒有詳細說明衡量地區(31個省市區)高等教育競爭力的指標和計算方式,但大體以在該地區辦學的高校的數量及種類作為主要參考標準。

而在學界,衡量大學教育競爭力的指標體系則要複雜得多,大連理工大學張秀萍博士《中國省域高等教育競爭力》運用了40個三級指標來考察31個省市區的高等教育競爭力,包含教育規模(學生規模、學校規模)、教育資源(教師資源、辦學資源、經費投入)、教育質量(人才培養效益、科學研究效益)等。

有趣的是,這份完成於2013年的博士論文通過比較得出的省域高等教育綜合競爭力排名中,廣東同樣是排行第六,北京、上海、江蘇、湖北的地位依舊不變,而陝西排到了廣東前面,浙江則在廣東後一位。

排序

地區

綜合指數

1

北京市

0.034

2

上海市

0.0153

3

江蘇省

0.0137

4

湖北省

0.0089

5

陝西省

0.0076

6

廣東省

0.0072

7

浙江省

0.007

8

四川省

0.0061

9

遼寧省

0.0059

10

天津

0.0059

根據這份排名,張博士將中國各省域的高等教育發展分為五類,其中北京是第一類,遙遙領先於其它區域,第二類是上海、江蘇,與北京的競爭力差距較大,而廣東屬於第三類,也是高等教育競爭力比較強的區域。

廣東的大學教育內外部協調性差

從這兩份排名來看,廣東的大學教育雖然比不上政治中心北京,也與上海、江蘇有一定的差距,但仍然屬於競爭力比較強的區域。

張博士的論文還有進一步的研究:省域高等教育的內部協調性和外部協調性,也就是說,如果把廣東的大學教育比喻成一位學生,這位同學也許是個學霸,但拆開來看,發現原來他理科成績極好,文科成績卻勉勉強強,這就是內部協調性不好了。另一方面,他的學習成績是否與他所拿到的教育資源,比如他所在學校的水平、家庭教育的環境、老師的水平匹配,這就是外部協調性。

從研究中看,不管是內部還是外部的協調性,廣東都屬於發達不協調型。內部來說,廣東屬於勉強協調型,效益排在全國第四,資源全國第五,質量全國第七,規模全國第九,也就是說,贏在了效益上,但輸在規模上。

外部來說,廣東的經濟發展水平排在第二,高等教育的競爭力明顯沒有跟上經濟發展的腳步,因此被劃入到發達不協調類型。而我們常看到的對於廣東大學教育的“吐槽”,其實也多是由於其與廣東經濟發展水平實在相差太多的緣故。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廣東的大學教育水平並不差,怪只怪咱們大廣東的經濟走得太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