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要想修剪漂亮,你一定要掌握這些原則

一、基礎知識

1、整形修剪的意義

2、整形修剪的目的

二、名詞定義

1、整形——通過一定的修剪措施來形成栽培所需要的樹體結構形態,表達樹體自然生長所難以完成的不同栽培功能;

2、修剪——服從整形的要求,去除樹體的部分枝、葉器官,達到調節樹勢、更新造型的目的。

三、理解重點

相互關係——緊密相關、不可截然分開的完整栽培技術,是統一於栽培目的之下的有效管護措施。

四、原則掌握

1、服從樹木景觀配置要求

槐樹:作行道樹栽植一般修剪成杯狀形,做庭蔭樹用則採用自然式整形。

檜柏:作孤植樹配置應儘量保持自然樹冠,做綠籬樹栽植則一般行強度修剪、規則式整型。

榆葉梅:栽植在草坪上宜採用叢狀扁球形,配置在路邊則採用有主幹圓頭形。

2、遵循樹木生長髮育習性

發枝能力 懸鈴木、大葉黃楊、女貞、園柏等具有很強萌芽發枝能力的樹種,性耐重剪,可多次修剪;梧桐、桂花、玉蘭等萌芽發枝力較弱的樹種,應少修剪或只做輕度修剪。

分枝特性 主軸分枝習性樹種,要注意控制側枝、剪除競爭枝、促進主枝發育。如鑽天楊、毛白楊、銀杏等,樹冠呈尖塔形或圓錐形,頂端生長勢強具有明顯的主幹,適合採用保留中央領導乾的整形方式。香樟、廣玉蘭、櫸樹等大型喬木樹種,主要採用自然式樹冠觀型。

合軸分枝習性樹種,易形成多叉樹幹,採用摘除其它側枝的頂芽來削弱其頂端優勢,或將頂枝短截剪口留壯芽,同時疏去剪口下3~4個側枝促其加速生長。桃、梅、杏等喜光樹種,通常需採用自然開心形的整形修剪方式。桂花、榆葉梅、毛櫻桃等易形成叢狀樹冠的樹種,可採用圓球形、半球形整冠;

3、樹齡及生長髮育時期

幼樹修剪:儘快形成良好的樹體結構。對各級延長枝進行重短截,促進營養生長;對其他枝條以輕短截為主,促進花芽分化。

成年期樹木:保持健壯完美樹形,穩定豐花碩果狀態,延緩衰老階段到來。

衰老期樹木:以重短截為主,激發更新復壯活力,恢復生長勢。控制修剪強度,對萌櫱枝、徒長枝的合理有效利用,具重要意義。

4、栽培地生態環境條件

孤植樹:光照條件良好,樹冠豐滿、冠高比大;

密林中的樹木:因側旁遮蔭而發生自然整枝,樹冠狹窄、冠高比小。

風口逆境條件下的樹木:採用低幹矮冠的整形修剪方式,並適當疏剪枝條,保持良好的透風結構,增強抗風能力。

五、例證

即使同一樹種,因配置的生長立地環境不同,也應採用各異的整形修剪方式。

榆葉梅一般有三種不同的整形修剪方式:梅樁式整形,適合配置在建築、山石旁;主幹圓頭形,配置在常綠樹叢前面和園路兩旁;叢狀扁球形,適宜種植在坡形綠地或草坪上。

桃樹:湖邊,應修剪成懸崖式;大門兩側,應整形修剪成樁景式;草坪配置,則以自然開心形整冠為宜。

苗木要想修剪漂亮,你一定要掌握這些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