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為何不給單雄信一條活路?

用戶59770787542


正史記載是因為單雄信陣前投敵導致瓦崗敗於王世充,而王世充戰敗以後,單雄信又選擇投降,李世民覺得單雄信這個人品性不行,不忠不義,選擇殺了他。不過呢,個人覺得正史記載這種邏輯不靠譜,推測李世民殺單雄信主要是為了不讓單雄信落入李建成之手,先下手為強。這一點可以從瓦崗將領除了程咬金跟秦瓊外沒有一個參與玄武門兵變得到驗證。

當時的大唐軍隊有50萬人左右,其中直屬於李世民的部隊有10萬人,統帥是秦瓊。但是李世民從太原出發的時候部隊實際上才3萬人,也就是說這多出來的7萬是通過戰勝敵人後招降過來的,這其中就有大量的瓦崗軍,比如秦瓊跟程咬金就是瓦崗舊將,這些是被王世充擊敗後拒降王世充的。還有一些是王世充的兵將,這些人甚至有前瓦崗軍投降王世充然後再投降李世民的,單雄信就是其中之一。也就是說,假如李世民接受了單雄信的投降,那麼自己手下的將士將有數萬人會跟單雄信有瓜葛,不排除哪一天,單雄信振臂一呼這些人就跟著他走了,單雄信是有這個威望的。

當時的李世民正在與李建成爭奪帝位。以李建成的手段他肯定會拉攏單雄信跟李世民玩釜底抽薪的事。而從單雄信以往的案例來看,在李建成與李世民之間他肯定會選擇太子李建成,這幾乎是瓦崗軍的共識,比如魏徵就是太子李建成的幕僚。李世民先殺了單雄信是給自己絕後患。


優己



話說到李世民與單雄信,其實二人大有英雄相見恨晚之意,二人心中大有腥腥相惜之意,大家可謂是生不逢時啊

話說李淵過去,自曾誤殺了單雄信之兄後,單雄信也曾發過毒誓,一定要找李淵父子替兄弟報仇。


單雄信與秦叔寶是孃家侄親,二人如兄弟,一日叔寶母親生日,江湖各路英雄好漢們前去與叔寶母親祝壽,路上,單雄信與李世民一路同行巧遇,言語間其實是李世民想招安眾瓦崗寨英雄好漢據為己用,擴大自己的軍事勢力,來與各霸王之間抗衡。

不料,單雄信得知世民是李淵之子後,大怒,並提刀追殺世民,後來在程咬金眾兄弟們的勸解之下,單雄信也只好暫且作罷。

後來瓦崗寨遭遇到了朝廷圍剿,再加上內部鬥爭也日益尖銳,程咬金,叔寶等英雄好漢只好投奔李世民而去。

不料單雄信對李家之仇卻耿耿於懷,不願與兄弟們同往投奔李家,他獨自一人卻投奔到了王世充麾下,王世充為了籠絡人心,穩定軍心,增強對單雄信之控制,同時又把小女許配與他,使他更加死心塌地為他王家服務。

後來李淵父子逐漸收拾了各路反王,成為隋唐最具有戰鬥力的軍隊,收拾王世充指日可待。

可是,通過多少次征戰,王世充集各路反王剩餘勢力,憑藉關口天險,負隅頑抗,再加上單雄信的"愚忠孝節",致使世民收復計劃累次受阻。

後來在守將兄弟羅成的內外策應之下,終於活捉了王世充這反賊,李世民當時礙於瓦崗寨眾兄弟們的面子,勸降單雄信不成,反而卻放了他一條生路。

不料單雄信不但不知道感恩圖報,反而變本加利地投靠其它反王,繼續與世民作對。

在激烈的戰鬥中,李世民曾多次擒獲了單雄信,卻又放歸於他離去,單不但不反省,反而以死相拼,最後李世民也做到了仁至義盡,只好把再次擒獲的單雄信斬首于軍營之外。

單雄信也為他的"仇恨與愚忠",也付出了自己生命的代價,一代梟雄(星)從此墜落於銀河中,真是可悲可嘆!


北斗七星92070701


李世民的父親,誤殺了單雄信的大哥及其一家老小,仇人之間有一條路,只能走一個人。單雄信放不下仇恨,李世民給了單雄信活路,就等於把自己送上了絕路。

單雄信是隋朝時期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手中一把金針棗陽槊,橫掃十三省綠林,天下豪傑趨之若鶩。單雄信是一條漢子,既有江湖大哥的豪氣干雲,也有世間兒女的俠骨柔腸,更有陌路兄弟的仗義疏財。
(單雄信劇照)


然而,當瓦崗寨迎來最後的破落,昔日的草莽英雄全都成了樹倒散盡的猢猻。也許那柱不求同生只願共死的香還沒有燃燼,轟轟烈烈的瓦崗寨就成了夕陽下的一道殘景。歷史昭示世人,把握當下,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所有人都明白王世充像個巫婆,一天三卦,絮絮叨叨、既無皇帝氣質,也無帝王格局。但是,單雄信迷失在了茫茫苦海,通向富貴的那條康莊大道其他兄弟都可以走,唯獨不適合自己去追尋。為了榮華富貴,怎麼能泯滅了人性的初衷!

放下了,就解脫了。置身事外的人,可以脫口而出,嫉惡如仇的人,怎麼可能輕意的釋然。所以,有人說單雄信不識抬舉,也不識時務。但是,對於單雄信來說,與其苟且著富貴的痛苦,還不如讓痛苦了無牽掛。

(李世民劇照)


李世民把人才推崇到了極致。因為,他想成為睥睨天下的雄主,同時,他也有海納百川的胸懷。他想把世間的一切為其所用,但是他沒有站在單雄信的位置去解讀仇恨,他的眼裡只有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都成了他構築夢想的基石。

所以,單雄信毅然決然的去死,李世民乾脆利落地去殺。

單雄信的死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歷史鑄就的悲劇,沒有人能夠改寫。

桃園三結義,流芳千古,水泊梁山,春秋大義。瓦崗寨的一柱香成了一個笑話。世人記住了三個人的義結金蘭,也記住了108位的英雄好漢,又有誰記住了瓦崗寨有多少“苟富貴無相忘”的生死兄弟?
(單雄信劇照)

感謝朋友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單雄信除了勇猛之外,人品不好,不講原則,也沒什麼道義。

在與王世充的交戰中,單雄信兵敗並投降王世充,王世充重用他並封為大將軍。兩年後,李世民攻打洛陽,單雄信出戰,給唐軍造成了重大傷亡。後來,王世充兵敗李世民,舉軍投降。李世民下令要將單雄信等全部處死,那麼多瓦崗舊將中,也只會徐世績為他求情,可見單雄信的人品,這也是李世民殺他的原因。

而且,在於王世充的會戰中,單雄信幫助新老大李密殺舊老大翟讓,可以看出單雄信不講江湖道義的投機分子;作戰中,只有單雄信投降了敵人王世充,沒有絲毫內疚,他在被李世民俘虜後想投降保命,沒有忠義可言。

他這樣,可是徹頭徹尾的不忠,屬於有才無德的人。李世民眼光如炬,自然不會用這種人,所以,單雄信死得不冤。


肥宅佬


單雄信是瓦崗寨三當家,翟讓時代,翟讓老大徐懋公老二他老三。李密火併翟讓當了老大,李密老大徐懋公老二他老三。李密被王世充打敗投降了李唐,徐懋公也投降了李唐,但是單雄信投降了王世充,成為王世充手下一員悍將。武德三年,李世民帶領徐懋公尉遲恭程咬金秦瓊羅士信王君廓李君羨等等前瓦崗山大佬死磕王世充,此時李密和王伯當已經被李淵殺死,瓦崗山舊日兄弟的立場可謂壁壘森嚴。

李世民像往日一樣騎著馬挎著弓上陣耀武揚威,逼格不是一般高,突然斜刺裡單雄信騎著馬挎著槍衝了過來,李世民一看哎呦還有不怕死的傻逼,彎弓搭上大白羽一箭射出,不想單雄信不是白給的,舉起槍卡啦一下將來箭擋開,速度不減直奔李世民。李世民撒腿就跑,單雄信緊追不捨,好幾次差點一槍把李世民挑個透心涼。危難之際尉遲恭大喝一聲衝上前來把單雄信攔住,空手奪白刃將單雄信的槍拿過來,咔擦一聲折為兩截。單雄信敗回本陣,李世民撿了一條命。

還有一次是李元吉。竇建德率領三十萬大軍前來支援王世充,李世民帶領兩千五百人打援,繼續圍點的就是李元吉。李元吉仗著自己武功出眾,單挑了王世充好幾個大將,不可一世,王世充就讓單雄信上,單雄信喝了一碗壯行酒躍馬挺槍直奔李元吉,心說老虎不發威把我當病貓,狼踢開門狗也進來了,打不過你哥還收拾不了你。三下兩下把李元吉打的滿陣地亂轉,眼看就要被一槍挑個透心涼,徐懋公站在陣地大喊,大哥大哥槍下留情,這是我家主公。單雄信停馬持槍,回頭想著說,這個胡兒今天要不是你,今天就玩完了。

李世民幹翻竇建德,回來收拾王世充,王世充開城投降,李世民大開殺戒,把王世充手下相當多的死黨幾乎全殺了,比如寫檄文罵他的,製造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殺了好多唐軍的,還有差點把他和李元吉槍殺的單雄信。單雄信為此找徐懋公求情,徐懋公說單雄信此人勇武可用,戰場上那是各為其主,以後跟了您肯定也是一條好狗,我願意用我的全部官爵和賞賜換他一條命,並用我的身家性命擔保他不會反叛。

但是李世民堅決不答應,非要殺掉單雄信,給出的理由是單雄信是個三姓家奴,忘恩負義之徒,開始跟翟讓,後來跟李密,再後來跟王世充,反覆無常不可信。當然還有個原因,單雄信差點把李世民殺了,李世民報仇雪恨。其實這都是小事,李世民是幹大事的人,幹大事的人不拘小節,這些私人恩怨不值一提。

真正的原因是,單雄信曾經是瓦崗山的三把手,威望特別高,而此時瓦崗山的實際老大是徐懋公,如果把單雄信放了,二人本身感情就不錯,現在一起掌握山東豪傑,想想就害怕。事實上徐懋公和單雄信感情越好單雄信活下去的幾率越小。其實李世民就想把這幫山東豪傑掌握在自己手裡,為他所用。因此他就怕這些人私底下串聯合流。

所以單雄信必死無疑。

然而,信任曾經“敵人”的價值也正在這裡。我們信任親人、知己,他們也會高興,也可能付出回報,但這種回報不存在太強的情感衝動。曾經的“敵人”不一樣,因為曾經尖銳對立,他們對你沒有過高的期望,能夠讓其不受干擾地正常生活,他們已經覺得你大度;能讓他們參與你正在做的事業,他們會認為你開通;如果能像李世民一樣,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真正信任他們,他們自然會無比感激,必然會千方百計回報你,以此證明你沒有看錯他。可以說,對曾經“敵人”的信任,是所有信任中難度最大的,也是所有信任中“回報率”最高的。


奔跑的大樹


單雄信絕對是員猛將,其武藝和率領騎兵的本領都堪稱一流。在小說《隋唐演義》、《說唐》等文學作品裡單雄信,是山西潞州八里二賢莊莊主,大隋九省綠林總瓢把子,綽號'赤發靈官',手中一條金釘棗陽槊有萬夫不擋之勇。除了綠林身份有所演義,歷史上的單雄信武功和帶兵的本事比小說中還要高出一籌,如《舊唐書》中說單雄信::少驍健,尤能馬上用槍,密軍號為'飛將'。司馬光《資治通鑑》:雄信驍捷,善用馬槊,名冠諸軍,軍中號曰'飛將'。可是求賢若渴,愛才如命的李世民,在俘虜單雄信後卻堅持要殺掉,連徐茂公(徐績)都救不了。遂成千古之謎,令喜歡李世民的人百思不得其解。



  唐武德元年(618年),在與王世充的交戰中,單雄信兵敗後投降王世充,徐世績則投奔了李世民。王世仍然重用單雄信為大將軍。兩年後,李世民率軍攻打洛陽,單雄信率軍出戰。單雄信異常驍勇,給唐軍造成了重大傷亡,曾在戰陣中持槍縱馬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吉,幸虧徐世績出現制止了單雄信。後來王世充被李世民擊敗,舉軍投降,李世民下令將單雄信等一干將領全部處死,徐世績向李世民苦苦求情,並說可用自己的功勳換單雄信的性命,只求免單雄信一死,但遭到拒絕。單雄信安慰徐世績說,沒關係,我知道自己必定會死。徐世績說,忠義難兩全,並表示會在單雄信死後照顧單雄信的家人。徐世績割下自己一塊肉給單雄信吃下,說自己沒有忘記當初同生共死的誓言,單雄信吃下後赴死。

  在隋末唐初的江湖中,單雄信地位很高,他出道早,大業九年(613年),翟讓在瓦崗山樹起義旗,單雄信與徐世績屬於第一批響應者,是元老級的人物。大業十三年(617年),李密入主瓦崗山,單雄信為左武候大將軍,徐世績為右武候大將軍,是瓦崗山上第一流的軍事長官。在作戰中,他擅長指揮騎兵,馬槊功夫一時無雙,在江湖中名聲不遜秦瓊和尉遲恭。以致於俘虜單雄信後有些人道賀說:“秦王前日得到了尉遲恭,今日又得到了單雄信。兩位當世名將皆歸秦王麾下,真可謂如虎添翼啊!”


  徐世績就是演義的軍師徐茂公,是大唐的第一名將,用兵如神,是李世民最為倚重的大將。李世民素來求賢若渴,程知節(程咬金)、秦瓊、尉遲恭也都是降將,李世民都能量才重用,再聯想到幾年突厥的入侵和平定西域的戰爭,說明大唐正在用人之際,面對如此猛將,為什麼偏偏不肯饒單雄信呢?
  這一點在唐史中語焉不詳,所以很多人說是因為單雄信差點在點陣中刺傷李世民。其實,這倒是小看李世民了,兩國相爭,各為其主,猛將上陣,義無反顧,這一點無可厚非。
  雖然李世民殺單雄信這件事在後人研究歷史中在為一個頗具爭議的事情,但在當時卻少有異議,瓦崗山舊將中也只有徐世績為單雄信求情,而瓦崗山的另兩位老戰友程咬金、秦瓊卻一聲不響,這一點正是李世民要殺單雄信的原因。


  細數單雄信的歷史,除了勇猛之外,人品並不好,而且有兩件說明此人沒有什麼原則,也不講道義:
  一、在瓦崗軍與王世充的會戰中,李密打算除掉翟讓,李密設宴請翟讓飲酒,席間單雄信斬殺翟讓,並傷及徐世績,是單雄信向李密求情才保住徐世績一命。——單雄信幫助新老大李密殺舊老大翟讓,而且連自己最親密的朋友徐世績也不通知一聲。事後,房彥藻就以“單雄信輕於去就”,勸李密殺之,但李密愛惜單雄信才能,拒絕這個建議。這說明瓦崗軍中單雄信給大家的印象就是個不講江湖道義的投機分子。
  二、在瓦崗軍與王世充的作戰中,李密分兵迎敵,單雄信率領騎兵單獨紮營,被王世充擊敗後,李密、徐世績等人都投奔大唐,而單雄信卻投降了敵人王世充,沒有絲毫的內疚。同樣投降王世充的程咬金、秦瓊等人在瓦崗舊部隨大唐與王世充交戰中,前戰臨陣聲明而去,而單雄信是兵敗被俘後才想投降保命,性質仍然是投機,沒有半點忠義原則。

運河陶山


單雄信至少兩次差點要了李世民的命,又擊敗過李元吉嚴重傷害了李元吉的面子。

李世民其實也是個很有脾氣的人,殺個曾經對自己人身安全威脅很大的敵將很正常。

在評書中,單雄信是出身于山西二賢莊的綠林總瓢把子。可能最初說這段評書的人是山西人,把單雄信改成了山西。

歷史上的單雄信是曹州濟陰(今山東菏澤曹縣)人,瓦崗軍首領翟讓是東郡韋城(今河南滑縣)人。單雄信和翟讓家鄉相距較近,很早就參加了瓦崗軍,和同鄉徐世勣都是瓦崗軍的元老人物,在瓦崗軍中地位很高。單雄信和徐世勣有深厚的友情,誓同生死。

(單雄信)

單雄信驍勇善戰,尤其善於馬上用槍,軍中號稱飛將,是一員不得多得的猛將。

後來李密加入瓦崗軍,以其出色的才能和高級貴族子弟的身份給瓦崗軍帶來了大發展,瓦崗軍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反隋勢力以及與隋軍作戰的主力,名震天下。李密勢力的膨脹帶來了瓦崗軍的內部矛盾,最終以李密殺翟讓結束。李密殺翟讓時,單雄信和徐世勣都是不知情之人。徐世勣被砍了一刀差點被殺,單雄信見勢不妙叩頭求饒。

李密殺翟讓雖最終掌握了瓦崗軍,也在瓦崗軍內部留下深深的裂痕。李密被王世充擊敗時,單雄信等翟讓系人員主動投降王世充,讓李密失去了東山再起的希望。李密見事不可為,入關投唐。秦叔寶、程咬金、羅士信、裴仁基等瓦崗軍將領在李密自己放棄後也紛紛歸降王世充,率領瓦崗軍餘部規模最大一隻力量的徐世勣歸降李唐。歸降王世充的瓦崗軍將領很多後來紛紛投唐,而單雄信則一直在王世充下屬。

(李密)

武德三年到武德四年,李世民率唐軍連續作戰十個月,一舉平定了王世充、竇建德天下兩大格局勢力,李唐一統天下再無懸念。李世民平定王世充的過程中,作為王世充的得力干將,單雄信至少有兩次殺到李世民跟前,威脅到李世民的生命安全。

一次是單雄信殺到李世民跟前,槍尖直指李世民,唐軍猛將尉遲敬德及時支援,擊退了單雄信。一次是單雄信殺到李世民面前,鐵哥們徐世勣在李世民前面擋住單雄信,單雄信對出言不遜,最終給徐世勣面子退去。這次可能單雄信說了很傷人的話,讓李世民非常記恨。

後來竇建德救援王世充,李世民率兵前往虎牢抵禦竇建德,李元吉指揮唐軍繼續圍困洛陽。王世充派遣單雄信、楊公卿主動出擊,擊斃唐軍大將行軍總管盧君諤。此戰雖沒有改變戰爭結局,但也是相當大的勝利,讓李元吉很沒面子,李元吉肯定也非常記恨單雄信。李元吉是李世民的副手,此時兩人關係還沒到玄武門事變前那麼水火不容,李世民也要給李元吉面子。和單雄信一起參加這次作戰的楊公卿,也同樣被殺。

被李世民和李元吉同時記恨,單雄信自然必死無疑。

在唐軍中地位很高的徐世勣向李世民求情饒單雄信一命,並表示願意放棄自己所有官爵換取單雄信不死,李世民都沒有同意。徐世勣是洛陽虎牢之戰中李世民李元吉兄弟之下,功勞最大的人,求情也無用處。徐世勣割下一塊自己的大腿肉煮給單雄信吃,示意同生共死。單雄信被殺後,徐茂公擔負起照顧單雄信家人的責任。

(徐世勣)

和單雄信一起被殺的王世充政權高級官員有十多人,不止單雄信一個。如出身於河東薛氏的大才子薛德音,可能寫檄文之類罵李家人罵的太狠被殺;給王世充軍制造了出色的守城武器給唐軍造成很大損失的崔弘丹;楊貴妃的曾祖父楊汪等。

需要說明的是,李世民無論殺這些人還是饒過這些人,都是正常的行為,不是濫殺無辜。大規模的屠殺才應該被指責,殺少數幾個高層人物是很正常的事情。


仁勇校尉


單雄信的傳在新舊唐書基本一樣,都在李密傳後面,只有簡單幾句。《新唐書.卷八十四.列傳第九》《舊唐書.卷五十三.列傳第三》。

李世民殺他可能有以下原因:

(1)在李世民和王世充之間直接選擇,他先選了王世充。《新唐書》:“偃師敗,降世充,為大將”。偃師戰敗後他降了王世充,徐世績降了李唐,單雄信選擇錯誤。

(2)戰場上對李世民動了殺心,幾次差點殺了李世民,李世民對其有心理陰影。《舊唐書》:太宗圍逼東都,雄信出軍拒戰,援槍而至,幾及太宗,徐世勣呵止之,曰:“此秦王也。”雄信惶懼,遂退,太宗由是獲免。

(3)不可靠,屢次投降。翟讓、李密、王世充一路降過來。

(4)賣主。降王世充時獻上李密家眷,逼迫李密投降,這也是最重要的一條。


陶陶樂遊



單雄信,山西潞州八里二賢莊莊主,手持一杆七十斤重的金頂棗陽槊,武藝高超,仗義疏財。二十多歲就已聲名大噪,威鎮江湖,成為大隋九省五路綠林總瓢把子;綽號“赤發靈官”。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說:“雄信驍捷,善用馬槊,名冠諸軍;軍中號曰:飛將。”單雄信後來投靠“鄭”政權的王世充,被招為婿,死心塌地為王世充效命。再後來王世充兵敗投降李世民,單雄信單騎突圍被擒,誓不降唐,被李世民斬殺。說當時李世民的軍師徐世勣用自己的全部封爵來保他的命,李世民不允,執意殺掉。如此英雄豪傑,為何李世民不給他一條活路?我按常人的思維考慮,認為很簡單,就二點:一是單雄信記仇,李世民記恨。早期單雄信的父親單禹在東昌與李淵血戰七晝夜,城破後被俘不屈被殺。之後,單雄信的哥哥單雄忠在騎馬回家的途中向李淵方向奔馳而來,因為李淵剛遭宇文述派出的偽裝成強盜的一夥人劫殺,幸虧被秦瓊解救。這時忽見一騎向他奔來,誤認為是剛才一夥的,於是便飛射一箭,正中單雄忠的咽喉。李淵斬殺其父,誤殺其哥,使單雄信與李唐家結下了樑子,一直都耿耿於懷。李世民早年念其能耐,曾數次禮賢下士,親自拜訪,想把單雄信招為己用;而單雄信不但不願,反而用惡毒的語言來羞辱李世民,並且曾二度威脅到李世民的性命。對這樣不識抬舉的人,李世民心裡肯定會留下痛恨的陰影。二是李世民手下的戰將如雲,少一個單雄信也無礙大局;況且現在竇建德和王世充的兩大聯盟已經解決,統一天下大勢已定。你單雄信就是有天大的本事,我也不會再求你。因此,單雄信不降,李世民必殺。


麟角1


李世民為何不給單雄信一條活路有二個原因:一,李淵為了避嫌,逃避隋煬帝的追殺,帶著一家老小離開長安往太原居住,隋煬帝的親信宇文述派衛士扮強盜在臨潼渣樹崗刧殺全家,恰被往長安送公文的秦瓊搭救,驚嚇中竇夫人在寺廟產下了李世民,滿月後準備起程,還沒有走出渣樹崗迊面又來了一夥人,李淵誤認強盜又來劫殺慌忙搭箭開弓,射死了單雄信生意路上的親哥單雄忠,李雖作了自我檢查和道謙,但還是結下仇。二,李氏奪得天下後,李世民帶領兵將攻打洛陽的王世充,一天李世民在河邊洗馬曬鞍,恰好被城中的單雄信看到並出城對李進行追殺,以報李氏殺兄之仇,李世民身邊謀士徐茂公與單有拜把兄弟之稱有深交,勸說單不要追殺拼命阻攔,單還是不聽勸阻,一意孤行,徐只好扯住單的戰袍不放,割袍斷義口罵唐童繼續追殺,如果沒蔚遲恭及時趕到救篤,李幾乎喪命,這就是不給生路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